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作为输入设备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如平板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皆已配备触控装置作为输入指令讯息的工具,用以取代传统的鼠标或键盘,达到容易携带的目的。以笔记本计算机为例,其触摸板通常安装在主机端,且位在键盘前方,用户是通过手指在触控装置上的滑动,以达到操控鼠标方位的目的,使用者也可施加压力于某一点,触控装置能感应施压的位置(甚或施压压力的大小),而点击或开启相关的档案与数据。
然而,现有的触控装置在支撑架与固定架的组装方式存在缺点,其支撑架与固定架是通过倒勾的方式组装,因此两者在组装过程容易相互干涉,当施力不当或对位错误时,将造成支撑架断裂,而导致成品良率的下滑,也增加维修的难度。为此,开发一种易于组装且能改善支撑架断裂问题的触摸板,即成为未来的发展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其用以改善当施力不当或对位错误时,造成支撑架断裂的状况,藉此提升成品良率且降低维修难度。
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包括触控装置,包括固定架、支撑架、连杆、电路板以及背板。固定架具有頂面,包含第一端和相對於第一端的第二端,多个第一卡勾邻近第一端設置且突出於頂面。支撑架具有顶面和相对于顶面的底面,多个第一卡槽至少设置在底面,每一卡槽具有第一凸部,多个第一凸部与多个第一卡勾相扣合,以将支撑架设置在固定架的顶面。连杆配置在支撑架的底面上且连接在固定架的第二端。电路板配置在支撐架的顶面上。背板配置在电路板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固定架适于沿着支撑架朝第一方向滑动,带动多个第一卡勾进入支撑架的多个第一卡槽,以使各第一卡勾受到各第一凸部的限位,用于连接固定架与支撑架;固定架适于沿着支撑架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滑动,带动多个第一卡勾脱离支撑架的多个第一卡槽,以使各第一卡勾分离于各第一凸部,用于拆卸固定架与支撑架。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连杆具有转向部与设置在转向部相对两端的两个卡接部,支撑架具有至少一个卡扣件,使连杆的转向部转动地配置在卡扣件,固定架的第二端具有两个限位穿孔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穿孔的两个限位部,连杆的两个卡接部分别位于两个限位穿孔且分别扣合两个限位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固定架具有多个第二卡勾,突出于固定架的顶面且邻近固定架的第二端,各第二卡勾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各第一卡勾的延伸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支撑架具有多个第二卡槽与设置于多个第二卡槽的多个第二凸部,多个第二卡槽成形在支撑架相对多个第一卡槽的另一侧,多个第二卡勾分别穿设于相应的多个第二卡槽以分别扣接于多个第二凸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固定架的顶面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部与多个第二定位部,支撑架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与多个第二定位孔,多个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位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多个第一定位部分别扣接于多个第一定位孔,多个第二定位部分别扣接于多个第二定位孔。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多个第一定位部的延伸方向垂直多个第二定位部的延伸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还包括多个静电穿孔,分别贯穿成形于固定架与支撑架且相互对齐,部份电路板对位于多个静电穿孔。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还包括第一背胶与第二背胶,第一背胶黏着在支撑架与电路板之间且间隔于固定架,第二背胶黏着在电路板与背板之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装置中,固定架还包括多个锁固板,分别延伸成形在固定架的外缘面上,且各锁固板齐平于固定架。
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具有固定架与支撑架,两者通过顺向扣接方式组装。当组装时,固定架适于沿着支撑架朝第一方向滑动,带动固定架的多个第一卡勾穿设于支撑架的多个第一卡槽,以使各第一卡勾受到各第一凸部的限位。以避免两者在组装过程中相互干涉,改善当施力不当或对位错误时,造成支撑架断裂的状况,藉此提升成品良率且降低维修难度。
此外,当拆卸时,固定架适于沿着支撑架朝第二方向滑动,多个第一卡勾脱离支撑架的多个第一卡槽,以使各第一卡勾分离于各第一凸部,达到简单拆卸的目的。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触控装置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c是图1a的触控装置的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d是图1b的触控装置另一方向的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a是图1a的触控装置的固定架与支撑架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2b是图2b的触控装置的固定架与支撑架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图2c是图2a的固定架、支撑架与连杆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a是图2a的触控装置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3b是图2a的触控装置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4a是图2a的触控装置的固定架分离于支撑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触控装置沿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触控装置;
110:固定架;
111:第一卡勾;
112:第二卡勾;
113:限位部;
114:第一定位部;
115:第二定位部;
120:支撑架;
121:第一凸部;
122:第二凸部;
123:卡扣件;
130:连杆;
131:转向部;
132:卡接部;
140:电路板;
150:背板;
160:第一背胶;
170:第二背胶;
p:锁固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eh:静电穿孔;
g1:第一间距;
g2:第二间距;
os:外缘面;
ld:长度方向;
wd:宽度方向;
th:限位穿孔;
ts:顶面;
t1、t2:延伸方向;
fg1:第一卡槽;
fg2: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触控装置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1c是图1a的触控装置的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d是图1b的触控装置另一方向的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a是图1a的触控装置的固定架与支撑架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2b是图2b的触控装置的固定架与支撑架的仰视平面示意图。图2c是图2a的固定架、支撑架与连杆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a是图2a的触控装置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3b是图2a的触控装置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参考图1a、图1b、图1c和图1d,本发明的触控装置适于安装在笔记本计算机中且例如为触摸板(touchpad),通过手指在触摸板上的接触滑动,藉此以操控笔记本计算机的鼠标。触控装置100包括固定架110、支撑架120、连杆130、电路板140、背板150、第一背胶160以及第二背胶170。
参考图1a至图1c及图2c,固定架110具有顶面ts、多个第一卡勾111与多个第二卡勾112。顶面ts包含第一端e1和相对于第一端e1的第二端e2,多个第一卡勾111邻近第一端e1设置且突出于顶面ts。多个第二卡勾112突出于固定架110的顶面ts且邻近固定架110的第二端e2,各第二卡勾112的延伸方向t1垂直于各第一卡勾111的延伸方向t2。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10例如是采用剪、冲/切/复合、折、铆接、拼接、拉伸或成型等钣金制程的金属薄板(例如鈑金件),钣金件的特色在于同一零件的厚度一致,如此利于安装在薄型化的笔记本计算机中。
支撑架120配置在固定架110的顶面ts且与固定架110相互卡固。支撑架120具有顶面s1、相对于顶面s1的底面s2、多个第一卡槽fg1、多个第二卡槽fg2、多个第一凸部121与多个第二凸部122。多个第一卡槽fg1至少设置在底面s2,每一卡槽fg1具有第一凸部121,多个第一凸部121与多个第一卡勾111相扣合,以将支撑架120设置在固定架110的顶面ts。多个第一卡槽fg1成形在支撑架120对应固定架110第一端e1的一侧。多个第二卡槽fg2成形在支撑架120相对多个第一卡槽fg1的另一侧。多个第一凸部121分别成形在相应的多个第一卡槽fg1中且多个第二凸部122分别成形在相应的多个第二卡槽fg2中。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20例如是采用模具射出成型的塑料结构,此具备大量生产的特性。
参考图2a至图2c,多个第一卡勾111分别穿设于相应的多个第一卡槽fg1并与多个第一凸部121相扣合,多个第二卡勾112分别穿设于相应的多个第二卡槽fg2并与多个第二凸部122相扣合(见图2b),藉此将固定架110与支撑架120连接为一体。
参考图2a至图2c,连杆130配置在支撑架120上且连接在固定架110相对第一端e1的第二端e2。电路板140配置在支撑架120上且间隔于固定架110。背板150配置在电路板140上,以达到保护电路板140的目的。第一背胶160黏着在支撑架120与电路板140之间且间隔于固定架110,第二背胶170黏着在电路板140与背板150之间。于本实施例中,连杆130用以提升固定架110与支撑架120的结构稳定性,也可将施加在背板150与电路板140的部份外力传递至具备弹性的固定架110,避免背板150与电路板140的过度弯折。
补充而言,当使用者的手指触摸背板150时,使背板150上的电容值产生变化,再通过电路板140上的组件检测背板150的电容改变量,并将电容改变量转换成手指的坐标。进一步而言,当手指沿着背板150滑动时,可藉由是藉由电路板140的实时电容检测,以判别手指的动作路径,并将其转换为鼠标的动作路径。此外,电路板140还具备压力感测功能,当手指按压背板150时,电路板140感测的压力大于默认值时,使鼠标点选所需的软件。
参考图2a至图2c,连杆130具有转向部131与设置在转向部131相对两端的两个卡接部132。其中,支撑架120具有至少一个卡扣件123,使转向部131转动地配置在支撑架120的多个卡扣件123中,两个卡接部132分别成形在转向部131的相对两端,且各卡接部132垂直于转向部131。固定架110的第二端e2具有两个限位穿孔th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穿孔th的两个限位部113。两个卡接部132分别位于相应的两个所限位穿孔th中且分别扣合两个限位部113中。
参考图2a至图2c,固定架110的顶面ts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部114(配合参考图3b)与多个第二定位部115,支撑架120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h1与多个第二定位孔h2。多个第一定位部114与第二定位部115位在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之间,详细而言,各第一定位部114与各第二定位部115突出且垂直于固定架110的顶面ts。多个第一定位部114分别扣接于多个第一定位孔h1以防止支撑架120在长度方向ld上的偏移,多个第二定位部115分别扣接于多个第二定位孔h2以防止支撑架120在宽度方向wd上的偏移。
图4a是图2a的触控装置的固定架分离于支撑架的剖面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触控装置沿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以下简单说明支撑架与固定架的组装过程,请参考图4a,固定架110与支撑架120为相互分离,首先将固定架110朝支撑架120下移以连接于连杆130,详细而言,使连杆130的各卡接部132收纳于相应的各限位穿孔th中且各卡接部132扣合于相应的各限位部113的凹槽g(配合参考图1c、图2b、图4a及图4b),同时各第一卡勾111与各第二卡勾112分别进入相应的第一卡槽fg1与第二卡槽fg2中,且多个第一定位部114与多个第二定位部115抵靠在支撑架120面向固定架110的表面上。此外,各第一卡勾111与各第二卡勾112平行于顶面ts且存在第一间距g1(见图4a)与第二间距g2(见图4a)。
参考图3a、图3b及图4b,接着推动固定架110沿着支撑架120朝第一方向d1滑动,带动多个第一卡勾111穿设于支撑架120的多个第一卡槽fg1,以使各第一卡勾111受到各第一凸部121的限位(见图3a),带动多个第二卡勾112穿设于支撑架120的多个第二卡槽fg2,以使各第二卡勾112受到各第二凸部122的限位(见图3b),此外,各个第一定位部114与各个第二定位部115分别卡合于支撑架120的各个第一定位孔h1与各个第二定位孔h2,用于连接固定架110与支撑架120。
反之,参考图2c、图4b、图4a,当拆卸支撑架120与固定架110时,使固定架110适于沿着支撑架120朝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滑动,带动多个第一卡勾111脱离支撑架120的多个第一卡槽fg1,以使各第一卡勾111分离于各第一凸部121,带动多个第二卡勾112脱离支撑架120的多个第二卡槽fg2,各第二卡勾112分离于各第二凸部122,且各个第一定位部114与各个第二定位部115脱离于各个第一定位孔h1与各个第二定位孔h2。最终,将连杆130的各卡接部132脱离各限位部113的凹槽,藉此拆卸固定架110与支撑架120。
参考图1b及图1c,还包括多个静电穿孔eh,分别贯穿成形于固定架110与支撑架120且相互对齐,部份电路板140对位于多个静电穿孔eh,此用以避免静电的累积而影响触控装置的感测功效。
参考图1a至图1c,固定架110还包括多个锁固板p,分别延伸成形在固定架110的外缘面os上,且各锁固板p齐平于固定架110。各锁固板p用于锁固在笔记本计算机的机壳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具有固定架与支撑架,两者通过顺向扣接方式组装。当组装时,固定架适于沿着支撑架朝第一方向滑动,带动多个第一卡勾穿设于支撑架的多个第一卡槽,以使各第一卡勾受到各第一凸部的限位。以避免两者在组装过程中相互干涉,改善当施力不当或对位错误时,造成支撑架断裂的状况,藉此提升成品良率且降低维修难度。
此外,当拆卸时,固定架适于沿着支撑架朝第二方向滑动,多个第一卡勾脱离支撑架的多个第一卡槽,以使各第一卡勾分离于各第一凸部,达到简单拆卸的目的。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具有顶面,所述顶面包含第一端和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多个第一卡勾邻近所述第一端设置且突出于所述顶面;
支撑架,具有顶面和相对于所述顶面的底面,多个第一卡槽至少设置在所述底面,每一卡槽具有第一凸部,所述多个第一凸部与所述多个第一卡勾相扣合,以将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所述顶面;
连杆,配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所述底面上且连接在所述固定架的所述第二端;
电路板,配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所述顶面;以及
背板,配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适于沿着所述支撑架朝第一方向滑动,带动所述多个第一卡勾进入所述支撑架的多个第一卡槽,以使各所述第一卡勾受到各所述第一凸部的限位,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支撑架,所述固定架适于沿着所述支撑架朝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滑动,带动所述多个第一卡勾脱离所述支撑架的多个第一卡槽,以使各所述第一卡勾分离于各第一凸部,用于拆卸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支撑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具有转向部与设置在所述转向部相对两端的两个卡接部,所述支撑架具有至少一个卡扣件,使所述连杆的所述转向部转动地配置在所述卡扣件,所述固定架的所述第二端具有两个限位穿孔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限位穿孔的两个限位部,所述连杆的所述两个卡接部分别位于所述两个限位穿孔且分别扣合所述两个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具有多个第二卡勾,突出于所述固定架的所述顶面且邻近所述固定架的所述第二端,各所述第二卡勾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各所述第一卡勾的延伸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具有多个第二卡槽与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二卡槽的多个第二凸部,所述多个第二卡槽成形在所述支撑架相对所述多个第一卡槽的另一侧,所述多个第二卡勾分别穿设于相应的所述多个第二卡槽且所述多个第二凸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卡勾相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所述顶面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部与多个第二定位部,所述支撑架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与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位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分别扣接于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多个第二定位部分别扣接于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多个第二定位部的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静电穿孔,分别贯穿成形于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支撑架且相互对齐,部份所述电路板对位于所述多个静电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背胶与第二背胶,所述第一背胶黏着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且间隔于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二背胶黏着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背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多个锁固板,分别延伸成形在所述固定架的外缘面上,且各所述锁固板齐平于所述固定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