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室内采用家用电梯。家用电梯包括有机房式和无机房式,而由于无机方式家用电梯存在空间占用小、空间利用率高、噪音小等优点,因此用户普遍选择无机方式家用电梯。
以电梯轿架结构来区分,无机房家用电梯主要分为背包式和龙门架式,而其中应用较多的为背包式无机房家用电梯,该类型的电梯其导轨安装于对重侧,导向轮安装于电梯轿厢的上横梁或轿底梁上,而其主机主要通过在井道顶层使用搁机梁进行支撑安装或通过对重的两个导轨将主机支撑安装于井道顶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背包式无机房家用电梯,其电梯轿厢的整体重心并不在中心点,因此导致其对导靴的作用力不均衡,从而使导靴受力存在偏差,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对导靴造成严重的磨损或变形,并进而导致运行效果较差、安全性较差的问题。而在家用电梯的应用场景中,由于安装使用空间受限,因此无法像商业电梯那样采用有机房的安装方式、或采用轿架结构,同时现有技术中无机房家用电梯的主机安装方式也无法满足实际的安全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机房家用电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通过采用龙门架的电梯结构,并通过钢带对电梯进行曳引,从而使无机房电梯的受力更加均匀,运行更加平稳,使用更加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所述家用电梯包括对重导轨以及设置于所述对重导轨顶部的主机,所述家用电梯还包括:龙门架结构,围绕于电梯轿厢设置;钢带,所述钢带的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电梯井道顶部的绳头组件连接,所述绳头组件与所述主机位于所述电梯井道的相对侧,所述钢带穿过所述龙门架结构以在所述主机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电梯轿厢在所述电梯井道内上下运行。
优选地,所述家用电梯还包括轿厢导轨,所述轿厢导轨安装于所述电梯井道内的所述电梯轿厢左右两侧,并与所述龙门架结构匹配设置。
优选地,所述对重导轨安装于所述电梯井道的侧壁并设置于任一所述轿厢导轨的远离所述电梯轿厢侧。
优选地,所述对重导轨由三根高度一致且平行设置的独立导轨组成,在所述对重导轨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主机安装座,所述主机安装于所述主机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龙门架结构包括上横梁、立柱、轿底组件以及钢带导向轮;所述上横梁由折弯件和连接板组成,所述折弯件由单层钢板折弯制成并分别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结构顶部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折弯件;所述立柱安装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左右两侧,所述立柱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下端与所述轿底组件连接;所述轿底组件为单层轿底结构;所述钢带导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横梁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用于对经过的所述钢带进行导向。
优选地,所述龙门架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龙门架结构一侧的安全钳组件,所述安全钳组件包括提拉部、传动部、安全钳以及安全钳安装板;所述提拉部安装于所述上横梁一侧;所述传动部用于连接所述提拉部和所述安全钳并用于传递所述提拉部的作用力;所述安全钳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立柱上位于所述龙门架结构底部区域,所述安全钳安装于所述安全钳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龙门架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龙门架结构左右两侧的导靴组件,所述导靴组件包括导靴和导靴安装板;所述导靴安装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导靴安装于所述导靴安装板并与所述轿厢导轨匹配设置。
优选地,所述绳头组件包括限速器部件、钢带检测部件以及绳头部件,所述绳头组件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限速器部件包括限速器安装座和安装于所述限速器安装座的限速器;所述绳头部件包括绳头安装座和绳头组合,所述绳头安装座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的顶部并支撑于所述轿厢导轨的端部,所述绳头组合安装于所述绳头安装座上并用于咬合住所述钢带的端部;所述钢带检测部件安装于所述绳头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家用电梯还包括距离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绳头组合的上方并通过设置于所述绳头组合上的橡胶与所述绳头组合连接,用于对所述橡胶的形变信息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电梯轿厢的称重信息。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龙门架式的电梯结构,而不是采用常用的背包式电梯结构,并配置设置相匹配的轿厢导轨以及导靴,从而使得电梯的受力均匀,提高电梯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性,同时通过钢带对电梯进行曳引,增大了对电梯轿厢的牵引力,从而降低了对电梯主机的要求,在保证电梯运行更加稳定可靠的基础上,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中主机安装于对重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中龙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中龙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中绳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对重导轨11主机安装座
12安装座连接板20主机
30龙门架结构31上横梁
311折弯件312连接板
32立柱33轿底组件
34钢带导向轮35安全钳组件
351提拉部352传动部
353安全钳354安全钳安装板
36导靴组件361导靴
362导靴安装板40电梯轿厢
60绳头组件61限速器部件
62钢带检测部件63绳头部件
611限速器安装座612限速器
631绳头安装座632绳头组合
64距离检测装置70轿厢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机房家用电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通过采用龙门架的电梯结构,并通过钢带对电梯进行曳引,从而使无机房电梯的受力更加均匀,运行更加平稳,使用更加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所述家用电梯包括对重导轨10以及设置于所述对重导轨10顶部的主机20,所述家用电梯还包括:龙门架结构30,围绕于电梯轿厢40设置;钢带(未示出),所述钢带的一端与所述主机20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电梯井道顶部的绳头组件60连接,所述绳头组件60与所述主机20位于所述电梯井道的相对侧,所述钢带穿过所述龙门架结构30以在所述主机20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电梯轿厢40在所述电梯井道内上下运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家用电梯还包括轿厢导轨70,所述轿厢导轨70安装于所述电梯井道内的所述电梯轿厢40左右两侧,并与所述龙门架结构30匹配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龙门架式结构的无机房家用电梯,而不是背包式无机房家用电梯,从而使得电梯轿厢40整体的重心保持在重心,重心不会偏移,同时可以在电梯轿厢40的两侧分别匹配设置对应的轿厢导轨70,从而在运行过程中对导靴的受力均匀,有效避免了对导靴的不均匀受力现象,提高了导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无机房家用电梯的使用体验。
请参见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对重导轨10安装于所述电梯井道的侧壁并设置于任一所述轿厢导轨70的远离所述电梯轿厢40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对重导轨10由三根高度一致且平行设置的独立导轨组成,在所述对重导轨10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主机安装座11,所述主机20安装于所述主机安装座11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梯井道由三根独立导轨构成对重导轨10,在构成的对重导轨10顶部三根独立导轨的高度一致从而形成一平面,主机安装座设置于该平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对主机安装座11进行更好的固定,在三根独立导轨的顶部通过压码固定连接有安装座连接板12,主机安装座11可以与每个安装座连接板12螺栓连接,从而实现对主机安装座11更好的固定效果。主机2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主机安装座11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三根独立导轨对主机20进行支撑安装,从而使得主机20的安装更加牢固可靠,同时减少了对井道顶层的要求,同时将三根独立导轨设置为高度一致也便于现场安装裁剪。
请参见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龙门架结构30包括上横梁31、立柱32、轿底组件33以及钢带导向轮34;所述上横梁31由折弯件311和连接板312组成,所述折弯件311由单层钢板折弯制成并分别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顶部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312用于连接所述折弯件311;所述立柱32安装于所述电梯轿厢40的左右两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立柱32可以通过两根角钢以及中间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立柱32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31连接,下端与所述轿底组件33连接;所述轿底组件33为单层轿底结构;所述钢带导向轮34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横梁31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用于对经过的所述钢带进行导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采用单层钢板折弯形成具有单层结构的上横梁31,有效减少了电梯轿厢40的轿顶高度和占用空间,从而缩小了顶层高度,更加符合家用电梯的空间需求,大大拓展了可应用环境;另一反面,轿底采用单层轿底结构,例如采用厚度仅为50mm的单层轿底结构,能够进一步避免传统的双层轿底所要求的深底坑,降低了井道空间的要求,更便于安装和维修。
请参见图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龙门架结构3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一侧的安全钳组件35,所述安全钳组件35包括提拉部351、传动部352、安全钳353以及安全钳安装板354;所述提拉部351安装于所述上横梁31一侧;所述传动部352用于连接所述提拉部351和所述安全钳353并用于传递所述提拉部351的作用力;所述安全钳安装板354安装于所述立柱32上位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底部区域,所述安全钳353安装于所述安全钳安装板354。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龙门架结构3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左右两侧的导靴组件36,所述导靴组件36包括导靴361和导靴安装板362;所述导靴安装板362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柱32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导靴361安装于所述导靴安装板362并与所述轿厢导轨70匹配设置。
为了进一步降低将安全钳安装在立柱底部从而对底坑的深度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对安全钳的安全位置针对家用电梯的应用场景进行对应的优化。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龙门架结构30的一侧安装安全钳组件35,该安全钳组件35包括提拉部351、传动部352、安全钳353以及安全钳安装板354,为了便于技术人员的安装及调试,在上横梁一侧安装提拉部35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站在轿顶上操控提拉部351,并通过连接的传动部352对安全钳353进行操控,以使安全钳353动作,从而实现对电梯的紧急安全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龙门架结构30上与轿厢导轨70匹配设置有导靴组件36,由于本发明采用龙门架式电梯,因此在龙门架结构30上设置与轿厢导轨70相匹配的导靴组件36,能够使得保证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导靴组件36的受力保持均衡,大大提高了导靴组件36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效减少了因导靴变形或磨损严重时导致电梯轿厢抖动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见图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绳头组件60包括限速器部件61、钢带检测部件62以及绳头部件63,所述绳头组件60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70的顶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限速器部件61包括限速器安装座611和安装于所述限速器安装座611的限速器612;所述绳头部件63包括绳头安装座631和绳头组合632,所述绳头安装座631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70的顶部并支撑于所述轿厢导轨70的端部,所述绳头组合632安装于所述绳头安装座631上并用于咬合住所述钢带的端部;所述钢带检测部件62安装于所述绳头安装座631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家用电梯还包括距离检测装置64,安装于所述绳头组合632的上方并通过设置于所述绳头组合632上的橡胶与所述绳头组合632连接,用于对所述橡胶的形变信息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电梯轿厢40的称重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距离检测装置64位接近开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限速器部件61、钢带检测部件62以及绳头部件63集成安装于轿厢导轨70的顶部,从而在不占用过多的井道空间的基础上,便于技术人员的安装及维护,提高了无机房家用电梯的可应用场景范围,提高了家用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另一方面,通过将传统家用电梯中绳头组合632设置的绳头弹簧更换为橡胶,从而能够在保证乘梯舒适感的同时,利用橡胶的形变对电梯轿厢40的称重信息进行检测,以实现轿厢称重的功能,从而可以去电梯轿厢40底部安装的称重装置,进一步减少对井道底部的空间需求,降低空间占用,满足了家用电梯的安装场景的实际需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1.一种无机房钢带家用电梯,所述家用电梯包括对重导轨(10)以及设置于所述对重导轨(10)顶部的主机(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梯还包括:
龙门架结构(30),围绕于电梯轿厢(40)设置;
钢带,所述钢带的一端与所述主机(20)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电梯井道顶部的绳头组件(60)连接,所述绳头组件(60)与所述主机(20)位于所述电梯井道的相对侧,所述钢带穿过所述龙门架结构(30)以在所述主机(20)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电梯轿厢(40)在所述电梯井道内上下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梯还包括轿厢导轨(70),所述轿厢导轨(70)安装于所述电梯井道内的所述电梯轿厢(40)左右两侧,并与所述龙门架结构(30)匹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10)安装于所述电梯井道的侧壁并设置于任一所述轿厢导轨(70)的远离所述电梯轿厢(40)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10)由三根高度一致且平行设置的独立导轨组成,在所述对重导轨(10)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主机安装座(11),所述主机(20)安装于所述主机安装座(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包括上横梁(31)、立柱(32)、轿底组件(33)以及钢带导向轮(34);
所述上横梁(31)由折弯件(311)和连接板(312)组成,所述折弯件(311)由单层钢板折弯制成并分别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顶部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312)用于连接所述折弯件(311);
所述立柱(32)安装于所述电梯轿厢(40)的左右两侧,所述立柱(32)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31)连接,下端与所述轿底组件(33)连接;
所述轿底组件(33)为单层轿底结构;
所述钢带导向轮(34)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横梁(31)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用于对经过的所述钢带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一侧的安全钳组件(35),所述安全钳组件(35)包括提拉部(351)、传动部(352)、安全钳(353)以及安全钳安装板(354);
所述提拉部(351)安装于所述上横梁(31)一侧;
所述传动部(352)用于连接所述提拉部(351)和所述安全钳(353)并用于传递所述提拉部(351)的作用力;
所述安全钳安装板(354)安装于所述立柱(32)上位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底部区域,所述安全钳(353)安装于所述安全钳安装板(35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龙门架结构(30)左右两侧的导靴组件(36),所述导靴组件(36)包括导靴(361)和导靴安装板(362);
所述导靴安装板(362)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柱(32)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导靴(361)安装于所述导靴安装板(362)并与所述轿厢导轨(70)匹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头组件(60)包括限速器部件(61)、钢带检测部件(62)以及绳头部件(63),所述绳头组件(60)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70)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器部件(61)包括限速器安装座(611)和安装于所述限速器安装座(611)的限速器(612);
所述绳头部件(63)包括绳头安装座(631)和绳头组合(632),所述绳头安装座(631)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70)的顶部并支撑于所述轿厢导轨(70)的端部,所述绳头组合(632)安装于所述绳头安装座(631)上并用于咬合住所述钢带的端部;
所述钢带检测部件(62)安装于所述绳头安装座(6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梯还包括距离检测装置(64),安装于所述绳头组合(632)的上方并通过设置于所述绳头组合上的橡胶与所述绳头组合(632)连接,用于对所述橡胶的形变信息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电梯轿厢(40)的称重信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