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217

    本发明涉及农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
    背景技术
    :花生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近几年由于重茬种植,加重了花生地下害虫虫害的发生,前期造成缺苗断垄,后期则啃食荚果、根部,对花生的优质、高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药剂拌种技术的普及,种子处理剂在北方花生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种子包衣技术是在传统的浸种或拌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很普遍的种子处理新技术。将干燥或湿润状态的种子,用含有粘结剂的农药或肥料等组合物进行包裹,使之在种子外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保护层,这一过程称为种子包衣,包在种子外边的组合物质称之为种衣剂。种衣剂最大优点是能在种子外面形成一层比较牢固的薄膜。种衣剂在土壤中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允许种子正常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通过,而所含的农药或种肥等物质能缓慢释放。所以,种衣剂具有杀灭地下害虫、苗期害虫,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提高种子发芽和成活率、促进种苗健康生长,减少种子用理等功效,最终达到防病治虫、保苗壮苗、提高产量之目的。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可有效地预防花生地下害虫,替代毒死蜱,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预防花生地上害虫及花生的土传病害,预防花生低温烂种问题,同时具有非常好的增产效果,并且具有成膜性好、包衣均匀、悬浮率高、安全低毒、高防效等优点。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所述悬浮剂的活性物质包括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和吡唑醚菌酯。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别占悬浮剂重量百分比的1%~3%、2%~5%、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别占悬浮剂重量百分比的1.2%、3.6%、2.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还包括分散剂3%~7%、烷基苯磺酸盐0.1%~1%、增稠剂0.1%~0.5%、防腐剂0.1%~0.8%、悬浮稳定剂0.1%~2%、防冻剂1%~8%、成膜剂1%~8%、警戒色1%~5%、消泡剂0.1%~3%、酸类物质1%~3%和余量的水。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散剂选自芳基聚氧烷基硫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烷基苯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18个。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悬浮稳定剂为膨润土、高岭土、水玻璃、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钠、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成膜剂为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活性物质、分散剂、烷基苯磺酸盐、警戒色、消泡剂和水混合,搅拌剪切均匀后进行研磨处理,得到混合液;s2,将成膜剂、防冻剂、酸类物质、增稠剂依次加入所述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悬浮剂。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应用,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可用于花生种子包衣。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将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进行合理复配使用,可有效预防花生地上害虫及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花生低温烂种问题,与单剂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将其复配使用时,所用剂量明显减少,降低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在发明中,体系各组分之间共同作用,使制备得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成膜性好、包衣均匀、悬浮率高、安全低毒、高防效、贮存稳定性好。具体实施方式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所述悬浮剂的活性物质包括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和吡唑醚菌酯。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别占悬浮剂重量百分比的1%~3%、2%~5%、1%~4%。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别占悬浮剂重量百分比的1.2%、3.6%、2.2%。本发明人发现,将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进行合理复配使用,可有效预防花生地上害虫及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花生低温烂种问题,与单剂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将其复配使用时,所用剂量明显减少,降低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氯虫苯甲酰胺独特的化学结构能高效激活昆虫鱼尼丁(肌肉)受体,过度释放细胞内钙库中的钙离子,导致昆虫瘫痪死亡,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等特点。噻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但由于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是一种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吡唑醚菌酯是一种新型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酣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具有保护、冶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本发明人发现将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复配使用时,具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从而促进作物快速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由其当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三者的重量比为1.2:3.6:2.2时,作用效果最佳。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还包括分散剂3%~7%、烷基苯磺酸盐0.1%~1%、增稠剂0.1%~0.5%、防腐剂0.1%~0.8%、悬浮稳定剂0.1%~2%、防冻剂1%~8%、成膜剂1%~8%、警戒色1%~5%、消泡剂0.1%~3%、酸类物质1%~3%和余量的水。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还包括分散剂3%、烷基苯磺酸盐0.3%、增稠剂0.3%、防腐剂0.4%、悬浮稳定剂0.6%、防冻剂4%、成膜剂4%、警戒色4%、消泡剂1%、酸类物质2%和余量的水。分散剂在本发明中,所述分散剂选自芳基聚氧烷基硫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剂为芳基聚氧烷基硫酸盐和木质素磺酸盐的混合物。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芳基聚氧烷基硫酸盐为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木质素磺酸盐为木质素磺酸钠或木质素磺酸钙中的一种。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和木质素磺酸钠的重量比为5:0.5~2。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和木质素磺酸钙的重量比为5:0.5~2。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和木质素磺酸钠的重量比为5:1。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和木质素磺酸钙的重量比为5:1。本发明人发现,当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和木质素磺酸钠或木质素磺酸钙复配使用时,其分散作用大幅度提高,从而增强了该悬浮剂的应用效果,降低了活性成分的用量;由于木质素磺酸盐的可生物降解性,还提高了该悬浮剂的环保性。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分子中既有阴离子亲水基团,又有非离子亲水基团,使其水溶性更好;同时兼有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优点。而木质素磺酸盐的存在不仅可提供静电斥力,而且还能提供空间位阻作用,使分散的颗粒不团聚或者悬浮粒子之间不凝聚,当其与本体系中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共同作用时,可明显提高该悬浮剂的分散性和悬浮能力。但是木质素磺酸盐的润湿性和渗透力相对较弱,本发明人意外发现,当其与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复配使用时,可提高木质素磺酸盐的润湿性和渗透性。润湿剂在本发明中,润湿剂为烷基苯磺酸盐。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烷基苯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18个。本发明中烷基苯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选择为6~18个,是因为当烷基苯磺酸盐的烷基在6个碳原子以上时才具有表面活性,而且表面活性随碳原子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烷基链超过18个碳原子时表面活性下降,因为链长小于5个碳时不能形成胶束,随着碳数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有规律的下降,但烷基在18个碳以上时水溶性很差,同样不能形成胶束溶液。当烷基苯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选择为6~18个时不仅能够降低体系中颗粒的界面能,在粒子周围形成扩散双电层,提供静电斥力,同时可以在粒子表面吸附,产生空间位阻,协同抑制体系中颗粒间的聚集;另外,在本体系中烷基苯磺酸盐可以与分散剂、悬浮稳定剂发生协同作用,可以显著减缓粒子沉降速率,提高贮存稳定性。增稠剂在本发明中,增稠剂为硅酸镁铝、黄原胶和凹凸棒土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在本发明中,黄原胶不仅能够调节体系粘度,还能与悬浮稳定剂共同作用,对不溶性固体和油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悬浮作用。黄原胶溶液具有低浓度高粘度的特性,是一种高效的增稠剂。同时其溶胶分子还能形成超结合带状的螺旋共聚体,构成脆弱的类似胶的网状结构,与悬浮稳定剂协同作用时显示出很强的乳化稳定作用和高悬浮能力。防腐剂在本发明中,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腐剂为安息香酸钠、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混合物。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息香酸钠、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质量比为0.5~1:0.5~1:1。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息香酸钠、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质量比为0.5:0.5:1。本发明人发现,将安息香酸钠、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复配使用时,不仅具有低毒性,其使用范围也更宽。安息香酸钠和山梨酸钾都为酸性防腐剂,在酸性条件下有效;但是当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存在时,其在弱碱性条件下同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因此将其三者复配使用,可拓宽防腐剂的范围,具有更好的防腐效果。悬浮稳定剂在本发明中,所述悬浮稳定剂为膨润土、高岭土、水玻璃、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钠、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稳定剂为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稳定剂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膨润土为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所述羧甲基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细度≤76μm,水份含量为0.8~3.5wt%。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比为0.5~1:0.5~1。在本发明中悬浮稳定剂为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混合物,显著提高了该悬浮剂的贮存稳定性,减少了该悬浮剂沉淀分层现象的发生。在本体系中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细度≤76μm,有助于其自身在体系中的分散。膨润土的颗粒质点小,被水湿润后水分不仅吸附在其颗粒表面,还要进入它的晶层之间形成胶体质点,载液变为胶体溶液。膨润土质点在胶体溶液中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使膨润土浆具有屈服值,使得颗粒质点不易下沉,选择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一方面提高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体系的相容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存在,不仅可以和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共同作用,提高悬浮剂的贮存稳定性,还可以和增稠剂发生协同作用,调节体系粘度,使其成膜性能得到提高。防冻剂在本发明中,所述防冻剂为亚硝酸钠、碳酸盐、氯化钙、亚硝酸钙、尿素、乙二醇、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中的一种。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在本发明中,所述乙二醇不仅能够提高该悬浮剂的防冻效果,还可以提高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在体系中的分散性,显著提高该悬浮剂的贮存稳定性。成膜剂在本发明中,所述成膜剂为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成膜剂为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500~3000,粘度45℃为105~315mpa.s。本发明中,成膜剂为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所述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500~3000,粘度45℃为105~315mpa.s;选择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的粘度45℃为105~315mpa.s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颗粒物在体系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该悬浮剂在种子表面成膜性好,包衣均匀。警戒色在本发明中,所述警戒色为碱性玫瑰精、水性玫瑰红、酸性大红、dycofast、永固红f4r、red-8110、red-131和fgr-131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警戒色为永固红f4r。消泡剂在本发明中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酸类物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酸类物质为柠檬酸。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活性物质、分散剂、烷基苯磺酸盐、警戒色、消泡剂和水混合,搅拌剪切均匀后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d90<5μm,得到混合液;s2,将成膜剂、防冻剂、酸类物质、增稠剂依次加入所述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悬浮剂。d90是指颗粒粒度分布中,从小到大累积分布百分数达到90%时对应的粒径值。即指某一粉体中,粒径小于d90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90%。它通常被用来表示粉体粗端粒度指标,是粉体生产和应用中一个被重点关注的指标。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应用,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可用于花生种子包衣。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的原料的均为市售。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1%、噻虫胺2%、吡唑醚菌酯1%、分散剂5%、烷基苯磺酸盐0.1%、增稠剂0.1%、防腐剂0.1%、悬浮稳定剂0.1%、防冻剂1%、成膜剂1%、警戒色1%、消泡剂0.1%、酸类物质1%和余量的水。本实施例中氯虫苯甲酰胺购自山东穗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均购自湖北猫尔沃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所述分散剂为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购自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型号:xpo-5)和木质素磺酸钠(cas号:8061-51-6)的混合物,二者重量比为5:0.5。所述烷基苯磺酸盐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购自河南欣之源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所述防腐剂为安息香酸钠(cas号:532-32-1)、山梨酸钾(cas号:24634-61-5)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cas号:94-26-8)的混合物,三者质量比为0.5:0.5:1。所述悬浮稳定剂为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购自山东潍坊力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混合物,二者质量比为0.5:1。所述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细度≤76μm,水份含量为0.8~3.5wt%(购自浙江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型号:yh-908a)。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所述成膜剂为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所述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500,粘度45℃为105mpa.s(日本曹达公司,型号:gi-1000)。所述警戒色为永固红f4r(购自江苏美凯仑颜料化工有限公司)。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cas号:9006-65-9)。所述酸类物质为柠檬酸(cas号:77-92-9)。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上述重量百分比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散剂、烷基苯磺酸盐、警戒色、消泡剂和水混合,搅拌剪切均匀后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d90<5μm,得到混合液;s2,将上述重量百分比的成膜剂、防冻剂、酸类物质、增稠剂依次加入所述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悬浮剂。实施例2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3%、噻虫胺5%、吡唑醚菌酯4%、分散剂7%、烷基苯磺酸盐1%、增稠剂0.5%、防腐剂0.8%、悬浮稳定剂2%、防冻剂8%、成膜剂8%、警戒色5%、消泡剂3%、酸类物质3%和余量的水。本实施例中氯虫苯甲酰胺购自山东穗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均购自湖北猫尔沃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所述分散剂为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购自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型号:xpo-5)和木质素磺酸钙(购自上海庭若化工有限公司)的混合物,二者重量比为5:2。所述烷基苯磺酸盐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购自河南欣之源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所述防腐剂为安息香酸钠(cas号:532-32-1)、山梨酸钾(cas号:24634-61-5)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cas号:94-26-8)的混合物,三者质量比为1:1:1。所述悬浮稳定剂为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购自山东潍坊力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混合物,二者质量比为1:0.5所述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细度≤76μm,水份含量为0.8~3.5wt%(购自浙江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型号:yh-908a)。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所述成膜剂为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所述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粘度45℃为310mpa.s(日本曹达公司,型号:g-3000)。所述警戒色为永固红f4r(购自江苏美凯仑颜料化工有限公司)。所述消泡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cas号:9002-92-0)。所述酸类物质为柠檬酸(cas号:77-92-9)。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上述重量百分比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散剂、烷基苯磺酸盐、警戒色、消泡剂和水混合,搅拌剪切均匀后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d90<5μm,得到混合液;s2,将上述重量百分比的成膜剂、防冻剂、酸类物质、增稠剂依次加入所述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悬浮剂。实施例3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1.2%、噻虫胺3.6%、吡唑醚菌酯2.2%、分散剂3%、烷基苯磺酸盐0.3%、增稠剂0.3%、防腐剂0.4%、悬浮稳定剂0.6%、防冻剂4%、成膜剂4%、警戒色4%、消泡剂1%、酸类物质2%和余量的水。本实施例中氯虫苯甲酰胺购自山东穗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均购自湖北猫尔沃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所述分散剂为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购自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型号:xpo-5)和木质素磺酸钠(cas号:8061-51-6)的混合物,二者重量比为5:1。所述烷基苯磺酸盐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购自河南欣之源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所述防腐剂为安息香酸钠(cas号:532-32-1)、山梨酸钾(cas号:24634-61-5)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cas号:94-26-8)的混合物,三者质量比为0.6:0.8:1。所述悬浮稳定剂为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购自山东潍坊力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混合物,二者质量比为1:0.7。所述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细度≤76μm,水份含量为0.8~3.5wt%(购自浙江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型号:yh-908a)。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所述成膜剂为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所述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粘度45℃为165mpa.s(日本曹达公司,型号:gi-2000)。所述警戒色为永固红f4r(购自江苏美凯仑颜料化工有限公司)。所述消泡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cas号:9002-92-0)。所述酸类物质为柠檬酸(cas号:77-92-9)。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上述重量百分比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散剂、烷基苯磺酸盐、警戒色、消泡剂和水混合,搅拌剪切均匀后用砂磨机研磨至粒径d90<5μm,得到混合液;s2,将上述重量百分比的成膜剂、防冻剂、酸类物质、增稠剂依次加入所述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悬浮剂。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1.1%、噻虫胺3%、吡唑醚菌酯2%、分散剂4%、烷基苯磺酸盐0.2%、增稠剂0.2%、防腐剂0.3%、悬浮稳定剂0.6%、防冻剂2%、成膜剂3%、警戒色2%、消泡剂0.5%、酸类物质1%和余量的水。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2%、噻虫胺4%、吡唑醚菌酯3%、分散剂6%、烷基苯磺酸盐0.6%、增稠剂0.4%、防腐剂0.7%、悬浮稳定剂1%、防冻剂6%、成膜剂6%、警戒色3%、消泡剂1.5%、酸类物质2%和余量的水。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购自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型号:xpo-5)。实施例7实施例7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cas号:8061-51-6)。实施例8实施例8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悬浮稳定剂为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所述季胺盐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细度≤76μm,水份含量为0.8~3.5wt%(购自浙江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型号:yh-908a)。实施例9实施例9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悬浮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购自山东潍坊力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实施例10实施例10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悬浮稳定剂为无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购自山东潍坊力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混合物,二者质量比为1:0.7。所述无机膨润土的细度≤76μm,水份含量≤12wt%(购自浙江宇宏新材料有限公司,型号:yh-ew-4)。实施例11实施例11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成膜剂为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所述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400,粘度45℃为75mpa.s(日本曹达公司,型号:g-1000)。性能测试一、生物活性测试1、实验材料实施例1-11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2、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12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面积6m2,试验周围设有保护行,各处理用药量如下:1)实施例1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量660g;2)实施例2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量660g;3)实施例3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量660g;4)实施例4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量660g;5)实施例5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量660g;6)实施例6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量660g;7)实施例7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量660g;8)实施例8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量660g;9)实施例9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量660g;10)实施例10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660g;11)实施例11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660g;12)空白对照(ck),不施任何药剂。3、拌种和播种花生种仁晒好,并仔细挑选无损坏、无发芽、大小均匀一致的花生种,置于拌种容器中。将处理1-11所用药剂直接倒入拌种器,边倒边翻动花生充分搅拌,拌匀为止。在阴凉处晾干种子,种皮见干后可播种。试验选择土壤肥力等较好、有一定程度发生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及花生根腐病为害的地块。花生起垄覆膜栽培,垄高10cm,宽80cm,播种双行,每穴2粒,密度8000穴/亩。各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肥水管理等条件一致,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符。4、发芽率调查播种10天后,每处理进行发芽率调查,子叶展开并露出新叶为发芽,记录穴数及发芽数并计算发芽率,结果见表1。5、地下害虫调查播种30天后调查各处理地下害虫发生情况,凡是被蛴螬、蝼蛄、地老虎或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咬伤或咬死的花生苗均为虫伤苗,记录虫伤苗数,计算虫伤苗率及防治效果,结果见表1。二、贮存稳定性:将实施例1-11制得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常温静置3个月,观察其稳定性。判断标准为:无析出沉降,变稀变色现象,记为优异;少量析出沉降,轻微变稀变色现象,记为良好;大量无析出沉降,严重变稀变色现象,记为差,具体见表1。表1实施例发芽率/%防虫效果/%贮存稳定性实施例198.495.2优异实施例298.596.4优异实施例399.297.9优异实施例498.796.9优异实施例598.897.2优异实施例683.479.6良好实施例782.177.1差实施例885.682.0差实施例983.781.3差实施例1084.182.7差实施例1183.9824良好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的活性物质包括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和吡唑醚菌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别占悬浮剂重量百分比的1%~3%、2%~5%、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别占悬浮剂重量百分比的1.2%、3.6%、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悬浮剂还包括分散剂3%~7%、烷基苯磺酸盐0.1%~1%、增稠剂0.1%~0.5%、防腐剂0.1%~0.8%、悬浮稳定剂0.1%~2%、防冻剂1%~8%、成膜剂1%~8%、警戒色1%~5%、消泡剂0.1%~3%、酸类物质1%~3%和余量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芳基聚氧烷基硫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苯磺酸盐中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18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稳定剂为膨润土、高岭土、水玻璃、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丙烯酸钠、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成膜剂为聚丁二烯丙烯酸酯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活性物质、分散剂、烷基苯磺酸盐、警戒色、消泡剂和水混合,搅拌剪切均匀后进行研磨处理,得到混合液;

    s2,将成膜剂、防冻剂、酸类物质、增稠剂依次加入所述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悬浮剂。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可用于花生种子包衣。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氯虫·噻虫胺·吡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所述悬浮剂的活性物质包括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和吡唑醚菌酯,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分别占悬浮剂重量百分比的1%~3%、2%~5%、1%~4%。本发明中将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进行合理复配使用,可有效预防花生地上害虫及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花生低温烂种问题,与单剂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将其复配使用时,所用剂量明显减少,降低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在发明中,体系各组分之间共同作用,使制备得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成膜性好、包衣均匀、悬浮率高、安全低毒、高防效、贮存稳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高祥文;王冲;赵圣英;王战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仕邦农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22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