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43


    本发明涉及供电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配电变压器的使用,现在城镇地区大多数使用的变压器为带有横担的架式变压器。但是,架式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用于紧固横担用的螺栓松动问题,螺栓松动就会造成横担倾斜下落,或者横担整体向下发生位移,还有杆体移位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也影响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

    而对于横担的维修过程,现有的方式一般是采用维修工人攀爬到杆体上,手动抬起已经倾斜或者下落的横担,然后将紧固螺栓重新拧紧固定。但是横担的重量比较重,给维修过程带来很大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包括移动车体、位置调整部件和高度调整部件,位置调整部件安装在移动车体上,高度调整部件安装在位置调整部件上,并可在位置调整部件上移动,高度调整部件的顶部安装有顶靠横担用的顶靠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安装在移动车体的车斗上,靠近车尾,位置调整部件包括直线滑轨和滑块,滑块上安装高度调整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整部件包括千斤顶,千斤顶的底部通过支架与电机连接,电机安装在位置调整部件上,调节带动千斤顶转动;千斤顶的顶部与高度可调的调节杆连接,调节杆的顶部设有横杆,横杆上设有两个横担顶靠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顶部为横向直线滑轨,顶靠部件包括横向滑块和顶靠支撑,横向滑块与横向直线滑轨配合并可沿横向直线滑轨连接,顶靠支撑为开口向上的顶靠板,顶靠板顶靠在横担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通过斜支撑和轴承与调节杆连接,横杆和斜支撑可绕调节杆轴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至少包括两节分调节杆,各分调节杆之间通过插杆插接。

    进一步地,调节杆的底部通过支座与千斤顶铰接,且调节杆可绕铰接点转动并横放于车斗内。

    进一步地,移动车体的车斗上安装有用于支撑的支撑部件,支撑部件顶部支撑横放在车斗内的调节杆。

    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为电动千斤顶,千斤顶与电源连接。

    综上,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移动车体将高度调整部件运送到需要维修的架体位置,将高度调整部件沿位置调整部件进行位置的调整,然后根据高度需要合理调整高度调整部件中调节杆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至高度调整部件顶部的顶靠部件对准横担,然后通过千斤顶升降调整顶靠部件的具体位置,至顶靠部件顶靠在横担向下倾斜的一端或整个下移的横担,然后拧紧螺栓实现对横担的重新固定。

    因为不用维修工人人工托住横担,所以方便维修工人的操作,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横担的维修劳动强度,提高了维修效率。

    另外,高度调整部件的调节杆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横放和竖立设置的,在使用时,将调节杆调整早竖直角度;使用完毕后,将调节杆及横杆和顶靠部件整体横放,用支撑部件进行支撑,方便运输。

    顶靠部件是通过横向直线滑轨与横向滑块配合实现的安装,可以根据具体位置要求,微动调整顶靠部件的具体角度和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同规格的横担进行位置调整,适用性广泛。

    横杆通过斜支撑和轴承与调节杆连接,横杆和斜支撑可在人工干预下绕调节杆轴向转动,实现横杆和横杆上的顶靠部件的角度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视图(调节杆竖立放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视图(调节杆横向放置)。

    图4为横杆及顶靠部件的俯视图。

    图5为支撑部件的侧视图。

    图中:

    1移动车体,2直线滑轨,3滑块,4车斗,5千斤顶,6电机,7调节杆,8横杆,9横向直线滑轨,10横向滑块,11顶靠支撑,12插孔,13插杆,14支座,15支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该发明包括移动车体1、位置调整部件和高度调整部件。移动车体1搭载位置调整部件和高度调整部件至变压器横担需要维修或者日常检修的位置。位置调整部件安装在移动车体1上,高度调整部件安装在位置调整部件上,并可在位置调整部件上移动。具体地,位置调整部件安装在移动车体1的车斗4内,从移动车体1的前后方向来说,位置调整部件位于车尾位置,从左右方向来说,位于车斗4中心位置。具体使用时,可以将高度调整部件沿位置调整部件移动至车尾位置处,移动车体1的车尾连通高度调整部件移动至横担下方。

    高度调整部件的顶部安装有顶靠横担用的顶靠部件,待位置调整合适后,高度调整部件将顶靠部件调整至顶靠横担下表面,并将横担向上移动调整。

    位置调整部件包括直线滑轨2和滑块3,滑块3上安装高度调整部件。高度调整部件和滑块3可以沿直线滑轨2直线滑动,根据需要,调整高度调整部件的具体位置。

    高度调整部件包括千斤顶5,千斤顶5的底部通过支架与电机6连接,电机6安装在位置调整部件上,调节带动千斤顶5转动。电机6带动千斤顶5转动,进而实现对高度调整部件整体的角度调整,使得顶靠部件可以准确调整至对应横担下方。

    千斤顶5的顶部与高度可调的调节杆7连接,调节杆7的顶部设有横杆8,横杆8上设有两个横担顶靠部件。

    通过移动车体1将高度调整部件运送到需要维修的架体位置,将高度调整部件沿位置调整部件进行位置的调整,然后根据高度需要合理调整高度调整部件中调节杆7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至高度调整部件顶部的顶靠部件对准横担,然后通过千斤顶5升降调整顶靠部件的具体位置,至顶靠部件顶靠在横担向下倾斜的一端或整个下移的横担,然后拧紧螺栓实现对横担的重新固定。

    因为不用维修工人人工托住横担,所以方便维修工人的操作,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横担的维修劳动强度,提高了维修效率。

    具体地,横杆8顶部为横向直线滑轨9,顶靠部件包括横向滑块10和顶靠支撑11,如图4所示,横向滑块10与横向直线滑轨9配合并可沿横向直线滑轨连接,顶靠支撑11为开口向上的顶靠板,顶靠板顶靠在横担底部。顶靠部件是通过横向直线滑轨与横向滑块配合实现的安装,可以根据具体位置要求,微动调整顶靠部件的具体角度和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同规格的横担进行位置调整,适用性广泛。

    调节杆7至少包括两节分调节杆7,各分调节杆7之间通过插杆13插接。调节杆7的底部设有若干插孔12,顶部设置至少一个插孔12,相邻两调节杆7之间通过插杆13与插孔12配合将调节杆7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

    调节杆7的底部通过支座14与千斤顶5铰接,且调节杆7可绕铰接点转动并横放于车斗内。为了更好的保持横放的调节杆7的稳固性,在移动车体1的车斗上安装有用于支撑的支撑部件15,如图5所示,支撑部件15顶部支撑横放在车斗内的调节杆7。高度调整部件的调节杆7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横放和竖立设置的,在使用时,将调节杆7调整早竖直角度;使用完毕后,将调节杆7及横杆8和顶靠部件整体横放,用支撑部件进行支撑,方便运输。

    千斤顶5为电动千斤顶5,千斤顶5与电源连接,不用人工操作千斤顶5,电动更为省时省力。

    实施例二,如图2、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横杆8通过斜支撑和轴承与调节杆7连接,横杆8底部设有底部与轴承连接,顶部与横杆8底部中心连接的过渡杆。连接横杆8和斜支撑可绕调节杆轴向转动。横杆8通过斜支撑和轴承与调节杆连接,横杆8和斜支撑可在人工干预下绕调节杆轴向转动,实现横杆8和横杆8上的顶靠部件的角度调整。

    通过移动车体1将高度调整部件运送到需要维修的架体位置,将高度调整部件沿位置调整部件进行位置的调整,然后根据高度需要合理调整高度调整部件中调节杆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至高度调整部件顶部的顶靠部件对准横担,然后通过千斤顶5升降调整顶靠部件的具体位置,至顶靠部件顶靠在横担向下倾斜的一端或整个下移的横担,然后拧紧螺栓实现对横担的重新固定。

    因为不用维修工人人工托住横担,所以方便维修工人的操作,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横担的维修劳动强度,提高了维修效率。

    另外,高度调整部件的调节杆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横放和竖立设置的,在使用时,将调节杆调整早竖直角度;使用完毕后,将调节杆及横杆和顶靠部件整体横放,用支撑部件进行支撑,方便运输。

    顶靠部件是通过横向直线滑轨与横向滑块配合实现的安装,可以根据具体位置要求,微动调整顶靠部件的具体角度和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同规格的横担进行位置调整,适用性广泛。

    横杆通过斜支撑和轴承与调节杆连接,横杆和斜支撑可在人工干预下绕调节杆轴向转动,实现横杆和横杆上的顶靠部件的角度调整。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体、位置调整部件和高度调整部件,位置调整部件安装在移动车体上,高度调整部件安装在位置调整部件上,并可在位置调整部件上移动,高度调整部件的顶部安装有顶靠横担用的顶靠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安装在移动车体的车斗上,靠近车尾,位置调整部件包括直线滑轨和滑块,滑块上安装高度调整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部件包括千斤顶,千斤顶的底部通过支架与电机连接,电机安装在位置调整部件上,调节带动千斤顶转动;千斤顶的顶部与高度可调的调节杆连接,调节杆的顶部设有横杆,横杆上设有两个横担顶靠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顶部为横向直线滑轨,顶靠部件包括横向滑块和顶靠支撑,横向滑块与横向直线滑轨配合并可沿横向直线滑轨连接,顶靠支撑为开口向上的顶靠板,顶靠板顶靠在横担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通过斜支撑和轴承与调节杆连接,横杆和斜支撑可绕调节杆轴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至少包括两节分调节杆,各分调节杆之间通过插杆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杆的底部通过支座与千斤顶铰接,且调节杆可绕铰接点转动并横放于车斗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车体的车斗上安装有用于支撑的支撑部件,支撑部件顶部支撑横放在车斗内的调节杆。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为电动千斤顶,千斤顶与电源连接。

    技术总结
    架体平稳性调节装置,包括移动车体、位置调整部件和高度调整部件,位置调整部件安装在移动车体上,高度调整部件安装在位置调整部件上,并可在位置调整部件上移动,高度调整部件的顶部安装有顶靠横担用的顶靠部件。通过移动车体将高度调整部件运送到需要维修的架体位置,将高度调整部件沿位置调整部件进行位置的调整,然后根据高度需要合理调整高度调整部件中调节杆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至高度调整部件顶部的顶靠部件对准横担,然后通过千斤顶升降调整顶靠部件的具体位置,至顶靠部件顶靠在横担向下倾斜的一端或整个下移的横担,然后拧紧螺栓实现对横担的重新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邱茂光;房斌;侯磊;陈磊;魏文峰;张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平阴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32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