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市政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城市的绿植通常需要专门的灌溉装置进行灌溉,同时在绿植灌溉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雨水,能够降低能源的损耗。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1861345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市政绿植灌溉装置,包含浇灌喷嘴,浇灌喷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且输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软管,输水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保护壳,且保护壳的表面套接有升降座,升降的正面开设有孔槽,且孔槽的内部插设有紧固件,升降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架,且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浇灌喷盘的表面开设有细孔喷头,浇灌喷盘的顶端设置活塞腔,且活塞腔的顶端开设有透气孔。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常规技术方案中采用混凝土预埋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底座,在底座的固定后,不便于拆装底座达到更换整个设备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拆装底座,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地基上的放置座,放置座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底座,所述放置座上开设有排水口,地基内预埋有水箱和排水管,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水箱和排水口连通,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排水口连通;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底侧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条形孔,且多个条形孔沿底座的周向均匀的分布,多个所述条形孔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条形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内腔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第一滑块向靠近或远离底座轴心线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放置座的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滑槽,多个所述第一滑槽与多个第一滑块一一对应配合,每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安装底座,先移动底座带动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配合,再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多个第一滑块同时向远离底座轴心线的方向上移动,接下来通过限位组件降低第一滑块在竖直放下上移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第一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多个第一滑块与多个第一滑槽相互配合的方式,起到降低底座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进而达到安装底座的目的;当需要拆卸底座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滑块移动,第一滑块移动的过程中解除限位组件对第一滑块的限制作用,从而达到便于拆卸底座的目的,进而达到便于拆装底座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配合的方式,便于降低第一滑块脱离底座的可能性;通过设置水箱,便于收集雨水进行灌溉,从而合理的利用雨水,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滑块、第二限位块以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靠近第一滑块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块插接于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槽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驱动机构移动第一滑块时,第一滑块的边缘先与第二限位块接触,由于第二限位块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使得第一滑块能够推动第二限位块滑移至第二滑槽内,接着继续移动第一滑块,直至第二限位块对准第二限位槽,此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弹簧推动第二限位块插接于第二限位槽,从而达到降低第一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当需要在竖直方向移动第一滑块时,通过驱动机构移动第一滑块,由于第二限位块和第二限位槽的横截面均是等腰三角形,从而使得第二限位槽的侧壁能够推动第二限位块滑移至第二滑槽内,进而达到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滑块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块、弹性绳以及带轮,所述第一转动块设置于第一内腔内,所述弹性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的内侧壁,另一端沿底座的周向延伸后固定连接于带轮的外周面,且弹性绳与多个第一滑块远离底座轴心线的一侧贴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使多个第一滑块复位的多个第一复位组件,且多个所述第一复位组件与多个第一滑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内腔内还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一转动块的转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同时移动多个第一滑块,先通过转动机构驱动第一转动块转动,第一转动块转动带动带轮转动,带动转动拉紧弹性绳,拉紧弹性绳的过程中,弹性绳收缩同时拉动多个第一滑块向靠近底座轴心线的方向上移动,当不再拉紧弹性绳时,在多组第一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分别驱动多个第一滑块复位,从而达到便于同时移动多个第一滑块的目的;同时只需通过转动第一转动块,达到同时驱动多个第一滑块移动,从而达到便于固定底座的目的。
优选的,每组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导向杆、第一滑套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的顶侧侧壁,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的内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套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套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一导向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紧弹性绳带动第一滑块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块移动带动第一滑套移动,第一滑套移动压缩第一弹簧;当不再拉紧弹性绳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弹簧推动第一滑套移动,第一滑套移动带动第一滑块移动,从而达到使得第一滑块复位的目的;通过设置导向杆,便于对第一滑块进行导向;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起到增强导向杆稳定性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座、第二转动块、转动杆以及手轮,所述转动座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的底侧侧壁,所述第二转动块转动连接于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块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转动杆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二转动块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转动块和第一内腔的内侧壁,所述手轮固定连接于转动杆远离第二转动块的一端;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增强第一转动块与转动杆之间连接强度的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用于增强第二转块和转动杆之间连接强度的第二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转动第一转动块,先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作用下,便于驱动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转动,从而达到能够驱动第一转动块转动的目的。
优选的,第一转动块开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环、多个第一连接块以及多个第二连接块,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于转动杆的外周面,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沿连接环的周向均匀的分布于连接环的上表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块之间形成有间隙,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块沿连接环的周向均匀的分布于第二内腔的内侧壁,且每个第二连接块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块形成的间隙内;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连接环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块,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连接环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的纵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增强转动杆和第一转动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先向上移动转动杆,转动杆向上移动带动连接环向上移动,连接环向上移动带动多个第一连接块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接触,由于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的纵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从而便于使得第二连接块移动至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块的间隙内,进而起到增强转动杆与第一转动块之间连接强度的目的;当需要解除第一连接组件对转动杆和第一转动块的作用时,通过按压转动杆,使得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相互远离即可。
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导向块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导向块固定连接于转动杆的侧壁,所述第三导向块滑动连接于导向槽,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滑槽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杆远离手轮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转动杆的过程中,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三导向块转动,第三导向块转动驱动第二转动块转动;通过设置第三弹簧,使得转动杆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第一连接组件可以起到增强转动杆与第一转动块之间连接强度的作用;当需要解除第一连接组件的作用时,只需按压转动杆向下移动,使得转动杆向下滑移压缩第三弹簧,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分离,进而起到解除第一连接组件的作用;当不再对转动杆施加外力作用时,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三弹簧推动转动杆向上移动,从而便于使得第一连接组件重新作用于转动杆和第一转动块。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第二转动块转动方向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棘轮、棘爪、第四弹簧以及挡板,所述棘轮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块的外周面,所述棘爪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座,另一端与棘轮配合,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转动座,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棘爪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转动块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转动块转动带动棘轮转动,在棘爪的限制作用下,棘轮只能沿着一个方向上转动,从而达到限制第二转动块只能沿一个方向上转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第四弹簧和挡板,便于使得棘爪快速复位,从而起到增强棘爪对棘轮转动方向上的限制作用。
优选的,所述放置座内设置有用于封堵排水口的多组推动机构,且多组推动机构对应多个第一滑槽设置,每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三滑块、推板以及门板,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抵接于第三滑块靠近放置座轴心线的一侧;所述推板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块,所述放置座内开设有用于供推板滑移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排水口和第一滑槽;所述门板固定连接于推板靠近放置座轴心线的一侧;多个所述门板相互抵紧后能够封堵排水口;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用于使第三滑块复位的第二复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滑块向远离底座的方向上移动时,第一滑移动推动第三滑块移动,第三滑块移动带动推板移动,推板移动带动门板向远离排水口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达到解除门板对排水口封堵的目的;当需要封堵排水口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块向靠近底座轴心线的方向上移动,此时在第二复位组件的作用下,使得第三滑块复位,第三滑块复位的过程中带动推板以及门板复位,从而达到封堵排水口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第二复位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杆、第二滑套以及第五弹簧,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固定连接于复位槽的侧壁,所述第二滑套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套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五弹簧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且第五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与第二滑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复位槽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滑块推动第三滑块移动的过程中,第三滑块移动带动第二滑套移动,第二滑套移动压缩第五弹簧,当第一滑块不再推动第三滑块时,第五弹簧推动第二滑套移动,第二滑套移动带动第三滑块移动,从而使得第三滑块复位;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杆,便于对第三滑块进行导向。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为了便于安装底座,先移动底座带动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配合,再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多个第一滑块同时向远离底座轴心线的方向上移动,接下来通过限位组件降低第一滑块在竖直放下上移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第一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多个第一滑块与多个第一滑槽相互配合的方式,起到降低底座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进而达到安装底座的目的;当需要拆卸底座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滑块移动,第一滑块移动的过程中解除限位组件对第一滑块的限制作用,从而达到便于拆卸底座的目的,进而达到便于拆装底座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配合的方式,便于降低第一滑块脱离底座的可能性;通过设置水箱,便于收集雨水进行灌溉,从而合理的利用雨水,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2.在通过驱动机构移动第一滑块时,第一滑块的边缘先与第二限位块接触,由于第二限位块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使得第一滑块能够推动第二限位块滑移至第二滑槽内,接着继续移动第一滑块,直至第二限位块对准第二限位槽,此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弹簧推动第二限位块插接于第二限位槽,从而达到降低第一滑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当需要在竖直方向移动第一滑块时,通过驱动机构移动第一滑块,由于第二限位块和第二限位槽的横截面均是等腰三角形,从而使得第二限位槽的侧壁能够推动第二限位块滑移至第二滑槽内,进而达到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滑块的目的;
3.为了便于同时移动多个第一滑块,先通过转动机构驱动第一转动块转动,第一转动块转动带动带轮转动,带动转动拉紧弹性绳,拉紧弹性绳的过程中,弹性绳收缩同时拉动多个第一滑块向靠近底座轴心线的方向上移动,当不再拉紧弹性绳时,在多组第一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分别驱动多个第一滑块复位,从而达到便于同时移动多个第一滑块的目的;同时只需通过转动第一转动块,达到同时驱动多个第一滑块移动,从而达到便于固定底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发明中底座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发明中放置座和第一滑块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发明中凸显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地基;11、水箱;12、排水管;2、底座;21、第一内腔;22、条形孔;221、第一限位槽;23、第一滑块;231、第一限位块;232、第二限位槽;24、进水管;3、驱动机构;31、第一转动块;311、第二内腔;32、弹性绳;33、带轮;331、第二固定块;34、第一复位组件;341、第一固定块;342、第一导向杆;343、第一滑套;344、第二弹簧;4、放置座;41、第一滑槽;411、第二滑槽;412、复位槽;42、排水口;421、第四滑槽;5、限位组件;51、第二滑块;52、第二限位块;53、第一弹簧;6、转动机构;61、转动座;62、第二转动块;621、第三滑槽;622、导向槽;63、转动杆;64、手轮;65、第一连接组件;651、连接环;652、第一连接块;653、第二连接块;654、第一导向块;655、第二导向块;66、第二连接组件;661、第三导向块;662、第三弹簧;67、转动组件;671、棘轮;672、棘爪;673、第四弹簧;674、挡板;7、推动机构;71、第三滑块;72、推板;73、门板;74、第二复位组件;741、第二导向杆;742、第二滑套;743、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发明公开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放置座4、水箱11、排水管12以及底座2,放置座4固定连接于地基1上,水箱11预埋和排水管12均预埋在地基1中,排水管12的一端于水箱11连通,水箱11用于收集雨水。底座2位于放置座4的上方,且底座2于放置座4之间可拆卸连接。底座2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4,进水管24贯穿底座2,且进水管24的轴心线与底座2的轴心线重合。放置座4上开设有圆形的排水口42,排水管12远离水箱11的一端与排水口42连通,且进水管24与排水口42连通。通过设置水箱11,便于收集雨水进行灌溉,从而合理的利用雨水,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2开设有截面呈圆形的第一内腔21,第一内腔21的底侧侧壁上开设有四个条形孔22,四个条形孔22沿底座2的周向均匀的分布。四个条形孔22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3,第一滑块23呈矩形块状结构,第一滑槽4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231,条形孔22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221,两个第一限位块231沿底座2的径向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限位槽221。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231与第一限位槽221配合的方式,便于降低第一滑块23脱离底座2的可能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放置座4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41,四个第一滑槽41与四个条形孔22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内腔21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四个第一滑块23向靠近或远离进水管24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3。每个第一滑槽41的内侧壁上均安装有用于限制第一滑块2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限位组件5。在安装底座2的过程中,先移动底座2带动第一滑块23与第一滑槽41配合,再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多个第一滑块23同时向远离进水管24的方向上移动,接下来通过限位组件5降低第一滑块23在竖直放下上移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第一滑块2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多个第一滑块23与多个第一滑槽41相互配合的方式,起到降低底座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进而达到安装底座2的目的;当需要拆卸底座2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滑块23移动,第一滑块23移动的过程中解除限位组件5对第一滑块23的限制作用,从而达到便于拆卸底座2的目的,进而达到便于拆装底座2的目的。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滑槽41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呈矩形的第二滑槽411,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32,第二限位槽232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限位组件5包括第二滑块51、第二限位块52以及第一弹簧53,第二滑块51呈矩形块状结构,第二滑块51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411。第二限位块52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第二限位块52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51靠近第一滑块23的一侧,第二限位块52插接于第二限位槽232。第一弹簧53位于第二滑槽411内,第一弹簧5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槽411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51远离第二限位块52的一侧。
在通过驱动机构3移动第一滑块23移动过程中,第一滑块23的边缘先与第二限位块52接触,由于第二限位块52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使得第一滑块23能够推动第二限位块52滑移至第二滑槽411内,接着继续移动第一滑块23,直至第二限位块52对准第二限位槽232,此时在第一弹簧5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弹簧53推动第二限位块52插接于第二限位槽232,从而达到降低第一滑块2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当需要在竖直方向移动第一滑块23时,通过驱动机构3移动第一滑块23,由于第二限位块52和第二限位槽232的横截面均是等腰三角形,从而使得第二限位槽232的侧壁能够推动第二限位块52滑移至第二滑槽411内,进而达到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滑块23的目的。
如图2和图4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转动块31、弹性绳32、带轮33、第二固定块331以及四组第一复位组件34,四个第一复位组件34与四个第一滑块23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转动块31呈圆柱体结构,第一转动块31位于第一内腔21内,第一转动块31开设有截面呈圆形的第二内腔311,带轮33的内周面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块31的外周面。第二固定块331呈矩形块状,第二固定块331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21的底侧,且第二固定块331靠近第一转动块31设置。弹性绳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块331远离第一转动块31的一侧,另一端沿底座2的周向延伸后固定连接于带轮33的外周面,且弹性绳32均与四个第一滑块23远离底座2进水管24的一侧贴合。第一内腔21内还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一转动块31的转动机构6。
当需要驱动四个第一滑块23同时向靠近进水管24的方向上移动时,通过转动机构6驱动第一转动块31转动,第一转动块31转动带动带轮33转动,带动转动拉紧弹性绳32,拉紧弹性绳32的过程中,弹性绳32收缩同时拉动四个第一滑块23向靠近底座2轴心线的方向上移动,当不再拉紧弹性绳32时,在第一复位组件34的作用下,驱动第一滑块23复位,从而达到便于同时移动多个第一滑块23的目的。
如图2所示,第一复位组件34包括第一固定块341、第一导向杆342、第一滑套343以及第二弹簧344,第一固定块341呈矩形块状结构,第一固定块341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21的顶侧侧壁,第一导向杆342呈圆杆状结构,第一导向杆34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341远离进水管24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21的侧壁。第一滑套343呈矩形块状结构,第一滑套343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23,第一滑套343套设在第一导向杆342上,且第一滑套343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342。第二弹簧344的弹性系数远大于第一弹簧53的弹性系数,第二弹簧344套设在第一导向杆342上,第一弹簧5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341远离进水管24的一侧,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套343靠近进水管24的一侧。
如图2和图4所示,放置座4内设置有用于封堵排水口42的四组推动机构7,且四组推动机构7对应四个第一滑槽41设置,每组推动机构7包括包括第三滑块71、推板72、门板73以及第二复位组件74,第三滑块71呈矩形块状结构,第三滑块71的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41,且第一滑块23抵接于第三滑块71靠近放置座4轴心线的一侧。推板72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块71的底侧,放置座4内开设有用于供推板72滑移的第四滑槽421,第四滑槽421的两端分别连通排水口42和第一滑槽41。门板73的截面为四份之一圆形,门板73固定连接于推板72靠近排水口42的一侧。四块门板73相互抵紧后能够封堵排水口42。当第一滑块23向远离进水管24的方向上移动时,第一滑块23移动推动第三滑块71移动,第三滑块71移动带动推板72移动,推板72移动带动门板73向远离排水口42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达到解除门板73对排水口42封堵的目的;当需要封堵排水口42是,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第一滑块23向靠近进水管24的方向上移动,此时在第二复位组件74的作用下,使得第三滑块71复位,第三滑块71复位的过程中带动推板72以及门板73复位,从而达到封堵排水口42的目的。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滑槽41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呈矩形的复位槽412,第二复位组件74包括第二导向杆741、第二滑套742、以及第五弹簧743,第二导向杆741呈圆杆状结构,第二导向杆7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复位槽412的两个侧壁。第二滑套742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块71的一侧,第二滑套742套设在第二导向杆741上,且第二滑套742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杆741。第五弹簧743套设在第二导向杆741上,第五弹簧74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套742远离排水口42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复位槽412远离排水口42一侧的侧壁,第五弹簧743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簧53弹性系数,且第五弹簧743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弹簧344弹性系数。在第一滑块23推动第三滑块71移动的过程中,第三滑块71移动带动第二滑套742移动,第二滑套742移动压缩第五弹簧743,当第一滑块23不再推动第三滑块71时,第五弹簧743推动第二滑套742移动,第二滑套742移动带动第三滑块71移动,从而使得第三滑块71复位;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杆741,便于对第三滑块71进行导向。
如图2和图5所示,转动机构6包括转动座61、第二转动块62、转动杆63、手轮64、第一连接组件65、第二连接组件66以及转动组件67,转动座61呈圆柱体结构,转动座61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21的底侧底壁,第二转动块62呈圆柱体结构,第二转动块62转动连接于转动座61,第二转动块62的轴心线与转动座61的轴心线重合,且转动座61的外径大于第二转动块62的外径。第一转动块31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块31,且第一转动块31的轴心线与第二转动块62的轴心线重合。第二转动块62内开设有开口为圆形的第三滑槽621,转动杆63呈圆杆状结构,转动杆63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621,转动杆63远离第二转动块62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转动块31和第一内腔21的内侧壁。手轮64固定连接于转动杆63的一端,且手轮64位于底座2的外侧。当需要转动第一转动块31时,先通过转动手轮64带动转动杆63转动,转动杆63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65和第二连接组件66的作用下,便于驱动第一转动块31和第二转动块62转动,从而达到能够驱动第一转动块31转动的目的。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65包括连接环651、多个第一连接块652、多个第一导向块654、多个第二连接块653以及多个第二导向块655,连接环651呈圆环形板状结构,连接环651的内周面固定连接于转动杆63的外周面,且连接环651滑动连接于第二内腔311。第一连接块652与第二连接块653均呈矩形块状结构,多个第一连接块652沿连接环651的周向均匀的分布于连接环651的上表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块652之间形成有间隙,多个第二连接块653沿连接环651的周向均匀的分布于第二内腔311的顶侧侧壁,且每个第二连接块653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块652形成的间隙内。第一导向块654和第二导向块655的纵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多个第一导向块654与多个第一连接块652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导向块654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块652远离连接环651的一侧。多个第二导向块655与多个第二连接块653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二导向块655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块653靠近连接环651的一侧。
为了增强转动杆63和第一转动块31之间的连接强度,先向上移动转动杆63,转动杆63向上移动带动连接环651向上移动,连接环651向上移动带动多个第一连接块652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导向块654与第二导向块655接触,由于第一导向块654和第二导向块655的纵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从而便于使得第二连接块653移动至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块652的间隙内,进而起到增强转动杆63与第一转动块31之间连接强度的目的;当需要解除第一连接组件65对转动杆63和第一转动块31的作用时,通过按压转动杆63,使得第一连接块652与第二连接块653相互远离即可。
如图5所示,第三滑槽62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导向槽622,第二连接组件66包括两个第三导向块661和第三弹簧662,两个导向块均固定连接于转动杆63的周面,两个第二导向块655沿竖直方向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导向槽622。第三弹簧662位于第三滑槽621内,第三弹簧66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滑槽621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杆63底端的端面。在转动转动杆63的过程中,转动杆63转动带动第三导向块661转动,第三导向块661转动驱动第二转动块62转动;通过设置第三弹簧662,使得转动杆63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第一连接组件65可以起到增强转动杆63与第一转动块31之间连接强度的作用;当需要解除第一连接组件65的作用时,只需按压转动杆63向下移动,使得转动杆63向下滑移压缩第三弹簧662,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块652与第二连接块653分离,进而起到解除第一连接组件65的作用;当不再对转动杆63施加外力作用时,在第三弹簧662的弹力作用下,第三弹簧662推动转动杆63向上移动,从而便于使得第一连接组件65重新作用于转动杆63和第一转动块31。
如图5和图7所示,转动组件67包括棘轮671、棘爪672、第四弹簧673以及挡板674,棘轮671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块62的外周面,棘爪67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座61的上表面,另一端与棘轮671配合。挡板674呈矩形块状结构,挡板674固定连接于转动座61的上表面,第四弹簧67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板674靠近棘轮671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棘爪672远离棘轮671的一侧。在第二转动块62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转动块62转动带动棘轮671转动,在棘爪672的限制作用下,棘轮671只能沿着一个方向上转动,从而达到限制第二转动块62只能沿一个方向上转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第四弹簧673和挡板674,便于使得棘爪672快速复位,从而起到增强棘爪672对棘轮671转动方向上的限制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为了便于安装底座2,先通过转动手轮64拉紧弹性绳32,拉紧弹性绳32的过程中,使得四个第一滑块23向靠近进水管24的方向上移动,当移动第一滑块23到一定位置后,再通过移动底座2,使得四个第一滑块23与四个第一滑槽41相配合,接下来通过按压手轮64带动转动杆63向下移动,转动杆6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解除第一连接组件65的作用,此时在第一复位组件34的作用下,第一滑块23向远离进水管24的方向上移动;在第一滑块23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块23带动第三滑块71移动,第三滑块71移动带动推板72和门板73移动,从而起到解除门板73对排水口24封堵的作用,进而能够使得水源进入进水管24,与此同时限位组件5限制第一滑块23向上移动,从而达到固定底座2的目的;通过设置水箱11,便于收集雨水进行灌溉,从而合理的利用雨水,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于地基(1)上的放置座(4),放置座(4)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底座(2),所述放置座(4)上开设有排水口(42),地基(1)内预埋有水箱(11)和排水管(12),排水管(12)的两端分别与水箱(11)和排水口(42)连通,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4),所述进水管(24)与排水口(42)连通;所述底座(2)内开设有第一内腔(21),所述第一内腔(21)底侧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条形孔(22),且多个条形孔(22)沿底座(2)的周向均匀的分布,多个所述条形孔(22)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块(2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31),所述条形孔(2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21),所述第一限位块(231)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槽(221),所述第一内腔(21)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第一滑块(23)向靠近或远离底座(2)轴心线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放置座(4)的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滑槽(41),多个所述第一滑槽(41)与多个第一滑块(23)一一对应配合,每个所述第一滑槽(41)内均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滑块(2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限位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411),所述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32),所述第二限位槽(232)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第二滑块(51)、第二限位块(52)以及第一弹簧(53),所述第二滑块(51)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411),所述第二限位块(52)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限位块(52)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51)靠近第一滑块(23)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块(52)插接于第二限位槽(232),所述第一弹簧(5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槽(411)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5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转动块(31)、弹性绳(32)以及带轮(33),所述第一转动块(31)设置于第一内腔(21)内,所述弹性绳(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21)的内侧壁,另一端沿底座(2)的周向延伸后固定连接于带轮(33)的外周面,且弹性绳(32)与多个第一滑块(23)远离底座(2)轴心线的一侧贴合;所述驱动机构(3)还包括使多个第一滑块(23)复位的多个第一复位组件(34),且多个所述第一复位组件(34)与多个第一滑块(2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内腔(21)内还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一转动块(31)的转动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复位组件(34)包括第一固定块(341)、第一导向杆(342)、第一滑套(343)以及第二弹簧(344),所述第一固定块(341)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21)的顶侧侧壁,所述第一导向杆(34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21)的内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341)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套(343)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套(343)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342),所述第二弹簧(344)套设在第一导向杆(342)上,所述第二弹簧(34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套(343),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3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6)包括转动座(61)、第二转动块(62)、转动杆(63)以及手轮(64),所述转动座(61)固定连接于第一内腔(21)的底侧侧壁,所述第二转动块(62)转动连接于转动座(61),所述第一转动块(31)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块(62),所述第二转动块(62)开设有第三滑槽(621),所述转动杆(63)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621),所述转动杆(63)远离第二转动块(62)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转动块(31)和第一内腔(21)的内侧壁,所述手轮(64)固定连接于转动杆(63)远离第二转动块(62)的一端;所述转动机构(6)还包括用于增强第一转动块(31)与转动杆(63)之间连接强度的第一连接组件(65),以及用于增强第二转块和转动杆(63)之间连接强度的第二连接组件(6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块(31)开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内腔(311),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5)包括连接环(651)、多个第一连接块(65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块(653),所述连接环(651)固定连接于转动杆(63)的外周面,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652)沿连接环(651)的周向均匀的分布于连接环(651)的上表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块(652)之间形成有间隙,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块(653)沿连接环(651)的周向均匀的分布于第二内腔(311)的内侧壁,且每个第二连接块(653)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块(652)形成的间隙内;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652)远离连接环(65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块(654),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块(653)靠近连接环(65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块(655),所述第一导向块(654)和第二导向块(655)的纵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621)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622),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6)包括第三导向块(661)和第三弹簧(662),所述第三导向块(661)固定连接于转动杆(63)的侧壁,所述第三导向块(661)滑动连接于导向槽(622),所述第三弹簧(66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滑槽(621)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杆(63)远离手轮(64)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6)还包括用于限制第二转动块(62)转动方向的转动组件(67),所述转动组件(67)包括棘轮(671)、棘爪(672)、第四弹簧(673)以及挡板(674),所述棘轮(671)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块(62)的外周面,所述棘爪(67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座(61),另一端与棘轮(671)配合,所述挡板(674)固定连接于转动座(61),所述第四弹簧(67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板(674),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棘爪(67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内设置有用于封堵排水口(42)的多组推动机构(7),且多组推动机构(7)对应多个第一滑槽(41)设置,每组所述推动机构(7)包括第三滑块(71)、推板(72)以及门板(73),所述第三滑块(7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41),所述第一滑块(23)抵接于第三滑块(71)靠近放置座(4)轴心线的一侧;所述推板(72)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块(71),所述放置座(4)内开设有用于供推板(72)滑移的第四滑槽(421),所述第四滑槽(421)的两端分别连通排水口(42)和第一滑槽(41);所述门板(73)固定连接于推板(72)靠近放置座(4)轴心线的一侧;多个所述门板(73)相互抵紧后能够封堵排水口(42);所述推动机构(7)还包括用于使第三滑块(71)复位的第二复位组件(7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理用节能型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1)的侧壁上开设有复位槽(412),所述第二复位组件(74)包括第二导向杆(741)、第二滑套(742)以及第五弹簧(743),所述第二导向杆(741)的固定连接于复位槽(412)的侧壁,所述第二滑套(742)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块(71),所述第二滑套(742)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杆(741),所述第五弹簧(743)套设在第二导向杆(741)上,且第五弹簧(743)的一端固定连接与第二滑套(74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复位槽(412)的侧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