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家禽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家禽育种的过程中,必须对大量育种群的每个个体进行编号标识,以使能够从始至终地准确识别每个个体,并载明“鸡—蛋—鸡”的种群繁衍信息和个体出处,从而建立完整可追溯的系谱记录,明确个体间的亲缘关系,为后续准确选种建立必备的基础。
目前家禽的个体标记必须在系谱孵化后立即进行,最主要的标记工具为翅号。其中,翅号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永久性号码,鸡群育种中常用的是6位号码,第1~2位为公鸡家系(雏鸡父亲)代号,第3~4位为母鸡(雏鸡母亲)代号,第5~6位为同一母鸡所生的全同胞雏鸡顺序号。
在对现有技术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实际育种中,翅号需要提前向专门厂家定制。但由于不同母鸡的产蛋数、受精率、孵化率存在差异,一个公鸡家系内的不同母鸡能产生多少只全同胞雏鸡是无法提前预知的,因此定制特定数量的翅号,难免会造成使用时翅号不足或浪费。而且现场查找翅号费时费力,在操作上带来很大不便。同时,种蛋编号是个体记录中最后环节,也是系谱孵化的前提。而在留种期间,每个种蛋都必须标明所在家系的公鸡号及母鸡号,然后进行孵化,一般在种蛋大头标记公鸡号,小头标记母鸡号。但是,种蛋标记两个号会耗费时间,同时在种蛋上盘环节、出雏环节也相应耗费时间。如上所述,传统做法虽然比较可靠,但现场育种工作繁重复杂,效率较低,浪费明显,成为长期困扰家禽育种工作的痛点问题,亟需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育种工作效率,节省种蛋编号和上盘时间,降低出错概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对种蛋进行收集时,以各个种蛋对应的母鸡笼位号标记为种蛋编号;
将待孵种蛋按照种蛋编号顺序上盘孵化,并在落盘时将相同编号的种蛋集中放置至同一网袋或纸袋中;
在出雏时,按出雏顺序及其对应的种蛋编号对雏鸡进行编号;
收集所有雏鸡的个体生长发育测定结果,在按照其父母编号进行统计整理后,对所有雏鸡进行家系分析和遗传质量分析,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
将所述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转入对应的个体测定笼并核查编号后,制定各个个体对应的个体编号及个体测定笼号的对应表。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还包括:
根据育种目标制定选配育种方案,在组建家系后制定配种对照表;
根据所述配种对照表核对种公鸡及其与配母鸡的个体编号及对应笼位号,按照配种对照表进行配种。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在鸡舍号,以及舍内具体架号、行号和位号对母鸡笼位号进行编号,该编号在场区内具有唯一性,并打印成条形码卡片,将所述条形码卡片固定在对应的鸡笼前方。
进一步地,在种蛋出雏前,还包括:
生成孵化记录表,核对网袋或纸袋的标签编号和种蛋蛋壳上的编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孵化记录表上的对应编号位置记录出雏数据,同时标注该孵化批次的年度周次信息;
其中,所述出雏数据,包括出雏批次、出雏数、毛蛋数、弱雏数和个体编号起止号。
进一步地,所述个体生长发育测定结果,包括:6周龄体重及冠高、9周龄体重及冠高、胫宽和胫长。
进一步地,所述家系分析,包括:半同胞分析、全同胞分析、家系均值统计和家系比较。
进一步地,所述种蛋编号,包括舍号、架号、行号和位号。
进一步地,所述在落盘时将相同编号的种蛋集中放置至同一网袋或纸袋中之后,还包括:
将网袋或纸袋疏散放置在出雏筐中,将相同品系的出雏筐集中放置,统计和标注总筐数。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种鸡佩戴脚号,同时制定脚号与翅号的对应表。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对种蛋进行收集时,以各个种蛋对应的母鸡笼位号标记为种蛋编号;将待孵种蛋按照种蛋编号顺序上盘孵化,并在落盘时将相同编号的种蛋集中放置至同一网袋或纸袋中;在出雏时,按出雏顺序及其对应的种蛋编号对雏鸡进行编号;收集所有雏鸡的个体生长发育测定结果,在按照其父母编号进行统计整理后,对所有雏鸡进行家系分析和遗传质量分析,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将所述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转入对应的个体测定笼并核查编号后,制定各个个体对应的个体编号及个体测定笼号的对应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在种蛋收集时采用笼位号编号,按编号顺序收蛋和码盘,不再需要同时记录公母鸡编号,可大量节省种蛋编号和上盘时间,减少出错概率;并且在种鸡上笼直到种蛋上孵、出雏一直使用笼位号,所有性能测定及育种数据采集只需记录笼位号即可,简单快捷,不易出错,能够大大减轻育种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抓鸡应激次数。另外,本发明中的翅号可根据育种测定规模提前定量定制,无需考虑每只母鸡所留后代数,能够有效避免翅号数量不足或浪费的情况,使用时按顺序佩戴即可,可节省大量查找特定翅号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种鸡个体编号使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首先介绍本发明可以提供的应用场景,如提供一种适用于家禽育种过程中的个体编号方法,编号清晰,使用便捷,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对种蛋进行收集时,以各个种蛋对应的母鸡笼位号标记为种蛋编号。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种蛋编号,包括舍号、架号、行号和位号。
具体的,对于步骤s1,在种蛋收集环节,对种蛋编号以母鸡笼位号标记。母鸡笼位号即为该笼/只母鸡所生后代的种蛋编号,母鸡笼位号是固定的产蛋笼位置编号,具有唯一不变性。其中,种蛋编号规则为:舍号 架号 行号 位号,如1a1001表示1号舍,a架笼,第1行,第1个笼位;2c3108表示2号舍,c架笼,第3行,第108个笼位。每个种蛋标记母鸡笼位号,种蛋按笼位顺序收集码放。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以各个种蛋对应的母鸡笼位号标记为种蛋编号之前,还包括:
对母鸡笼位号进行编号并打印成条形码卡片,将所述条形码卡片固定在对应的鸡笼前方。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同一个育种场内的笼位号是固定唯一的,笼位编号的唯一性可以保证每个笼位中的种鸡的唯一性,进而保障相应的记录数据的唯一性;在笼位编号后,应用条形码技术将编号做成条形码卡片,固定在鸡笼前方适当位置,测定时通过扫码器扫描即可。
同时,每个种蛋只需在大头标记一个编号,由于种蛋存放期间大头朝上,很容易看清楚种蛋的编号,无需调反看种蛋的两头,上盘时可节省大量的时间。
而种蛋收集同样是按种蛋编号顺序收集的,如1a1001,1a1002……,上盘时也是按这个顺序,可大量节省上盘前挑蛋时间,方便上蛋数的统计并减少工作误差。
s2、将待孵种蛋按照种蛋编号顺序上盘孵化,并在落盘时将相同编号的种蛋集中放置至同一网袋或纸袋中。
具体的,对于步骤s2,在孵化环节,将相同编号的种蛋集中放置落盘。种蛋收集1~2周后,将待孵种蛋按其编号顺序上盘,相同编号放置到同一行/列;上盘完成后,每一行/列贴上标有与种蛋编号相同的标签,如种蛋编号为1a1001,标签号也为1a1001;填写孵化记录表上盘信息。落盘时,相同编号的种蛋放置到同一个网袋或纸袋中,并放入该编号的标签。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在落盘时将相同编号的种蛋集中放置至同一网袋或纸袋中之后,还包括:
将网袋或纸袋疏散放置在出雏筐中,将相同品系的出雏筐集中放置,统计和标注总筐数。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将种蛋按编号顺序上盘,相同编号放置到同一行/列中,同一只种鸡在较短一段时间内所产的种蛋,在蛋壳颜色、蛋形指数指标上变化不大,通过肉眼观察可剔除外观差异较大的种蛋,避免因人员疏忽造成的误写编号或种蛋误放。上盘完成后,每一行/列贴上标有与种蛋编号相同的标签,如种蛋编号为1a1001,标签号也为1a1001;相同品系所有蛋盘尽可能放到一起,并标注总盘数;落盘时,相同编号的种蛋放置到同一个网袋或纸袋中,并标有相同编号的标签;网袋或纸袋疏散放置在出雏筐中,相同品系出雏筐集中放置,并标注总筐数。
s3、在出雏时,按出雏顺序及其对应的种蛋编号对雏鸡进行编号。
具体的,对于步骤s3,在出雏环节,雏鸡按序编号并与种蛋编号对应。出雏时首先核对网袋或纸袋标签编号及其内蛋壳上的编号信息,在孵化记录表上相同编号位置记录出雏数据,同时标注该孵化批次的年度周次信息(如2020年第一周,批次为2001批);雏鸡按顺序编号,编号规则:品系号 出雏序号,如a0001为a系出雏的第1只雏鸡,b0005为b系出雏的第5只雏鸡。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出雏前,还包括:
生成孵化记录表,并核对网袋或纸袋的标签编号和种蛋蛋壳上的编号信息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孵化记录表上的对应编号位置记录出雏数据,同时标注该孵化批次的年度周次信息;
其中,所述出雏数据,包括出雏批次、出雏数、毛蛋数、弱雏数和个体编号起止号等。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出雏时,核对网袋或纸袋标签编号及其内蛋壳上的编号,在孵化记录表上相同编号位置记录出雏相关数据,包括出雏批次、出雏数、毛蛋数、弱雏数、个体编号起止号等。
同时,对选留雏鸡按顺序进行编号,其中,编号规则为:品系号 出雏序号,如a0001为a系出雏的第1只雏鸡,b0005为b系出雏的第5只雏鸡;个体编号可定量定制,如a0001~a9999,使用时按顺序佩戴即可;单个品系一般不会超过1万只,如超过,在a0001~a9999使用完后,可使用x0001~x9999,只需在出雏表中标记清楚即可。
其中,种鸡批次编号规则为:年号 周号,如2020批表示2020年第20周出雏的种鸡,应用到某一个个体,其完整编号为批号 翅号,如2020a0001表示为2020年第20周出雏的a系第1只种鸡;该完整编号只出现在excel表中,平时应用时只用a0001即可。
s4、收集所有雏鸡的个体生长发育测定结果,在按照其父母编号进行统计整理后,对所有雏鸡进行家系分析和遗传质量分析,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个体生长发育测定结果,包括:6周龄体重及冠高、9周龄体重及冠高、胫宽和胫长等。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家系分析,包括:半同胞分析、全同胞分析、家系均值统计和家系比较等。
具体的,对于步骤s4,在生长选留环节,按父亲/母亲编号进行家系统计。收集该批鸡所有待选个体生长发育测定结果(6周龄体重,冠高;9周龄体重,冠高,胫宽和胫长等),按其父亲/母亲编号进行统计整理,可把半同胞或全同胞个体集中到一起分析,即方便家系均值统计和家系比较,直观显示家系成员数量和遗传质量(测定结果评定遗传质量高低),又能结合家系成绩和个体表型选留符合育种目标(每个品种/系目标不同)的个体。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预选留个体的父亲/母亲编号进行排序,将半同胞或全同胞个体编号集中到一块,根据排序结果将半同胞/全同胞个体集中到一块,可直观考察家系内的个体数量和家系整体质量,方便种鸡选留。
s5、将所述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转入对应的个体测定笼并核查编号后,制定各个个体对应的个体编号及个体测定笼号的对应表。
具体的,对于步骤s5,在产蛋测定环节,建立个体编号与测定笼号对应表。种鸡选留好转入个体测定笼,核查每个个体编号,制定个体编号与测定笼号对应表并做好记录。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种鸡选留好进入个体测定笼后,核查每个个体编号,制定笼号个体编号对应表;饲养过程中防疫、人工授精环节如有鸡只跑出,可根据对应表放回原笼。并且,种鸡性能测定及育种相关信息的记录只用笼号即可,从而能够大大减轻育种人员和饲养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捉拿种鸡应激次数。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还包括:
s6、根据育种目标制定选配育种方案,在组建家系后制定配种对照表;
s7、根据所述配种对照表核对种公鸡及其与配母鸡的个体编号及对应笼位号,并按照配种对照表进行配种。
具体的,对于步骤s6和步骤s7,在配种环节,建立种鸡个体编号与其笼号对应表。根据品种/系育种目标制定选配方案,组建家系,制定配种对照表,按配种对照表核对种公鸡及与其配母鸡个体编号及对应笼位号,采用人工输精方式配种。此后进入种蛋收集环节。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选配方案,避开全同胞/半同胞组建家系,制定配种对照表,调整笼位,核对种公鸡及与其配母鸡个体编号及对应笼位号;准备配种,进入种蛋收集环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种鸡佩戴脚号,同时制定脚号与翅号的对应表。
具体的,为防止翅号丢失,对种公鸡可佩戴脚号,同时制定脚号翅号对应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种鸡个体编号的使用方法,具体流程包括:
在出雏环节对个体进行编号,在选留环节,沿用上一环节的个体编号,在个体测定环节,制定笼位号个体编号对应表,在配种环节沿用笼位号,在种蛋收集环节继续沿用笼位号,在孵化环节同样继续沿用笼位号,实现编号清晰和简单快捷的效果,大大减轻育种人员和饲养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捉拿种鸡应激次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对种蛋进行收集时,以各个种蛋对应的母鸡笼位号标记为种蛋编号;将种蛋按照种蛋编号顺序上盘孵化,并在落盘时将相同编号的种蛋集中放置至同一网袋或纸袋中;在出雏时,按出雏顺序及其对应的种蛋编号对雏鸡进行编号;收集所有雏鸡的个体生长发育测定结果,在按照其父母编号进行统计整理后,对所有雏鸡进行家系分析和遗传质量分析,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将所述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转入对应的个体测定笼并核查编号后,制定各个个体对应的个体编号及个体测定笼号的对应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在种蛋收集时采用笼位号编号,按编号顺序收蛋和码盘,不再需要同时记录公母鸡编号,可大量节省种蛋编号和上盘时间,减少出错概率;并且在种鸡上笼直到种蛋上孵、出雏一直使用笼位号,所有性能测定及育种数据采集只需记录笼位号即可,简单快捷,不易出错,能够大大减轻育种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抓鸡应激次数。另外,本实施例中种鸡的翅号可根据育种测定规模提前定量定制,无需考虑每只母鸡所留后代数,能够有效避免翅号数量不足或浪费的情况,使用时按顺序佩戴即可,可大量节省查找特定翅号的时间。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1.一种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对种蛋进行收集时,以各个种蛋对应的母鸡笼位号标记为种蛋编号;
将待孵种蛋按照种蛋编号顺序上盘孵化,并在落盘时将相同编号的种蛋集中放置至同一网袋或纸袋中;
在出雏时,按出雏顺序及其对应的种蛋编号对雏鸡进行编号;
收集所有雏鸡的个体生长发育测定结果,在按照其父母编号进行统计整理后,对所有雏鸡进行家系分析和遗传质量分析,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
将所述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转入对应的个体测定笼并核查编号后,制定各个个体对应的个体编号及个体测定笼号的对应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育种目标制定选配育种方案,在组建家系后制定配种对照表;
根据所述配种对照表核对种公鸡及其与配母鸡的个体编号及对应笼位号,按照配种对照表进行配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在鸡舍号,以及舍内具体架号、行号和位号对母鸡笼位号进行编号,该编号在场区内具有唯一性,并打印成条形码卡片,将所述条形码卡片固定在对应的鸡笼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雏前,还包括:
生成孵化记录表,并核对网袋或纸袋的标签编号和种蛋蛋壳上的编号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孵化记录表上的对应编号位置记录出雏数据,同时标注该孵化批次的年度周次信息;
其中,所述出雏数据,包括出雏批次、出雏数、毛蛋数、弱雏数和个体编号起止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体生长发育测定结果,包括:6周龄体重及冠高、9周龄体重及冠高、胫宽和胫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系分析,包括:半同胞分析、全同胞分析、家系均值统计和家系比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蛋编号,包括舍号、架号、行号和位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落盘时将相同编号的种蛋集中放置至同一网袋或纸袋中之后,还包括:
将网袋或纸袋疏散放置在出雏筐中,将相同品系的出雏筐集中放置,统计和标注总筐数。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家禽育种的个体编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种鸡佩戴脚号,同时制定脚号与翅号的对应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