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虫乙酯与喹硫磷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09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螺虫乙酯(spiromesifen)与喹硫磷(quinalphos)复配而成的农药制剂及其配制方法,该制剂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尤其对于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的防治。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和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传统的杀虫杀螨剂品种由于受毒性、残留、环境因素及抗性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被禁、限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发上市的杀虫杀螨剂因长期的不科学使用,引起的农药残留、环境毒理和害虫抗药性等问题愈加严重,一些药剂甚至在害螨间产生了交互抗性。连续、大量、单一使用化学杀虫剂是导致害虫迅速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将农药进行复配,配制成复配制剂使用是解决此问题有效和快捷的方式。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是由bayer公司研发的杀虫剂新品种,属于季酮酸类化合物。分子式:c21h27no5,分子量:373.4。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是迄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之一。该化合物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进行向上向下传导并广泛分布于植株各个部位,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不仅起到全面保护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新生茎、叶、根部等不受药液侵害,同时也有利于防治隐藏性较强的害虫和药液不易喷到部位的害虫的卵和幼虫,从而防治如生菜和白菜内叶上,及果树皮上的害虫。其另一个特点是杀虫谱广,能够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特别是隐藏性和有抗性的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的主要作物包括,果树、茶叶、棉花、大豆、柑橘、热带果树、坚果、葡萄、啤酒花、土豆和蔬菜等。同时还具有持效期长的特点,一次施药可提供长达8周的有效防治保护作物免受害虫的危害,省工省时省心。螺虫乙酯属微毒化学药剂,有研究表明其对重要益虫如瓢虫、赤眼蜂、寄生蜂、食蚜蝇等害虫天敌安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这样在施药之后不会伤害天敌,有利于恢复天敌的种群数量,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

    螺虫乙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长,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为了延缓和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建议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混配或者轮用。

    喹硫磷(quinalphos)又名爱卡士、o,o-二乙基-o-(喹喔啉-2-基)硫代磷酸酯、喹噁磷、喹噁硫磷、克铃死,是邻苯二胺与乙醛酸或氯乙酸缩合,所得中间体与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反应即得。纯品为无色晶体,熔点31~32℃,微溶于水,但易溶于氯仿、乙醇、甲醇、乙醚、丙酮、甲苯和芳香烃等有机溶剂,遇碱易分解,耐热性差,对光稳定。可加工成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等。

    喹硫磷是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杀螨剂。大白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为62~137mg/kg,大白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为800~1400mg/kg。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性,无内吸和熏蒸作用,杀虫谱广,有一定的杀卵作用,降解速度快,残效期短,对人畜中毒,对鱼、蜜蜂毒性高。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在动物体内蓄积性很少,无慢性毒性,没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喹硫磷能防治鳞翅目幼虫及蚜虫、粉虱、介壳虫等害虫,适用于防治水稻上的螟虫、叶蝉、飞虱;棉花上的蚜虫、棉铃虫、金刚钻、红蜘蛛;蔬菜上的菜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

    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农田耕作制度、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常年药物的选择作用,使得螨类、蚜虫等所谓的“微小害虫”的危害不断呈上升趋势。在部分地区,原本处于次要防治对象的害螨和蚜虫等“微小害虫”也在一些作物上转变成为主要防治对象。由于螨类是极易产生抗性的害虫,需不断有新作用机制的杀螨剂予以取代或交替使用。为了克服和弥补上述不足,国内外研究部门多将一种农药与其他农药混配来提高药效、避免抗性的产生、延长防治持效期、扩大杀虫谱和降低成本。经查阅,目前国内外尚无螺虫乙酯与喹硫磷组合的新农药及该组合制剂的专利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情况,提供一种以螺虫乙酯与喹硫磷复配而成的复配农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复配农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螺虫乙酯与喹硫磷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螺虫乙酯与喹硫磷按重量比为0.5~20∶40~1复配而成,螺虫乙酯与喹硫磷的重量之和是组合物总重量的2%~40%,并配以适当的助剂和载体复配而成。

    本发明采用孙云沛和johuson(1960)方法筛选出螺虫乙酯与喹硫磷作为有效成分,以特定配比和含量复配而成的农药增效组合,防治果树、茶叶、棉花、大豆、柑橘、热带果树、坚果、葡萄、啤酒花、土豆和茶树等作物的主要寄生螨类,如柑橘红蜘蛛、棉红蜘蛛、瘤皮红蜘蛛、红叶螨和全爪叶螨;对蔬菜和水稻上的小菜蛾、斜纹夜蛾、二化螟、稻飞虱、桃蚜等害虫及稻瘟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亦有良好防治作用;对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增效作用明显,具有用量低、杀虫谱广、使用安全以及对人畜和天敌无伤害作用等特点,可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决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下述实施例中材料配方选择可因地制宜,对结果无实质性的影响。在这些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制剂实施例1:

    10%螺虫乙酯与喹硫磷可湿性粉剂

    上述螺虫乙酯含量6%与喹硫磷含量4%,也可具体使用在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其它制剂中。

    制剂实施例2:

    15%螺虫乙酯与喹硫磷水分散粒剂

    上述螺虫乙酯含量10%与喹硫磷含量5%,也可具体使用在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其它制剂中。

    制剂实施例3:

    20%螺虫乙酯与喹硫磷水乳剂

    上述螺虫乙酯含量15%与喹硫磷含量5%,也可具体使用在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其它制剂中。

    制剂实施例4:

    30%螺虫乙酯与喹硫磷悬乳剂

    上述螺虫乙酯含量15%与喹硫磷含量15%,也可具体使用在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其它制剂中。

    制剂实施例5:

    40%螺虫乙酯与喹硫磷悬浮剂

    上述螺虫乙酯含量25%与喹硫磷含量15%,也可具体使用在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其它制剂中。

    本发明的复配农药可加工成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等常规剂型。制剂用已知的方式制备,通常是将有效成分与表面活性剂、溶剂或固体载体充分混合或研磨。

    本发明为了增强该组合物的分散性、乳化性、润湿性、稳定性和渗透性等,添加不同重量的溶剂或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共乳化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稳定剂或粘结剂,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加工方法加工成不同剂型。这些制剂可以加水稀释成水分散性溶液的形式,采用喷雾、弥雾、喷粉、撒施或灌溉等方式施于不同作物和场合防治农业害虫。

    本发明采用螺虫乙酯与喹硫磷作为有效成分,以特定配比和含量复配而成的复配农药,螺虫乙酯与喹硫磷按本发明所述的不同配比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其结果共毒系数均明显大于120,说明两药剂复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经田间药效试验还发现,两药剂复配对果树和蔬菜上的害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效达80%以上,不仅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而且有较长的持效期,弥补了螺虫乙酯与喹硫磷两单剂的不足,而且两者复配可以降低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试验期间未见药害及不良影响产生。

    上述结果充分说明螺虫乙酯与喹硫磷是以科学的方法复配的,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增加持效期,而且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降低用药成本,且对作物安全,有实践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由螺虫乙酯与喹硫磷按重量比为0.5~20∶40~1复配而成,螺虫乙酯与喹硫磷的重量之和是组合物总重量的2%~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可配制加工成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等常规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毒系数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可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尤其适用于蔬菜和果树上害虫的防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农药螺虫乙酯与喹硫磷的农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由螺虫乙酯与喹硫磷按重量比为0.5~20∶40~1复配而成,螺虫乙酯与喹硫磷的重量之和是组合物总重量的2%~40%。本发明的复配农药可制成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等常规剂型。该复配制剂具有显著增效作用,达到弥补单剂农药的自身不足,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提高药剂效果并扩大防治谱,降低亩用药量和用药成本,并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该农药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尤其适用于蔬菜和果树上害螨的防治。

    技术研发人员:厉建燕;吴春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21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