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提升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消防装备的高度限制,消防人员缺乏快速登高手段,高楼发生火灾时往往不能及时到达高层火源控制火势,不能及时解救楼内被困人员脱险,因此延误时机而导致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解决高楼火灾的应急升降技术。现有技术中,在高楼外升降往往是通过吊篮或者提升机,然而这两种设备与高楼外壁之间存在间隙,当外界风力较大时,在强风的作用下提升机或者吊篮可能发生晃动,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能够防止其在运行时晃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包括行走履带,还包括钢索、顶部固定装置、底部固定装置、站立平台,所述顶部固定装置设置于高楼顶部,所述底部固定装置设置于高楼底部,所述钢索一端与所述顶部固定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连接,所述站立平台与所述钢索连接,设置于所述钢索与所述顶部固定装置的连接处、所述钢索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连接处之间;
所述站立平台包括驱动部件、与所述钢索对应的行走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电机、蜗轮、蜗杆,所述行走部件包括主动齿轮、若干从动齿轮、安装座,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枢接于所述安装座之上,并以和所述主动齿轮旋转中心同心的圆弧阵列设置,所述钢索绕设于所述主动齿轮外、夹设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之间,所述蜗杆的展开螺旋角小于所述蜗轮、所述蜗杆接触的摩擦角;
所述行走履带设置于所述站立平台与高楼之间,其带轮枢接于所述站立平台之上,其带体的带面上设置有若干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件包括支撑杆、吸盘,所述吸盘包括底座、围绕所述底座设置的裙边,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由上至下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夹设于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之间,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底座之间,提供使所述支撑杆从所述吸盘中退出的弹性力,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若干和所述裙边内部连通的通气孔,所述第一凸台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气孔对应的密封柱。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固定装置包括第二电机、调节杆、第二绕线辊、调节索,所述第二电机与高楼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辊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调节索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二绕线辊之上,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铰接与高楼之上,所述钢索与所述调节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收紧部件,高楼部分地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分别通过连接索与所述收紧部件连接,所述收紧部件用于收卷所述连接索,使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紧压于高楼的表壁之上,与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连接索上设置有与所述钢索对应的挂钩,所述钢索的末端通过所述挂钩与所述连接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收紧部件包括第三绕线辊、第四绕线辊、壳体,所述第三绕线辊与所述第四绕线辊同转轴枢接于所述壳体之上,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的连接索的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三绕线辊之上,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的连接索的一端绕设于所述第四绕线辊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收紧部件还包括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件、棘轮、棘爪,所述棘轮与所述第三绕线辊、第四绕线辊同心设置,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棘爪之间,提供使所述棘爪复位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所述钢索对称地设置两根于所述站立平台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底座上的通孔交界处设置有密封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行走履带工作是,所述行走履带平行于高楼外壁的部分上的支撑杆先被压缩,所述第一凸台向所述底座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凸台上的密封柱插入所述底座上的通气孔中,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底座地接,此时所述吸盘、高楼外壁围成封闭空间,所述站立平台在重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压缩所述吸盘,使得所述吸盘吸附于高楼外壁,进而对所述站立平台起到稳固作用,防止所述站立平台在遭遇强风时左右晃动,增加所述站立平台的稳定性。
2、所述顶部固定装置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节所述站立平台相对于高楼的距离,并且能够保证所述站立平台能够提供使所述行走履带压在高楼外壁的作用力。
3、所述底部固定装置通过所述收紧部件收紧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连接索,固定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而不需破坏高楼或者地面的结构,进而将固定所述钢索的低端,进一步增加所述站立平台升降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侧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正视视结构图;
图3为站立平台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站立平台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行走部件结构图;
图6为吸附部件结构图;
图7为底部固定装置结构图;
图8为第三绕线辊和第四绕线辊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调节杆,2-站立平台,3-底部固定装置,4-钢索,5-高楼,6-裙边,7-行走履带,8-第二电机,9-吸附部件,10-行走部件,11-蜗杆,12-第一电机,13-蜗轮,14-安装座,15-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支撑杆,18-第二凸台,19-第一凸台,20-第一弹性件,21-通气孔,22-底座,23-调节索,24-第二绕线辊,25-第一夹板,26-第二夹板,27-第三绕线辊,28-第四绕线辊,29-棘轮,30-棘爪,31-第二弹性件,32-挂钩,33-壳体,34-连接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8所示,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包括行走履带7,还包括钢索4、顶部固定装置、底部固定装置3、站立平台2,所述顶部固定装置设置于高楼5顶部,所述底部固定装置3设置于高楼5底部,所述钢索4一端与所述顶部固定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3连接,所述站立平台2与所述钢索4连接,设置于所述钢索4与所述顶部固定装置的连接处、所述钢索4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3连接处之间;
所述站立平台2包括驱动部件、与所述钢索4对应的行走部件10,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电机12、蜗轮13、蜗杆11,所述行走部件10包括主动齿轮15、若干从动齿轮16、安装座14,所述蜗轮13与所述第一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蜗轮13与所述蜗杆11啮合,所述蜗杆11与所述主动齿轮15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6枢接于所述安装座14之上,并以和所述主动齿轮15旋转中心同心的圆弧阵列设置,所述钢索4绕设于所述主动齿轮15外、夹设于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之间,所述蜗杆11的展开螺旋角小于所述蜗轮13、所述蜗杆11接触的摩擦角;
所述行走履带7设置于所述站立平台2与高楼5之间,其带轮枢接于所述站立平台2之上,其带体的带面上设置有若干吸附部件9,所述吸附部件9包括支撑杆17、吸盘,所述吸盘包括底座22、围绕所述底座22设置的裙边6,所述底座2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杆17的侧壁上由上至下设置有第一凸台19、第二凸台18,所述支撑杆17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支撑杆17和所述底座22滑动连接,所述底座22夹设于所述第一凸台19、第二凸台18之间,所述底座22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0,所述第一弹性件20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7、底座22之间,提供使所述支撑杆17从所述吸盘中退出的弹性力,所述底座22上还设置有若干和所述裙边6内部连通的通气孔21,所述第一凸台19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气孔21对应的密封柱。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使用本装置进行升降作业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的转矩经过所述蜗轮13、蜗杆11传递至所述主动齿轮15,使得所述主动齿轮15旋转,当所述主动齿轮15旋转是,所述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的齿卡入所述钢索4表壁上的间隙中,使得所述钢索4能够相对所述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移动,实现移动所述站立平台2的目的,当所述站立平台2移动时,所述行走履带7平行于高楼5外壁的部分上的支撑杆17先被压缩,所述第一凸台19向所述底座22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凸台19上的密封柱插入所述底座22上的通气孔21中,所述第一凸台19和所述底座22地接,此时所述吸盘、高楼5外壁围成封闭空间,所述站立平台2在重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压缩所述吸盘,使得所述吸盘吸附于高楼5外壁,进而对所述站立平台2起到稳固作用,防止所述站立平台2在遭遇强风时左右晃动,增加所述站立平台2的稳定性。
当吸附于高楼5外壁上的吸盘处于履带的弯曲处,向离开高楼5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站立平台2对该吸盘的作用力下降,所述支撑柱在所述第一弹性件20的作用下向远离所述底座22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密封柱从所述底座22上的通气孔21中退出,此时所述吸盘内部与外界大气连通,吸附作用消失,所述吸盘即可轻易地从高楼5外壁脱离。
通过具有自锁的蜗轮13蜗杆11传动,当所述第一电机12停止旋转时,所述站立平台2能够保持原位不会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固定装置包括第二电机8、调节杆1、第二绕线辊24、调节索23,所述第二电机8与高楼5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辊24和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调节索23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二绕线辊24之上,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1连接,所述调节杆1的一端铰接与高楼5之上,所述钢索4与所述调节杆1连接。
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吸附部件9在工作时,需要所述站立平台2能够产生垂直于行走履带7带面的压力,通过启动所述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带动所述第二绕线辊24旋转,所述第二绕线辊24松开或收紧所述调节索23,进而所述调节杆1相对水平面上的角度改变,由于所述钢索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部固定装置、底部固定装置3连接,故而所述调节杆1相对水平面上的角度改变时,所述钢索4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也随之改变,使用时,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节所述站立平台2相对于高楼5的距离,并且能够保证所述站立平台2能够提供使所述行走履带7压在高楼5外壁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装置3包括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收紧部件,高楼5部分地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分别通过连接索34与所述收紧部件连接,所述收紧部件用于收卷所述连接索34,使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紧压于高楼5的表壁之上,与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的连接索34上设置有与所述钢索4对应的挂钩32,所述钢索4的末端通过所述挂钩32与所述连接索34连接。
所述底部固定装置3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固定所述钢索4的低端时,首先使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处于高楼5的合适拐角处的两侧,使得高楼5能够被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之间,随后通过所述收紧部件收紧连接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的连接索34,固定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而不需破坏高楼5或者地面的结构,随后将所述钢索4的低端挂于所述连接索34上的挂钩32之上,实现固定所述钢索4低端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收紧部件包括第三绕线辊27、第四绕线辊28、壳体33,所述第三绕线辊27与所述第四绕线辊28同转轴枢接于所述壳体33之上,与所述第一夹板25连接的连接索34的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三绕线辊27之上,与所述第二夹板26连接的连接索34的一端绕设于所述第四绕线辊28之上。
所述收紧部件的工作原理为:当收紧连接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的连接索34时,旋转所述第三绕线辊27与所述第四绕线辊28即可,使用时,应当注意连接第一夹板25连接的连接索34和连接第二夹板26连接的连接索34分别和对应的绕线辊的绕线方向,使得旋转所述第三绕线辊27与所述第四绕线辊28时,能够通过将两个连接索34同时收紧或者放松。
进一步地,所述收紧部件还包括棘轮29机构,所述棘轮29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件31、棘轮29、棘爪30,所述棘轮29与所述第三绕线辊27、第四绕线辊28同心设置,所述棘爪30与所述棘轮29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弹性件31设置于所述壳体33、棘爪30之间,提供使所述棘爪30复位的弹性力。
本发明中,所述棘轮29机构应当提供能够防止所述第三绕线辊27与所述第四绕线辊28朝收紧连接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的连接索34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三绕线辊27与所述第四绕线辊28反向旋转的锁紧力,通过设置所述棘轮29机构,防止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夹紧后又放松。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0、第二弹性件31可以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钢索4对称地设置两根于所述站立平台2两侧。
通过对称设置所述钢索4,使得所述站立平台2在升降时能够保持平稳,不会发生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17和所述底座22上的通孔交界处设置有密封件。
通过设置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支撑杆17和所述底座22上的通孔交界处,防止从所述支撑杆17和所述底座22上的通孔交界处泄压,导致所述吸盘的吸附作用消失,本发明中,所述密封件可以为橡胶密封圈。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说明书中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1.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包括行走履带(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索(4)、顶部固定装置、底部固定装置(3)、站立平台(2),所述顶部固定装置设置于高楼(5)顶部,所述底部固定装置(3)设置于高楼(5)底部,所述钢索(4)一端与所述顶部固定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3)连接,所述站立平台(2)与所述钢索(4)连接,设置于所述钢索(4)与所述顶部固定装置的连接处、所述钢索(4)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3)连接处之间;
所述站立平台(2)包括驱动部件、与所述钢索(4)对应的行走部件(10),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电机(12)、蜗轮(13)、蜗杆(11),所述行走部件(10)包括主动齿轮(15)、若干从动齿轮(16)、安装座(14),所述蜗轮(13)与所述第一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蜗轮(13)与所述蜗杆(11)啮合,所述蜗杆(11)与所述主动齿轮(15)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6)枢接于所述安装座(14)之上,并以和所述主动齿轮(15)旋转中心同心的圆弧阵列设置,所述钢索(4)绕设于所述主动齿轮(15)外、夹设于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之间,所述蜗杆(11)的展开螺旋角小于所述蜗轮(13)、所述蜗杆(11)接触的摩擦角;
所述行走履带(7)设置于所述站立平台(2)与高楼(5)之间,其带轮枢接于所述站立平台(2)之上,其带体的带面上设置有若干吸附部件(9),所述吸附部件(9)包括支撑杆(17)、吸盘,所述吸盘包括底座(22)、围绕所述底座(22)设置的裙边(6),所述底座(2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杆(17)的侧壁上由上至下设置有第一凸台(19)、第二凸台(18),所述支撑杆(17)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支撑杆(17)和所述底座(22)滑动连接,所述底座(22)夹设于所述第一凸台(19)、第二凸台(18)之间,所述底座(22)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0),所述第一弹性件(20)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7)、底座(22)之间,提供使所述支撑杆(17)从所述吸盘中退出的弹性力,所述底座(22)上还设置有若干和所述裙边(6)内部连通的通气孔(21),所述第一凸台(19)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通气孔(21)对应的密封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固定装置包括第二电机(8)、调节杆(1)、第二绕线辊(24)、调节索(23),所述第二电机(8)与高楼(5)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辊(24)和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调节索(23)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二绕线辊(24)之上,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1)连接,所述调节杆(1)的一端铰接与高楼(5)之上,所述钢索(4)与所述调节杆(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装置(3)包括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收紧部件,高楼(5)部分地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分别通过连接索(34)与所述收紧部件连接,所述收紧部件用于收卷所述连接索(34),使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紧压于高楼(5)的表壁之上,与所述第一夹板(25)、第二夹板(26)的连接索(34)上设置有与所述钢索(4)对应的挂钩(32),所述钢索(4)的末端通过所述挂钩(32)与所述连接索(3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部件包括第三绕线辊(27)、第四绕线辊(28)、壳体(33),所述第三绕线辊(27)与所述第四绕线辊(28)同转轴枢接于所述壳体(33)之上,与所述第一夹板(25)连接的连接索(34)的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三绕线辊(27)之上,与所述第二夹板(26)连接的连接索(34)的一端绕设于所述第四绕线辊(28)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部件还包括棘轮(29)机构,所述棘轮(29)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件(31)、棘轮(29)、棘爪(30),所述棘轮(29)与所述第三绕线辊(27)、第四绕线辊(28)同心设置,所述棘爪(30)与所述棘轮(29)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弹性件(31)设置于所述壳体(33)、棘爪(30)之间,提供使所述棘爪(30)复位的弹性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4)对称地设置两根于所述站立平台(2)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楼宇消防安全维护用智能化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7)和所述底座(22)上的通孔交界处设置有密封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