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草原毛虫隶属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裳蛾科(lymantriinae)、草原毛虫属(gynaeephora)的昆虫。目前全世界草原毛虫属昆虫有15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高山,以及北极的冻土地带,尤以高原地区较多。中国分布有8个种,全部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种;8个种中,青海分布6个种、西藏2个种、四川3个种、甘肃2个种;青海草原毛虫和门源草原毛虫的分布范围最广。
草原毛虫作为一种多食性昆虫,其寄主植物范围广泛,低龄幼虫(1-2龄)可取食以禾本科、莎草科为主的9科17属22种植物;较高龄期幼虫可取食16科33属42种植物,寄主范围随草原毛虫发育历期的增长不断扩大,藏嵩草、异针茅、垂穗披碱草、藏异燕麦、矮嵩草、矮火绒草等禾本科和莎草科的16种草原植物为低高龄期幼虫均喜食的植物。该虫趋嫩性强,喜食植物质嫩、新鲜、易于消化的茎尖,叶缘和叶端,且幼虫期草原毛虫呈聚集分布,分布范围广,发生密度高,严重危害时常造成家畜食物短缺、改变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严重影响草地生态平衡及健康发展。
草原毛虫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关系密切。主要发生在高寒草甸草地,一年发生一代,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幼虫虫龄雄性为6龄,雌性为7龄。以滞育的1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一般于3月中下旬气温渐暖时活动取食并逐渐成长。在恒温20℃下平均发育时间为:成虫15.50±7.34d(雄)、4.20±1.01(雌);卵21±3.32d;幼虫310±5.49d(雄)、324±10.28(雌);蛹15.38±1.67d(雄)、4.02±1.46d(雌)。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3.8℃,发育适温范围为15-33℃,发育最适温度为20℃,相对湿度75%-85%。
草原毛虫在青藏高原大面积发生危害,其危害主要是在幼虫期,现有药物防治已难以为继,故草原毛虫的绿色防控体系已成为其防治研究的重点攻关对象,因此获得大量的全部虫态的草原毛虫样本可以更好的为其绿色防控研究提供材料支持。由于草原毛虫所处生境在青藏高原,所处生境环境条件比较敏感,所以对其室内饲养一直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与其相关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标本及实验材料,只依靠野外采样的话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这将不利于草原毛虫的相关研究。因此,探索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通过草原毛虫昆虫卵及幼虫的室内饲养,有利于观察和掌握昆虫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命特性、行为习性、取食喜好、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温湿度条件等环境条件等,可以为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同时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草原毛虫野外采集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全龄饲养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直至结茧化蛹、羽化为成虫及产卵,操作简便。同时可以为后续其他有关草原毛虫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及基础材料,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本发明解决了野外实验收集草原毛虫低龄幼虫的实际困难;解决了幼虫乱爬而难于取食到食物;人工管理困难及幼虫粪便污染植物叶片,造成幼虫群体易交叉感染病菌等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可调节饲养箱内温湿度,喂食植物新鲜,饲养成本低,劳动力投入少,特别适合具有不同发育历期昆虫的饲养。
本发明提供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a、饲养室及仿生饲养盒的准备;所述仿生饲养盒包括盒盖和盒体,所述仿生饲养盒的盒盖、盒体四周以及盒体底部均设置有透气孔;
b、草原毛虫样本,生境植物/室内种植食料的准备:选择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片或茎尖,或室内种植紫羊茅或草地早熟禾的植株地上部分作为食料;
(2)将饲喂食料及仿生饲养盒消毒灭菌,然后将消毒灭菌后的食料放入已消毒的仿生饲养盒中;
(3)将青藏高原草原毛虫转移到已有食料的仿生饲养盒中,盖上盖子;
(4)将仿生饲养盒放入温度为l昼:d夜=20℃:18℃,温度最高不超过20℃,变温不超过1℃,相对湿度75%-85%的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5)使用日光灯光线,昼夜交替周期为l光:d暗=14.0h:10.0h;
(6)各个龄期幼虫每23.5-24.5小时更换一次仿生饲养盒及食料;
(7)随着龄期的增长适当的调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草原毛虫的数量及食料的量;
(8)蛹期化蛹后,将蛹装已消毒的纸袋或放入已消毒的仿生饲养盒中,每纸袋或每仿生饲养盒装入1只雄蛹和1只雌蛹,将纸袋或仿生饲养盒放在20℃,湿度为75%-85%的恒温培养箱内,每天喷洒蒸馏水,直至羽化产卵;
(9)羽化产卵后草原毛虫卵的饲养与孵化。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仿生饲养盒的盒盖上有凹槽,盒体上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盒盖通过相适配的凹槽与凸起扣合在盒体上。
作为优选,步骤(1)中,1-2龄幼虫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1-0.5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1mm;3-7龄幼虫、蛹、成虫及卵饲养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6-3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3mm。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光照培养箱外连接有空气加湿器,空气加湿器通过管道将湿气通入光照培养箱内。
作为优选,步骤(7)中,当使用已消毒的圆形仿生饲养盒,且当盒盖直径为17-17.5cm,斜高11.7-11.9cm,盒底直径为12-12.4cm时,1-3龄幼虫每个仿生饲养盒放置30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10-20g/天;4-7龄幼虫每个仿生饲养盒控制在20头以内,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20-40g/天。
作为优选,步骤(7)中,当使用已消毒的长方形仿生饲养盒,且当底长13.2-13.5cm,底宽8.0-8.2cm,斜高6.4-6.6cm,盖长16.6-17.2cm,盖宽11.4-11.6cm时,1-3龄幼虫每个仿生饲养盒放置20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10-15g/天;4-7龄幼虫每个仿生饲养盒内控制在15头内,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20-30g/天。
作为优选,步骤(9)中,所述羽化产卵后草原毛虫卵的饲养方法为:在已消毒的仿生饲养盒中放入灭菌的湿润滤纸,或者将灭菌的湿润滤纸放入玻璃培养皿中,再将玻璃培养皿放入仿生饲养盒中;将草原毛虫卵的卵块单个隔开后,放在湿润滤纸上,定期在滤纸上喷洒无菌水至滤纸湿润,或在玻璃培养皿内放入蘸水的脱脂棉球保持湿度。
作为优选,所述定期在滤纸上喷洒无菌水具体为每12个小时在滤纸上喷洒无菌水。
作为优选,在将草原毛虫卵的卵块单个隔开前,还包括将草原毛虫卵先用5%甲醛溶液消毒,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最后摊开晾干的步骤。
作为优选,应用步骤(9)的方法进行卵的孵化后,得到草原毛虫1龄幼虫,1龄幼虫解除滞育的方法为:
步骤1:将同组新孵出的1龄幼虫放入有盖的已消毒的干净玻璃瓶内;
步骤2:将含有1龄幼虫的干净玻璃瓶放在4℃环境中保藏;
步骤3:待夜间室外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将干净玻璃瓶放在室外草丛中越冬;
步骤4:第二年3月份,将越冬后的1龄幼虫放入仿生饲养盒中,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饲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室内饲养的仿生饲养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盖在盒体上,所述仿生饲养盒的盒盖、盒体四周以及盒体底部均设置有透气孔;1-2龄幼虫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1-0.5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1mm;3-7龄幼虫、蛹、成虫及卵饲养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6-3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3mm。
作为优选,所述仿生饲养盒的盒盖扣合在盒体上。
本发明的优点为:
(1)本发明的室内饲养方法根据草原毛虫的生物学习性,模拟其室外生存环境,盒体为草原毛虫的活动提供了生活空间,能够在室内保证草原毛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有效解决了野外实验收集草原毛虫幼虫的实际困难。
(2)本发明湿润滤纸及培养箱加湿器所用的水为灭菌得到的无菌水。卵期饲养会每天更换湿润滤纸及补足加湿器的水,培养箱的存在可调节饲养箱内温湿度,有利于幼虫生长,加湿器的保湿功效使得叶片蒸发量小,进一步延长了叶片的保鲜时间,保证了草原毛虫卵或幼虫生长所需的温湿度及食物条件。
(3)本发明的室内饲养方法所用的仿生饲养盒及盒中的食料每天会经75%酒精消毒处理后更换清理,有效避免了人工管理困难及幼虫粪便污染植物叶片,造成幼虫群体易交叉感染病菌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解决了草原毛虫幼虫喜爬、分散(乱爬)远离食物难于再取食及人工管理困难的问题。仿生饲养盒结构简单,饲养成本低,劳动力投入少,满足草原毛虫的生长条件,特别适合具有不同发育历期的昆虫的饲养。
(5)采用本饲养方法可在室内成功饲养草原毛虫。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良好,解决了草原毛虫室内饲养的难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仿生饲养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仿生饲养盒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草原毛虫饲养装置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为盒盖,2为盒体,11为凹槽,21为凸起,3为仿生饲养盒,4为透气孔,5为温湿度计,6为空气加湿器,7为光照培养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实施例1
本发明是在仿生饲养盒中进行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
本发明对于仿生饲养盒的形状和大小均不作限制,形状既可以是方形的,也可以是圆形的;大小既可以大也可以小,大的饲养样本数多些,小的饲养样本数少些,由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及实验所需样本数量决定。仿生饲养盒需要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比如是透明的。
仿生饲养盒3包括盒盖1和盒体2,盒盖、盒体四周以及盒体底部均设置有透气孔4(图中仅标示出盒体的透气孔,盒盖和盒底的透气孔未标示),低龄(1-2龄)幼虫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1-0.5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1mm;高龄幼虫(3-7龄)、蛹、成虫及卵饲养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6-3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1-3mm。野外采集的最低龄幼虫1龄草原毛虫的头宽在0.68mm左右,这样的透气孔直径可以有效防止草原毛虫向外攀爬。透气孔之间的间距在0.6-3mm之间,这样的间距可以保证仿生饲养盒中有足够的空气流通。透气孔并不需要均匀设置,只要能够保证仿生饲养盒中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即可。
盒盖和盒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只要能够使盒盖固定在盒体上即可。
比如采用以下结构(以圆形仿生饲养盒为例,其他形状饲养盒的凹槽与凸起的结构与之相同):盒盖1上设有凹槽11,盒体2上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21,盒盖1通过相适配的凹槽11与凸起21扣合在盒体2上。
实际操作中,仿生饲养盒可以使用一次性大口径餐盒,然后在餐盒的盒体和盒盖上扎孔即可使用。
室内人工饲养青藏高原草原毛虫时,将仿生饲养盒3放置在室内放置的光照培养箱7中,并在光照培养箱7内设有温湿度计5,光照培养箱外连接有空气加湿器6,空气加湿器6通过管道将湿气通入光照培养箱7内,该空气加湿器可将光照培养箱内的空气湿度调节在75%-85%之间。
本发明所用光照培养箱为宁波江南仪器制造厂生产,型号为rxz-1600型培养箱,温湿度调节便捷且可依据实验需要随意移动光照培养箱的位置。
本发明所使用的水为灭菌得到的无菌水。
饲养过程中,所有食料、仿生饲养盒及所有用具均需75%酒精消毒,以防止污染引起草原毛虫死亡。
以下以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野外采集的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menyuanensis)1龄幼虫的室内饲养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的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步骤如下:
(1)饲养前准备工作:
a、饲养室及器具准备:选择能通风、少人进出的房屋做饲养室,将室内打扫冲洗干净,将光照培养箱移入饲养室内。准备仿生饲养盒:使用一次性大口径圆形餐盒作为仿生饲养盒,圆形餐盒碗口直径17.2cm,斜高11.8cm,底直径12.2cm;用在酒精灯火焰烫红的尖头镊子在一次性大口径餐盒上扎孔,来做透气孔,低龄(1-2龄)幼虫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1-0.5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1mm;高龄幼虫(3-7龄)、蛹、成虫及卵饲养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6-3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3mm。所有要使用的器具(如转移毛虫用的镊子、枝剪)和仿生饲养盒用75%的无水乙醇消毒。3天后待通风散味后再进行虫体的转移工作。
b、草原毛虫样本、生境植物/室内种植食料的准备:在草原毛虫1龄幼虫发生的时期(3月中下旬-4月上旬),提前两天去门源草原毛虫多发生境进行草原毛虫样本(草原毛虫1龄幼虫)的采集,采集后放在仿生饲养盒内,仿生饲养盒中投入野外采集的植物的叶片。同时采集生境中草原毛虫所喜食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尽可能多的采集植株的地上部分(如新鲜叶片),采集后在植物枝条根部或枝条剪口处用锡箔纸包裹浸水的棉球(条件不允许时用尽可能多的连同生境的泥土一起带回),以尽可能的起到食料的保鲜作用。冬季无法采集到生境植物时则需提前在室内人工种植草地早熟禾或紫羊茅以用于室内饲养所需饲料,利用相同参数的光照培养箱,使用同样温湿度、光照条件或室内条件即可成活。
(2)饲喂食料及仿生饲养盒的消毒灭菌处理:将野外采集的门源草原毛虫所在生境植物的叶片(植物叶片缺乏时可加入新鲜植株幼嫩的茎尖,也可取室内种植紫羊茅或草地早熟禾的植株地上部分进行饲喂)首先用75%无水乙醇喷洒消毒,再经无菌水清洗后放在已灭菌处理的报纸上滤干水分,用枝剪进行剪切,长度大小在10cm以内,然后将剪切好的植物叶片蓬松放置在经75%酒精消毒的干净仿生饲养盒中,作为草原毛虫的食料。
(3)将野外采集的门源草原毛虫1龄幼虫用已消毒的干净镊子转移到经75%酒精消毒的已有食料的仿生饲养盒中,每个圆形仿生饲养盒30头1龄幼虫,直接放在仿生饲养盒内的食料上,一次饲养4个仿生饲养盒,盖上盖子。
(4)将仿生饲养盒放入已设定温度为l(昼):d(夜)=20℃:18℃(温度最高不超过20℃,变温不超过1℃)、相对湿度75%-85%的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5)光照培养箱内供给日光灯光线,设置昼夜交替周期是l(光):d(暗)=14.0h:10.0h。
(6)每12小时观察记录一次门源草原毛虫生长情况。
(7)各个龄期幼虫均需每24小时更换一次已经75%酒精消毒的仿生饲养盒并更换剪好的食料植物,记录门源草原毛虫生态学特性,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幼虫粪便污染植物叶片,造成幼虫群体易交叉感染病菌的问题。所有操作前均需75%无水乙醇消毒双手,并使用镊子进行虫体的转移;更换后的仿生饲养盒清洗经75%酒精消毒后再次利用。
(8)在饲养过程中随着龄期的增长适当的调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门源草原毛虫的数量及食料的量,圆形仿生饲养盒:1-3龄幼虫可每个仿生饲养盒放置30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10-20g/天;4-7龄幼虫需减少每个仿生饲养盒内幼虫的头数,控制在20头以内,比如具体可以为20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20-40g/天;以保证门源草原毛虫足够的活动和生存空间。仿生饲养盒中门源草原毛虫的数量超过此量,成活率则会大大降低。
(9)当温湿度不合适时适当调温(温度最高不超过20℃,在18-20℃之间,变温不超过1℃)及补湿(湿度在75%-85%);24小时内食料不足时及时补充食料。
(10)按照上述方法培养至门源草原毛虫完成1-6(7)龄幼虫龄期,达到蛹期化蛹后分别装入a4大小的信封袋(提前经高压蒸汽灭菌),根据蛹的形态差异区分雌雄蛹,每一信封袋同时装入1只雄蛹和1只雌蛹,袋子用订书机封住,编号。也可将蛹分雌雄后放在经75%酒精消毒的仿生饲养盒中,每个仿生饲养盒中放1只雄蛹和1只雌蛹,盒盖及盒体上记录编号等信息。将以上分装好雌雄蛹的袋子或仿生饲养盒放在20℃,湿度为75%-85%的恒温培养箱内,每天喷洒少许蒸馏水,记录成虫在袋中或仿生饲养盒内的羽化、交配时间等。
(11)羽化产卵后草原毛虫卵的饲养: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提前将皮氏玻璃培养皿和与皮氏玻璃培养皿相同大小的滤纸经过高压蒸汽灭菌,之后将经无菌水滤湿的滤纸放入无菌皮氏玻璃培养皿(直径9cm,高2cm)中,滤纸可以放入两层,再将铺有滤纸的皮氏玻璃培养皿放入已灭菌的仿生饲养盒内。同时将从茧内取出的卵粒,用5%的甲醛溶液浸泡30秒进行消毒,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再将其摊开晾干,将卵块单个隔开、编号再放入放置于仿生饲养盒内的铺有滤纸的无菌皮氏玻璃培养皿中,每12h往皿中喷撒无菌蒸馏水至滤纸湿润即可继续饲养,也可在皮氏玻璃培养皿内放无菌蘸水的脱脂棉球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卵块孵化所需湿度。
方法二:在经75%酒精消毒的仿生饲养盒盒体底部铺上两层(滤纸使用多张可以更好的保证卵粒孵化所需的湿度,滤纸的张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此处选用两张)与仿生饲养盒盒底同样大小的湿润滤纸;将从茧内取出的卵粒,用5%的甲醛溶液浸泡30秒进行消毒,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再将其摊开晾干,将卵块单个隔开、编号再放入铺有多层湿润滤纸的仿生饲养盒内,每12小时往仿生饲养盒底部滤纸滴无菌蒸馏水以保持潮湿。
卵期饲养需每天更换湿润滤纸及补足加湿器的水。
应用上述方法孵化的1龄幼虫为滞育幼虫,需解除滞育后才能饲养。解除滞育的具体方法是:
步骤1:将同组新孵出的1龄幼虫放入50ml有盖的已消毒的干净玻璃瓶内,每个50ml干净玻璃瓶放置10头1龄幼虫后盖上盖子(底面积只要能够分散容纳10只1龄幼虫即可),可依玻璃瓶大小适当更改瓶内毛虫的数量;
步骤2:将含有1龄幼虫的干净玻璃瓶放入4℃冰箱内;
步骤3:待夜间室外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将4℃冰箱内的玻璃瓶放在室外牧草覆盖度高和地上部分较高的草丛中越冬,比如放在室外高羊茅或黑麦草草丛下越冬;
步骤4:第二年春季3月,将越冬后的1龄幼虫带回实验室,将草原毛虫放入已消毒的仿生饲养盒中饲养,每个仿生饲养盒中放入30头,按顺序编号,饲养方法同(3)-(11);
使用已消毒圆形仿生饲养盒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各个阶段的草原毛虫的平均成活率为90.76-97.42%(实施例仿生盒内门源草原毛虫虫体放入量分别是:1-3龄各30头,4-7龄各20头;另雌雄蛹、雌雄成虫各20头重复),各个龄期具体成活率如表1所示。
表1使用已消毒圆形仿生饲养盒应用本发明方法各个阶段的草原毛虫的成活率
本发明的关键点的优化过程如下:
1、饲养容器及装置的选择:以往对于草原毛虫的采集及生活史研究多半为室外采集及野外观察,只有极少文献报道过室内饲养的方法且不成体系,无法大批量获得实验所需样本,更无法较为仔细的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本发明所使用的透明仿生饲养盒则较好的解决了草原毛虫幼虫喜爬、分散(乱爬)远离食物难于再取食及人工管理困难的问题,且易于观察草原毛虫生长时期的习性。仿生饲养盒结构简单,饲养成本低,劳动力投入少,满足草原毛虫的生长条件,特别适合具有不同发育历期的昆虫的饲养。对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的大小及间距在多次饲养后做了改进优化,如对透气孔大小分别为0.1mm、0.3mm、0.5mm、0.6mm、0.8mm、1mm、1.5mm、2mm、2.5mm、3mm及间距分别为0.5mm、0.6mm0.7mm、1mm、1.5mm、2mm、2.5mm、3mm、3.5mm、4mm的饲养盒做了组合实验,发现大直径透气孔及间距易使低龄毛虫爬出盒外、且大间距孔隙由于进入盒内氧气量少不利于毛虫成活,现优选实施例中的方法为本试验最佳方案(低龄(1-2龄)幼虫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1-0.5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1mm;高龄幼虫(3-7龄)、蛹、成虫及卵饲养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6-3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1-3mm)。
2、饲喂草原毛虫食料的选择:选择了门源草原毛虫采集地生境植物叶片饲喂,采集回的植物叶片带回实验室后首先用75%无水乙醇喷洒消毒,再经无菌水清洗后放在已灭菌处理的报纸上滤干水分,最终剪切为较短片段食料饲喂,饲养成活率良好。冬季选择了室内种植的草地早熟禾或紫羊茅植株,同样处理后饲喂,饲养成功率也较高。仿生饲养盒中虫体数量的选择:在饲养过程中随着龄期的增长适当的调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门源草原毛虫的数量及食料的量,1-3龄幼虫可每个仿生饲养盒放置30头,食料的量在10-20g/天;4-7龄幼虫则控制在20头以内,食料的量在20-40g/天,这样才能保证门源草原毛虫足够的活动和生存空间。超过此量,成活率则会大大降低。
3、饲养最佳温度的筛选:在湿度为(70%±5%),光周期为l:d=14:10,恒温温度分别为(16±1)℃、(18±1)℃、(20±1)℃、(22±1)℃、(24±1)℃、(26±1)℃、(28±1)℃及变温(光:暗=20:18℃)的人工气候箱内饲养门源草原毛虫,筛选结果为20℃下成活率最高,其次为变温(光:暗=20:18℃)、18℃、22℃。综合考虑到实际采样地温度差,选择变温光:暗=20:18℃为饲养最佳温度。
4、饲养最佳湿度的筛选:在温度为光:暗=20:18℃,光周期为l:d=14:10,湿度分别为(50±5)%、(60±5)%、(70±5)%和(80±5)%的人工气候箱内饲养门源草原毛虫,结果发现(70±5)%湿度下门源草原毛虫生长情况及成活率最好,其次为湿度(80±5)%。
5、饲养最佳光周期的筛选:在温度为变温光:暗=20:18℃,湿度为(70±5)%,光周期分别为l:d=16:8、l:d=13.5:10.5、l:d=20:4、l:d=12:12的人工气候箱内饲养门源草原毛虫,结果筛选出l:d=14.0:10.0的光周期下成活率最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使用的是一次性大口径长方形餐盒作为仿生饲养盒,规格为:长宽高各为:底长13.4cm,斜高6.5cm,底宽8.0cm,盖长16.8cm,盖宽11.5cm。
步骤(8)中,使用的长方形仿生饲养盒:1-3龄幼虫每个仿生饲养盒放置20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10-15g/天;4-7龄幼虫需减少每个仿生饲养盒内幼虫的头数,控制在15头内,比如具体可以为15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20-30g/天。
即,与实施例1相比,空间越小,放置的草原毛虫数量越少。
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使用已消毒长方形仿生饲养盒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各个阶段的草原毛虫的平均成活率为86.99-96.52%(实施例中仿生盒内门源草原毛虫虫体放入量分别为:1-3龄各20头,4-7龄各15头;另雌雄蛹、雌雄成虫各15头重复),各个龄期具体成活率如表2所示。
表2使用已消毒长方形仿生饲养盒应用本发明方法各个阶段的草原毛虫的成活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a、饲养室及仿生饲养盒的准备;所述仿生饲养盒包括盒盖和盒体,所述仿生饲养盒的盒盖、盒体四周以及盒体底部均设置有透气孔;
b、草原毛虫样本,生境植物/室内种植食料的准备:选择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片或茎尖,或室内种植紫羊茅或草地早熟禾的植株地上部分作为食料;
(2)将饲喂食料及仿生饲养盒消毒灭菌,然后将消毒灭菌后的食料放入已消毒的仿生饲养盒中;
(3)将青藏高原草原毛虫转移到已有食料的仿生饲养盒中,盖上盖子;
(4)将仿生饲养盒放入温度为l昼:d夜=20℃:18℃,温度最高不超过20℃,变温不超过1℃,相对湿度75%-85%的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5)使用日光灯光线,昼夜交替周期为l光:d暗=14.0h:10.0h;
(6)各个龄期幼虫每23.5-24.5小时更换一次仿生饲养盒及食料;
(7)随着龄期的增长适当的调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草原毛虫的数量及食料的量;
(8)蛹期化蛹后,将蛹装已消毒的纸袋或放入已消毒的仿生饲养盒中,每纸袋或每仿生饲养盒装入1只雄蛹和1只雌蛹,将纸袋或仿生饲养盒放在20℃,湿度为75%-85%的恒温培养箱内,每天喷洒蒸馏水,直至羽化产卵;
(9)羽化产卵后草原毛虫卵的饲养与孵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仿生饲养盒的盒盖上有凹槽,盒体上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盒盖通过相适配的凹槽与凸起扣合在盒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1-2龄幼虫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1-0.5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1mm;3-7龄幼虫、蛹、成虫及卵饲养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6-3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光照培养箱外连接有空气加湿器,空气加湿器通过管道将湿气通入光照培养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当使用已消毒的圆形仿生饲养盒,且当盒盖直径为17-17.5cm,斜高11.7-11.9cm,盒底直径为12-12.4cm时,1-3龄幼虫每个仿生饲养盒放置30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10-20g/天;4-7龄幼虫每个仿生饲养盒控制在20头以内,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20-40g/天;
当使用已消毒的长方形仿生饲养盒,且当底长13.2-13.5cm,底宽8.0-8.2cm,斜高6.4-6.6cm,盖长16.6-17.2cm,盖宽11.4-11.6cm时,1-3龄幼虫每个仿生饲养盒放置20头,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10-15g/天;4-7龄幼虫每个仿生饲养盒内控制在15头内,每个仿生饲养盒中食料的量在20-30g/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羽化产卵后草原毛虫卵的饲养方法为:在已消毒的仿生饲养盒中放入灭菌的湿润滤纸,或者将灭菌的湿润滤纸放入玻璃培养皿中,再将玻璃培养皿放入仿生饲养盒中;将草原毛虫卵的卵块单个隔开后,放在湿润滤纸上,定期在滤纸上喷洒无菌水至滤纸湿润,比如每12个小时在滤纸上喷洒无菌水至滤纸湿润,或在玻璃培养皿内放入蘸水的脱脂棉球保持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草原毛虫卵的卵块单个隔开前,还包括将草原毛虫卵先用5%甲醛溶液消毒,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最后摊开晾干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步骤(9)的方法进行卵的孵化后,得到草原毛虫1龄幼虫,1龄幼虫解除滞育的方法为:
步骤1:将同组新孵出的1龄幼虫放入有盖的已消毒的干净玻璃瓶内;
步骤2:将含有1龄幼虫的干净玻璃瓶放在4℃环境中保藏;
步骤3:待夜间室外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将干净玻璃瓶放在室外草丛中越冬;
步骤4:第二年3月份,将越冬后的1龄幼虫放入仿生饲养盒中,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饲养。
9.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室内饲养的仿生饲养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盖在盒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饲养盒的盒盖、盒体四周以及盒体底部均设置有透气孔;1-2龄幼虫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1-0.5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1mm;3-7龄幼虫、蛹、成虫及卵饲养所用仿生饲养盒透气孔直径为0.6-3mm,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0.6-3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青藏高原草原毛虫室内饲养的仿生饲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饲养盒的盒盖扣合在盒体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