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it运维服务应用和运维数字化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it运维服务应用资源和it基础资源关系链是很复杂的拓扑关系,一个业务系统应用资源管理库包含构建业务需求、应用系统、代码、发布包、运行配置参数和本地版本管理等应用运维信息。其中,应用资源变更的实时监管和溯源管理都会进一步地影响分析。系统的精细化本地版本管理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出错。
近年来自动化配置和业务技术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有效的整合业务系统应用资源和基础资源的关系,简化操作流程,使每一项变更都可追溯、可控制以及透明化。为需求跟踪和升级部署等活动产出成果的完成性、一致性提供保障机制。但一方面不能对应用资源变更进行实时扫描和监管,另一方面不能实现成果跟踪、变更影响等分析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以解决不能对应用资源变更进行实时扫描和监管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包括生产业务模块、同步服务模块、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和便携式移动设备;
所述生产业务模块连接所述同步服务模块,所述同步服务模块连接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连接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
所述生产业务模块获取源代码目录和业务基本信息,被配置为对源代码目录进行监控并判断是否发生变动;如果所述源代码目录发生变动,得到变动目录代码,将所述变动目录代码和业务基本信息发送给所述同步服务模块;
所述同步服务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变动目录代码进行存储和同步;获取所述业务基本信息发送给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
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包括系统信息维护单元、详细设计分析识别单元、系统代码包结构识别单元、系统功能及代码对应识别单元和版本维护单元;
所述系统信息维护单元,被配置为录入所述业务基本信息;
所述详细设计分析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对输入的需求缺陷进行识别,并对所述需求缺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数据,将所述分析数据和对应代码包发送给所述系统代码包结构识别单元;
所述系统代码包结构识别单元,被配置为解压所述代码包并生成总览,并所述解压后代码包和所述分析数据发送给所述系统功能及代码对应识别单元;
所述系统功能及代码对应识别单元,采用变更识别将所述分析数据和解压后代码包进行关联处理得到关联信息;
所述版本维护单元,获取所述关联信息,并将所述关联信息进行变更分析并产生变更分析数据;
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被配置为显示所述变更分析数据。
可选的,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屏;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屏。
可选的,所述同步服务模块和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通过4g网络通信进行数据通信。
可选的,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和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通过通信接口进行数据通信。
可选的,所述总览包括功能对比、代码情况和分析记录。
可选的,所述业务基本信息包括功能拓扑结构图源数据记录、服务器部署图记录和代码包结构。
可选的,所述代码包上传后自动分析产生代码包结构。
可选的,所述版本维护单元通过监控第三方业务系统服务器产生监控变化数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包括生产业务模块、同步服务模块、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和便携式移动设备;所述生产业务模块连接所述同步服务模块,所述同步服务模块连接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连接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在传统的业务系统应用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应用资源变更的实时扫描和监管。还包括对配置、发布包、源代码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变更项进行管理,提升运维主动性、自动化以及运维监控的能力。充分利用图数据库的优势,与基线版本的应用资源项进行对比,辅助识别可能存在的偏差及影响功能范围,有效控制了应用运维变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中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本申请提供是基于自动应用配置(aotoconfigurationmanage,acm)管控技术的基础上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本申请主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b/s)架构进行部署,需要同时部署关系型数据库和图数据库,启用监控功能需要安装并部署rsync和inotify等监控同步服务。
其中,b/s结构是一种网络结构模式,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b/s结构最大的优点是总体拥有成本低、维护方便、分布性强、开发简单等优势,可以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就能实现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
rsync(remotesync)是类unix系统下的数据镜像备份工具,远程同步支持本地复制,或者与其他ssh、rsync主机同步。rsync数据镜像备份工具不仅可以镜像保存整个目录树和文件系统,还很容易做到保持原来文件的权限、时间、软硬链接等。inotify是一个linux内核特性,可以监控文件系统,并且及时向专门的应用程序发出相关的事件警告,比如删除、读、写和卸载操作等以及跟踪活动的源头和目标等细节。
参见图1,为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包括生产业务模块1、同步服务模块2、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和便携式移动设备4;所述生产业务模块1连接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连接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连接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其中,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和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通过4g网络通信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和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通过通信接口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生产业务模块1获取源代码目录和业务基本信息,被配置为对源代码目录进行监控并判断是否发生变动;如果所述源代码目录发生变动,得到变动目录代码,将所述变动目录代码和业务基本信息发送给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从而实现资源同步。其中所述生产业务模块1还获取发布包、源代码等一系列资源实时变动监测后进行同步。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被配置为对所述变动目录代码进行存储和同步;获取所述业务基本信息发送给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其中,该变动目录为增量同步目录,可以是多个源服务器监控目录的同步目录。对于多个源服务器不同的监控目录可以配置多个不同同步服务模块。
参见图2为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中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示意图。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包括系统信息维护单元31、详细设计分析识别单元32、系统代码包结构识别单元33、系统功能及代码对应识别单元34和版本维护单元35;所述系统信息维护单元31,被配置为录入所述业务基本信息,所述业务基本信息包括功能拓扑结构图源数据记录、服务器部署图记录和代码包结构。其中所述代码包上传后自动分析产生代码包结构。所述详细设计分析识别单元32,被配置为对输入的需求缺陷进行识别,并对所述需求缺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数据,将所述分析数据和对应代码包发送给所述系统代码包结构识别单元33;其中,将所述需求缺陷与所述业务基本信息进行结合分析得到分析数据,同时操作代码包、附件等资源上传并发送。所述系统代码包结构识别单元33,被配置为解压所述代码包并生成总览,所述总览包括功能对比、代码情况和分析记录。并所述解压后代码包和所述分析数据发送给所述系统功能及代码对应识别单元34;所述系统功能及代码对应识别单元34,采用变更识别将所述分析数据和解压后代码包进行关联处理得到关联信息后保存同步到图数据库,并提交变更识别更新图数据库对应关系。所述版本维护单元35,获取所述关联信息,并将所述关联信息进行变更分析并产生变更分析数据;同时,所述版本维护单元35还自行获取并录入不同版本的分析基本信息,通过关联操作后对所述分析基本信息进行发布。并且通过监控第三方业务系统服务器产生监控变化数据。
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被配置为显示所述变更分析数据。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屏;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屏。所述处理器对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程序进行处理并管理;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程序的结果;所述显示屏展示经过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处理后的数据和记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包括生产业务模块1、同步服务模块2、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和便携式移动设备4;所述生产业务模块1连接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连接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连接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其中,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和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通过4g网络通信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和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通过通信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在传统的业务系统应用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应用资源变更的实时扫描和监管。还包括对配置、发布包、源代码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变更项进行管理,提升运维主动性、自动化以及运维监控的能力。充分利用图数据库的优势,与基线版本的应用资源项进行对比,辅助识别可能存在的偏差及影响功能范围,有效控制了应用运维变更,解决了不能对应用资源变更进行实时扫描和监管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1.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业务模块(1)、同步服务模块(2)、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和便携式移动设备(4);
所述生产业务模块(1)连接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连接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连接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
所述生产业务模块(1)获取源代码目录和业务基本信息,被配置为对源代码目录进行监控并判断是否发生变动;如果所述源代码目录发生变动,得到变动目录代码,将所述变动目录代码和业务基本信息发送给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
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被配置为对所述变动目录代码进行存储和同步;获取所述业务基本信息发送给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
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包括系统信息维护单元(31)、详细设计分析识别单元(32)、系统代码包结构识别单元(33)、系统功能及代码对应识别单元(34)和版本维护单元(35);
所述系统信息维护单元(31),被配置为录入所述业务基本信息;
所述详细设计分析识别单元(32),被配置为对输入的需求缺陷进行识别,并对所述需求缺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数据,将所述分析数据和对应代码包发送给所述系统代码包结构识别单元(33);
所述系统代码包结构识别单元(33),被配置为解压所述代码包并生成总览,并所述解压后代码包和所述分析数据发送给所述系统功能及代码对应识别单元(34);
所述系统功能及代码对应识别单元(34),采用变更识别将所述分析数据和解压后代码包进行关联处理得到关联信息;
所述版本维护单元(35),获取所述关联信息,并将所述关联信息进行变更分析并产生变更分析数据;
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被配置为显示所述变更分析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屏;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服务模块(2)和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通过4g网络通信进行数据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资源拓扑管理模块(3)和所述便携式移动设备(4)通过通信接口进行数据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览包括功能对比、代码情况和分析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基本信息包括功能拓扑结构图源数据记录、服务器部署图记录和代码包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码包上传后自动分析产生代码包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资源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版本维护单元(35)通过监控第三方业务系统服务器产生监控变化数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