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及养殖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66


    本发明涉及鱼类苗种养殖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苗种池塘养殖是指将当年繁育的鱼苗(水花),在池塘中经分级培育,到当年年底养成大规格鱼种的过程。在进行池塘养殖实验时,要满足不同实验处理间的分组、重复、条件一致等要求。池塘网箱养殖,可有效利用水体,对养殖鱼类进行管理,是实验研究的主要池塘养殖方式。网箱养殖起源于19世纪末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后传往世界各地。我国的淡水网箱养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几乎在所有的大、中、小型湖泊、水库都有网箱养鱼,在某些缓流的河道甚至池塘中也在进行网箱养鱼。网箱的种类以箱体的装配方式、有无盖网,分为封闭式和敞口式网箱。以网箱形状分,有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和圆形;按网箱设置方式分,有固定式、下沉式和浮动式。浮动式网箱是采用最广泛的一种设置方式,箱体悬挂在浮力装置或框架上,使之在水面浮动,可根据需要移动网箱,避开不利环境条件,移入更合适的水域。由于网衣入水一段时间后,网衣容易被藻类粘附堵塞网目,影响水体交换和滋生病菌,严重影响养殖效果,需要定期(15d~20d)检查和清除网箱周围的附着物,存在管理工作强度大的缺点。并且,浮动式网箱对放养苗种的最小规格有要求,必须培育至适宜规格才能入箱养殖。固定式网箱为采用竹桩、木桩或水泥桩钉牢于水底,桩顶高出水面,将网箱固定于桩上,箱体上部高出水面1米左右,箱底离水底1~2米的一种网箱设置方式。同样存在清理更换网箱工作强度大、捕鱼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浮动式网箱和固定式网箱在养殖实验鱼时存在捕鱼困难、清洗更换网箱工作强度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及养殖方法,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网箱呈长方形,由上层大网衣、下层小网衣、钢丝绳框架、出鱼口、聚乙烯固定绳、网底和网袋组成,上层大网衣上端的四个边固定在钢丝绳框架上,上层大网衣的下端与下层小网衣的上端连接,在下层小网衣的侧面设有出鱼口,网底的四个角设有聚乙烯固定绳,网袋的网口设在出鱼口上。

    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网箱的养殖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选择池底平整的长方形池塘,网箱上口每边的延长线在池塘护坡上固定m12*80mm的羊眼膨胀钩,膨胀钩之间用5mm钢丝绳连接,并用重型开体m14钢丝绳收紧器收紧,按网箱位置在底角外侧固定线径6mm、内径48mm的铁环,网箱底角连接的6mm聚乙烯固定绳,穿过铁环拉紧后系在上口的膨胀钩上,安置好多个网箱,相邻网箱之间间隔1米,池塘中间安放1.5kw水车增氧机一台;

    步骤二、池塘采用生石灰100kg消毒后,向池塘内注水至70~80cm深,施有机肥50kg,培育轮虫等浮游生物,待浮游生物量达到5000个/l~6000个/l,将大鳞鲃实验仔鱼平游后入网箱内培育,每网箱放养仔鱼数量为1~2万尾,5天后浮游生物量开始降低时,开始投喂苗种开口饵料;

    步骤三、仔鱼在网箱内培育20天,检查网箱内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松开网箱四个底角的聚乙烯固定绳,将网箱内苗种全部聚集至出鱼口的网袋内,将网袋内的苗种全部倒出,仔鱼平均成活率为66.00~83.21%,体长为2.25~3.75cm,体重为0.17~0.21g;

    步骤四、鱼种培育阶段每网箱放养500尾,鱼种放养前,重新封好出鱼口,再固定好网箱的四个底角,不用清洗、不更换网箱,池塘水深至1.8米,低于网箱上沿20cm,每网箱设小型投饵机一台,选择蛋白质含量高于36%的人工颗粒饵料投喂,日投饵量为体重的4~6%,并随着鱼生长情况、水温、水质、天气变化等适当调整,每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30~40min,当大部分鱼离开投饵台时停止投喂,定期清理投饵点剩余的残饵,每月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全面预防和控制鱼病发生,其它按池塘养殖方式进行管理,110天后采样检测,网箱内实验鱼种成活率为80.81~93.75%,体长为11.92~17.24cm,体重为31.39~42.23g,培育完成。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及养殖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初孵仔鱼平游开口后可入网箱养殖;仔鱼阶段池塘水深0.8米用下层40~60目网衣养殖,鱼种阶段池塘水深升高至1.8米用上层0.8~1.0cm网衣养殖,采用下层小网衣养殖初孵仔鱼,避免了大网目网箱需要中间暂养、培育的环节;能起到缓存投喂颗粒饵料,投喂时未被及时摄食的饵料落入网底仍会被继续摄食,避免饵料的浪费;下层小网衣在收集过程中不会造成仔鱼的伤亡;下层小网衣的透水速度慢,增加了网箱下部的稳定性,有利于仔鱼的生长;整个生长周期不用清洗更换网箱;苗种检查时,集中到底部出鱼口直接捕出,不需要拆卸网箱。苗种培育效果良好,适用于家系鱼类苗种的培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试验现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长方形网箱的规格为长10米、宽3米、高度为2米,上层大网衣1的四个边固定在3米*10米的钢丝绳框架3上,上层大网衣1和下层小网衣2的高度各为一米,下层小网衣2和网底6网目为40目,上层大网衣1的网目为0.8cm,下层小网衣2的侧面距离底部20cm开有直径为30cm的孔,外接1.5米长40目网衣制作的出鱼口4,网底6的四个角设有直径6mm的聚乙烯固定绳5。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下层小网衣2和网底6的网目为40~60目。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上层大网衣1的网目为0.8~1.0cm。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上层大网衣1和下层小网衣2的高度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网箱的养殖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选择池底平整的长方形池塘,网箱上口每边的延长线在池塘护坡上固定m12*80mm的羊眼膨胀钩,膨胀钩之间用5mm钢丝绳连接,并用重型开体m14钢丝绳收紧器收紧,按网箱位置在底角外侧固定线径6mm、内径48mm的铁环,网箱底角连接的6mm聚乙烯固定绳,穿过铁环拉紧后系在上口的膨胀钩上,安置好多个网箱,相邻网箱之间间隔1米,池塘中间安放1.5kw水车增氧机一台;

    步骤二、池塘采用生石灰95~105kg消毒后,向池塘内注水至70~80cm深,施有机肥45~55kg,培育轮虫等浮游生物,待浮游生物量达到5000个/l~6000个/l,将大鳞鲃实验仔鱼平游后入网箱内培育,每网箱放养仔鱼数量为1~2万尾,5天后浮游生物量开始降低时,开始投喂苗种开口饵料;

    步骤三、仔鱼在网箱内培育20天,检查网箱内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松开网箱四个底角的聚乙烯固定绳5,将网箱内苗种全部聚集至出鱼口4的网袋7内,将网袋7内的苗种全部倒出,仔鱼平均成活率为66.00~83.21%,体长为2.25~3.75cm,体重为0.17~0.21g;

    步骤四、鱼种培育阶段每网箱放养500尾,鱼种放养前,重新封好出鱼口4,固定好网箱的四个底角,不用清洗、不更换网箱,池塘水深至1.8米,低于网箱上沿20cm,每网箱设小型投饵机一台,按池塘养殖方式进行管理,110天后采样检测,网箱内实验鱼种成活率为80.81~93.75%,体长为11.92~17.24cm,体重为31.39~42.23g,培育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施方式。步骤二中池塘采用生石灰100kg消毒后,向池塘内注水至80cm深,施有机肥50kg,培育轮虫等浮游生物,待浮游生物量达到5500个/l,将大鳞鲃实验仔鱼平游后入网箱内培育,每网箱放养仔鱼数量为1.5万尾。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网箱呈长方形,它由上层大网衣、下层小网衣、钢丝绳框架、出鱼口、聚乙烯固定绳、网底和网袋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层大网衣上端的四个边固定在钢丝绳框架上,上层大网衣的下端与下层小网衣的上端连接,在下层小网衣的侧面设有出鱼口,网底的四个角设有聚乙烯固定绳,网袋的网口设在出鱼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小网衣和网底6的网目为40~6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大网衣的网目为0.8~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大网衣和下层小网衣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网箱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选择池底平整的长方形池塘,网箱上口每边的延长线在池塘护坡上固定m12*80mm的羊眼膨胀钩,膨胀钩之间用5mm钢丝绳连接,并用重型开体m14钢丝绳收紧器收紧,按网箱位置在底角外侧固定线径6mm、内径48mm的铁环,网箱底角连接的6mm聚乙烯固定绳,穿过铁环拉紧后系在上口的膨胀钩上,安置好多个网箱,相邻网箱之间间隔1米,池塘中间安放1.5kw水车增氧机一台;

    步骤二、池塘采用生石灰95~105kg消毒后,向池塘内注水至70~80cm深,施有机肥45~55kg,培育轮虫等浮游生物,待浮游生物量达到5000个/l~6000个/l,将大鳞鲃实验仔鱼平游后入网箱内培育,每网箱放养仔鱼数量为1~2万尾,5天后浮游生物量开始降低时,开始投喂苗种开口饵料;

    步骤三、仔鱼在网箱内培育20天,检查网箱内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松开网箱四个底角的聚乙烯固定绳,将网箱内苗种全部聚集至出鱼口的网袋内,将网袋内的苗种全部倒出,仔鱼平均成活率为66.00~83.21%,体长为2.25~3.75cm,体重为0.17~0.21g;

    步骤四、鱼种培育阶段每网箱放养500尾,鱼种放养前,重新封好出鱼口,再固定好网箱的四个底角,不用清洗、不更换网箱,池塘水深注至1.8米,低于网箱上沿20cm,每网箱设小型投饵机一台,按池塘养殖方式进行管理,110天后采样检测,网箱内实验鱼种成活率为80.81~93.75%,体长为11.92~17.24cm,体重为31.39~42.23g,培育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网箱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池塘采用生石灰100kg消毒后,向池塘内注水至80cm深,施有机肥50kg,培育轮虫等浮游生物,待浮游生物量达到5500个/l,将大鳞鲃实验仔鱼平游后入网箱内培育,每网箱放养仔鱼数量为1.5万尾。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鱼类苗种池塘养殖的网箱及养殖方法,它涉及鱼类苗种养殖用具。它解决了解决现有浮动式网箱和固定式网箱在养殖实验鱼时存在捕鱼困难、清洗更换网箱工作强度大的问题。本发明的长方形网箱上层大网衣的四个边固定在钢丝绳框架上,上层大网衣和下层小网衣高度各为一米,下层小网衣和网底网目相同,下层小网衣的侧面距离底部有开孔,网底的四个角设有聚乙烯固定绳。方法不累述。本发明的整个生长周期不用清洗更换网箱,苗种检查时,集中到底部出鱼口直接捕出,不需要拆卸网箱。

    技术研发人员:耿龙武;徐伟;李晨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12.0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28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