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家禽育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黄羽肉鸡一般是引进隐性白羽鸡为母本配以健壮的雄性黄羽鸡为父本,商品鸡具有明显的三黄鸡特征,其具有产肉高的特点,在黄羽肉鸡养殖时对幼崽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
如专利申请号201710737709.3,公开了一种中速型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利用通过国家审定后继续进行连续世代选育的新品种京海黄鸡(j系)作为配套系的第一母本,商品代良凤花鸡(l系)经连续世代选育后作为第一父本,子代中选择黄羽个体形成配套系的第二母本,商品代岭南黄鸡(n系)经连续世代选育后作为终端父本,培育中速型优质肉鸡三系配套系。
上述方法在培育后的黄羽肉鸡体质差,饲养周期长,大大影响了规模养殖的周期,增大了养殖的成本,无法满足人们的养殖要求,所以研究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该操作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选种,选取14-16周龄的成年健壮雌雄黄羽肉鸡作为父本,选取选取14-16周龄的成年健壮雌雄白羽肉鸡作为母本,且父本和母本均为多只;
步骤二:杂交,通过步骤一中挑选的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得到黄羽肉鸡蛋,然后孵化得到黄羽肉鸡幼崽;
步骤三;幼崽初培育,在黄羽肉鸡孵化后置于恒温箱内培育3-5天;
步骤四:成长前期,在对5-10天的黄羽肉鸡崽进行喂养蔬菜叶子和麦麸,一天喂养4次,单次喂养后放养15-25分钟,并及时补充黄羽肉鸡崽的饮用水;
步骤五:成长中期,在对10-15天的黄羽肉鸡崽进行喂养蔬菜和小米与麦麸的混合物,一天喂养5次,单次喂养后放养20-30分钟,并及时补充黄羽肉鸡崽的饮用水;
步骤六;成长后期,在对16-20天的黄羽肉鸡崽进行喂养蔬菜和小米与玉米的混合物,一天喂养5次,单次喂养后放养25-30分钟,并及时补充黄羽肉鸡崽的饮用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选种挑出黄羽肉鸡为长速快、羽毛为黄色并发亮、体型匀称。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选种挑出黄羽肉鸡母本数量多于父本数量。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杂交前对父本和母本进行隔离喂养3-5天。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恒温箱温度控制在22-26度之间,湿度控制在45%-6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成长前期中蔬菜叶子和麦麸搅碎混合后再进行喂养。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成长中期蔬菜叶子、小米和麦麸混合后再进行喂养。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成长后期玉米经打碎后与小米混合再进行喂养。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成长前期、成长中期和成长后期均进行黄羽肉鸡发育状况的观察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黄羽肉鸡进行剔除。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成长前期、成长中期和成长后期黄羽肉鸡均喂养在鸡笼内,且单个鸡笼的黄羽肉鸡数量不超过10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计合理,对黄羽肉鸡培育合理,培育后大大缩短了黄羽肉鸡的生长周期,从而满足黄羽肉鸡批量养殖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养殖的成本;
2、本发明在通过在黄羽肉鸡不同阶段分别喂养不同的食材,从而达到黄羽肉鸡器官发育更完好,大大提高了黄羽肉鸡幼崽的体制,为后续黄羽肉鸡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3、本发明在进行黄羽肉鸡喂食后均对其进行放养处理,从而便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实现黄羽肉鸡的快速培育作业,为黄羽肉鸡高效高质培育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该操作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选种,选取14-16周龄的成年健壮雌雄黄羽肉鸡作为父本,选取选取14-16周龄的成年健壮雌雄白羽肉鸡作为母本,且父本和母本均为多只;
步骤二:杂交,通过步骤一中挑选的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得到黄羽肉鸡蛋,然后孵化得到黄羽肉鸡幼崽;
步骤三;幼崽初培育,在黄羽肉鸡孵化后置于恒温箱内培育3-5天;
步骤四:成长前期,在对5-10天的黄羽肉鸡崽进行喂养蔬菜叶子和麦麸,一天喂养4次,单次喂养后放养15-25分钟,并及时补充黄羽肉鸡崽的饮用水;
步骤五:成长中期,在对10-15天的黄羽肉鸡崽进行喂养蔬菜和小米与麦麸的混合物,一天喂养5次,单次喂养后放养20-30分钟,并及时补充黄羽肉鸡崽的饮用水;
步骤六;成长后期,在对16-20天的黄羽肉鸡崽进行喂养蔬菜和小米与玉米的混合物,一天喂养5次,单次喂养后放养25-30分钟,并及时补充黄羽肉鸡崽的饮用水。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选种挑出黄羽肉鸡为长速快、羽毛为黄色并发亮、体型匀称。
本实施例中,选种挑出黄羽肉鸡为长速快、羽毛为黄色并发亮、体型匀称,为杂交后的黄羽肉鸡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选种挑出黄羽肉鸡母本数量多于父本数量,杂交前对父本和母本进行隔离喂养3-5天。
本实施例中,杂交前对父本和母本进行隔离喂养3-5天,从而便于观察父本和母本的健康状态,为黄羽肉鸡的高质量培育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恒温箱温度控制在22-26度之间,湿度控制在45%-60%。
本实施例中,恒温箱温度控制在22-26度之间,湿度控制在45%-60%,进而使黄羽肉鸡崽更舒适,大大提高了黄羽肉鸡崽的存活率。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成长前期中蔬菜叶子和麦麸搅碎混合后再进行喂养。
成长中期蔬菜叶子、小米和麦麸混合后再进行喂养。
成长后期玉米经打碎后与小米混合再进行喂养。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黄羽肉鸡不同阶段分别喂养不同的食材,从而达到黄羽肉鸡器官发育更完好,大大提高了黄羽肉鸡幼崽的体制,为后续黄羽肉鸡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实施例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成长前期、成长中期和成长后期均进行黄羽肉鸡发育状况的观察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黄羽肉鸡进行剔除。
本实施例中,成长前期、成长中期和成长后期均进行黄羽肉鸡发育状况的观察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黄羽肉鸡进行剔除,从而便于及时剔除病变的黄羽肉鸡崽,很好的避免了黄羽肉鸡崽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
实施例七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优选地,成长前期、成长中期和成长后期黄羽肉鸡均喂养在鸡笼内,且单个鸡笼的黄羽肉鸡数量不超过10只。
本实施例中,单个鸡笼的黄羽肉鸡数量不超过10只,从而实现黄羽肉鸡的隔离培育,避免黄羽肉鸡出现大面积感染,大大提高了黄羽肉鸡培育的存活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选种,选取14-16周龄的成年健壮雌雄黄羽肉鸡作为父本,选取选取14-16周龄的成年健壮雌雄白羽肉鸡作为母本,且父本和母本均为多只;
步骤二:杂交,通过步骤一中挑选的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得到黄羽肉鸡蛋,然后孵化得到黄羽肉鸡幼崽;
步骤三;幼崽初培育,在黄羽肉鸡孵化后置于恒温箱内培育3-5天;
步骤四:成长前期,在对5-10天的黄羽肉鸡崽进行喂养蔬菜叶子和麦麸,一天喂养4次,单次喂养后放养15-25分钟,并及时补充黄羽肉鸡崽的饮用水;
步骤五:成长中期,在对10-15天的黄羽肉鸡崽进行喂养蔬菜和小米与麦麸的混合物,一天喂养5次,单次喂养后放养20-30分钟,并及时补充黄羽肉鸡崽的饮用水;
步骤六;成长后期,在对16-20天的黄羽肉鸡崽进行喂养蔬菜和小米与玉米的混合物,一天喂养5次,单次喂养后放养25-30分钟,并及时补充黄羽肉鸡崽的饮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种挑出黄羽肉鸡为长速快、羽毛为黄色并发亮、体型匀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种挑出黄羽肉鸡母本数量多于父本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的育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交前对父本和母本进行隔离喂养3-5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的育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温度控制在22-26度之间,湿度控制在45%-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的育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长前期中蔬菜叶子和麦麸搅碎混合后再进行喂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的育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长中期蔬菜叶子、小米和麦麸混合后再进行喂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的育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长后期玉米经打碎后与小米混合再进行喂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的育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长前期、成长中期和成长后期均进行黄羽肉鸡发育状况的观察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黄羽肉鸡进行剔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黄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的育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长前期、成长中期和成长后期黄羽肉鸡均喂养在鸡笼内,且单个鸡笼的黄羽肉鸡数量不超过10只。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