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甘蔗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
甘蔗一般的种植方式采用种茎种植的方式。种茎:将整根甘蔗切成多个甘蔗段,其中每段含有1个以上甘蔗芽节,这样的一小段甘蔗芽段即为种茎。甘蔗种植过程中,需要先用横排精量播种机将土壤开沟,再将甘蔗种茎按一定间隔洒落于田沟中,最后将土回填。专利号为cn201910922893.8的参考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超宽行距的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主要包括整地、种茎准备、机械种植、田间管理、联合机械收获以及宿根管理等步骤,参考文献中的发明虽然解决了机械代替人工作业的问题,并且通过提高种植行之间的间距,增加分蘖数而提升甘蔗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在机械种植步骤中,只是单一方面通过改变种茎端部之间的行距而促进分蘖数量来提升甘蔗产量,而忽略了甚至放弃了每亩的平均下种量对整个甘蔗产量的影响,虽然在产量上比甘蔗传统种植方式有所提升,但是亩有效茎数及产量提升的数量非常有限,且土地利用率低,难以确保宿根蔗稳产及年限更长,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投资回报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克服现有的宽行距种植方法中的上述缺陷,在使甘蔗种茎具有足够的间隔空间下,即不影响种茎的出芽率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了甘蔗的下种方式,适当增加了每亩的下种密度,从而更大大程度提升了亩有效茎、甘蔗产量及宿根蔗年限,达到节本增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整地:具体包括:
a1.灭茬:用不小于165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耕幅2.5~4.5m的重耙,对地表上的杂草、蔗叶及蔗头切碎,切碎长度8~12cm,破碎率≥90%,表土翻松,深度15~18cm;
a2.平地:用不小于165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耕幅3.6~5.4m的平地机平整蔗田,按坡度、地势顺势平整,作业后地块平整度≤3cm,平整度合格率≥80%;
a3.定位深松预开沟:用配备有gps(或北斗)导航系统的165匹马力以上拖拉机悬挂深松开沟器,一次深松及二次深松预开沟;深松开沟器深松犁耕幅为1.5m,深松犁柱间距45-50cm;在种植带进行宽1.5m、深50cm以上的深松作业,同时按行距为2.3-2.4米预开行,行沟深度30~35cm;
步骤s2:种茎准备,用切种机将健康种苗的蔗茎切成20~25cm的健康双芽段种茎,再对其进行包衣;
步骤s3:机械种植,用不小于120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播种机,在平整好的蔗地田中一次性完成碎土、开行、施肥、口字形播种、覆土、起畦、施药、盖膜、工序:
b1.碎土:种植机前面的旋耕组件把深松种植沟的土壤进一步粉碎,以利于下一步开行覆土下种;
b2.开行:同时在粉碎好的地面上开三条并列的种植行形成一条种植带,开行深度为30~35cm之间,且位于中间的所述种植行的宽度为位于其两侧的所述种植行的宽度的两倍以上;
b3.施肥:分别对每条所述种植行内施加颗粒肥;
b4.口字形播种:对位于中间的所述种植行内进行横向间隔播种,对位于两侧的所述种植行内进行竖向间隔播种,从而使所述种植带中的横向芽段和竖向芽段呈连续的口字形排列;所述种植带的宽度在50~80cm之间可调,沿所述种植带长度方向的相邻芽段之间的距离在40~80cm之间可调;
b5.第一次覆土:对于各所述种植带内位于中间的所述种植行进行第一次覆土,第一次覆土厚度3cm~6cm,露芽率≤1%;
b6.第二次覆土:对于各所述种植带内位于两侧的各所述种植行进行第二次覆土,第二次覆土厚度7cm~9cm,露芽率≤3%,同时对所述种植带的两侧进行起畦出垄,使垄宽为40~80cm,垄高为10~15cm;
b7.施药:采用售市除草剂并按说明书用量对所述种植带内进行喷施;
b8.盖膜:通过盖膜机,用宽度70~110cm的无色透明地膜进行覆盖播幅,地膜露出透光部分不少于35~40cm,膜周盖土密实,不漏空,在大部分蔗苗已经穿出膜外,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揭膜,并进行中耕护理;
步骤s4:田间管理,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c1:中耕小培土,在甘蔗分蘖初期进行中耕作业,采用120~140匹马力拖拉机牵引宽行施肥培土机进行中耕施肥培土,培土高度10~15cm,使行沟土与地面基本持平;每亩施用20~25kg的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2:8:10)或其它养分配比相近的复合肥;
c2:中耕大培土,在甘蔗拔节初期进行,采用120~140匹马力拖拉机牵引宽行施肥培土机进行中耕施肥大培土,作业深度20cm~30cm;每亩施用40~50kg的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0:8:15)或其它养分配比相近的复合肥,培土后垄高为18cm~20cm,填实蔗丛基部形成龟背形,避免出现u形蔗垄和蔗丛中部空陷;肥料覆盖率≥90%,培土合格率>80%;
c3:行间除草,在甘蔗生长期间,当蔗地杂草长到8~12cm时,用120~140匹马力拖拉机悬挂旋耕除草机进行粉碎机械除草、松土;
c4:施攻茎肥,在甘蔗生长后期增施一次攻茎肥,每亩施用20~25kg的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0:8:15)或其它养分配比相近复合肥,并加防虫剂100~125g/亩;
c5:水分管理,按常规管理,及时灌溉,确保甘蔗各生长期的水分供应;没有灌溉条件的蔗区采用封沟贮水和用蔗叶覆盖地面的方法防旱;
c6:病虫害防治,螟虫、蓟马、绵蚜虫防治在施用基肥及攻茎肥时施用防虫剂;梢腐病、褐条病、锈病防治,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与25%米鲜胺悬浮液1500倍液混用即可,每隔15天喷雾一次,连喷3次即可;或用32.5%的阿米妙收悬浮液1500~2000倍喷1~2次;
步骤s5:联合机械收获:
d1:联合收割机配套田间转运车作业;
d2:先收获早熟品种,后收中晚熟品种;先收获秋植蔗、宿根蔗,后砍收冬植、春植蔗,留宿根的蔗地于1月中旬以后收获;
d3:收获前清理有损机具的杂物和障碍物,填实明暗凹坑深沟,铲平土包;田头留有6m以上转弯调头空间,如空间不足,须先行收割田头甘蔗以留出转弯调头空间,收割后整平垄沟,便于机具行走;
d4:收割机、田间转装车须由田头出入,沿蔗行间行驶,不得横跨垄沟碾压蔗蔸。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步骤s6:宿根蔗管理,具体如下:
e1:平茬:用不小于120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平茬机,入土3~5cm,平茬高位芽,促进低位芽生长;
e2:破垄松蔸:在气温回暖的晴好天气进行破垄松蔸,采用不小于140匹马力并配备导航控制系统的拖拉机牵引松垄沟器,利用导航控制系统在预设线路进行作业,破垄作业耕深为25~35cm,控制甘蔗损伤率≤5%;
e3:施肥、施药、培土盖膜:施肥、施药与培盖膜同时进行,在3月底前完成,施肥、施药量与新植蔗相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新植蔗,但管理时间比新植蔗提早15~20天。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选择可耕土层厚度60cm以上,ph5.0~7.0的沙壤土或轻粘土种植甘蔗;蔗田机耕路面宽≥4m,田块与路面之间的高度差≤5cm。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2中,选择的甘蔗品种为桂糖29号、桂糖44号、桂糖49号、桂糖58号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2中,切好的蔗种放进包衣剂中浸种25~30分钟后,捞起晾干,进行真空包装后再拿去种植;所述的浸种包衣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成分:包膜剂2.5~2.8份、45%多菌灵1.0~1.2份、40%咪鲜胺1~1.2份,35%氯虫苯甲酰胺或四氯虫酰胺1~1.2份、50%噻虫嗪1~1.2份、抗倒促长剂0.8~1.0份。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3中,每亩中的芽段播种量控制在3200~3500段。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播种机包括:机架,其包括相对的机架前端和机架后端;第一开行器,其一端设有朝向所述机架前端的第一开行刃,所述第一开行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排种口,所述第一开行器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排种口相连通的第一进种口;第二开行器,所述第二开行器有两个,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开行器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开行器和所述机架后端之间,所述第二开行器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机架前端的第二开行刃,所述第二开行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排种口,所述第二开行器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排种口相连通的第二进种口,各所述第二开行刃靠近所述第一开行器的一侧分别设有前覆土板;第一种植传送带,包括第一上料端和第一下料端,所述第一下料端位于所述第一进种口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料端向所述机架后端延伸;第二种植传送带,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有两个,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一种植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包括第二上料端和第二下料端,两个所述第二下料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进种口的上方,各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的所述第二上料端分别向所述机架的两侧延伸,两个所述第二下料端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在所述第一种植传送带和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上分别以等间距间隔设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种植传送带和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的带面相垂直;后覆土板,所述后覆土板有两个,其对称设于所述机架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开行器和所述机架后端之间,所述后覆土板的一端朝向所述机架前端,两块所述后覆土板的另一端向所述机架后端延伸并相互靠近;起畦板,两块所述起畦板对称设于所述机架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后覆土板和所述机架后端之间,所述起畦板的一端朝向所述机架前端,两块所述起畦板的另一端向所述机架后端延伸并相互靠近,两块所述起畦板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块所述后覆土板之间的距离;施肥器,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储肥箱,所述储肥箱上设有三根排肥管,各所述排肥管的排肥口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进种口和所述第二进种口中;施药器,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储药罐,所述储药罐上设有排药管,所述排药管的排药口延伸至所述第一进种口中;粉耕装置,其设于所述机架前端。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开行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行器的宽度。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肥箱内设有内腔,所述箱口开设于所述内腔的顶部,所述内腔的底部设有三个出料口,三个所述出料口从所述机架的一侧向另一侧间隔排列,各所述出料口处的内壁为向所述出料口处收缩的锥面结构,各所述出料口分别与所述施肥管相连接。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内腔内设有能够转动的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三个叶轮,每个叶轮分别位于各所述出料口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将甘蔗芽段以口字形的方式种植在每个甘蔗种植带中,能够兼具横向播种和纵向播种两种种植方式的优点,并且还确保了芽段之间的距离在40cm以上,确保甘蔗拥有足有的生长空间供分蘖成茎,提升了甘蔗产量和质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2.本发明中的种植方法能够将开行,下种,覆土,起畦,施肥,施药等功能集成在一起,使机械化程度更高,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用人成本,并且能够保证一开行覆土起畦的一致性好。
3.本发明中采用配套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播种机,第一种植传送带和第二种植传送带的距离均能够调整,以能够使各种茎之间的间距在所需要的范围内自由调整,设备的兼容性和适用性强。
4.在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播种机的储肥箱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三个出料口,并且出料口的四周的侧壁为倾斜的倒锥面,加之配合旋转的叶轮进行自动排肥,此结构能够通过锥面的导向作用及叶轮的拨动使颗粒肥料更容易地从出料口漏出,防止肥料在出料口堵塞,保证了肥料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施肥过多容易伤害蔗芽、过少影响生长分蘖的现象。
5.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播种机的覆土板和起畦板的高度均可调节,以能够得到不同的覆土量和起畦高度,利于保水保肥,避免有时雨水过多泡死蔗芽发生,严重影响产量。
6.通过以口字形的下种方式对甘蔗芽段进行下种,适当提升了甘蔗种芽的下种密度、生长空间利用率及亩有效茎数,相比传统种植方式提升了2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芽段种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播种机的结构图。
图4是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播种机仰视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5是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播种机俯视视角下的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1-机架前端,12-机架后端;
2-第一开行器,21-第一开行刃,22-第一排种口,23-第一进种口;
3-第二开行器,31-第二开行刃,32-第二排种口,33-第二进种口,34-前覆土板;
4-第一种植传送带,41-第一上料端,42-第一下料端,43-第一隔板,44-第一辊子支架,45-第一安装孔,46-第一固定螺钉,47-第一支座,48-第一辊子;
5-第二种植传送带,51-第二上料端,52-第二下料端,53-第二隔板,54-第二辊子支架,55-第二安装孔,56-第二固定螺钉,57-第二支座,58-第二辊子;
6-后覆土板,61-后覆土板支撑杆,62-第三安装孔,63-第三固定螺钉;
7-起畦板,71-起畦板支撑杆,72-第四安装孔,73-第四固定螺钉;
8-施肥器,81-储肥箱,812-内腔,813-出料口,82-排肥管,83-排肥口,84-转杆,841-叶轮;
9-施药器,91-储药罐,92-排药管,93-排药口;
10-粉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3到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播种机,包括:机架1,机架前端11,机架后端12,第一开行器2,第一开行刃21,第一排种口22,第一进种口23,第二开行器3,第二开行刃31,第二排种口32,第二进种口33,前覆土板34,第一种植传送带4,第一上料端41,第一下料端42,第一隔板43,第一辊子支架44,第一安装孔44,第一固定螺钉46,第一支座47,第一辊子48,第二种植传送带5,第二上料端51,第二下料端52,第二隔板53,第二辊子支架54,第二安装孔55,第二固定螺钉56,第二支座57,第二辊子58,后覆土板6,后覆土板支撑杆61,第三安装孔62,第三固定螺钉63,起畦板7,起畦板支撑杆71,第四安装孔72,第四固定螺钉73,施肥器8,储肥箱81,内腔812,出料口813,排肥管82,排肥口83,转杆84,叶轮841,施药器9,储药罐91,排药管92,排药口93,粉耕装置10。
机架1包括相对的机架前端11和机架后端12,机架1的两侧与机架前端11和机架后端12之间的连线相垂直,所述机架前端11设有粉耕装置10。
第一开行器2的一端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开行刃21,该第一开行刃21朝向机架前端11,第一开行器2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排种口22,第一开行器2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排种口22相连通的第一进种口23。
第二开行器3共有两个,两个第二开行器3对称固定在第一开行器2的两侧,并且位于第一开行器2和机架后端12之间;第二开行器3的一端设置有向外突出并朝向机架前端11的第二开行刃31,第二开行器3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排种口32;第二开行器3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排种口32相连通的第二进种口33;各条第二开行刃31靠近第一开行器2的一侧的板面为前覆土板34,两个第二开行器3中的前覆土板34的尾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第一排种口22的宽度。
第一种植传送带4包括第一上料端41和第一下料端42,第一下料端42位于第一进种口23的上方,第一上料端41向机架后端12延伸;在第一种植传送带4上以等间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隔板43,相邻两个第一隔板43之间的间距为5-10cm,第一隔板43与第一种植传送带4的带面以及其传动方向相垂直;第一辊子支架44的两侧分别开有4到5个第一安装孔45,第一辊子支架44通过第一固定螺钉46固定在第一支座47上,第一支座4固定在机架1的中部;第一辊子支架44到机架前端11的距离可通过第一固定螺钉46安装于不同的第一安装孔45中进行调整;第一种植传送带4通过两个第一辊子48安装在第一辊子支架44上,并通过液压马达进行驱动。
两个第二种植传送带5对称安装在第一种植传送带4的两侧;第二种植传送带5包括第二上料端51和第二下料端52;两个第二下料端5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进种口33的上方,每个第二种植传送带5的第二上料端51分别向机架1的两侧延伸,两个第二下料端52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第一开行器2的宽度大于第二开行器3的宽度;在第二种植传送带5上以等间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隔板53,相邻两个第二隔板53之间的间距为5-10cm,第二隔板53与第二种植传送带5的带面以及其传动方向相垂直;第二辊子支架5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5到8个第二安装孔55,第二辊子支架54通过第二固定螺钉56固定在第二支座57上,两个第二支座57分别固定在机架1的两侧;两个第二辊子支架54之间的距离可通过第二固定螺钉56安装于不同的第二安装孔55中进行调整;第二种植传送带5通过两个第二辊子58安装在第二辊子支架54上,并通过液压马达进行驱动。
两块后覆土板6分别通过后覆土板支撑杆61对称安装在机架1的两侧并位于第二开行器3和机架后端12之间,后覆土板6的一端朝向机架前端11,两块后覆土板6的另一端向机架后端12延伸并相互靠近;后覆土板支撑杆61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向机架1的下方延伸,沿后覆土板支撑杆61上间隔开设有4到6个第三安装孔62,后覆土板6通过第三固定螺钉63安装在后覆土板支撑杆61上,并能够通过第三固定螺钉63安装在不同的第三安装孔62中进行高度调节。
两块起畦板7分别通过起畦板支撑杆71对称安装在机架1的两侧并位于后覆土板6和机架后端12之间,起畦板7的一端朝向机架前端11,两块起畦板7的另一端向机架后端12延伸并相互靠近,两块起畦板7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块后覆土板6之间的距离;起畦板支撑杆71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起畦板支撑杆71的另一端向机架1的下方延伸,沿起畦板支撑杆71上间隔开设有6到8个第四安装孔72,起畦板7通过第四固定螺钉73安装在起畦板支撑杆71上,并能够通过第四固定螺钉73安装在不同的第四安装孔72中进行高度调节。
施肥器8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储肥箱81,储肥箱81内开设有内腔812,箱口811开设于内腔812的顶部,内腔812的底部开设有三个出料口813,三个出料口813从机架1的一侧向另一侧间隔排列,各出料口813处的内壁为向出料口813处收缩的锥面结构,各出料口813分别与一根施肥管42相连接;各排肥管82的排肥口83分别延伸至第一进种口23和两个第二进种口33中;在内腔812内安装有能够转动的转杆84,转杆84上套设有三个叶轮841,每个叶轮841分别位于一个出料口813上方。
施药器9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储药罐91,储药罐91上连接有排药管92,排药管92的排药口93延伸至第一进种口23中。
实施例2
2000亩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采用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种植,种植品种为桂糖49号,如图1到图2所示,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选择可耕土层厚度60cm以上,ph5.0~7.0,蔗田机耕路面宽≥4m,田块与路面之间的高度差≤5cm的沙壤土整地,具体包括:
a1:灭茬,用165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耕幅2.5m的重耙,对地表上的杂草、蔗叶及蔗头切碎,切碎长度8~12cm,破碎率≥90%,表土翻松,深度15cm。
a2:平地,用不小于165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耕幅3.6~5.4m的平地机平整蔗田,按坡度、地势顺势平整,作业后地块平整度≤3cm,平整度合格率≥80%;
a3:定位深松预开沟,用配备有gps(或北斗)导航系统的165匹马力以上拖拉机悬挂深松开沟器,一次深松及二次深松预开沟;深松开沟器深松犁为3齿耕幅为1.5m,深松犁柱间距45-50cm;在种植带进行宽1.5m、深50cm以上的深松作业,同时按行距为2.3-2.4米预开行,行沟深度30~35cm。深松按种植行向进行单向深松的方式作业,深松作业以穿透犁底层,不破心土层为原则,不漏耕,使种植带深、松、碎、平;全田深松面积约2/3,其余部分不翻耕,保持原土。
步骤s2:种茎准备,用切种机将健康种苗的蔗茎切成20~25cm的健康双芽段蔗种,再对切好的蔗种放进包衣剂中浸种25~30分钟后,捞起晾干;浸种包衣剂由以下重量份成分:包膜剂2.5~2.8份、45%多菌灵1.0~1.2份、40%咪鲜胺1~1.2份,35%氯虫苯甲酰胺1~1.2份、50%噻虫嗪1~1.2份、抗倒促长剂0.8~1.0份。
步骤s3:机械种植,用120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牵引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播种机,在平整好的蔗地田中一次性完成开行、施肥、口字形播种、覆土、起畦、施药、盖膜、工序:
b1.碎土:通过种植机前面的旋耕组件把深松种植沟的土壤进一步粉碎,以利于下一步开行覆土下种;
b2.开行:同时在粉碎好的地面上开三条并列的种植行形成一条种植带,开行深度为30~35cm之间,且位于中间的种植行的宽度约为30~35cm,位于其两侧的种植行的宽度为15~18cm;
b3.施肥:分别对每条种植行内施加天脊硝基复合肥(n:p:k=18:22:5),每亩用量20~25kg;
b4.口字形播种:对位于中间的种植行内进行横向间隔播种,对位于两侧的种植行内进行竖向间隔播种,从而使种植带中的横向芽段和竖向芽段呈连续的口字形排列;所述种植带的宽度在50~80cm之间可调,沿所述种植带长度方向的相邻芽段之间的距离在40~80cm之间可调,每亩中的芽段播种量控制在3200~3500段;
b5.第一次覆土:对于各种植带内位于中间的种植行进行第一次覆土,第一次覆土厚度3cm~6cm,露芽率≤1%;
b6.第二次覆土:对于各种植带内位于两侧的各种植行进行第二次覆土,第二次覆土厚度7cm~9cm,露芽率≤3%,同时对所述种植带的两侧进行起畦出垄,使垄宽为40~80cm,垄高为10~15cm;
b7.施药:用40%莠去津(阿特拉津)悬浮剂150~200g/亩或90%莠去津(阿特拉津)可溶性粉剂40~50g/亩,加80%乙草胺乳油50ml/亩或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ml/亩,兑水50~75kg/亩配成除草剂混合液,均匀喷洒种植行沟;
b8.盖膜:通过盖膜机,用宽度70~80cm、厚度为0.01mm的无色透明地膜进行覆盖播幅,地膜露出透光部分不少于35~40cm,膜周盖土密实,不漏空,在大部分蔗苗已经穿出膜外,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揭膜,并进行中耕护理;。
步骤s4:田间管理,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c1:中耕小培土,在甘蔗分蘖初期进行中耕作业,采用120匹马力拖拉机牵引宽行施肥培土机进行中耕施肥培土,施肥距离蔗蔸10~13cm,培土高度10~15cm,使行沟土与地面基本持平;每亩施用20~25kg的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2:8:10)。
c2:中耕大培土,在甘蔗拔节初期进行,采用120匹马力拖拉机牵引宽行施肥培土机进行中耕施肥大培土,作业深度20cm~30cm,距离蔗蔸15cm,使肥料深施且少伤根;每亩施用50kg蔗乐液液体肥(n:p:k=140:40:160),培土后垄高为8cm~10cm,填实蔗丛基部形成龟背形,避免出现u形蔗垄和蔗丛中部空陷;肥料覆盖率≥90%,培土合格率>80%。
c3:行间除草,6月份,在甘蔗生长期间,当蔗地杂草长到8~12cm时,用120匹马力拖拉机悬挂旋耕除草机进行粉碎机械除草、松土。
c4:施攻茎肥,在8月底增施一次攻茎肥,每亩施用20~25kg的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0:8:15),并加防虫剂100g/亩。
c5:水分管理,按常规管理,及时灌溉,确保甘蔗各生长期的水分供应。
c6:病虫害防治,螟虫、蓟马、绵蚜虫防治在施用基肥及攻茎肥时施用防虫剂;梢腐病、褐条病、锈病防治,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00~1000倍液7天喷1次,连喷2次。
步骤s5:联合机械收获:
d1:联合收获机采用迪尔ch530收割机,配套田间转运车作业;甘蔗留茬高度≤2cm。
d2:选取植期相同、成熟度一致、产量水平相当、品种特征(如脱叶性、抗倒伏性、蔗茎组织松脆度)相近的连片地块集中作业。
d3:收获前清理有损机具的杂物和障碍物,填实明暗凹坑深沟,铲平土包;田头留有6m以上转弯调头空间,如空间不足,须先行收割田头甘蔗以留出转弯调头空间,收割后整平垄沟,便于机具行走。
d4:收获在无雨条件下进行,收割机、田间转装车须由田头出入,沿蔗行间行驶,不得横跨垄沟碾压蔗蔸,收获甘蔗及时进厂,入榨不超过24小时。
步骤s6:宿根蔗管理,具体如下:
e1:平茬,用120匹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带平茬机,入土3~5cm,平茬高位芽,促进低位芽生长。
e2:破垄松蔸,在气温回暖的晴好天气进行破垄松蔸,采用140匹马力拖拉机带松垄沟器,利用卫星导航控制系统在预设线路进行作业,破垄作业耕深为25~35cm,控制甘蔗损伤率≤5%。
e3:施肥、药、盖膜,施肥、药与培土盖膜同时进行,在3月底前完成,施肥、施药量与新植蔗相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新植蔗,但管理时间比新植蔗提早15~20天。
在该实施例中,可利用3m宽的超宽行距的条件,在行间种植其他种植期或生长条件与甘蔗相似的低矮型经济作物,例如花生,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每亩土地的收益增加。
表1.实施例2的一种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3米)与一种超宽行距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3米)比较(亩)
从表1可以看出,一种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相比一种超宽行距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土地利用率提高了6.6%,亩产量和每亩收入提升明显,提升了21.4%。综上所述,采用了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后,可以提高有效土地利用率及大幅度提升了亩产量和收益,更利于延迟宿根年限,减少生产成本,提供投资回报率。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1.一种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整地:具体包括:
a1.灭茬:用不小于165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耕幅2.5~4.5m的重耙,对地表上的杂草、蔗叶及蔗头切碎,切碎长度8~12cm,破碎率≥90%,表土翻松,深度15~18cm;
a2.平地:用不小于165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耕幅3.6~5.4m的平地机平整蔗田,按坡度、地势顺势平整,作业后地块平整度≤3cm,平整度合格率≥80%;
a3.定位深松预开沟:用配备有gps(或北斗)导航系统的165匹马力以上拖拉机悬挂深松开沟器,一次深松及二次深松预开沟;深松开沟器深松犁耕幅为1.5m,深松犁柱间距45-50cm;在种植带进行宽1.5m、深50cm以上的深松作业,同时按行距为2.3-2.4米预开行,行沟深度30~35cm;
步骤s2:种茎准备,用切种机将健康种苗的蔗茎切成20~25cm的健康双芽段种茎,再对其进行包衣;
步骤s3:机械种植,用不小于120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播种机,在平整好的蔗地田中一次性完成碎土、开行、施肥、口字形播种、覆土、起畦、施药、盖膜、工序:
b1.碎土:种植机前面的旋耕组件把深松种植沟的土壤进一步粉碎,以利于下一步开行覆土下种;
b2.开行:同时在粉碎好的地面上开三条并列的种植行形成一条种植带,开行深度为30~35cm之间,且位于中间的所述种植行的宽度为位于其两侧的所述种植行的宽度的两倍以上;
b3.施肥:分别对每条所述种植行内施加颗粒肥;
b4.口字形播种:对位于中间的所述种植行内进行横向间隔播种,对位于两侧的所述种植行内进行竖向间隔播种,从而使所述种植带中的横向芽段和竖向芽段呈连续的口字形排列;所述种植带的宽度在50~80cm之间可调,沿所述种植带长度方向的相邻芽段之间的距离在40~80cm之间可调;
b5.第一次覆土:对于各所述种植带内位于中间的所述种植行进行第一次覆土,第一次覆土厚度3cm~6cm,露芽率≤3%;
b6.第二次覆土:对于各所述种植带内位于两侧的各所述种植行进行第二次覆土,第二次覆土厚度7cm~9cm,露芽率≤1%,同时对所述种植带的两侧进行起畦出垄,使垄宽为40~80cm,垄高为10~15cm;
b7.施药:采用售市除草剂并按说明书用量对所述种植带内进行喷施;
b8.盖膜:通过盖膜机,用宽度70~110cm的无色透明地膜进行覆盖播幅,地膜露出透光部分不少于35~40cm,膜周盖土密实,不漏空,在大部分蔗苗已经穿出膜外,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揭膜,并进行中耕护理;
步骤s4:田间管理,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c1:中耕小培土,在甘蔗分蘖初期进行中耕作业,采用120~140匹马力拖拉机牵引宽行施肥培土机进行中耕施肥培土,培土高度10~15cm,使行沟土与地面基本持平;每亩施用20~25kg的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2:8:10)或其它养分配比相近复合肥;
c2:中耕大培土,在甘蔗拔节初期进行,采用120~140匹马力拖拉机牵引宽行施肥培土机进行中耕施肥大培土,作业深度20cm~30cm;每亩施用40~50kg的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0:8:15)或其它养分配比相近复合肥,培土后垄高为18cm~20cm,填实蔗丛基部形成龟背形,避免出现u形蔗垄和蔗丛中部空陷;肥料覆盖率≥90%,培土合格率>80%;
c3:行间除草,在甘蔗生长期间,当蔗地杂草长到8~12cm时,用120~140匹马力拖拉机悬挂旋耕除草机进行粉碎机械除草、松土;
c4:施攻茎肥,在甘蔗生长后期增施一次攻茎肥,每亩施用20~25kg的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0:8:15)其它养分配比相近复合肥,并加防虫剂100~125g/亩;
c5:水分管理,按常规管理,及时灌溉,确保甘蔗各生长期的水分供应;没有灌溉条件的蔗区采用封沟贮水和用蔗叶覆盖地面的方法防旱;
c6:病虫害防治,螟虫、蓟马、绵蚜虫防治在施用基肥及攻茎肥时施用防虫剂;梢腐病、褐条病、锈病防治,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与25%米鲜胺悬浮液1500倍液混用即可,每隔15天喷雾一次,连喷3次即可;或用32.5%的阿米妙收悬浮液1500~2000倍喷1~2次;
步骤s5:联合机械收获:
d1:联合收割机配套田间转运车作业;
d2:先收获早熟品种,后收中晚熟品种;先收获秋植蔗、宿根蔗,后砍收冬植、春植蔗,留宿根的蔗地于1月中旬以后收获;
d3:收获前清理有损机具的杂物和障碍物,填实明暗凹坑深沟,铲平土包;田头留有6m以上转弯调头空间,如空间不足,须先行收割田头甘蔗以留出转弯调头空间,收割后整平垄沟,便于机具行走;
d4:收割机、田间转装车须由田头出入,沿蔗行间行驶,不得横跨垄沟碾压蔗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6:宿根蔗管理,具体如下:
e1:平茬:用不小于120匹马力的拖拉机牵引平茬机,入土3~5cm,平茬高位芽,促进低位芽生长;
e2:破垄松蔸:在气温回暖的晴好天气进行破垄松蔸,采用不小于140匹马力并配备导航控制系统的拖拉机牵引松垄沟器,利用导航控制系统在预设线路进行作业,破垄作业耕深为25~35cm,控制甘蔗损伤率≤5%;
e3:施肥、施药、培土盖膜:施肥、施药与培盖膜同时进行,在3月底前完成,施肥、施药量与新植蔗相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新植蔗,但管理时间比新植蔗提早15~2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选择可耕土层厚度60cm以上,ph5.0~7.0的沙壤土或轻粘土种植甘蔗;蔗田机耕路面宽≥4m,田块与路面之间的高度差≤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选择的甘蔗品种为桂糖29号、桂糖44号、桂糖49号、桂糖58号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切好的蔗种放进包衣剂中浸种25~30分钟后,捞起晾干,进行真空包装后再拿去种植;所述的浸种包衣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成分:包膜剂2.5~2.8份、45%多菌灵1.0~1.2份、40%咪鲜胺1~1.2份,35%氯虫苯甲酰胺或四氯虫酰胺1~1.2份、50%噻虫嗪1~1.2份、抗倒促长剂0.8~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每亩中的芽段播种量控制在3200~3500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播种机包括:机架(1),其包括相对的机架前端(11)和机架后端(12);第一开行器(2),其一端设有朝向所述机架前端(11)的第一开行刃(21),所述第一开行器(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排种口(22),所述第一开行器(2)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排种口(22)相连通的第一进种口(23);第二开行器(3),所述第二开行器(3)有两个,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开行器(2)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开行器(2)和所述机架后端(12)之间,所述第二开行器(3)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机架前端(11)的第二开行刃(31),所述第二开行器(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排种口(32),所述第二开行器(3)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排种口(32)相连通的第二进种口(33),各所述第二开行刃(31)靠近所述第一开行器(2)的一侧分别设有前覆土板(34);第一种植传送带(4),包括第一上料端(41)和第一下料端(42),所述第一下料端(42)位于所述第一进种口(23)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料端(41)向所述机架后端(12)延伸;第二种植传送带(5),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5)有两个,其对称设于所述第一种植传送带(4)的两侧,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5)包括第二上料端(51)和第二下料端(52),两个所述第二下料端(5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进种口(33)的上方,各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5)的所述第二上料端(51)分别向所述机架(1)的两侧延伸,两个所述第二下料端(52)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在所述第一种植传送带(4)和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5)上分别以等间距间隔设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隔板(43),所述隔板(43)分别与所述第一种植传送带(4)和所述第二种植传送带(5)的带面相垂直;后覆土板(6),所述后覆土板(6)有两块,其对称设于所述机架(1)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开行器(3)和所述机架后端(12)之间,所述后覆土板(6)的一端朝向所述机架前端(11),两块所述后覆土板(6)的另一端向所述机架后端(12)延伸并相互靠近;起畦板(7),两块所述起畦板(7)对称设于所述机架(1)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后覆土板(6)和所述机架后端(12)之间,所述起畦板(7)的一端朝向所述机架前端(11),两块所述起畦板(7)的另一端向所述机架后端(12)延伸并相互靠近,两块所述起畦板(7)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块所述后覆土板(6)之间的距离;施肥器(8),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储肥箱(81),所述储肥箱(81)上设有三根排肥管(82),各所述排肥管(82)的排肥口(83)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进种口(23)和所述第二进种口(33)中;施药器(9),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储药罐(91),所述储药罐(91)上设有排药管(92),所述排药管(92)的排药口(93)延伸至所述第一进种口(23)中;粉耕装置(10),其设于所述机架前端(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宽行距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行器(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行器(3)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宽行距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肥箱(81)内设有内腔(812),所述箱口(811)开设于所述内腔(812)的顶部,所述内腔(812)的底部设有三个出料口(813),三个所述出料口(813)从所述机架(1)的一侧向另一侧间隔排列,各所述出料口(813)处的内壁为向所述出料口(813)处收缩的锥面结构,各所述出料口(813)分别与所述施肥管(42)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宽行距的集口字形精准摆种施肥施药的甘蔗双芽段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腔(812)内设有能够转动的转杆(84),所述转杆(84)上设有三个叶轮(841),每个叶轮(841)分别位于各所述出料口(813)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