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林木育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花椒(zanthoxyluml.)属芸香科(rutaceae)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我国传统的“八大味”之一。全世界花椒品种约250种,我国约有39种14变种,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重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花椒全身都是宝,既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调味原料及油料树种,经济价值极高,又是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水土保持能力很强。花椒果皮富含芳香油,味香辣;种子含油量25%~30%,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处理后还可食用;果皮和种子可入药,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花椒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和抗旱、耐瘠薄的水土保持树种,在广大山区、半山区栽种面积逐年扩大。
花椒幼嫩茎叶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vb2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且富含必需矿质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古时被列入皇室贡品,称为“一品椒蕊”。花椒幼嫩茎叶不仅可以直接凉拌、腌制、油炸、炒食、涮锅等,还可作为生产食品或日常用品的原材料,食品包括花椒叶茶、花椒叶口服液、花椒芽菜酱菜、花椒叶泡菜、花椒叶保健大米等;日常用品主要有花椒叶沐浴液、花椒叶芳香保健肥皂和花椒叶空气清新剂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花椒芽为原料的产品不断研发、推广、销售,其需求日益增大,花椒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一些地区建立了花椒芽菜生产基地,主要是从花椒枝条上采集幼嫩的萌芽。从花椒枝条上采集幼嫩的萌芽需进行苗木培育,露地栽培的幼苗从清明至白露均可采摘椒芽;温室囤栽的花椒需经过一定的低温处理,花椒芽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长至5~7cm可采收。目前,直接利用种子生产芽苗菜的技术不成熟,其中,花椒种子发芽速度慢、不整齐是关键技术瓶颈。主要因为花椒种子粒小、种皮坚硬,富含油质,透水透气性差,发芽困难,发芽时间长,出土时间不一,出苗不整齐,长达40天以上。有研究表明花椒种子在自然风干贮藏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快速下降,种子失活较快,种子寿命仅有9个月。如何使花椒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及发芽力成为利用种子生产花椒芽苗菜的关键技术。
花椒果实属蓇葖果,包括果皮和种子,以质量计,果皮占总质量的40%,花椒籽占总质量的60%。据统计,2018年全国花椒栽培面积约为2500万亩,年产花椒35万吨,花椒籽产量约为21万吨。长期以来,花椒加工副产物花椒籽大多数被用作肥料燃料或丢弃,目前,还未见有关于利用蓇葖果进行花椒芽苗菜生产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利用种子生产芽苗菜发芽困难,发芽时间长,出土时间不一,出苗不整齐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蓇葖果的采集
选择花椒的盛果期树为采种母树,当蓇葖果果皮有3%~5%开裂,种子完全成熟时采收;
(2)蓇葖果低温贮藏
将采收的蓇葖果置于-1~1℃的冷库内,在空气湿度60%~70%条件下,避光贮藏;
(3)播种前预处理
播种前将贮藏的蓇葖果取出,去掉果皮,将饱满的种子在含有0.75%~1.0%洗洁精的温水中浸泡4~8h,搓去种子表面油脂,然后在温水中浸泡38~45h,之后用含80~120mg/l6-苄氨基嘌呤和380~420mg/l赤霉素的溶液浸泡4~8h;
(4)播种
播种基质为经消毒处理的草炭,播种深度0.5~1.0cm,覆膜保湿,每平米播120~170g种子;播种完成后,在空气湿度60~80%、避光条件下,使环境温度20℃、35℃交替处理各12h,直至种子萌发;
(5)苗期管理
种子开始发芽后,去掉薄膜,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白天处理条件为:温度28~32℃,光照度6000~8000lx,12h;夜晚处理条件为;温度23~27℃,避光,12h;待苗高4~7cm时即可收获。
步骤(1)中,所述花椒为生长健壮、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大红袍、二红袍、兴隆秋椒、枸椒。
步骤(3)中,通过水选,去掉秕种子。
步骤(3)中,所述温水为33~37℃的水。
步骤(3)中,所述赤霉素为赤霉素ga3。
步骤(3)中,用含100mg/l6-苄氨基嘌呤和400mg/l赤霉素的溶液浸泡6h。
步骤(4)中,所述草炭用0.5%高锰酸钾消毒。
本发明通过蓇葖果适时完熟采收、低温避光贮藏等措施,保持了花椒种子旺盛的活力,避免休眠;通过种子处理、温湿度精准控制等措施创造种子、种苗适宜的发芽、生长,使种子发芽速度快,出苗时间短,出苗整齐,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花椒芽苗菜的目的,解决了花椒芽苗菜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瓶颈。
应用本发明方法,播种后4d开始发芽,6d开始出苗,10d基本出齐(种子出苗率在90%以上),苗高5cm左右即可收获上市,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至实施例5试验用种子为兴隆秋椒,果实均为2019年10月4日采收。①将带果皮的兴隆秋椒果实贮藏于(0±1)℃冷库,湿度60%~70%,避光,简称“保鲜果实”;②兴隆秋椒果实在阴凉(18℃~25℃)通风处晾干,去掉果皮后种子贮藏于(0±1)℃冷库,湿度60%~70%,避光,简称“阴干种子”;③兴隆秋椒果实置于35℃干燥箱中,48h果皮开裂,去掉果皮,种子贮藏于(0±1)℃冷库,湿度60%~70%,避光,简称“烘干种子”;④兴隆秋椒果实在水泥地上晾晒2d,地面温度20℃~45℃,去掉果皮后将种子贮藏于(0±1)℃冷库,湿度60%~70%,避光,简称“晒干种子”。
实施例1
2019年10月6日,在石家庄市学府路花椒资源圃内进行田间播种。处理1:“保鲜果实”去掉果皮,种子水选后,取饱满种子立即播种。处理2:“阴干种子”水选后,取饱满种子立即播种。处理3:“晒干种子”水选后,将饱满的种子在40℃温水浸泡1h,搓去种皮上的油脂后播种;处理4:“晒干种子”水选后,取饱满种子播种。
每个处理播种1000粒,重复3次。播种深度0.5~1.0cm,播后浇透水。搭塑料拱棚,一是避免鸟食,二是促进花椒种子春季提早发芽。2020年4月11日(185d)调查出苗率及幼苗生长量。
表1不同处理出苗率及生长量
从表1可以看出,果实采收后立即播种,出苗率最高,为95.4%;阴干种子出苗率为92.3%;处理3和处理4的出苗率分别为79.3%和71.8%,种皮去油脂的晒干种子出苗率高于未去油脂的种子,出苗率分别为79.3%和71.8%。出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保鲜果实”种子﹥“阴干种子”﹥去掉种皮油脂的“晒干种子”﹥“晒干种子”。
实施例2
“保鲜果实”、“阴干种子”、“烘干种子”、“晒干种子”在(0±1)℃冷库低温贮藏30d,于2019年11月6日在日光温室播种,温度18℃~30℃,湿度50%~76%。播种基质分别为沙子、草炭和珍珠岩 蛭石 草炭(1:1:1),基质用0.5%高锰酸钾消毒。播种前,将种子放入水中漂洗,捞出秕粒。将饱满的种子在含有0.75%洗洁精的35℃的温水中浸泡6h,搓去表面的油脂,继续在35℃的温水中浸泡42h,再用600mg/lga3浸泡4h。每处理播种1000粒,重复3次。播种后,覆膜保湿,上覆4层遮阳网,避光。11月17日开始出苗,去掉薄膜及遮阳网。12月12日(35d),调查出苗率。
表2低温贮藏35d不同处理种子出苗率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种子出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保鲜果实”种子﹥“阴干”种子﹥“烘干”种子﹥“晒干”种子。“保鲜果实”种子的出苗率在62.5.%~95.2%之间;“阴干”种子的出苗率在59.7%~90.1%之间;“烘干”种子的出苗率在46.1%~85.3%之间;“晒干”种子的出苗率在37.8%~78.6%之间。不同处理的种子在基质中出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炭﹥珍珠岩 蛭石 草炭(1:1:1)﹥沙子,“保鲜果实”种子在草炭中的出苗率最高为95.2%。
实施例3
采用l16(45)正交设计,进行4因素4水平试验,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3。“冻干”种子:2019年10月4日采收兴隆秋椒果实,在-40℃的超低温冰箱冷冻3h,在真空冻干机中冻干45h。去掉果皮,获得种子,贮藏于(0±1)℃冷库,湿度60%~70%,避光,简称“冻干”种子。
2019年11月6日播种,每个处理1000粒,11月16日开始出苗,每天统计出苗数,统计结果中列出播种15d、30d的出苗率。
表3试验因素水平
表4不同处理出苗率统计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影响出苗率的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r种子类别、r温度、r激素浓度、r激素浸泡时间,种子类别中阴干种子出苗率最佳;温度处理以20℃,35℃各12h最佳;ga3浓度以600pmm最佳;ga3浸泡时间以6h最佳。播种30d,处理10(阴干种子、20℃与35℃各12h、600ppm、4h)最佳,出苗率为89.83%。
实施例4
“晒干种子”在(0±1)℃冷库低温贮藏80d。2019年12月24日播种。处理1:30℃恒温;处理2:温度25℃、30℃交替,各12h;处理3:温度20℃、35℃交替,各12h。种子均为经过水选的饱满种子。用35℃的温水浸泡,浸泡时加入0.75%的洗洁精,浸泡6h后搓去油脂,继续用35℃温水浸泡42h,再用600mg.l-1ga3浸泡6h。播种基质为草炭,草炭用0.5%高锰酸钾消毒。每处理1000粒,重复3次。种子开始发芽后,去薄膜,光照度8000lx。2020年1月4日(播种30d)调查出苗率。
表5不同温度处理种子出苗率
温度对花椒种子的出苗率影响显著。从表5可以看出,播种30d,处理1(恒温30℃)的出苗率为48.4%;处理2(25℃、30℃变温)的出苗率为55.9%;处理3(20℃、35℃变温处理)的出苗率为76.5%。相同条件下,变温利于种子发芽,温度20℃、35℃交替,各12h处理最佳。
实施例5
“保鲜果实”、“阴干种子”、“烘干种子”、“晒干种子”在(0±1)℃冷库低温贮藏240d,于2020年6月6日播种,播种基质为草炭,用0.5%高锰酸钾消毒。每处理1000粒,重复3次。种子均为经过水选的饱满种子。处理1:“保鲜果实”;处理2:“阴干种子”;处理3:“烘干种子”;处理4:“晒干种子”;处理5:“晒干种子”在18℃~30℃的室内放置240d,包装袋透气。所有种子均用35℃的温水浸泡,浸泡时加入1.0%的洗洁精,浸泡6h后搓去油脂,继续用35℃温水浸泡42h,再用600mg.l-1ga3浸泡6h。播种后覆膜保湿,温度20℃、35℃交替,各12h,湿度70%,避光。种子开始发芽后,去薄膜。将播种苗分别放置在白天30℃,光照3000lx、6000lx、8000lx、15000lx12h,夜晚25℃,黑暗12h,湿度70%的环境下培养。每天调查不同处理种子出苗情况。
表6不同处理种子每天出苗数
表7不同处理种子出苗率%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处理1第6天开始出苗,第7天、第8天和第9天出苗数分别为720株、879株和816株,出苗率由30%上升到86.5%,第10天种子出苗数开始下降,第12天没有新的幼苗长出,第11d以后的出苗率90.7%;处理2第7天开始出苗,第8天、第9天和第10天出苗数分别为690株、885株和822株,出苗率由25.8%上升到82.7%,第11天后种子出苗数下降,第13d出苗率为86.2%;处理3第7天开始出苗,第8天、第9天、第10天出苗数分别231株、819株、969株,出苗率由9.2%上升到68.8%,第11天后种子出苗数下降,第13d出苗率为81.3%;处理4第7天开始出苗,第10天、第11天、第12天和第13天的出苗数分别783株、510株、252株和498株,出苗率由31.3%上升到73.3%。处理5第7天开始出苗,第10天、第11天、第12天和第13天的出苗数分别552株、213株、195株和264株,出苗率由20.2%上升到42.6%。
低温贮藏保鲜果实种子出苗快,整齐,播种10天出苗率90.3%,其余依次为“阴干种子”82.7%、“烘干种子”68.8%、“晒干种子”31.3%、“晒干 室温贮藏种子”20.2%。播种后第13天的出苗率分别为90.7%、86.2%、81.3%、73.3%、42.6%。室温贮藏的晒干种子出苗慢、出苗率低,播种后第13天的出苗率仅为42.6%。
花椒幼苗在白天30℃,夜晚25℃,黑暗12h,空气湿度70%的环境下,白天光照3000lx,幼苗生长细弱;白天光照6000lx、8000lx,幼苗正常生长,叶片绿色;白天光照15000lx,叶片深绿,植株矮。因此,生产芽苗菜幼苗生长适宜的光照强度为6000lx~8000lx。
实施例6
2020年9月17采收枸椒果实,去掉果皮,种子经过水选后用35℃的温水浸泡,浸泡时加入1%的洗洁精,浸泡6h后搓去油脂,继续用35℃温水浸泡42h。9月19日,种子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处理,每处理100粒,重复3次。处理1:ga3600mg.l-1浸泡6h;处理2:6ba100mg.l-1 ga3200mg.l-1浸泡6h;处理3:6ba100mg.l-1 ga3400mg.l-1浸泡6h;处理4:6ba50mg.l-1 ga3600mg.l-1浸泡6h;处理5:6ba100mg.l-1 ga3600mg.l-1浸泡6h;处理6:6ba200mg.l-1 ga3600mg.l-1浸泡6h;对照:清水浸泡6h。播种基质为草炭,用0.5%高锰酸钾消毒。播种后覆膜保湿,温度20℃、35℃交替,各12h,湿度70%,避光。种子开始发芽后,去薄膜。将播种苗放在白天30℃12h,光照8000lx,夜晚25℃,黑暗12h,湿度70%的环境下培养。每天调查不同处理种子出苗情况。
表8不同生长素处理种子出苗总数(株)
表9不同生长素处理种子出苗率
从表8、表9可以看出,不同生长素处理的枸椒种子的出苗数均高于对照(清水),各处理播种16d,出苗率达到82%以上,对照的出苗率仅为42.00%。处理1、处理3比其它处理出苗快。处理1播种第11天、第12天、第13天的出苗总数分别为152株、225株、272株,出苗率分别为50.67%、75.00%、90.67%;处理3播种第11天、第12天、第13天的出苗总数分别为167株、238株、278株,出苗率分别为55.67%、79.33%、92.67%。处理3的出苗率高于处理1。对照播种第13天、第14天、第15天、第16天的出苗总数分别为53株、78株、91株和126株,出苗率分别为17.67%、26.00%、30.33%和42.00%。用6ba100mg.l-1 ga3400mg.l-1浸泡6h的处理最佳,播种第16d出苗率为93.67%。
实施例7
2020年9月17日采收枸椒果实,将果实分别贮藏在-4℃、0℃、4℃的冰箱中,温度误差范围±1℃,处理25d,10月12日取出,去掉果皮,种子经过水选后用35℃的温水浸泡,浸泡时加入1%的洗洁精,浸泡6h后搓去油脂,继续用35℃温水浸泡42h,10月15日播种,种子用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处理1:ga3600mg.l-1浸泡6h;处理2:6ba100mg.l-1 ga3400mg.l-1浸泡6h;对照:清水浸泡6h。每处理300粒。播种基质为草炭,用0.5%高锰酸钾消毒。播种后覆膜保湿,温度20℃、35℃交替,各12h,湿度70%,避光。种子开始发芽后,去薄膜。将播种苗放在白天30℃12h,光照8000lx,夜晚25℃,黑暗12h,湿度70%的环境下培养。每天调查不同处理种子出苗情况。
表10不同生长素处理种子出苗总数(株)
表11不同生长素处理种子出苗率
从表10、表11可以看出,枸椒种子在-4℃、0℃、4℃条件下贮藏25d,用不同的生长素处理后播种,播种后第16d的出苗数以0℃贮藏的种子出苗数最多,出苗率最高,最高达92.00%;其次为4℃贮藏的种子,出苗数较多,最佳的处理出苗率为88.67%;-4℃贮藏的种子出苗数最少,最佳的处理出苗率为52.0%。-4℃、0℃、4℃条件下贮藏的种子用6ba100mg.l-1 ga3400mg.l-1浸泡处理,出苗率高。
0℃、4℃条件下贮藏的种子,经生长素浸泡处理后播种,第11天、第12天、第13天出苗数较多,第14d以后出苗数缓慢上升;-4℃条件下贮藏的种子,经生长素浸泡处理后播种第12天开始出苗数增多,上升较缓慢;对照的种子播后第13天开始出苗较多,但出苗数上升缓慢。
0℃条件下贮藏的种子用6ba100mg.l-1 ga3400mg.l-1浸泡处理,播种第9天开始出苗,第11天、第12天、第13天出苗总数分别为158株、228株和274株,出苗率分别为52.67%、76.00%和91.33%,第16d的出苗率最高为92%。
1.一种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蓇葖果的采集
选择花椒的盛果期树为采种母树,当蓇葖果果皮有3%~5%开裂,种子完全成熟时采收;
(2)蓇葖果低温贮藏
将采收的蓇葖果置于-1~1℃的冷库内,在空气湿度60%~70%条件下,避光贮藏;
(3)播种前预处理
播种前将贮藏的蓇葖果取出,去掉果皮,将饱满的种子在含有0.75%~1.0%洗洁精的温水中浸泡4~8h,搓去种子表面油脂,然后在温水中浸泡38~45h,之后用含80~120mg/l6-苄氨基嘌呤和380~420mg/l赤霉素的溶液浸泡4~8h;
(4)播种
播种基质为经消毒处理的草炭,播种深度0.5~1.0cm,覆膜保湿,每平米播120~170g种子;播种完成后,在空气湿度60%~80%、避光条件下,使环境温度20℃、35℃交替处理各12h,直至种子萌发;
(5)苗期管理
种子开始发芽后,去掉薄膜,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白天处理条件为:温度28~32℃,光照度6000~8000lx,12h;夜晚处理条件为;温度23~27℃,避光,12h;待苗高4~7cm时即可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花椒为生长健壮、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大红袍、二红袍、兴隆秋椒、枸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水选,去掉秕种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温水为33~37℃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赤霉素为赤霉素ga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用含100mg/l6-苄氨基嘌呤和400mg/l赤霉素的溶液浸泡6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椒芽苗菜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草炭用0.5%高锰酸钾消毒。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