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装配式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结构体系大多以实心预制结构为主,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如预制构件侧面出筋导致的构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现场钢筋连接导致的质量管控困难,构件自重大导致塔吊型号大、现场吊装困难、运输不便,后浇带连接导致的模板及钢筋作业量大,人工需求量大等。在这种背景下,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成为国家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大方向。
混凝土结合层粗糙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结合效果。目前,由于装配式叠合剪力墙面积大、空腔尺寸狭小、横向连接筋较多,造成预制空腔构件内壁混凝土结合层粗糙度难以进行量化控制,对于空腔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效果不可控,导致后期结构整体性存在不稳定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装配式建筑构件。
本公开提供一种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包括手柄、支撑部和拉毛部;多个所述拉毛部通过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手柄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工具还设有便于沿拉毛方向切割混凝土的切割部,所述切割部设于所述拉毛部的沿拉毛方向的前端。
采用这种结构,操作过程中,开始从后向前进行拉毛工艺时,操作工人将拉毛工具放置在混凝土结合面的后端,手持手柄向前拉动拉毛工具,切割角的尖部首先切入混凝土、形成较小开口,随着拉毛工具逐渐向前移动,切割角的横向宽度逐渐增大,混凝土的开口逐渐增大,混凝土在拉毛部的作用下向拉毛部的两侧移动,堆积在拉毛部的两侧,与此同时,拉毛布划过的地方形成凹槽,完成混凝土表面的拉毛工作。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切割部,容易在于混凝土接触时切开混凝土,形成撕裂口,这样,操作工人只需减小的拉力即可完成拉毛工作,且较小的切入口不会导致混凝土中的石子大范围的横向移动,从而提高了拉毛的工整性。
优选地,所述切割部为切割角,所述切割角的横向宽度沿拉毛方向从后到前逐渐减小,且所述切割角具有朝前设置的尖部;或者
所述切割部为切割片,所述切割片沿拉毛方向延伸,且所述切割片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拉毛部的横向宽度。
优选地,所述切割片的厚度沿拉毛方向从后到前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切割部的高度覆盖所述拉毛部的前端高度的部分或全部。
优选地,所述切割部与所述拉毛部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切割部与所述拉毛部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切割部与所述拉毛部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毛工具还包括拉毛过程中引导混凝土向所述拉毛部两侧滑动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切割部的沿拉毛方向的后侧。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为沿拉毛方向从前向后逐渐向横向两外侧倾斜的侧板,所述侧板的横向外轮廓线与所述切割部、所述拉毛部中的一者的横向外轮廓线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切割部、所述拉毛部中的至少一者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切割部、所述拉毛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切割部、所述拉毛部中的至少一者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毛部的横截面呈v型或▽型,所述切割部为所述v型结构或▽型结构的前端尖角部、所述导向部为所述v型结构或▽型结构的后端两侧板。
优选地,所述拉毛部具体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
优选地,所述拉毛部具体为一体成型的型材或者钢筋。
优选地,所述拉毛部的底端面水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拉毛工具在所述支撑部的上方设有防撞环,多个所述拉毛部的水平面投影均位于所述防撞环的水平面投影内;所述防撞环与所述手柄或/和所述拉毛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撞环呈矩形环状,且矩形环状的顶角处均设有圆倒角。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前后延伸的支撑杆,以及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杆的连接杆,多个所述拉毛部与所述支撑杆、所述连接杆的至少一者连接。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板,所述叶板的内侧面为用于与现浇混凝土结合的混凝土结合面;所述结合面设有采用如上所述的拉毛工具拉出的凹槽。
由于上述拉毛工具具有如上技术效果,因此,设有应用该拉毛工具拉出的凹槽的构件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为本公开所提供拉毛工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拉毛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6为另外五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拉毛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所提供拉毛工具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8、9为图7的立体图;
图10为图7的右视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拉毛工具的拉毛部的混凝土流向示意图;
图12为再一种拉毛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手柄1;
支撑部2、支撑杆21、连接杆22;
拉毛部3、底端面31;
切割部4、切割角41、凸起411、切割片42、切割筋43;
导向部5;
防撞环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前”、“后”、“外”、“内”等方位均是基于附图中所示方位,是为了方便描述清楚而设定,不应视为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对于混凝土结合面的同一位置来说,“拉毛部的沿拉毛方向的前端”指的是沿拉毛方向拉毛时先接触该位置混凝土的一端,“拉毛部的拉毛方向的后端”指的是沿拉毛方向拉毛时后接触该位置混凝土的一端。例如,如图7中所示,拉毛方向为图7的从上到下,则拉毛部的沿拉毛方向的前端指的是下端、拉毛部的沿拉毛方向的后端指的是上端;如果拉毛方向为从下到上,则沿拉毛方向的前端指的是上端、沿拉毛方向的后端指的是下端。下文中“前”、“后”也指的是沿拉毛方向的前、后,也即指先接触某位置混凝土的前端或前侧、后接触某位置混凝土的后端或后侧。
“横向”是指图7中的左右方向,“横向内”是指图7中从左右两侧向中间延伸的方向,“横向外”是指图7中从中间向左右两侧延伸的方向。“竖向”指的是图1-图7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在现有技术中,手工拉毛的拉毛工具包括手柄1、支撑部2和拉毛部3,手柄1用于操作者握持,支撑部2用于连接手柄1和拉毛部3,并支撑拉毛部3,拉毛部3用于在插入混凝土层并向前移动形成混凝土的粗糙度。现有技术的拉毛部3通常为钢筋,钢筋的截面为圆形,在实际操作中,开始拉毛时操作工人拉动拉毛工具,使得钢筋的圆形轮廓抵靠、切割混凝土,由于该圆形轮廓比较粗钝,因此要使用较大的力气才能切开混凝土,导致操作工人费时费力,此外,混凝土中包含的石子等会在粗钝的钢筋作用下横向错位移动,导致拉毛效果不佳。
发现上述技术问题后,本申请人提供新的拉毛工具,请参考图1-图6,图1为本公开所提供拉毛工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拉毛部3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6为另外五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拉毛部3的横截面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包括手柄1、支撑部2和拉毛部3,多个拉毛部3通过支撑部2连接于手柄1的端部,拉毛部3相对于支撑部2向下弯折;拉毛工具还设有便于沿拉毛方向切割混凝土的切割部4,切割部4设于拉毛部3的沿拉毛方向的前端。
具体的方案中,如图1-2所示,上述切割部4可以为切割角41,切割角41的横向宽度沿拉毛方向从后到前逐渐减小,且切割角41具有朝前设置的尖部。
采用这种结构,操作过程中,开始从后向前进行拉毛工艺时,操作工人将拉毛工具放置在混凝土结合面的后端,手持手柄1向前拉动拉毛工具,切割角41的尖部首先切入混凝土、形成较小开口,随着拉毛工具逐渐向前移动,切割角41的横向宽度逐渐增大,混凝土的开口逐渐增大,混凝土在拉毛部3的作用下向拉毛部3的两侧移动,堆积在拉毛部3的两侧,与此同时,拉毛布划过的地方形成凹槽,完成混凝土表面的拉毛工作。
由此可见,采用横向宽度远小于拉毛部3的切割部4,容易在于混凝土接触时切开混凝土,形成撕裂口,这样,操作工人只需减小的拉力即可完成拉毛工作,且较小的切入口不会导致混凝土中的石子大范围的横向移动,从而提高了拉毛的工整性。
上述切割部4并不仅限切割角41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上述切割部4为切割片42,切割片42沿拉毛方向延伸,且切割片42的横向宽度小于拉毛部3的横向宽度。该切割片42的工作原理与切割角41类似,通过较薄的结构切开混凝土,以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拉毛合格率。更具体的方案中,切割片42的厚度进一步可以沿拉毛方向从后到前逐渐减小。
此外,如图4所示,上述切割部4还可以为切割筋43,该切割筋43竖向设置,连接于拉毛部3的沿拉毛方向的前端,该切割筋43的横向宽度小于拉毛部3的横向宽度。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切割部4的其他具体结构。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切割部4的竖向高度可以覆盖拉毛部3的前端高度的全部,当然,相比而言,采用这种与拉毛部3同高的切割部4具有更大的切割力,可进一步减小所需拉力,提高拉毛工具的操作舒适度。此外,也可以将切割部4的竖向高度可以设置为拉毛部3的前端高度的一部分。
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切割部4与拉毛部3一体成型,这种结构便于生产和加工。此外,切割部4与拉毛部3为分体式结构,切割部4与拉毛部3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具体方案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切割部4和拉毛部3中的一者设置竖向延伸的凹槽、另一者设置相匹配的凸起411,这样,当切割部4磨损,需要更换新的切割部4时,只需将旧的切割部4向上移动、从凹槽中取出,将新的切割部4向下插入凹槽即可完成装配,更换简单、快捷,操作方便。当然,上述切割部4与拉毛部3也不仅限插接装配,还可以采用卡接等其他方式与拉毛部3可拆卸连接,此外,二者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此外,该切割部4可以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空心结构。实心结构的加工过程较为简单、空心结构的重量较轻。此外,切割部可以与拉毛部平滑过渡,从而使混凝土流动顺畅。
还可以将新一步设置拉毛部3的其他结构。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拉毛工具还可以包括拉毛过程中引导混凝土向拉毛部3两侧滑动的导向部5,导向部5设于切割部4沿拉毛方向的后侧。
具体方案中,如图5-6所示,上述导向部5可以为从前向后逐渐向横向两外侧倾斜的侧板,侧板的横向外轮廓线与切割部4、拉毛部3的一者的横向外轮廓线平滑过渡。
采用这种结构,拉毛过程中,混凝土首先在切割部4的作用下被分离至切割部4两侧,随后在拉毛部3和/或导向部5的挤压作用下平滑移动至导向部5的两侧。在此过程中,由于导向部5、切割部4、拉毛部3之间平滑过渡,与现有技术相比,混凝土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因拐点或者拐角影响混凝土的移动,进一步减轻了操作工人的工作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部5可以直接与切割部4连接,此时需要导向部5的外轮廓与切割部4平滑过渡;此外,导向部5也可以通过拉毛部3间接地与切割部4连接,此时需要导向部5的外轮廓与拉毛部3平滑过渡。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导向部5与切割部4、拉毛部3的具体连接方式。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向部5可以与切割部4、拉毛部3中的至少一者一体成型,采用这种结构,拉毛工具的结构简单、连接部件较少。
另一具体方案中,上述导向部5可以与切割部4、拉毛部3中的至少一者为分体式结构,导向部5与切割部4可拆卸连接,或者导向部5与拉毛部3可拆卸连接,或者导向部5与切割部4、拉毛部3均可拆卸连接。采用这种结构,拉毛工具的安装方式较为灵活,当拉毛工具的易损件无法工作需要更换时,只需将其中一部分更换、重新与其他未更换部件连接后,即可重新工作,整体节省了使用成本。具体可以通过插接、卡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导向部5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11所示,图7为本公开所提供拉毛工具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8、9为图7的立体图;图10为图7的右视图;图11为图7所示的拉毛工具的拉毛部3的混凝土流向示意图。本公开提供了的拉毛工具的拉毛部3的横截面呈v型或▽型,切割部4为v型结构或▽型结构的前端尖角部、导向部5为v型结构或▽型结构的后端两侧板。
采用这种结构,切割部4、导向部5合二为一组成了横截面为v型或▽型的拉毛部3,替换了现有技术中原有拉毛部3,用切割部4和导向部5整体替换了原有的拉毛部3。拉毛过程中,如图11所示,前端尖角部切开混凝土后,混凝土随即顺着两侧板的外侧平滑移动至后端两外侧。这里切割部4、导向部5整体一条直线连贯设置,使得混凝土在移动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平滑顺畅,操作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省时省力。
具体地,该v型结构或▽型结构的拉毛部3可以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少拉毛工具的重量,由于该拉毛工具为人工操作工具,因此减轻重量后能大大减轻操作工人的舒适性。该空心结构的拉毛部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型材,也可以为两个侧板焊接而成。
当然,该v型结构或▽型结构的拉毛部3也可以为实心结构,实心结构的拉毛工具的重量较大,这样拉毛工具在重力作用下也能够起到下压混凝土的作用,且实心的拉毛工具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更具体的方案中,该实心拉毛部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钢筋,这种v型钢筋或▽型结构可以由v型或▽型模具一体浇注而成,同样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且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较大。当然,实心结构的拉毛部3也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例如包括实心尖角部和实心梯形部,二者插接或卡接或螺栓连接而成。
另一具体方案中,如图10所示,上述拉毛部3的底端面31可以水平设置。
在现有技术中,拉毛部3通常采用一体式钢筋,这种拉毛部3向下弯折后,通常前端后端高度不同,因此实际拉毛过程中,只有一端能起拉毛作用,另一端基本起不到拉毛作用,导致拉毛效果不佳。采用底端面31水平设置的拉毛部3,拉毛过程中,在操作工人施加基本均匀的拉力情况下,拉毛工具的底端整体抵接混凝土表面,整体均匀地对混凝土施力,大大提高拉毛均匀性,且避免拉毛部3的前端部过度磨损,延长拉毛工具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拉毛部3并不仅限截面为v型或▽型的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
一种具体方案中,如图12所示,上述切割部4可以替换为切割片42,导向部5可以替换为圆弧形的侧板,该圆弧形与切割片42的后端相切设置。这样,同样用切割部4和导向部5合二为一组成拉毛部3,替换了原有拉毛部3,也能够与上述v型或▽型拉毛部3起到相同的作用。
另一种具体方案中,如图5所示,该拉毛部3为截面为圆形的钢筋,该钢筋一端相对于支撑部2弯折,其水平截面为椭圆形,切割部4为切割角41,导向部5为圆弧形侧板,该圆弧形侧板与钢筋的椭圆形轮廓相切。该切割角41也替换为切割片42或切割筋43,另外,如图6所示,该拉毛部3也替换为截面为半圆形。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拉毛工具的其他结构。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7-10所示,拉毛工具在支撑部2的上方设有防撞环6,多个拉毛部3的水平面投影均位于防撞环6的水平面投影内;防撞环6与手柄1或/和拉毛部3连接。
对于装配式构件,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叶板和外叶板,两叶板之间通过横向钢筋连接,两个叶板相对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待现浇的空腔,也就是说两个叶板的内侧面即为混凝土结合面。在拉毛过程中,需要将拉毛工具插入结合面上方、横向钢筋下方的空腔中,在此过程中,防碰撞环在多个拉毛部3的外围形成保护,能避免拉毛过程中拉毛部3与横向钢筋发生交叉干涉或碰撞。
防碰撞环可以呈多边形环状,也可呈圆环形等环状,优选地,防撞环6呈矩形环状,且矩形环状的顶角处均设有圆倒角。这样,可在避免拉毛部3与横向钢筋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小防碰撞环横向方向的尺寸,以适应更狭窄的操作空间。
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部2包括多个前后延伸的支撑杆21,以及连接多个支撑杆21的连接杆22,多个拉毛部3与支撑杆21、连接杆22的至少一者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杆22,一方面,确保各拉毛部3之间的间距均匀;另一方面,连接杆22起到提高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
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板,叶板的内侧面为用于与现浇混凝土结合的混凝土结合面;上述结合面设有采用如上的拉毛工具拉出的凹槽。
由于上述拉毛工具具有如上技术效果,因此,利用该拉毛工具进行拉毛的装配式建筑构件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1.一种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包括手柄(1)、支撑部(2)和拉毛部(3);多个所述拉毛部(3)通过所述支撑部(2)连接于所述手柄(1)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工具还设有便于沿拉毛方向切割混凝土的切割部(4),所述切割部(4)设于所述拉毛部(3)的沿拉毛方向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割部(4)为切割角(41),所述切割角(41)的横向宽度沿拉毛方向从后到前逐渐减小,且所述切割角(41)具有朝前设置的尖部;
或者,
所述切割部(4)为切割片(42),所述切割片(42)沿拉毛方向延伸,且所述切割片(42)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拉毛部(3)的横向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片(42)的厚度沿拉毛方向从后到前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4)的竖向高度覆盖所述拉毛部(3)的前端高度的部分或全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割部(4)与所述拉毛部(3)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切割部(4)与所述拉毛部(3)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切割部(4)与所述拉毛部(3)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工具还包括拉毛过程中引导混凝土向所述拉毛部(3)两侧滑动的导向部(5),所述导向部(5)设于所述切割部(4)的沿拉毛方向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5)为沿拉毛方向从前向后逐渐向横向两外侧倾斜的侧板,所述侧板的横向外轮廓线与所述切割部(4)、所述拉毛部(3)中的一者的横向外轮廓线平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5)与所述切割部(4)、所述拉毛部(3)中的至少一者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导向部(5)与所述切割部(4)、所述拉毛部(3)中的至少一者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导向部(5)与所述切割部(4)、所述拉毛部(3)中的至少一者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部(3)的横截面呈v型或▽型,所述切割部(4)为所述v型结构或▽型结构的前端尖角部、所述导向部(5)为所述v型结构或▽型结构的后端两侧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部(3)具体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部(3)具体为一体成型的型材或者钢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部(3)的底端面(31)水平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工具在所述支撑部(2)的上方设有防撞环(6),多个所述拉毛部(3)的水平面投影均位于所述防撞环(6)的水平面投影内;所述防撞环(6)与所述手柄(1)或/和所述拉毛部(3)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环(6)呈矩形环状,且矩形环状的顶角处均设有圆倒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结合面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包括多个前后延伸的支撑杆(21),以及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杆(21)的连接杆(22),多个所述拉毛部(3)与所述支撑杆(21)、所述连接杆(22)的至少一者连接。
16.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板,所述叶板的内侧面为用于与现浇混凝土结合的混凝土结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面设有采用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拉毛工具拉出的凹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