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必备的配套设备,可以给居住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在电梯井道设置中,往往需要考虑曳引机和对重的位置布局,现有的背包式电梯结构复杂,而且曳引机钢丝绳连接于轿厢顶部,由于钢丝绳和轿厢的连接位置和重心位置不在竖直线上,维护保养不便,造成轿厢乘用时不稳,影响轿厢的使用寿命。
此外,目前的曳引式电梯为单对重与轿厢平衡的方式,由于钢丝绳组数的影响,对重厚度设计受到限制,占用有限空间资源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以解决现有曳引式电梯的单对重与轿厢平衡的方式,受钢丝绳数量影响,对重厚度受到限制,占有体积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包括两组对重导轨、两组曳引绳、电梯轿厢,任一所述对重导轨内可滑动地连接有对重架,对重架内设有对重;其特征在于,
两组所述对重导轨的顶部固定有一个第一y向传动轮和两个第一x向传动轮;两组所述对重导轨的侧下方设有曳引装置,所述曳引装置上设有第二y向传动轮、曳引轮和第三y向传动轮;
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第二y向传动轮、曳引轮和第三y向传动轮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和第一x向传动轮的轴线垂直;
所述两个第一x向传动轮、两组曳引绳、两组对重架以第一y向传动轮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
任一组曳引绳从对重架顶部方向依次绕过第一x向传动轮的顶部、第三y向传动轮的底部和第一y向传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两组所述对重导轨的顶部还固定有第四y向传动轮,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和所述第三y向传动轮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与所述一y向传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曳引绳从对重架顶部方向沿着绕过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顶部的继续绕过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曳引绳绕过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的的方向与电梯的重心方向重合,所述曳引绳从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绕出。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上还设有第五y向传动轮,所述第五y向传动轮的重心线与第四y向传动轮的重心线、所述电梯轿厢的重心线重合;
所述曳引绳绕过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后,从第五y向传动轮的底部绕出。
进一步的,所述电梯轿厢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六y向传动轮,所述曳引绳绕过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顶部后,从两个所述第六y向传动轮的底部绕出。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六y向传动轮的中轴线与所述电梯轿厢的重心线重合,所述曳引绳从两个所述第六y向传动轮的底部后绕出。
进一步的,所述曳引绳往所述对重方向在绕过第一x向传动轮的方向与所述对重重心线重合,所述曳引绳往所述对重方向从所述第一x向传动轮的顶部绕出。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对重架的上部均设有一个第二x向传动轮,所述曳引绳在绕过所述第一x向传动轮的顶部后,又绕过所述第二x向传动轮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曳引绳所述曳引绳往所述对重方向从所述第二x向传动轮的底部绕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轿厢导轨,其中一个轿厢导轨也是两组所述对重导轨的共用导轨。
本发明采用侧置双对重结构,加上导轨,能实现对重空间和导轨空间平齐,减少厚度空间的占用。设置对重导轨和水平支撑架的固定结构,避免了曳引绳悬臂梁的结构,轿架受力分布更合理,提升了电梯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轿顶横梁;2、结构顶梁;3、结构顶架;4、曳引绳;5、轿厢;6、对重导轨;7、对重架;8、对重;9、第一y向传动轮;10、第一x向传动轮;11、第二y向传动轮;12、曳引轮;13、第三y向传动轮;14、第二x向传动轮;15、第四y向传动轮;16、第五y向传动轮;17、曳引装置;18、左侧导轨;19、右侧导轨;20、导向板;23、侧板;24、第六y向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包括两组对重导轨6、两组曳引绳4、电梯轿厢5,任一所述对重导轨6内可滑动地连接有对重架7,对重架7内设有对重8;
两组所述对重导轨6的顶部固定有一个第一y向传动轮9和两个第一x向传动轮10;两组所述对重导轨6的侧下方设有曳引装置,所述曳引装置上设有第二y向传动轮11、曳引轮12和第三y向传动轮13;
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9、第二y向传动轮11、曳引轮12和第三y向传动轮13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9和第一x向传动轮10的轴线垂直;
所述两个第一x向传动轮10、两组曳引绳4、两组对重架7以第一y向传动轮9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
任一组曳引绳4从对重架7顶部方向依次绕过第一x向传动轮10的顶部、第三y向传动轮13的底部和第一y向传动轮9的顶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两组所述对重导轨6的顶部还固定有第四y向传动轮15,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15和所述第三y向传动轮13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15与所述一y向传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曳引绳4从对重架7顶部方向沿着绕过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9顶部的继续绕过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15的顶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曳引绳4绕过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15的的方向与电梯的重心方向重合,所述曳引绳4从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15绕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轿厢上还设有第五y向传动轮16,所述第五y向传动轮16的重心线与第四y向传动轮15的重心线、所述电梯轿厢5的重心线重合;
所述曳引绳4绕过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15后,从第五y向传动轮16的底部绕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梯轿厢5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六y向传动轮24,所述曳引绳4绕过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9顶部后,继续绕过两个所述第六y向传动轮24的底部。
作为一种改进,两个所述第六y向传动轮24的中轴线与所述电梯轿厢5的重心线重合,所述曳引绳4从两个所述第六y向传动轮24的底部后绕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曳引绳4往所述对重方向在绕过第一x向传动轮10的方向与所述对重重心线重合,所述曳引绳4往所述对重方向在从所述第一x向传动轮10的顶部绕出。
作为一种改进,每个所述对重架7的上部均设有一个第二x向传动轮14,所述曳引绳4在绕过所述第一x向传动轮10的顶部后,又绕过所述第二x向传动轮14的底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曳引绳4从所述第二x向传动轮14的底部后绕出。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两个轿厢导轨,其中一个轿厢导轨也是两组所述对重导轨6的共用导轨。轿厢架包括左侧导轨18和右侧导轨19,左侧导轨18和右侧导轨19的横截面为t形,左侧导轨18固定在两个对重架7之间,轿厢5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连接有轿厢导靴20,轿厢导靴20上开有用于沿左侧导轨18和右侧导轨19上下移动的导向槽。轿厢5的顶部连接有轿顶横梁1。
对重导轨6的顶部连接有水平支撑架,水平支撑架为结构顶梁2或者结构顶架3。对重导轨6的底部连接有侧板23,侧板23上开有用于通过曳引绳4的孔。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结构顶架3上固定有第四y向传动轮15,第四y向传动轮15和第三y向传动轮1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绕过第一y向传动轮9顶部的曳引绳4继续绕过第四y向传动轮15的顶部,固定到轿顶横梁1上。
实施例2:
参见图3和图4,每个对重架7的上部均固定有一个第二x向传动轮14,曳引绳4在绕过第一x向传动轮10的顶部后,又绕过第二x向传动轮14的底部。
轿顶横梁1上固定有第五y向传动轮16,绕过第四y向传动轮15顶部的曳引绳4继续绕过第五y向传动轮16的底部。
实施例3:
参见图5,轿顶横梁1上固定有两个第六y向传动轮24,绕过第一y向传动轮9顶部的曳引绳4继续绕过第六y向传动轮24的底部。
实施例4:
在图5的基础上修改与图5的结构不同,即去掉第二x向传动轮14和第六y向传动轮24,直接将曳引绳4连接到对重架7和轿顶横梁1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任一传动轮(包括第一y向传动轮9、第一x向传动轮10、第二y向传动轮11、曳引轮12、第三y向传动轮13、第二x向传动轮14、第四y向传动轮15、第五y向传动轮16、第六y向传动轮24)均固定设置,而且可绕着传动轮的轴心转动;曳引绳4在高度方向的两个传动轮之间为竖直状态。每一侧的曳引绳4的根数可以相同或不同,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包括两组对重导轨、两组曳引绳、电梯轿厢,任一所述对重导轨内可滑动地连接有对重架,对重架内设有对重;其特征在于,
两组所述对重导轨的顶部固定有一个第一y向传动轮和两个第一x向传动轮;两组所述对重导轨的侧下方设有曳引装置,所述曳引装置上设有第二y向传动轮、曳引轮和第三y向传动轮;
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第二y向传动轮、曳引轮和第三y向传动轮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和第一x向传动轮的轴线垂直;
所述两个第一x向传动轮、两组曳引绳、两组对重架以第一y向传动轮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
任一组曳引绳从对重架顶部方向依次绕过第一x向传动轮的顶部、第三y向传动轮的底部合第一y向传动轮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所述对重导轨的顶部还固定有第四y向传动轮,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和所述第三y向传动轮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与所述一y向传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曳引绳从对重架顶部方向沿着绕过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顶部的继续绕过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绳绕过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的的方向与电梯的重心方向重合,所述曳引绳从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绕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上还设有第五y向传动轮,所述第五y向传动轮的重心线与第四y向传动轮的重心线、所述电梯轿厢的重心线重合;
所述曳引绳绕过所述第四y向传动轮后,从第五y向传动轮的底部绕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六y向传动轮,所述曳引绳绕过所述第一y向传动轮顶部后,从两个所述第六y向传动轮的底部绕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六y向传动轮的中轴线与所述电梯轿厢的重心线重合,所述曳引绳从两个所述第六y向传动轮的底部后绕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绳往所述对重方向在绕过第一x向传动轮的方向与所述对重重心线重合,所述曳引绳往所述对重方向从所述第一x向传动轮的顶部绕出。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对重架的上部均设有一个第二x向传动轮,所述曳引绳在绕过所述第一x向传动轮的顶部后,又绕过所述第二x向传动轮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所述曳引绳所述曳引绳往所述对重方向从所述第二x向传动轮的底部绕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倒拉双对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轿厢导轨,其中一个轿厢导轨也是两组所述对重导轨的共用导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