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75

    本发明涉及海胆繁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中间球海胆又称虾夷马粪海胆,由大连海洋大学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从日本北海道引进中国。历经三十年的移植驯化,该品种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高经济值的海胆品种,目前年产商品海胆约2000吨,且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其苗种育苗厂家仅限于中国北黄海的大连、荣成地区,年度生产商品海胆苗约6000万枚,并且受海洋环境日益污染的影响,其产量并不稳定。并且现有技术对中间海胆育苗幼体变态附板的密度很低,只能达到300~500个/片。因此,改变传统育苗工艺,建立新的育苗方法,以提高单位水体育苗能力,是解决海胆苗种供不应求的最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采用本发明的育苗方法,能够实现高密度附板,提高中间海胆的育苗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中间球海胆进行促熟催产,得到种海胆;

    (2)收集催产的种海胆排出的精子和卵,受精,得到受精卵;

    (3)将受精卵进行孵化,得到孵化的幼体;

    (4)将孵化的幼体进行选育,得到健壮的幼体;

    (5)将健壮的幼体进行培育,得到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球海胆的促熟催产时机为:每年秋季海水水温降至18~22℃时开始催产。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球海胆的促熟催产方式为:注射浓度为0.4~0.6mol/l的氯化钾溶液催产;每个海胆的注射量为1.5~2.5ml。

    作为优选,所述孵化时受精卵的密度为:10~20个/ml;孵化时间为:10~12h。

    作为优选,所述将孵化的幼体进行选育的方式为:网箱拖选或者虹吸法选育。

    作为优选,所述将健壮的幼体进行培育的步骤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从健壮的幼体培育到将要变态到稚胆时的时期为幼体培育时期;第二个阶段为:从将要变态到稚胆时的时期培育到育苗完成的时期为稚胆培育时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阶段幼体培育时期的培育方法为:

    按0.5~1.0个/ml的培育密度进行培育;待健壮的幼体发育至消化道发育基本完成之后的棱柱幼体期开始投饵;饵料为单细胞藻类;日交换水1~2次,每次换水1/2~2/3体积,每隔5~10天倒池清底一次;光照强度为暗光或弱光;

    按上述方式将健壮的幼体培育至中间球海胆将要变态时收集出池。

    作为优选,所述收集出池的时机为:当健壮的幼体原基发育到跟胃直径比例为1:0.8~1.2时出池。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阶段稚胆培育时期的培育方法为:

    将幼体培育时期得到的中间球海胆按每片不低于2500个幼体的比例投池;幼体投池后3~5天,每张片附着1400~1600个个体时可流水培养,日交换水量为1/5~1/4体积,期间不能翻筐;流水5~7天,按每千片4~6g全池投喂螺旋藻;流水7天后,再按每千片4~6g添加鲍鱼微粒子配合饲料;将海胆培育至0.9~1.1mm时剥离得到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采用本发明的育苗方法,能够实现高密度附板,每张片稚海胆附板达到1500左右,并且继续培育三十天后剥离时70%以上个体在1mm以上。该育苗方法可以使目前厂家在现有生产规模基础上提高2倍以上的育苗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中间球海胆进行促熟催产,得到种海胆;

    (2)收集催产的种海胆排出的精子和卵,受精,得到受精卵;

    (3)将受精卵进行孵化,得到孵化的幼体;

    (4)将孵化的幼体进行选育,得到健壮的幼体;

    (5)将健壮的幼体进行培育,得到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

    在本发明中,所述中间球海胆的促熟催产幼体选育标准为:按照每万片4000~6000万幼体数量培育,优选为每万片5000万幼体。

    在本发明中,所述中间球海胆的促熟催产时机为:每年秋季海水水温降至18~22℃时开始催产,优选为20℃时催产。

    在本发明中,所述中间球海胆的促熟催产方式为:注射浓度为0.4~0.6mol/l的氯化钾溶液催产,优选为注射浓度为0.5mol/l的氯化钾溶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中间球海胆促熟催产时,每个海胆的氯化钾溶液注射量为1.5~2.5ml,优选为2.0ml。

    在本发明中,所述促熟催产后的中间海胆放置在采卵槽中或集卵器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集精子和卵的时机为:待开始排放时立即采集。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集应将精子和卵分别采集。

    在本发明中,得到受精卵的方式为:洗卵的方式得到。

    在本发明中,所述受精卵在孵化水槽或水池中进行孵化。

    在本发明中,所述孵化时受精卵的密度为:10~20个/ml,优选为15个/ml。

    在本发明中,所述孵化时间主要与水温有关。

    在本发明中,所述孵化时间为:10~12h,优选为10h。

    在本发明中,所述孵化幼体进行选育的时机为:幼体孵化上浮后立即进行选育。

    在本发明中,所述将孵化的幼体进行选育的方式为:网箱拖选或者虹吸法选育。

    在本发明中,所述网箱拖选时网箱优选为jp200~jp260网目的筛绢网。

    在本发明中,所述将健壮的幼体进行培育的步骤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从健壮的幼体培育到将要变态到稚胆时的时期为幼体培育时期;第二个阶段为:从将要变态到稚胆时的时期培育到育苗完成的时期为稚胆培育时期。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阶段幼体培育时期的培育方法为:

    按0.5~1.0个/ml的培育密度进行培育,优选为0.8个/ml的培养密度进行培育。

    在本发明中,所述幼体培育阶段的投饵时机为:待健壮的幼体发育至消化道发育基本完成之后的棱柱幼体期开始投饵。

    在本发明中,所述幼体培育阶段的饵料为单细胞藻类,优选为角毛藻类,进一步优选为纤细角毛藻。

    在本发明中,所述幼体培育阶段的日交换水1~2次,优选为2次。

    在本发明中,所述幼体培育阶段每次换水1/2~2/3体积,优选为2/3体积。

    在本发明中,所述幼体培育阶段每隔5~10天倒池清底一次,优选为8天倒池清底一次。

    在本发明中,所述幼体培育阶段的光照强度为暗光或弱光。

    在本发明中,所述将健壮的幼体培育至中间球海胆将要变态时收集出池,优选为当健壮的幼体原基发育到跟胃直径比例为1:0.8~1.2时出池,进一步优选为健壮的幼体原基发育到跟胃直径比例为1:1时出池。

    在本发明中,当浮游幼体在变态为稚海胆之前投放采苗板,优选为在8腕幼体左侧开始出现海胆原基后的2~3天内投放,进一步优选为出现海胆原基的3天后投放。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苗板的作用为:用于采集附着变态的稚海胆,并且还可以作为稚海胆培育的附着基质以及为附着变态后的种苗提供硅藻饵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苗板为无毒的透明聚乙烯材质波纹板。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苗板的规格为:长30~50cm,优选为39cm;宽30~36cm,优选为31cm;厚度0.5~0.8mm,优选为0.6mm。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苗板组装到框架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框架的为框式。

    在本发明中,所述每个框架可组装采苗板18~24片,优选为20片。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苗板组装到框架上,采苗板之间的间距为:1.0~2.0cm,优选为1.5cm。

    在本发明中,所述海胆幼体投池前13~17天完成底栖硅藻接种,优选为投池前15天完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底栖硅藻接种到采苗板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接种的底栖硅藻为舟形藻、菱形藻、卵形藻、曲壳藻,优选为舟形藻。

    在本发明中,所述海胆幼体投池前两天,用8~12ppm敌百虫杀死桡足类,并全部倒池,优选为用10ppm敌百虫。

    在本发明中,所述将幼体培育时期得到的中间球海胆按每片不低于2500个幼体的比例投池。

    在本发明中,所述幼体投池后3~5天,每张片附着1400~1600个个体时可流水培养,优选为幼体投池后4天,每张片附着1500个个体时流水培养。

    在本发明中,所述稚海胆培育时的日交换水量为1/5~1/4体积,优选为1/4体积。

    在本发明中,所述每次换水后补充浓度为氮1~5ppm、磷0.2~1ppm、硅0.1~0.5ppm、铁0.01ppm的营养盐,优选为氮3ppm、磷0.6ppm、硅0.3ppm。

    在本发明中,所述稚海胆培育期间不能翻筐。

    在本发明中,所述流水5~7天,按每千片4~6g全池投喂螺旋藻,优选为流水6天,按每千片5g投喂。

    在本发明中,所述流水7天后,按每千片4~6g添加鲍鱼微粒子配合饲料,优选为按每千片5g添加鲍鱼微粒子配合饲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幼体投池15~20天后,若桡足类繁殖较多,则用0.3~0.7ppm甲维盐全池泼洒,优选为用0.5ppm的甲维盐。

    在本发明中,所述海胆培育至0.9~1.1mm时剥离得到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优选为1.0mm。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培育前15天,培养底栖硅藻,底栖硅藻为舟形藻。当海水温度降至近18℃时,以每个中间海胆中注射浓度为0.6mol/l,注射量为1.5ml的氯化钾溶液进行催产,注射后静置3min,将催产的中间海胆移入采卵水槽。5min后开始排放,排放时立即收集,收集后将卵和精子分别进行收集。将精子和卵进行受精,得到受精卵。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水槽中进行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5/ml,孵化时间为10h。待孵化幼体上浮后立即采用jp280目网筛绢网制成的网箱拖选,选取上层健壮的幼体。反复选育3次。培育密度按0.6个/ml进行培育。当幼体发育至棱柱幼体期,幼体消化道发育基本完成后,也即选育健壮的幼体2天后开始投饵,饵料以纤细角毛藻。培育时的日换水为1次,每次换水2/3,换水时用jp260目网过滤网箱进行过滤,每个8天清池一次。培育时采用暗光。当幼体培育到8腕幼体左侧开始出现海胆原基的2天内投放规格为长40cm,宽33cm,厚度为0.6mm,波纹高1.5cm的采苗板。采苗板的框架为折叠式,每个框架可组装20片采苗板,采苗板的间距为1.5cm。当中间海胆幼体原基发育到跟胃直径比例为1:1.1时,拖网收集出池。按照每片2800个幼体比例投池。幼体投池后4天附着完毕,每张片附着数量能够达到1500,这个时候开始流水培育。日交换量为1/5,期间不能翻筐,一直横着培养。流水5天,按每1000片5g全池泼洒投喂螺旋藻。投喂一周后,再按5g/千片添加鲍鱼微粒子,投喂26天后,75%的中间海胆达到1mm。

    实施例2

    培育前17天,培养底栖硅藻,底栖硅藻为舟形藻。当海水温度降至20℃时,以每个中间海胆中注射浓度为0.5mol/l,注射量为2.0ml的氯化钾溶液进行催产,注射后静置4min,将催产的中间海胆移入采卵水槽。4min后开始排放,排放时立即收集,收集后将卵和精子分别进行收集。将精子和卵进行受精,得到受精卵。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水槽中进行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5/ml,孵化时间为13h。待孵化幼体上浮后立即虹吸法,选取上层健壮的幼体。反复选育5次。培育密度按0.8个/ml进行培育。当幼体发育至棱柱幼体期,幼体消化道发育基本完成后,也即选育健壮的幼体1天后开始投饵,饵料以纤细角毛藻。培育时的日换水为2次,每次换水1/2,换水时用jp260目网过滤网箱进行过滤,每个10天清池一次。培育时采用暗光。当幼体培育到8腕幼体左侧开始出现海胆原基的2天内投放规格为长38cm,宽30cm,厚度为0.8mm,波纹高0.5cm的采苗板。采苗板的框架为折叠式,每个框架可组装20片采苗板,采苗板的间距为1.5cm。当中间海胆幼体原基发育到跟胃直径比例为1:1时,拖网收集出池。按照每片2500个幼体比例投池。幼体投池后5天附着完毕,每张片附着数量能够达到1600个,这个时候开始流水培育。日交换量为1/5,期间不能翻筐,一直横着培养。流水6天,按每1000片6g全池泼洒投喂螺旋藻。投喂6天后,再按4g/千片添加鲍鱼微粒子,投喂28天后,70%的中间海胆达到1.2mm。

    实施例3

    培育前13天,培养底栖硅藻,底栖硅藻为舟形藻。当海水温度降至22℃时,以每个中间海胆中注射浓度为0.4mol/l,注射量为2.5ml的氯化钾溶液进行催产,注射后静置5min,将催产的中间海胆移入采卵水槽。3min后开始排放,排放时立即收集,收集后将卵和精子分别进行收集。将精子和卵进行受精,得到受精卵。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水槽中进行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0/ml,孵化时间为11h。待孵化幼体上浮后立即虹吸法,选取上层健壮的幼体。反复选育4次。培育密度按0.5个/ml进行培育。当幼体发育至棱柱幼体期,幼体消化道发育基本完成后,也即选育健壮的幼体3天后开始投饵,饵料以牟氏角毛藻。培育时的日换水为1次,每次换水2/3,换水时用jp260目网过滤网箱进行过滤,每隔5天清池一次。培育时采用弱光。当幼体培育到8腕幼体左侧开始出现海胆原基的3天内投放规格为长36cm,宽33cm,厚度为0.5mm的采苗板。采苗板的框架为折叠式,每个框架可组装20片采苗板,采苗板的间距为1.5cm。当中间海胆幼体原基发育到跟胃直径比例为1:0.9时,拖网收集出池。按照每片2600个幼体比例投池。幼体投池后5天附着完毕,每张片附着数量能够达到1500个,这个时候开始流水培育。日交换量为1/5,期间不能翻筐,一直横着培养。流水7天,按每1000片4g全池泼洒投喂螺旋藻。投喂7天后,再按6g/千片添加鲍鱼微粒子,投喂27天后,85%的中间海胆达到0.9mm可剥离状态。

    实验例

    2019年金州大魏家金林水产种苗厂虾夷马粪海胆苗种培育:

    9月28、29两天外购藻种,按照1:8接种,30日改为立筐静水培养。营养盐根据天气情况添加。

    10月5日13点,自然水温20.5℃。对大连壮元海生态苗业有限公司提供,数量50斤,规格6个/斤的虾夷马粪海胆以0.5mol/l的氯化钾溶液,每个海胆按注射量为:2ml,注射催产,雌雄比为1:1。洗卵受精,受精率在90%以上。受精卵的密度为>10个/ml,然后进行孵化,孵化11h,到孵化幼体上浮时,用260目筛绢拖网选育健壮幼体。反复选育4次。按表1的方法进行幼体培育时期的培育。饵料为牟氏角毛藻。

    表1幼体时期的培育方法

    培育16天,待虾夷马粪海胆幼体原基发育到跟胃直径比例为1:1时候用拖网收集出池。再次投池时,按照每片2600个幼体比例进行投池。(海胆幼体投池前两天,用10ppm敌百虫杀死硅藻片挠足类,并全部倒池,倒池后将底栖硅藻筐放倒,按片子与池底呈平行摆放)。幼体投池后4天附着完毕,每张片附着数量平均在1500个,流水培育,日交换量1/5,期间切不能翻筐,稚胆剥离前一直横片培养。流水6天后按照5克/千片全池泼洒螺旋藻。流水7天后再按照5克/千片添加鲍鱼微粒子配合饲料(粒径400微米)。投喂28天后,片上硅藻全部摄食干净,70%海胆达到1mm。

    由实施例1~3以及实验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中间海胆的育苗,能够使每张片稚海胆附板达到1500个左右,较现有技术的300~500个/片,附板率提高了3~5倍。并且继续培育三十天左右剥离时70%以上个体在1mm以上。该育苗方法可以使目前厂家在现有生产规模基础上提高2倍以上的育苗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中间球海胆进行促熟催产,得到种海胆;

    (2)收集催产的种海胆排出的精子和卵,受精,得到受精卵;

    (3)将受精卵进行孵化,得到孵化的幼体;

    (4)将孵化的幼体进行选育,得到健壮的幼体;

    (5)将健壮的幼体进行培育,得到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球海胆的促熟催产时机为:每年秋季海水水温降至18~22℃时开始催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球海胆的促熟催产方式为:注射浓度为0.4~0.6mol/l的氯化钾溶液催产;每个海胆的注射量为1.5~2.5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时受精卵的密度为:10~20个/ml;孵化时间为:10~12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孵化的幼体进行选育的方式为:网箱拖选或者虹吸法选育。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健壮的幼体进行培育的步骤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从健壮的幼体培育到将要变态到稚胆时的时期为幼体培育时期;第二个阶段为:从将要变态到稚胆时的时期培育到育苗完成的时期为稚胆培育时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幼体培育时期的培育方法为:

    按0.5~1.0个/ml的培育密度进行培育;待健壮的幼体发育至消化道发育基本完成之后的棱柱幼体期开始投饵;饵料为单细胞藻类;日交换水1~2次,每次换水1/2~2/3体积,每隔5~10天倒池清底一次;光照强度为暗光或弱光;

    按上述方式将健壮的幼体培育至中间球海胆将要变态时收集出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出池的时机为:当健壮的幼体原基发育到跟胃直径比例为1:0.8~1.2时出池。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稚胆培育时期的培育方法为:

    将幼体培育时期得到的中间球海胆按每片不低于2500个幼体的比例投池;幼体投池后3~5天,每张片附着1400~1600个个体时可流水培养,日交换水量为1/5~1/4体积,期间不能翻筐;流水5~7天,按每千片4~6g全池投喂螺旋藻;流水7天后,再按每千片4~6g添加鲍鱼微粒子配合饲料;将海胆培育至0.9~1.1mm时剥离得到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海胆繁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附板的中间球海胆苗育苗方法。本发明的育苗方法针对目前中间球海胆育苗幼体变态附板密度低的现状,设置得到的本发明的育苗方法。采用本发明的育苗方法,能够实现高密度附板,每张片稚海胆附板达到1500左右,并且继续培育三十天后剥离时70%以上个体在1mm以上。该育苗方法可以使目前厂家在现有生产规模基础上提高2倍以上的育苗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泰;苏延明;冷晓飞;程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29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