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农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甲维盐,全称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超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等特性的杀虫剂,被用于农业上多种害虫的防治。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全新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商品化杀虫剂品种,且对天敌昆虫安全,用于防治蔬菜、甜菜、棉花等作物的多种害虫,对各龄期幼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相关技术中,利用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复配物作为杀虫剂,可弥补甲维盐易光解、持续性差的缺陷;还可弥补长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后,易造成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缺陷,因此,采用复配后的杀虫剂具有高效、稳定防治害虫的作用。但是,针对纵卷叶螟这类的害虫,它是生长在卷叶内部,相关技术的杀虫剂喷涂在茎叶表面,无法对纵卷叶螟进行有效的防治。技术实现要素:为了有效防止纵卷叶螟类的害虫,本申请提供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所述悬浮剂主要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氯虫苯甲酰胺10~15%、甲维盐3~5%、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5%、硅酸镁铝0.5~1.5%、助悬油2~3%、润湿剂3~5%、功能助剂3~7%,余量为水,补足至10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复配作为有效成分;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配方体系中起到分散、乳化作用;硅酸镁铝在水中可膨胀,形成高粘度的聚合物,阻止微粒聚集,还具有较好的触变性,助悬油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本申请中采用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硅酸镁铝和助悬油进行复配,三者产生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悬浮剂的渗透性和附着性,使得悬浮剂更易附着在茎叶表面,并且向茎叶内部渗透,对纵卷叶螟起到更佳的防治效果。优选的,所述悬浮剂主要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氯虫苯甲酰胺12%、甲维盐4%、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硅酸镁铝1%、助悬油2.5%、润湿剂3%、增稠剂0.2%、防冻剂4%、防腐剂0.2%、消泡剂0.4%,余量为水,补足至10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配方中各组分的含量,使得悬浮剂的渗透性和附着性更加优异,对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润湿剂选用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磷酸十二烷酯钾盐以重量比为1:1:1的复配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具有很好的渗透力、良好的增稠性与相溶性;十二烷基硫酸钠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亲水性较强,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达到乳化作用;磷酸十二烷基酯钾盐为白色粘稠液体,具有抗静电性、乳化性;本申请采用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磷酸十二烷酯钾盐复配,三者产生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悬浮剂的渗透性,进而提高对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优选的,所述助悬油选用大豆油或者白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豆油或者白油,均可减缓悬浮体系中微粒的沉降速度,增加悬浮体系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悬浮剂还包括2~4%的松香聚氧乙烯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香聚氧乙烯醚具有很强的乳化能力和分散能力,能明显降低悬浮剂的表面张力,添加松香聚氧乙烯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渗透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优选的,所述松香聚氧乙烯醚的分子结构式中环氧乙烷的加成数n=1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松香聚氧乙烯醚的分子结构式中环氧乙烷的加成数为10~25,上述松香聚氧乙烯醚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较强的渗透性。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氯虫苯甲酰胺10~15%、甲维盐3~5%、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5%、硅酸镁铝0.5~1.5%、助悬油2~3%、润湿剂3~5%和水经剪切分散,均匀混合,得悬浮物;(2)继续加入功能助剂3~7%,经剪切砂磨,得悬浮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上述步骤制备悬浮剂,制备效率高,悬浮剂的质量优异。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剪切速度为2800~3000r/min;所述步骤(2)中砂磨速度为5~6l/min。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剪切速度为2800~3000r/min,有利于制备微粒均匀的悬浮剂,功能助剂大多为液体,易与悬浮物均匀混溶,步骤(2)的砂磨速度为5~6l/min,即可将功能助剂混溶在悬浮物中,制备出悬浮均匀的悬浮剂。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的应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的应用,所述悬浮剂作为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剂使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悬浮剂适用于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在枝叶表面的附着力较强以及向虫害的渗透力较高,对虫害的防治效果更优。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用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硅酸镁铝和助悬油共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悬浮剂的渗透性与附着性,从而对纵卷叶螟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2、本申请中润湿剂选用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磷酸十二烷酯钾盐以重量比为1:1:1复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渗透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3、本申请中还添加松香聚氧乙烯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渗透性;4、本申请的制备方法,效率高,得到的悬浮剂组分均匀,性能优异;5、本申请的悬浮剂应用在防治水稻纵卷叶螟领域中。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氯虫苯甲酰胺产自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甲维盐产自齐鲁昇华制药有限公司;白油购自苏州筑信工业润滑油有限公司;松香聚氧乙烯醚产自韩国南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cas号为99734-09-5;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cas号为137-20-2;十二烷基硫酸钠cas号为151-21-3;磷酸十二烷酯钾盐cas号为39322-78-6。实施例1: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1)将氯虫苯甲酰胺12%、甲维盐4%、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硅酸镁铝1%、白油2.5%、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十二烷基硫酸钠1%、磷酸十二烷酯钾盐1%和水68.7%进行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剪切速度为2900r/min;(2)继续加入黄原胶0.2%、乙二醇4%、卡松0.2%、有机硅消泡剂0.4%,进行砂磨,砂磨机的流速为5l/min,压力控制在0.15mpa,温度控制在25℃,制得悬浮剂。实施例2: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浮剂的配方不同:氯虫苯甲酰胺10%、甲维盐5%、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硅酸镁铝1%、白油2.5%、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十二烷基硫酸钠1%、磷酸十二烷酯钾盐1%、水69.7%、黄原胶0.2%、乙二醇4%、卡松0.2%、有机硅消泡剂0.4%;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一致。实施例3: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浮剂的配方不同:氯虫苯甲酰胺15%、甲维盐3%、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硅酸镁铝1%、白油2.5%、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十二烷基硫酸钠1%、磷酸十二烷酯钾盐1%、水66.7%、黄原胶0.2%、乙二醇4%、卡松0.2%、有机硅消泡剂0.4%;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一致。实施例4: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浮剂的配方不同:氯虫苯甲酰胺12%、甲维盐4%、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硅酸镁铝0.5%、白油2%、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十二烷基硫酸钠1%、磷酸十二烷酯钾盐1%、水70.7%、黄原胶0.2%、乙二醇4%、卡松0.2%、有机硅消泡剂0.4%;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一致。实施例5: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浮剂的配方不同:氯虫苯甲酰胺12%、甲维盐4%、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5%、硅酸镁铝1.5%、白油3%、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十二烷基硫酸钠1%、磷酸十二烷酯钾盐1%、水66.7%、黄原胶0.2%、乙二醇4%、卡松0.2%、有机硅消泡剂0.4%;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一致。实施例6: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2%的松香聚氧乙烯醚,水的添加量调整为66.7%。实施例7: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3%的松香聚氧乙烯醚,水的添加量调整为65.7%。实施例8: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4%的松香聚氧乙烯醚,水的添加量调整为64.7%。对比例1: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缺少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相应的,增加水的添加量。对比例2: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缺少硅酸镁铝,相应的,增加水的添加量。对比例3: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缺少助悬油,相应的,增加水的添加量。对比例4: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浮剂的配方不同,悬浮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12%、甲维盐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木质素磺酸钠1.5%、黄原胶0.2%、乙二醇4%、卡松0.2%、有机硅消泡剂0.4%,余量为水,补足至100%。对比例5: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浮剂的配方不同,氯虫苯甲酰胺9%、甲维盐6%、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硅酸镁铝1%、白油2.5%、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十二烷基硫酸钠1%、磷酸十二烷酯钾盐1%、黄原胶0.2%、乙二醇4%、卡松0.2%、有机硅消泡剂0.4%和水69.7%。对比例6: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悬浮剂的配方不同,氯虫苯甲酰胺16%、甲维盐2%、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硅酸镁铝1%、白油2.5%、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十二烷基硫酸钠1%、磷酸十二烷酯钾盐1%、黄原胶0.2%、乙二醇4%、卡松0.2%、有机硅消泡剂0.4%和水66.7%。对比实施例1: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润湿剂中缺少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润湿剂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1.5%和磷酸十二烷酯钾盐1.5%。对比实施例2: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润湿剂中缺少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采用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5%和磷酸十二烷酯钾盐1.5%。对比实施例3: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润湿剂中缺少磷酸十二烷酯钾盐,润湿剂采用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5%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5%。检测方法1、毒力测试:1)供试靶标稻纵卷叶螟,于水泥池内播种稻谷,待水稻分蘖期用纱网罩上,作为稻纵卷叶螟饲养池。用捕虫网从稻田捕捉稻纵卷叶螟成虫配对饲养于养虫笼内,成虫产卵孵化的3龄幼虫作为供试虫源;2)培养条件:试虫置于30℃、相对湿度为72%、光照14h的人工气候箱内饲养;3)试验方法用毛笔选取3龄期整齐一致的稻纵卷叶螟幼虫置于培养皿中,用毛细管点滴器将药液点滴于试虫的前胸背板上,每头点滴药液0.5μl,将处理后的试虫转至人工气候箱内,用稻叶饲养。毒力试验委托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分别对实施例与对比例、对比实施例进行毒力试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毒力测试样品理论毒力指数实际毒力指数共毒系数(ctc)增效效应实施例159.4290.79152.79增效0.53倍实施例264.23100.16155.94增效0.56倍实施例355.2484.34152.68增效0.53倍对比例564.5889.20138.12增效0.38倍对比例650.2667.38134.06增效0.34倍通过表1可知,实施例中氯虫苯甲酰胺与甲维盐复配,增效倍数均在0.5倍以上,实施例1中氯虫苯甲酰胺12%、甲维盐4%为最佳的复配比例,增效倍数为0.56倍;而对比例5和对比例6的的增效倍数均在0.3~0.4倍之间。2、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国标gb/t17980.2-2000,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田间药效试验;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稻纵卷叶螟;主要发育阶段:1~2龄幼虫;试验作物:水稻;品种:野香优676;生长期:抽穗期;2)试验地点: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新塘村;3)环境与栽培条件试验地为晚稻水稻田,水稻生育期为抽穗期,试验地的栽培和管理条件一致,采用相同肥水管理水平;4)土壤类型试验地为稻田土,肥力中等,ph值为6.3;5)施药方法采用喷雾器在水稻稻纵卷叶螟1~2龄期幼虫发生高峰期进行喷雾施药,施药1次;6)药效计算方法空白对照:清水喷雾;施用制剂量11.25毫升/亩;施药15天测试防治效果;防治效果(防虫效果)(%)=(空白对照区活虫数-施药处理区活虫数)/空白对照区活虫数*100%。表2田间药效试验样品防虫效果(%)实施例192.55实施例290.26实施例390.54实施例492.48实施例592.28实施例693.11实施例793.35实施例893.68对比例191.25对比例291.81对比例391.55对比例491.36对比实施例192.02对比实施例292.21对比实施例392.03通过表2可知,由实施例1~实施例3的检测结果可知,氯虫苯甲酰胺为12%、甲维盐为4%时,防虫效果最佳;根据对比例1~对比例4可知,配方中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硅酸镁铝和白油产生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悬浮剂的渗透性与附着性,从而达到提高防虫效果的目的;根据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3可知,润湿剂采用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磷酸十二烷酯钾盐复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渗透性,从而促进悬浮剂的防虫效果。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主要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氯虫苯甲酰胺10~15%、甲维盐3~5%、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5%、硅酸镁铝0.5~1.5%、助悬油2~3%、润湿剂3~5%、功能助剂3~7%,余量为水,补足至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主要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氯虫苯甲酰胺12%、甲维盐4%、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硅酸镁铝1%、助悬油2.5%、润湿剂3%、增稠剂0.2%、防冻剂4%、防腐剂0.2%、消泡剂0.4%,余量为水,补足至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选用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磷酸十二烷酯钾盐以重量比为1:1:1的复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悬油选用大豆油或者白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还包括2~4%的松香聚氧乙烯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香聚氧乙烯醚的分子结构式中环氧乙烷的加成数n=10~25。
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氯虫苯甲酰胺10~15%、甲维盐3~5%、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5%、硅酸镁铝0.5~1.5%、助悬油2~3%、润湿剂3~5%和水经剪切分散,均匀混合,得悬浮物;
(2)继续加入功能助剂3~7%,经剪切砂磨,得悬浮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剪切速度为2800~3000r/min;所述步骤(2)中砂磨速度为5~6l/min。
9.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作为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剂使用。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农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悬浮剂主要包括氯虫苯甲酰胺10~15%、甲维盐3~5%、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5%、硅酸镁铝0.5~1.5%、助悬油2~3%、润湿剂3~5%、功能助剂3~7%,余量为水,补足至100%;采用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硅酸镁铝和助悬油进行复配,使得悬浮剂更易附着在茎叶表面,并且向茎叶内部渗透,对纵卷叶螟起到更佳的防治效果;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各组分混合,高速剪切、砂磨制成悬浮剂,制备效率高,悬浮剂质量优异;本申请的悬浮剂作为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剂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福顺;张作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保丰农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