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72


    本发明涉及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具体涉及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过程中污水的产量日益增加,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将是保护自然水体的重要举措。在大多数的污水的处理工艺中,混凝过程作为预处理环节在水污染控制和水净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离子等。

    大部分的污水中存在着悬浮物及胶体物质,由于粒径小不易沉降,混凝沉淀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向污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反应,使水中的胶体发生脱稳、吸附架桥等作用,最终悬浮物被沉淀去除。在混凝沉淀的过程中,药剂与悬浮物的充分的接触反应,以及后续的沉淀去除将是关键,因此合理的反应器和合适的水力条件将影响絮凝剂的效率进而影响处理效果。目前的混凝过程采用的设备主要存在着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运行复杂,药剂有效利用率低和药剂使用量大等缺点。

    本发明涉及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构建集混合,反应,絮凝,分离,氧化,沉降等功能一体设备,实现固液高效的分离,配合高效混凝剂的使用,成功的去除水中悬浮物和离子(重金属离子和无机离子),同时具有氧化废水中部分还原性物质的作用,降低废水cod和废水进行预氧化处理。通过创新的集成化设计,破解了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问题,一方面简化了混凝沉淀的工艺,具有减少占地和方便管理等优点,实现污水中悬浮物、离子和cod的去除,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的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可作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预处理环节,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离子,并预氧化废水,为后续的处理工艺段降低运行负荷,将有助于其他深度处理工艺技术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中,申请人提出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针对水处理工艺设施中去除废水中悬浮物、离子、还原性物质等污染物存在的问题,耦合水处理药剂和氧化技术,集成化设计,达到废水中悬浮物、离子和cod的高效去除,满足相关排放要求。

    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是一种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离子和cod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下几点。

    1、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的主体结构由柱体混合器、混合室、圆柱筒体、排泥锥斗和支撑腿构成,排泥锥斗底部接有排泥管道,圆柱筒体上开设臭氧曝气管管口和排水管管口,排水管口位于圆柱筒体上部溢流堰下方,臭氧曝气管管口位于筒体内部旋转斜板沉淀区的下方导流筒的四周;圆柱筒体内部安装有混合室、混流折板、导流筒、旋转斜板、溢流堰,其中折板位于混合室内壁,导流筒位于筒体的中心,旋转沉降斜板位于导流筒的四周,溢流堰位于旋转沉降斜板的上部;旋转沉降斜板的倾斜角为30~90°;柱体混合器位于混合室的上部,与进水管相连接,混合器内部设有螺纹管;柱体混合器与缓和混合室内侧钢管支撑,混合室与导流筒内部钢管支撑,旋转沉降斜板与导流筒和圆柱筒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柱体混合器位于混合室的上方,柱体内部设有螺旋混合管,螺纹采用三角形、矩形、梯形或者锯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混合室于圆柱筒体的上部,内设有混流折板,折板可采用矩形板、s型板、螺旋形板或者三角形板,同时设有搅拌装置,可采用单层搅拌或者双层搅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沉降斜板位于圆柱筒体上部,介于导流筒和圆柱筒体之间,环形布置与两者之间,两层斜板之间的角度互补,旋转斜板的倾斜角为30~90°之间,斜板之间的间距为5~250mm,每层斜板层的高度为50~1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臭氧曝气管布置与导流筒四周,旋转斜板下方,排泥锥斗的上方,曝气头设在导流筒外壁,曝气的介质可以是不同浓度的臭氧气体。

    本发明的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的高效性主要体现于柱体混合器的高效混合作用,保证了废水与絮凝剂的充分接触和混合,紧接着通过设有混流折板与搅拌器的混合室进一步的快速搅拌混合,保证药剂与废水中待处理物的充分反应,提升了絮凝剂的有效利用率,混合室外侧布置了导流筒,降低水流的速度和方向,使得混合液呈低速紊乱的状态分布于圆柱筒体内部,再利用多级旋转斜板进行沉淀分离,絮体悬浮物在斜板上与水分离并沿着斜板滑落,清水流上升,通过溢流堰开口处溢流至排水管。设备耦合了臭氧氧化技术,对于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能够达到降低废水中cod的作用,提升出水的水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为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柱体混合器的主视图。

    图3为体化高效混凝澄清设备的俯视图。

    图中:

    1、进水管

    2、柱体混合器

    3、螺旋管

    4、圆柱筒体

    5、溢流堰

    6、出水管

    7、混合室

    8、支撑杆

    9、混流折板

    10、旋转沉降斜板

    11、导流筒

    12、锥形泥斗

    13、排泥口

    14、支撑腿

    15、臭氧曝气管

    16、反冲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设备的结构特点及运行应用功能实现情况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的主体结构由柱体混合器2、圆柱筒体4、混合室7、锥形泥斗12和支撑腿14构成;柱体混合器位于导流筒的上部,与进水管相连接,混合器内部设有螺纹管;柱体混合器与导流筒内侧钢管支撑,污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混合器,然后通过螺旋管3的作用和混凝药剂进行初步的混合;接着混合液进入混合室7中,进行快速充分的搅拌和反应;圆柱筒体内部安装有导流筒11、旋转沉降斜板10、溢流堰5,其中导流筒位于筒体的中心,旋转斜沉降板位于导流板的四周,可以截留细小的絮凝矾花颗粒物,最后清水通过旋转沉降斜板的上部溢流堰出水;大絮体颗粒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不断的积累在锥形泥斗12中,排泥锥斗底部接有排泥口13,进行定期的排泥。

    所述柱体混合器位于混合室的上方,柱体内部设有螺旋混合管,螺纹采用三角形、矩形、梯形或者锯齿形。

    所述混合室位于圆柱筒体的上部,内设有混流折板,折板可采用矩形板、s型板、螺旋形板或者三角形板,同时设有搅拌装置,可采用单层搅拌或者双层搅拌。

    所述旋转沉降斜板位于圆柱筒体上部,介于导流筒和圆柱筒体之间,环形布置与两者之间,两层斜板之间的角度互补,旋转斜板的倾斜角为30~90°之间,斜板之间的间距为5~250mm,每层斜板层的高度为50~1500mm。

    所述一臭氧曝气管布置与导流筒四周,旋转斜板下方,排泥锥斗的上方,曝气头设在导流筒外壁,曝气的介质可以是不同浓度的臭氧气体。

    以上对于本发明专利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与公开,还包括由以上采用的技术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的实施方案也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另外,对于本领域内相关技术人员一旦了解设备的设计理念和运用原理,对其实施案例细节,或者利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所涉及的部分或者全部特点进行变更和修改,同时,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将本发明技术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视为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的主体结构由柱体混合器、混合室、圆柱筒体、排泥锥斗和支撑腿构成,排泥锥斗底部接有排泥管道,圆柱筒体上开设臭氧曝气管管口和排水管管口,排水管口位于圆柱筒体上部溢流堰下方,臭氧曝气管管口位于筒体内部旋转斜板沉淀区的下方导流筒的四周;圆柱筒体内部安装有混合室、混流折板、导流筒、旋转斜板、溢流堰,其中折板位于混合室内壁,导流筒位于筒体的中心,旋转沉降斜板位于导流筒的四周,溢流堰位于旋转沉降斜板的上部;旋转沉降斜板的倾斜角为30~90°;柱体混合器位于混合室的上部,与进水管相连接,混合器内部设有螺纹管;柱体混合器与缓和混合室内侧钢管支撑,混合室与导流筒内部钢管支撑,旋转沉降斜板与导流筒和圆柱筒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柱体混合器位于混合室的上方,柱体内部设有螺旋混合管,螺纹采用三角形、矩形、梯形或者锯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混合室于圆柱筒体的上部,内设有混流折板,折板可采用矩形板、s型板、螺旋形板或者三角形板,同时设有搅拌装置,可采用单层搅拌或者双层搅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沉降斜板位于圆柱筒体上部,介于导流筒和圆柱筒体之间,环形布置与两者之间,两层斜板之间的角度互补,旋转斜板的倾斜角为30~90°之间,斜板之间的间距为5~250mm,每层斜板层的高度为50~1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其特征在于,臭氧曝气管布置与导流筒四周,旋转斜板下方,排泥锥斗的上方,曝气头设在导流筒外壁,曝气的介质可以是不同浓度的臭氧气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体化高效混凝氧化澄清设备,用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混合、导流、斜板和沉淀等技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离子。本发明集成了各项处理技术,并结合高效混凝剂的使用和臭氧氧化,快速的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离子和还原性物质,实现固液的高效分离以及废水的深度处理。本发明破解了传统的混凝沉淀技术的瓶颈问题,设备的高度集成,简化工艺、减少占地和方便管理,实现单一设备处理悬浮物和离子,提高了废水水质,集合氧化技术,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同时本发明作为水处理工艺中的预处理环节,缩短水处理工艺流程,降低后续深度处理工艺段的负荷,有利于整体投资和运行成本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郑煜铭;王炳煌;苑志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24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