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灌装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主要分为:非试管微组织快繁和试管组织培养,其中,试管组织培养是将外植体(即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放置在组培瓶等器皿中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组培瓶苗。
在组织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瓶中灌装上培养基,之后,将培养瓶上封装上瓶盖,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目前的培养瓶灌装主要是通过人工手动灌装,灌装和封装操作麻烦,且效率低。
因此,开发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以解决目前的培养瓶灌装主要是人工手动灌装,灌装和封装操作麻烦,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包括培养瓶上料盘,所述培养瓶上料盘将培养瓶顺序导入到第一输送带上,所述第一输送带设于机架上,所述机架沿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两侧分别相对安装有侧挡板;
所述培养瓶上料盘的下游设置有灌装器,所述机架的两侧且靠近所述灌装器处分别相对安装有侧挡杆,其中,一所述侧挡杆上连接有光电传感器;
所述灌装器沿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可伸缩的拦截板;
所述灌装器的下游设置有瓶盖封装机,所述瓶盖封装机的输入端设置有夹持器,所述夹持器与输送轨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输送轨道的另一端与输送支架连接,所述输送支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所述输送轨道对应设置的喷气嘴,所述输送支架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瓶盖储料斗,所述输送支架与所述瓶盖储料斗之间传动安装有第二输送带;
所述瓶盖封装机的下游设置有收集槽。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培养瓶上料盘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箱体内;
所述培养瓶上料盘的一侧设置有输入槽,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输送带连通的输出槽,所述输出槽与所述输入槽对应设置;
所述培养瓶上料盘上还设置有若干输料板,若干所述输料板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杆上,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均通过连接块螺栓安装于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培养瓶上料盘的侧壁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侧挡板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滑动贯穿于第一安装块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安装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锁紧旋钮,所述第一锁紧旋钮的周圈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第一安装块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灌装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支撑架的横板上排列设置有若干第一气缸,若干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延伸至所述支撑架的横板底部并分别连接有灌装阀,若干所述灌装阀的底部分别连通有灌装喷嘴,若干所述灌装喷嘴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上的培养瓶;
若干所述灌装阀分别通过灌装导管连通分料器的出料端,所述分料器的进料端通过灌装导管连通培养基储存罐。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侧挡杆包括两根杆体,两根所述杆体上分别安装有若干第二安装块上,若干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分别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分别滑动贯穿于支撑柱的安装孔内,所述支撑柱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二锁紧旋钮;
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安装于第三安装块上,所述第三安装块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于第四连接杆上,所述第四连接杆安装于第五连接杆上,所述第五连接杆安装于调整块上,所述调整块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拦截板位于两根所述杆体之间,所述拦截板安装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机架上;
所述拦截板朝向培养瓶的一端端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块,所述第一橡胶块呈尖端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瓶盖封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有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腔;
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且位于所述从动链轮的底部还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带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第二传动带分别与第五传动齿轮、第六传动齿轮、第七传动齿轮和第八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五传动齿轮、所述第六传动齿轮、所述第七传动齿轮和所述第八传动齿轮分别安装于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并安装有封装辊;
所述封装辊包括块体,所述块体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块体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均安装有用于封装培养瓶盖的第二橡胶块。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输送支架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u型槽的外侧覆盖有透明的防护板;
所述输送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与所述喷气嘴对应设置,且与所述输送轨道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培养瓶盖相适配的倾斜挡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培养瓶上料盘可以将培养瓶顺序导入到第一输送带上,无需人工手动摆放,效率高,通过设置侧挡板和侧挡杆,避免培养瓶在输送过程中从输送带的两侧掉落下来;通过设置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培养瓶输送的数量,通过设置拦截板可以将等数量的培养瓶进行拦截,便于灌装器进行灌装;通过设置瓶盖封装机可以将输送轨道和输送支架输送的瓶盖旋转封装到培养瓶的瓶口上,通过设置输送支架和输送轨道可以将瓶盖由瓶盖储料斗输送到培养瓶上方的夹持器上;通过在输送支架上设置喷气嘴,可以将输送支架上的瓶盖吹落到输送轨道上,由此,使培养瓶灌装和封装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灌装和封装的效率。
综上,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的培养瓶灌装主要是人工手动灌装,灌装和封装操作麻烦,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培养瓶上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侧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拦截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输送支架和瓶盖封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瓶盖封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第一传动带及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第二传动带及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输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图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和/或部件。
图中:1、培养瓶上料盘,101、第一驱动电机,102、箱体,103、输入槽,104、输出槽,105、输料板,106、第一连接杆,107、支撑杆,2、第一输送带,3、机架,4、侧挡板,401、第二连接杆,402、第一安装块,403、第一锁紧旋钮,5、灌装器,501、支撑架,502、第一气缸,503、灌装阀,504、灌装喷嘴,505、分料器,506、培养基储存罐,6、侧挡杆,601、杆体,602、第二安装块,603、第三连接杆,604、支撑柱,605、第二锁紧旋钮,606、第三安装块,607、第四连接杆,608、第五连接杆,609、调整块,7、光电传感器,8、拦截板,801、第二气缸,802、第一橡胶块,9、瓶盖封装机,901、壳体,902、第二驱动电机,903、主动链轮,904、从动链轮,905、第一传动轴,906、第一传动齿轮,907、第二传动齿轮,908、第一传动带,909、第三传动齿轮,910、第四传动齿轮,911、第二传动带,912、第五传动齿轮,913、第六传动齿轮,914、第七传动齿轮,915、第八传动齿轮,916、第二传动轴,917、封装辊,918、块体,919、第二橡胶块,10、夹持器,11、输送轨道,12、输送支架,1201、u型槽,1202、防护板,1203、出料槽,13、喷气嘴,14、支撑架,15、瓶盖储料斗,16、第二输送带,1601、倾斜挡板,17、收集槽,18、第一限位轮,19、第一支撑轴,20、第二限位轮,21、第二支撑轴,22、第一导向轮,23、第三支撑轴,24、第二导向轮,25、第四支撑轴,26、调整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图10所示,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包括培养瓶上料盘1,培养瓶上料盘1将培养瓶顺序导入到第一输送带2上,无需人工手动摆放,效率高,图1箭头所示为输送带的移动方向,第一输送带2设于机架3上,机架3沿第一输送带2的两侧分别相对安装有侧挡板4;
培养瓶上料盘1的下游设置有灌装器5,机架3的两侧且靠近灌装器5处分别相对安装有侧挡杆6,通过设置侧挡板4和侧挡杆6,避免培养瓶在输送过程中从输送带的两侧掉落下来,其中,一侧挡杆6上连接有光电传感器7,通过设置光电传感器7可以检测培养瓶输送的数量;
灌装器5沿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可伸缩的拦截板8,通过设置拦截板8可以将等数量的培养瓶进行拦截,便于与灌装器5的灌装喷嘴504对应,并进行灌装;
灌装器5的下游设置有瓶盖封装机9,通过设置瓶盖封装机9可以将输送轨道11和输送支架12输送的瓶盖旋转封装到培养瓶的瓶口上,瓶盖封装机9的输入端设置有夹持器10,夹持器10位于第一输送带2的上方且安装于调整架26上,调整架26安装于机架3上且位于瓶盖封装机9的输入端;
夹持器10的内侧壁设置有推块,推块上连接有调节杆,通过调节杆可以调整推块,进而调整夹持器10内腔的间隙,以适合瓶盖的夹持,通过夹持器10可以对瓶盖进行限位,只有当培养瓶在第一输送带2上运动并碰触到夹持器10上的瓶盖时,夹持器10夹持的瓶盖才会掉落到培养瓶上,实现瓶盖与培养瓶的对应设置;
调整架26包括调整块609,调整块609焊接安装于夹持器10上,调整块609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第一支撑杆107,使调整块609可以沿着第一支撑杆107转动,实现夹持器10角度的调整,调整块609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调整块609锁紧于第一支撑杆107上的第一顶紧螺栓,当调整好夹持器10的角度后,可以通过第一顶紧螺栓进行锁紧固定,第一支撑杆107的两端端部分别焊接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分别通过套筒安装于第二支撑杆107上,套筒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锁紧的第二顶紧螺栓,第二支撑杆107分别螺栓安装于第二支撑架上,套筒与第二支撑杆107之间滑动配合,可实现夹持器10竖直方向的位置调整,当调整好之后,通过第二顶紧螺栓可以将套筒固定于第二支撑杆107上,由此,通过调整架26可以对夹持器10进行角度和位置的调整,使夹持器10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带16上输送的培养瓶对应设置,使瓶盖可以顺利的落到培养瓶上,以便后续的旋转封装;
夹持器10与输送轨道11的一端连接,输送轨道11的另一端与输送支架12连接,输送支架12上安装有与输送轨道11对应设置的喷气嘴13,喷气嘴13与气源连通,通过在输送支架12上设置喷气嘴13,可以将输送支架12上的瓶盖吹落到输送轨道11上,输送支架12螺栓安装于支撑架上,支撑架上安装有瓶盖储料斗15,输送支架12与瓶盖储料斗15之间传动安装有第二输送带16,通过第二输送带16可以将瓶盖由瓶盖储料斗15输送到输送支架12的顶部;
瓶盖封装机9的下游设置有收集槽17,通过收集槽17可以对封装之后的培养瓶进行收集,由此,通过上述结构使培养瓶灌装和封装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灌装和封装的效率;
此外,靠近瓶盖封装机9处且位于第一输送带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输送带,两夹持输送带之间形成夹持培养瓶移动的空间,两夹持输送带分别套装于若干驱动辊上,若干驱动辊均安装于机架3上,夹持输送带的外侧还包裹有防护罩,防护罩螺栓安装于机架3,通过设置防护罩避免人手伸入,挤伤手指;
此外,夹持输送带采用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具有较大的弹性和摩擦性,可以紧紧的夹持住培养瓶,避免培养瓶晃动,且不会造成培养瓶的破碎。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培养瓶上料盘1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101上,第一驱动电机101安装于箱体102内;
培养瓶上料盘1的一侧设置有输入槽103,培养瓶均通过输入槽103放入到培养瓶上料盘1上,另一侧设有与第一输送带2连通的输出槽104,通过输出槽104使培养瓶顺序进入到第一输送带2上,输出槽104与输入槽103对应设置;
培养瓶上料盘1上还设置有若干输料板105,若干输料板105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杆106上,若干第一连接杆106均通过连接块螺栓安装于支撑杆107上,支撑杆107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块安装于培养瓶上料盘1的侧壁上,通过设置若干输料板105可以对培养瓶上料盘1上的培养瓶进行疏导,使培养瓶顺序进入到第一输送带2上。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侧挡板4上螺栓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杆401,若干第二连接杆401分别滑动贯穿于第一安装块402的安装孔内,第一安装块402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连接杆401的第一锁紧旋钮403,通过松开第一锁紧旋钮403可以调整第二连接杆401的位置,进而调整侧挡板4的位置及间距,使培养瓶在第一输送带2上流动顺畅,第一锁紧旋钮403的周圈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纹增大第一锁紧旋钮403转动时的摩擦力,转动第一锁紧旋钮403更加的省力、便捷,第一安装块402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3上。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灌装器5包括支撑架,支撑架螺栓安装于机架3上;
支撑架上设置有横板,横板上排列安装有若干第一气缸502,若干第一气缸502的活塞杆延伸至支撑架的横板底部并分别螺栓连接有灌装阀503,若干灌装阀503的底部分别连通有灌装喷嘴504,若干灌装喷嘴504朝向第一输送带2上的培养瓶,通过灌装喷嘴504向培养瓶内灌装培养基;
若干灌装阀503分别通过灌装导管连通分料器505的出料端,分料器505的进料端通过灌装导管连通培养基储存罐506,通过设置分料器505使各灌装阀503的压力和流量趋于一致。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侧挡杆6包括两根杆体601,两根杆体601上分别安装有若干第二安装块602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块602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杆体601相适配,杆体601可以卡入到卡槽内固定,若干第二安装块602上分别连接有第三连接杆603,第三连接杆603分别滑动贯穿于支撑柱604的安装孔内,支撑柱604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三连接杆603的第二锁紧旋钮605,通过松开第二锁紧旋钮605可以调整第三连接杆603的位置,进而调整侧挡杆6的位置及间距;
支撑柱604远离第三连接杆603的一端螺栓安装于第三安装块606上,第三安装块606螺栓安装于机架3上。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光电传感器7螺栓安装于第四连接杆607上,第四连接杆607通过固定块安装于第五连接杆608上,且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锁紧螺栓,第五连接杆608安装于调整块609上,调整块609安装于第三连接杆603上,调整块609上也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螺栓,通过螺栓连接使调整块609的位置可以调整。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5所示,拦截板8位于两根杆体601之间,拦截板8安装于第二气缸801的活塞杆上,第二气缸801螺栓安装于机架3上;
拦截板8朝向培养瓶的一端端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块802,第一橡胶块802呈尖端设置,通过设置拦截板8可以将培养瓶限制在一定区域,便于灌装喷嘴504的灌装;
此外,拦截板8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灌装器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在工作过程中,输出端的拦截板8首先插入,使培养瓶聚集于灌装器5的底部,之后,输入端的拦截板8插入,之后,灌装器5进行灌装;
灌装完成之后,输出端的拦截板8首先缩回,灌装完的培养瓶移动到下一工序,之后,输出端的拦截板8再次伸长插入,之后,输入端的拦截板8收缩,使上游的培养瓶继续运动到灌注器的底部,并重复上述动作。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瓶盖封装机9包括壳体901,壳体901内侧壁上螺栓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902,第二驱动电机902的输出轴上通过键安装有主动链轮903,主动链轮903通过链条传动有从动链轮904,从动链轮904通过第一传动轴905转动安装于壳体901内腔,通过第二驱动电机902驱动主动链轮903转动,主动链轮903通过链条可以带动从动链轮90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905转动;
第一传动轴905上且位于从动链轮904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906和第二传动齿轮907,第一传动齿轮906通过第一传动带908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909和第四传动齿轮910传动连接,且第三传动齿轮909和第四传动齿轮910对应设置;
第二传动齿轮907通过第二传动带911分别与第五传动齿轮912、第六传动齿轮913、第七传动齿轮914和第八传动齿轮915传动连接,第五传动齿轮912和第六传动齿轮913对应设置,第七传动齿轮914和第八传动齿轮915对应设置;
第三传动齿轮909、第四传动齿轮910、第五传动齿轮912、第六传动齿轮913、第七传动齿轮914和第八传动齿轮915分别安装于第二传动轴916上,第二传动轴916分别转动安装于壳体901的底部,且一端延伸至壳体901外侧并安装有封装辊917,同时,第三传动齿轮909、第四传动齿轮910、第五传动齿轮912、第六传动齿轮913、第七传动齿轮914和第八传动齿轮915分别位于第一输送带2的两侧,由于第一传动齿轮906和第二传动齿轮907共同安装于第一传动轴905上,由此,使各个传动齿轮的旋转方向一致,从而实现对瓶盖的旋转,将瓶盖封装于培养瓶上;
封装辊917包括块体918,块体918分别螺栓安装于第二传动轴916上,块体918朝向第一输送带2的一端均螺栓安装有用于封装培养瓶盖的第二橡胶块919,通过设置第二橡胶块919,可以与培养瓶盖之间软接触,且接触的摩擦力较大,便于将瓶盖旋转到培养瓶上;
此外,靠近第三传动齿轮909和第四传动齿轮910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轮18,第一限位轮18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撑轴19上,第一支撑轴19分别螺栓安装于壳体901内侧壁的顶部;
靠近第五传动齿轮912和第六传动齿轮913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轮20,第二限位轮20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二支撑轴21上,第二支撑轴21分别螺栓安装于壳体901内侧壁的底部,通过设置第一限位轮18和第二限位轮20,增大了传动带与各个传动齿轮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更好的传动,避免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
第三传动齿轮909与第四传动齿轮910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轮22,第一导向轮2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三支撑轴23上,第三支撑轴23螺栓安装于壳体901内侧壁的顶部;
第七传动齿轮914与第八传动齿轮915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轮24,第二导向轮24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第四支撑轴25上,第四支撑轴25螺栓安装于壳体901内侧壁的底部,通过设置第一导向轮22和第二导向轮24,增大了传动带与各个传动齿轮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更好的传动,避免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
除此之外,第一传动带908和第二传动带911均采用锯齿皮带,通过锯齿皮带可以更好的传动,并保证传动效率。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0所示,输送支架12上设置有u型槽1201,第二输送带16设置于u型槽1201内,u型槽1201的外侧覆盖有透明的防护板1202,防护板1202在图10中仅标示出一部分结构,通过设置防护板1202避免第二输送带16上输送的瓶盖在往输送支架12的高处输送时掉落下来,增加瓶盖的输送效率;
输送支架12的顶部连接有出料槽1203,出料槽1203上也设置有透明的防护板1202,出料槽1203上安装的防护板1202图中未标示出,出料槽1203与输送支架12的侧壁连通,出料槽1203与喷气嘴13对应设置,且与输送轨道11连接,喷气嘴13喷出的气体吹动瓶盖向出料槽1203处移动,并通过出料槽1203掉落到输送轨道11上,通过出料槽1203实现瓶盖由输送支架12的输送带向输送轨道11的移动;
第二输送带16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与培养瓶盖相适配的倾斜挡板1601,通过在第二输送带16上设置与培养瓶盖相适配的倾斜挡板1601,可以对培养瓶盖的正反放置方向进行筛选,使不符合封装的瓶盖可以自动的掉落到瓶盖储料斗15,仅保留可以正常使用的瓶盖,避免出现瓶盖封装不良的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下述给出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如图1-图10所示,首先,将培养瓶放置到培养瓶上料盘1上,在第一驱动电机101和输料板105的作用下,培养瓶顺序导入到第一输送带2上,在第一输送带2的带动下移动到灌装器5的灌装喷嘴504下,在移动的过程中,由光电传感器7计数,拦截板8伸长进行拦截,使培养瓶限位于灌装器5的底部,当培养瓶灌装完之后,拦截板8收缩,使培养瓶向瓶盖封装机9处移动;
在移动过程中,瓶盖储料斗15处的瓶盖在第二输送带16的作用下,输送到输送支架12的顶部,并通过喷气嘴13吹落到输送轨道11上,并通过输送轨道11掉落到夹持器10上,当培养瓶移动到夹持器10的底部时,夹持器10上的瓶盖会掉落到培养瓶上;
之后,在瓶盖封装机9的封装辊917的作用下,将瓶盖旋转到培养瓶上,实现封装;
之后,在第一输送带2的作用下移动到收集槽17处进行收集;
之后,通过移动推车推入到灭菌罐中进行灭菌。
综上可得,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的培养瓶灌装主要是人工手动灌装,灌装和封装操作麻烦,效率低的问题。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瓶上料盘,所述培养瓶上料盘将培养瓶顺序导入到第一输送带上,所述第一输送带设于机架上,所述机架沿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两侧分别相对安装有侧挡板;
所述培养瓶上料盘的下游设置有灌装器,所述机架的两侧且靠近所述灌装器处分别相对安装有侧挡杆,其中,一所述侧挡杆上连接有光电传感器;
所述灌装器沿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可伸缩的拦截板;
所述灌装器的下游设置有瓶盖封装机,所述瓶盖封装机的输入端设置有夹持器,所述夹持器与输送轨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输送轨道的另一端与输送支架连接,所述输送支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所述输送轨道对应设置的喷气嘴,所述输送支架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瓶盖储料斗,所述输送支架与所述瓶盖储料斗之间传动安装有第二输送带;
所述瓶盖封装机的下游设置有收集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上料盘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箱体内;
所述培养瓶上料盘的一侧设置有输入槽,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输送带连通的输出槽,所述输出槽与所述输入槽对应设置;
所述培养瓶上料盘上还设置有若干输料板,若干所述输料板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杆上,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均通过连接块螺栓安装于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培养瓶上料盘的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滑动贯穿于第一安装块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安装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锁紧旋钮,所述第一锁紧旋钮的周圈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第一安装块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支撑架的横板上排列设置有若干第一气缸,若干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延伸至所述支撑架的横板底部并分别连接有灌装阀,若干所述灌装阀的底部分别连通有灌装喷嘴,若干所述灌装喷嘴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上的培养瓶;
若干所述灌装阀分别通过灌装导管连通分料器的出料端,所述分料器的进料端通过灌装导管连通培养基储存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杆包括两根杆体,两根所述杆体上分别安装有若干第二安装块上,若干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分别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分别滑动贯穿于支撑柱的安装孔内,所述支撑柱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二锁紧旋钮;
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安装于第三安装块上,所述第三安装块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于第四连接杆上,所述第四连接杆安装于第五连接杆上,所述第五连接杆安装于调整块上,所述调整块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板位于两根所述杆体之间,所述拦截板安装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机架上;
所述拦截板朝向培养瓶的一端端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块,所述第一橡胶块呈尖端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封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有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腔;
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且位于所述从动链轮的底部还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带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第二传动带分别与第五传动齿轮、第六传动齿轮、第七传动齿轮和第八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五传动齿轮、所述第六传动齿轮、所述第七传动齿轮和所述第八传动齿轮分别安装于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并安装有封装辊;
所述封装辊包括块体,所述块体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块体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均安装有用于封装培养瓶盖的第二橡胶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培用灌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支架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u型槽的外侧覆盖有透明的防护板;
所述输送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与所述喷气嘴对应设置,且与所述输送轨道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培养瓶盖相适配的倾斜挡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