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75


    本发明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



    背景技术:

    建筑机械是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所用机械设备的总称,在中国又称为“建设机械”、“工程机械”等,按中国标准的规定,建筑机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混凝土制品机械、钢筋及预应力机械、装修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升降机是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机械,升降机亦称电梯、垂直电梯,升降机在垂直上下通道上载运人或货物升降的平台或半封闭平台的提升机械设备或装置,是由平台以及操纵它们用的设备、马达、电缆和其它辅助设备构成的一个整体。

    然而,现有的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在使用过程以及使用后均具有一些不足之处,目前市面上的升降机大多机体较大,较为笨重,在使用前不便于对升降机进行移动,在使用时升降机顶部装有货物,易导致升降机的重心不稳,使升降机发生倾斜甚至倒塌,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升降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传统的对升降机进行固定的方式大多复杂,通常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对升降机进行固定,在使用完成后,将固定装置进行拆卸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不便于将升降机进行收起,降低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因此,现阶段市场上亟需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在使用过程以及使用后均具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使用时,升降机重心不稳,易使升降发生倾斜和倒塌,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升降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且在使用完成后,通常需要借助工具对升降机的固定装置进行拆卸,不便对升降机进行收起,且升降机大多体积较大,不便对升降机进行移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开设有主凹槽,且主凹槽设有多个,所述主凹槽的内部铰接有辅活塞杆和支撑板,所述辅活塞杆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侧壁铰接,所述底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盒体,且盒体设有多个,所述盒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气缸,所述内气缸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内活塞杆,所述内活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且夹板设有多个,所述夹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底座内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气缸和辅气缸,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主活塞杆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主活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壁铰接有移动板,所述固定块和移动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主滑块和辅滑块,且主滑块和辅滑块均设有两个,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和挡板,且侧板设有两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的上表面和缓冲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主活塞杆的外侧壁套设有风琴罩,且主活塞杆和风琴罩均设有多个,所述风琴罩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的上表面和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顶板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端贯穿顶板的侧壁与空腔相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端贯穿开口铰接有拉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空腔和开口的内侧壁分别开设有主滑槽和辅滑槽,且主滑槽和辅滑槽均设有两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主滑块和辅滑块分别位于主滑槽和辅滑槽的内部,且辅滑块和辅滑槽均小于主滑块和主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侧板的内侧壁开设有辅凹槽,所述辅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辅凹槽和固定杆均设有多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侧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的外侧壁套设有防滑套,且扶手与防滑套均设有多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主气缸和辅气缸的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主气管和辅气管,且主气管和辅气管均设有多个,所述主气管和辅气管的一端贯穿底座的侧壁分别与主活塞杆和辅活塞杆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辅气缸、辅气管、辅活塞杆和支撑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辅气缸工作通过辅气管带动辅活塞杆进行伸缩,从而带动支撑板绕着和底座铰接的位置转动,使支撑板的外侧壁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增加底座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升降机的稳定性,防止升降机在运输货物时,造成升降机的重心不稳,导致升降机发生倾斜甚至倒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升降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从而增加建筑施工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降低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率,通过支撑板的设置提高升降机的稳定性,加快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便于施工人员对货物进行搬运,减少升降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内气缸、内活塞杆和滚轮的相互配合,使盒体内部的内气缸工作通过内活塞杆带动连接板移动,从而带动夹板之间的滚轮移动,使滚轮的外侧壁与地面相接触,使底座的下表面与地面分开,从而将升降机撑起,推动升降机,使滚轮转动,带动底座移动,从而使升降机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滚轮能够减少升降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升降机便于移动,能够缩短升降机的移动时间,从而使升降机快速到达相应的位置,能够使升降机及时地开展工作,缩短施工过程中移动升降机所消耗的时间,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的侧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中内气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中移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中伸缩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例说明:

    1、底座;2、顶板;3、主气缸;4、主气管;5、主活塞杆;6、风琴罩;7、辅气缸;8、辅气管;9、主凹槽;10、辅活塞杆;11、支撑板;12、盒体;13、固定板;14、内气缸;15、内活塞杆;16、连接板;17、夹板;18、滚轮;19、伸缩杆;20、弹簧;21、缓冲板;22、空腔;23、固定块;24、移动板;25、开口;26、拉杆;27、主滑块;28、辅滑块;29、主滑槽;30、辅滑槽;31、挡板;32、侧板;33、扶手;34、辅凹槽;35、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外侧壁开设有主凹槽9,且主凹槽9设有多个,主凹槽9的内部铰接有辅活塞杆10和支撑板11,辅活塞杆10的一端与支撑板11的侧壁铰接,底座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盒体12,且盒体12设有多个,盒体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气缸14,内气缸14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内活塞杆15,内活塞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17,且夹板17设有多个,夹板17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18,底座1内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气缸3和辅气缸7,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主活塞杆5和伸缩杆19,伸缩杆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板21,主活塞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顶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2,空腔22的内部设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的外侧壁铰接有移动板24,固定块23和移动板2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主滑块27和辅滑块28,且主滑块27和辅滑块28均设有两个,顶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32和挡板31,且侧板32设有两个,通过设置的辅气缸7、辅气管8、辅活塞杆10和支撑板11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辅气缸7工作通过辅气管8带动辅活塞杆10进行伸缩,从而带动支撑板11绕着和底座1铰接的位置转动,使支撑板11的外侧壁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增加底座1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升降机的稳定性,防止升降机在运输货物时,造成升降机的重心不稳,导致升降机发生倾斜甚至倒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升降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从而增加建筑施工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降低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率,通过支撑板11的设置提高升降机的稳定性,加快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便于施工人员对货物进行搬运,减少升降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设置的内气缸14、内活塞杆15和滚轮18的相互配合,使盒体12内部的内气缸14工作通过内活塞杆15带动连接板16移动,从而带动夹板17之间的滚轮18移动,使滚轮18的外侧壁与地面相接触,使底座1的下表面与地面分开,从而将升降机撑起,推动升降机,使滚轮18转动,带动底座1移动,从而使升降机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滚轮18能够减少升降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升降机便于移动,能够缩短升降机的移动时间,从而使升降机快速到达相应的位置,能够使升降机工作,缩短施工过程中移动升降机所消耗的时间,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率,通过设置的伸缩杆19配合缓冲板21和弹簧20,对顶板2下降时产生的冲力进行缓冲,防止顶板2下降速度过快,使顶板2上的物品发生晃动或者掉落,且能够防止主活塞杆5发生损坏,延长升降机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移动板24便于将物品移动到顶板2上,从而带动物品进行移动,对物品进行搬运。

    具体的,如图2所示,伸缩杆19的外侧套设有弹簧20,弹簧20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的上表面和缓冲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弹簧20,配合伸缩杆19和缓冲板21,对顶板2下降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使顶板2能够平缓的下降到底部,防止顶板2上的物品发生晃动,对主活塞杆5起到保护的作用,延长升降机的使用寿命,增加升降机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主活塞杆5的外侧壁套设有风琴罩6,且主活塞杆5和风琴罩6均设有多个,风琴罩6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的上表面和顶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风琴罩6对主活塞杆5进行保护,防止灰尘进入主活塞杆5的内部,对主活塞杆5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延长主活塞杆5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如图2所示,顶板2的侧壁开设有开口25,开口25的一端贯穿顶板2的侧壁与空腔22相连接,移动板24的一端贯穿开口25铰接有拉杆26,握住并拉动拉杆26,将移动板24通过开口25从空腔22的内部拉出,通过设置的移动板24,便于对物品进行搬运。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空腔22和开口25的内侧壁分别开设有主滑槽29和辅滑槽30,且主滑槽29和辅滑槽30均设有两个,通过设置的主滑槽29和辅滑槽30配合主滑块27和辅滑块28对固定块23和移动板24的位置进行固定。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主滑块27和辅滑块28分别位于主滑槽29和辅滑槽30的内部,且辅滑块28和辅滑槽30均小于主滑块27和主滑槽29,通过将主滑块27和辅滑块28设置在主滑槽29和辅滑槽30的内部,便于拉动固定块23和移动板24,且通过固定块23和主滑块27的设置,能够防止将移动板24从空腔22的内部全部拉出,对移动板24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提高移动板24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侧板32的内侧壁开设有辅凹槽34,辅凹槽3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5,且辅凹槽34和固定杆35均设有多个,通过设置的辅凹槽34和固定杆35,使固定绳穿过辅凹槽34和固定杆35,将物品固定在顶板2的上表面,防止升降机在工作过程中,物品在顶板2发生晃动和掉落。

    具体的,如图1所示,侧板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扶手33,扶手33的外侧壁套设有防滑套,且扶手33与防滑套均设有多个,使工作人员握住扶手33,使工作人员保持稳定,防止工作人员从顶板2上掉落,通过设置的防滑套增加工作人员手掌与扶手33之间的摩擦。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主气缸3和辅气缸7的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主气管4和辅气管8,且主气管4和辅气管8均设有多个,主气管4和辅气管8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侧壁分别与主活塞杆5和辅活塞杆10固定连接,使主气缸3和辅气缸7工作,通过主气管4和辅气管8带动主活塞杆5和辅活塞杆10进行伸缩,从而带动顶板2和支撑板11进行运动。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内气缸14工作,通过内活塞杆15带动滚轮18移动,推动升降机使滚轮18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机进行移动,当升降机移动到相应位置后,使内气缸14工作,通过内活塞杆15带动滚轮18移动,使辅气缸7工作,通过辅气管8和辅活塞杆10带动支撑板11转动,使支撑板11的外侧壁与地面接触,握住并拉动拉杆26,将移动板24通过开口25拉出空腔22,通过移动板24将物品移动到顶板2上,将移动板24收入空腔22的内部,使主气缸3工作,通过主气管4和主活塞杆5带动顶板2移动,将顶板2上的物品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后停止主气缸3的工作,加工物品从顶板2上卸下,通过设置的辅气缸7、辅气管8、辅活塞杆10和支撑板11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辅气缸7工作通过辅气管8带动辅活塞杆10进行伸缩,从而带动支撑板11绕着和底座1铰接的位置转动,使支撑板11的外侧壁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增加底座1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升降机的稳定性,防止升降机在运输货物时,造成升降机的重心不稳,导致升降机发生倾斜甚至倒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升降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从而增加建筑施工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降低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率,通过支撑板11的设置提高升降机的稳定性,加快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便于施工人员对货物进行搬运,减少升降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设置的内气缸14、内活塞杆15和滚轮18的相互配合,使盒体12内部的内气缸14工作通过内活塞杆15带动连接板16移动,从而带动夹板17之间的滚轮18移动,使滚轮18的外侧壁与地面相接触,使底座1的下表面与地面分开,从而将升降机撑起,推动升降机,使滚轮18转动,带动底座1移动,从而使升降机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滚轮18能够减少升降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升降机便于移动,能够缩短升降机的移动时间,从而使升降机快速到达相应的位置,能够使升降机及时地开展工作,缩短施工过程中移动升降机所消耗的时间,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率,通过设置的伸缩杆19配合缓冲板21和弹簧20,对顶板2下降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止顶板2下降速度过快,使顶板2上的物品发生晃动或者掉落,且能够防止主活塞杆5发生损坏,延长升降机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移动板24便于将物品移动到顶板2上,从而带动物品进行移动,对物品进行搬运。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侧壁开设有主凹槽(9),且主凹槽(9)设有多个,所述主凹槽(9)的内部铰接有辅活塞杆(10)和支撑板(11),所述辅活塞杆(10)的一端与支撑板(11)的侧壁铰接,所述底座(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盒体(12),且盒体(12)设有多个,所述盒体(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气缸(14),所述内气缸(14)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内活塞杆(15),所述内活塞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17),且夹板(17)设有多个,所述夹板(17)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18),所述底座(1)内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气缸(3)和辅气缸(7),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主活塞杆(5)和伸缩杆(19),所述伸缩杆(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板(21),所述主活塞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2),所述空腔(22)的内部设有固定块(23),所述固定块(23)的外侧壁铰接有移动板(24),所述固定块(23)和移动板(2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主滑块(27)和辅滑块(28),且主滑块(27)和辅滑块(28)均设有两个,所述顶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32)和挡板(31),且侧板(32)设有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19)的外侧套设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的上表面和缓冲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活塞杆(5)的外侧壁套设有风琴罩(6),且主活塞杆(5)和风琴罩(6)均设有多个,所述风琴罩(6)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的上表面和顶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的侧壁开设有开口(25),所述开口(25)的一端贯穿顶板(2)的侧壁与空腔(22)相连接,所述移动板(24)的一端贯穿开口(25)铰接有拉杆(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2)和开口(25)的内侧壁分别开设有主滑槽(29)和辅滑槽(30),且主滑槽(29)和辅滑槽(30)均设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块(27)和辅滑块(28)分别位于主滑槽(29)和辅滑槽(30)的内部,且辅滑块(28)和辅滑槽(30)均小于主滑块(27)和主滑槽(2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2)的内侧壁开设有辅凹槽(34),所述辅凹槽(3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5),且辅凹槽(34)和固定杆(35)均设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扶手(33),所述扶手(33)的外侧壁套设有防滑套,且扶手(33)与防滑套均设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缸(3)和辅气缸(7)的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主气管(4)和辅气管(8),且主气管(4)和辅气管(8)均设有多个,所述主气管(4)和辅气管(8)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侧壁分别与主活塞杆(5)和辅活塞杆(10)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开设有主凹槽,且主凹槽设有多个,所述主凹槽的内部铰接有辅活塞杆和支撑板,通过设置的辅气缸、辅气管、辅活塞杆和支撑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支撑板的外侧壁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增加底座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升降机的稳定性,防止升降机在运输货物时,造成升降机的重心不稳,导致升降机发生倾斜甚至倒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升降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从而增加建筑施工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通过支撑板的设置提高升降机的稳定性,加快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便于施工人员对货物进行搬运,减少升降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绩丰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32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