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13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富硒食品的好处已经被大众认可,也被科学工作者证实。但是,这只能是自然生态环境下的富硒食品,其供应量是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现在市面上的人为种植的富硒作物越来越多,快接近无所不有的地步。这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错误判断,至少对于一些人为种植富硒作物的人,他们选择物种时的科学依据就值得怀疑,其种植方式更不用说。

    在富硒食品大量冲击市场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对它进行判断和检验。专家只能提醒消费者,无机硒是有毒的,也不是所有的富硒食品都能做到有益健康。

    富硒土壤资源有限,被过度开发以后,硒的含量是越来越低。硒肥的使用管理跟不上需要,进而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红花草,又名紫云英,红花草普遍作为绿肥的使用,是农民熟悉的肥田宝,因此,如何使红花草更合理的运用于肥田操作是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本发明方法是仿生态种植方法,种植出的富硒作物安全、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应用于湿性土壤,所述方法是用红花草做中继作物,并利用成熟后的红花草培养微生物生态富硒土壤以对种植区的土壤改造,再在改造后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农田改造:

    秋季作物收取后,将水田排水,并对排水后的农田改造成旱田并翻耕整地,或者旱田直接翻耕整地;

    步骤二,种红花草:

    翻耕后的所述旱田播种红花草;

    步骤三,施富硒肥:

    待红花草长成铺满农田的状态时,对农田均匀施足富硒肥;

    步骤四,养田:

    开春后,红花草成熟,将成熟后的红花草通过翻耕使成熟后的红花草埋入土壤中;

    步骤五,晒田和干发酵:

    晒田一段时间,使红花草自然干发酵;

    步骤六,湿发酵:

    干发酵完成后,当时间进入到桃花水时期,往干发酵后的农田灌水进行湿发酵;

    步骤七,湿发酵完成后,按常规方法在所述步骤六中的农田种植农作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施足富硒肥的量是:以浓度为0.006%-0.007%的富硒肥溶液,每亩农田喷洒18l-20l富硒肥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六,在湿发酵期间,在农田中均匀施入富硒稻草。

    更进一步的,所述富硒稻草为干发酵且暴晒过的富硒稻草。

    更进一步的,所述富硒稻草施放量为:200公斤/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六中,在湿发酵期间,在农田中均匀施入艾草。

    更进一步的,所述艾草施放量为:20公斤/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是用红花草作为中继物,利用成熟后的红花草培养微生物生态富硒土壤以对种植区的土壤改造,再在改造后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本发明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可以在未知或者情况不明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

    本发明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不直接对农作物施硒化肥,以降低或避免化肥对农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本发明富硒作物的具体种植方法如下:

    如图1所示,以富硒水稻为例,红花草和水稻都是富硒品种,并且生长的季节不同,都适合自然界中的湿地、河滩等湿性农田生长。按照河滩自然环境,在农田管理中,分为旱田期和水田期。

    以下富硒水稻的种植,是分三个阶段控制,第一阶段,夏季农田为水田,按传统方法种植水稻;第二阶段,晚秋、冬天将水田改成旱田,种植红花草;第三阶段,春天将种植后的红花草经过养田处理,培养微生物群。

    在每年的秋季水稻收割完成以后,大概在秋末初冬季节,则需要进入下一年的生产工作,这段时间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以改善农田,以使农田生产的作物为绿色食品。

    本发明的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应用于湿性土壤,所述方法是用红花草做中继作物,并利用成熟后的红花草培养微生物生态富硒土壤以对种植区的土壤改造,再在改造后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农田改造:

    秋季作物收取后,将水田排水,并对排水后的农田改造成旱田并翻耕整地,或者旱田直接翻耕整地;

    步骤二,种红花草:

    翻耕后的所述旱田播种红花草,种植一亩红花草,一般鲜红花草产量可达3000—4000斤,其中含有10%的有机质,相当于为土壤里面提供200公斤的有机质,同时每百公斤鲜红花草又可为土壤提供0.5公斤左右氮素;经测算,种植红花草后,化肥施用量能减少30%,种后两至三年土壤肥力便能显著提升,而近年的绿色食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需要尽量的少用或不用化肥肥田;

    步骤三,施富硒肥:

    待红花草长成铺满农田的状态时,对农田均匀施足富硒肥,富硒肥是一种能增加农产品中硒含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抗病能力的物质,以富含植物蛋白质的物质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添加硒化物、微量元素等,并通过现代生物笼合技术制成的一种富硒肥;

    步骤四,养田:

    开春后,红花草成熟,将成熟后的红花草通过翻耕使成熟后的红花草埋入土壤中;

    步骤五,晒田和干发酵:

    晒田一段时间,使红花草自然干发酵,具体时间需要参考当地的天气情况,一般以15-30天时间干发酵完成,优选为21天,干发酵就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分解红花草以及同化被红花草吸收或异化的硒元素,干发酵主要为农田提供无害有机硒元素。

    步骤六,湿发酵:

    干发酵完成后,当时间进入到桃花水时期(中国农历三月中旬),往干发酵后的农田灌水进行湿发酵,湿发酵原理与干发酵基本一样,红花草经湿发酵后分解得更加彻底,同时培养出有利水稻根系的微生物群,有利于水稻根系对硒元素的吸收。

    步骤七,湿发酵完成后,按常规方法在所述步骤六中的农田种植农作物。

    以上干发酵和湿发酵的时段中,需要严格控制好农田的消毒工作,维护好微生物环境。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施足富硒肥的量是:以浓度为0.006%-0.007%的富硒肥溶液,每亩农田喷洒18l-20l富硒肥溶液。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在湿发酵期间,在农田中均匀施入富硒稻草。其作用是为培养水稻根系微生物提供营养和更多的栖息场地。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富硒稻草为干发酵且暴晒过的富硒稻草。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富硒稻草施放量为:200公斤/亩。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中,在湿发酵期间,在农田中均匀施入艾草,在农田中加入艾草的作用是防止恶性发酵。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艾草施放量为:20公斤/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是仿生态种植方法,该方法是用红花草作为中继物,利用成熟后的红花草培养微生物生态富硒土壤以对种植区的土壤改造,再在改造后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本发明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可以在未知或者情况不明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应用于湿性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用红花草做中继作物,并利用成熟后的红花草培养微生物生态富硒土壤以对种植区的土壤改造,再在改造后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农田改造:

    秋季作物收取后,将水田排水,并对排水后的农田改造成旱田并翻耕整地,或者旱田直接翻耕整地;

    步骤二,种红花草:

    翻耕后的所述旱田播种红花草;

    步骤三,施富硒肥:

    待红花草长成铺满农田的状态时,对农田均匀施足富硒肥;

    步骤四,养田:

    开春后,红花草成熟,将成熟后的红花草通过翻耕使成熟后的红花草埋入土壤中;

    步骤五,晒田和干发酵:

    晒田一段时间,使红花草自然干发酵;

    步骤六,湿发酵:

    干发酵完成后,当时间进入到桃花水时期,往干发酵后的农田灌水进行湿发酵;

    步骤七,湿发酵完成后,按常规方法在所述步骤六中的农田种植农作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施足富硒肥的量是:以浓度为0.006%-0.007%的富硒肥溶液,每亩农田喷洒18l-20l富硒肥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在湿发酵期间,在农田中均匀施入富硒稻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稻草为干发酵且暴晒过的富硒稻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稻草施放量为:200公斤/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在湿发酵期间,在农田中均匀施入艾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艾草施放量为:20公斤/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应用于湿性土壤,所述方法是用红花草做中继作物,并利用成熟后的红花草培养微生物生态富硒土壤以对种植区的土壤改造,再在改造后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本发明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可以在未知或者情况不明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本发明富硒作物的种植方法不直接对农作物施硒化肥,以降低或避免化肥对农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玲
    技术研发日:2020.11.2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36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