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玻璃熔化炉及玻璃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将玻璃原料熔化的方法之一,存在向熔化槽内插入相互相对的一对电极进行通电的方法。当向电极间施加交流电压而通电时,产生焦耳热,因此玻璃原料被加热而温度上升,能够使玻璃原料熔化。玻璃原料的电加热使用在熔化槽内具有电极的玻璃熔化炉进行。
作为这样的玻璃熔化炉的一例,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熔化槽的上部设有由横壁构件和顶棚构件构成的上部结构物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3-165726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具有上部结构物的玻璃熔化炉中,在电加热时不仅在玻璃原料、熔化槽,而且有时在上部结构物也流动电流。当由于该电流而上部结构物产生电位时,产生在上部结构物内流动的电流引起的焦耳热损失。由此,存在能量效率下降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能量效率的下降的玻璃熔化炉及玻璃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玻璃熔化炉具备:熔化槽,玻璃原料被供给到该熔化槽的内部;电极,设置在所述熔化槽的内部;支承结构物,设置在所述熔化槽的外部;支承单元,具有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及设置在所述多个绝缘体之间的支承板,将层叠方向的一侧的所述绝缘体固定于所述支承结构物;及上部结构物,由具有导电性的砖形成,经由所述层叠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绝缘体支承于所述支承单元而将所述熔化槽的上方覆盖。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玻璃熔化炉能够抑制能量效率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的x轴垂直面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的x轴垂直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的x轴垂直面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的x轴垂直面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的x轴垂直面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的x轴垂直面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10a、10b、10c、10d、10e:玻璃熔化炉
20:熔化槽
21:底部
22:侧壁部
23:高电阻耐火物
30、30a:上部结构物
31、31a:横壁构件
31a、31aa:颚部
31b:承受部
31ab:延伸部
32、32a:顶棚构件
32aa:颚部
33:高电阻耐火物
40:支承结构物
41:支柱部
42:臂部
42a:基端部
42b:前端部
43:臂部
43a:基端部
43b:前端部
50:通电电极
51:通电电极
51a:平面部
51b:贯通部
53:通电电极
60:支承单元
61:支承板
62:第一绝缘体
63:第二绝缘体
70:支承单元
71:支承板
72:第三绝缘体
73:第四绝缘体
100:电源
g:熔融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玻璃熔化炉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及图2进行说明。
说明玻璃熔化炉10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具备被向内部供给玻璃原料的熔化槽20、将熔化槽20的上方覆盖的上部结构物30、相互分离的多个通电电极50。在熔化槽20的外部设有支承结构物40。支承结构物40支承上部结构物30。
熔化槽20及上部结构物30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形状。图1示出与x轴方向垂直的面的剖视图,x轴方向对应于熔化槽2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对应于熔化槽20的宽度方向。图1的z轴方向对应于玻璃熔化炉10的上下方向。
玻璃熔化炉10在上部结构物30具备燃烧器(未图示),通过燃烧器燃烧及向通电电极50施加电压,使供给到熔化槽20内部的玻璃原料熔化。熔化槽20具备底部21和侧壁部22,对于使被供给到熔化槽20的内部的玻璃原料熔化而得到的熔融玻璃g进行保持。
各通电电极5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以贯通底部21的方式配置。各通电电极50的前端部以插入于熔融玻璃g的方式向熔化槽20内延伸。各通电电极50由导电体构成,构成为与底部21电绝缘而与熔融玻璃g进行电导通。多对通电电极50沿x轴方向配置。通电电极50的各对电极以沿y轴方向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多对通电电极也可以沿y轴方向配置。在该情况下,通电电极的各对电极以沿x轴方向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在通电电极50的各对电极连接有施加交流电压的电源100。向通电电极50施加的交流电压通过通电电极50向熔融玻璃g施加,因此电流过熔融玻璃g而产生焦耳热,熔融玻璃g被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底部21配置通电电极50,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熔化槽20下部的空间。
上部结构物30具备从熔化槽20的侧壁部22向上方立起的横壁构件31和配置在横壁构件31的上方的顶棚构件32。如图1所示,在与x轴方向垂直的截面(纸面的截面)中,横壁构件31上下延伸,顶棚构件32具有拱形形状。横壁构件31在下端具备颚部31a,在上端具备支承顶棚构件32的重量并维持顶棚构件32的拱形形状的承受部31b。
熔化槽20及上部结构物30使用电铸砖作为具有导电性的砖。电铸砖与烧制砖相比,对于在高温下熔化的熔融玻璃g具有高耐蚀性,具有难以将熔化的熔融玻璃g污染这样优异的特性。电铸砖与烧制砖相比也具有比电阻低这样的特性。
作为电铸砖,可列举azs系电铸砖、氧化锆系电铸砖或氧化铝系电铸砖。而且,作为电铸砖以外的具有导电性的砖,可列举利用铂、铂合金或铱将砖的表面覆膜的贵金属覆膜砖。
如图1所示,在熔化槽20与上部结构物30之间设置高电阻耐火物23,将熔化槽20与上部结构物30之间的空间填埋。作为高电阻耐火物23,可列举致密锆砖、锆质砖或莫来石质砖。在此所说的高电阻是指1400℃下的比电阻为6000ω·cm以上。
如图1所示,支承结构物40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柱部41和从支柱部41朝向上部结构物30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臂部42。臂部42具有支柱部41侧的基端部42a和上部结构物30侧的前端部42b。在前端部42b的上部固定有支承单元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臂部42的前端部42b的上部经由支承单元60载置横壁构件31的颚部31a,在横壁构件31的承受部31b载置顶棚构件32,由此,支承结构物40支承横壁构件31,横壁构件31支承顶棚构件32。
支承结构物40在熔化槽20及上部结构物30的周围形成多个。各支承结构物40具备支柱部41及臂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多个支柱部41沿x轴方向以规定的间距设置来形成多个支承结构物40。
在支柱部41为钢材的情况下,如果将多个支柱部41以10m以下的间距设置,则能够充分地支承上部结构物30的重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h型钢作为钢材。
相邻的支柱部41形成为具有规定间隔。相邻的支柱部41彼此之间的规定间隔只要在相邻的支柱部41上固定的各支承单元60彼此能够确保电绝缘空间,就可以为任意的间隔。
支承单元60具备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支承板61和第一绝缘体62及第二绝缘体63。支承板61设置在第一绝缘体62与第二绝缘体6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单元60成为从上方起依次具有第一绝缘体62、支承板61及第二绝缘体63的三层的层叠配置。作为第一绝缘体62及第二绝缘体63的材料,可列举云母板、带状的玻璃纤维材料、纸状的玻璃纤维材料、电绝缘性水泥板、或耐火粘土质砖。
也可以使第一绝缘体62的电阻值与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大于第一绝缘体62的电阻值。为了使第一绝缘体62与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不同,只要使层叠方向的厚度、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面积、或绝缘体的材料不同即可。
如后文详细说明那样,通过支承单元60的结构,能够检测支承单元60的绝缘特性。
关于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的玻璃制造方法,以图2为参考进行说明。
将玻璃原料向熔化槽20内供给,对玻璃原料进行加热而使其熔化(熔化工序:s1)。将贯通横壁构件31或顶棚构件32设置的燃烧器(未图示)的火焰朝向玻璃原料放射,由此从上方将玻璃原料加热。通过燃烧器的火焰进行加热,并通过向多个通电电极50施加电压而通电,产生焦耳热,对玻璃原料进行加热。
使玻璃原料熔化而得到的熔融玻璃g由设置在熔化槽20的下游的成形炉(未图示)成形(成形工序:s2)。成形后的玻璃由设置在成形炉的下游的缓冷炉(未图示)缓冷(缓冷工序:s3),成为玻璃制品。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的绝缘特性检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熔化工序s1中,当向熔融玻璃g施加电压时,不仅熔化槽20,而且经由各种电气路径,电从熔融玻璃g向上部结构物30流动。作为各种电气路径,存在从熔融玻璃g经由燃烧器的火焰到达上部结构物30的电气路径、或者从熔融玻璃g经由侧壁部22到达上部结构物30的电气路径。特别是电铸砖具有导电性,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熔化槽20及上部结构物30包含电铸砖时,电容易从熔融玻璃g向上部结构物30流动。
当电从熔融玻璃g向上部结构物30流动时,上部结构物30相对于接地电位具有高电位。另一方面,支承结构物40设置于熔化槽20的外部,因此当支承结构物40使用钢材时,成为接地电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在成为比接地电位高的电位的上部结构物30与作为接地电位的支承结构物40之间流动电流而在支承单元60设置第一绝缘体62及第二绝缘体63。通过设置第一绝缘体62及第二绝缘体63而将成为高电位的上部结构物30与作为接地电位的支承结构物40之间电绝缘。
此外,通过将第一绝缘体62与第二绝缘体63层叠配置,由于支承板61使用钢材,因此上部结构物30与支承结构物40之间的电阻值实质上成为第一绝缘体62的电阻值与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之和。因此,在上部结构物30与支承结构物40之间,能够具有更高的电阻值,能够进一步抑制能量效率的下降。
而且,如果增大第一绝缘体62与第二绝缘体63之间的电绝缘距离并提高上部结构物30与支承结构物40之间的电阻值,则能够抑制上部结构物30与支承结构物40之间的火花放电。如果抑制火花放电,则能够抑制周边构件的劣化或能量效率的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导电性的砖是指具有与在熔化槽20内熔化的熔融玻璃g同等程度的导电性的砖。因此,如果是至少将具有导电性的砖包含于上部结构物30的玻璃熔化炉,则因设置上部结构物30产生的焦耳热损失成为课题。并且,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解决该课题。
即使由于玻璃原料的附着、堆积物蓄积、湿气起因等而任一处的绝缘体发生了绝缘不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各支承单元60设置第一绝缘体62及第二绝缘体63,也能维持上部结构物30与支承结构物40之间的电绝缘。此外,通过在相邻的支柱部41上固定的各支承单元60彼此而确保了电绝缘空间,能够确定发生了绝缘不良的支承单元60。
在支承单元60的绝缘不良未发生的情况下,支承单元60的支承板61与上部结构物30及支承结构物40电绝缘,支承板61的电位维持与接地电位(支承结构物40的电位)和上部结构物30的电位不同的电位。
然而,在支承单元60发生绝缘不良的情况下,例如,当多个支承单元60中的任一个支承单元60的第二绝缘体63因绝缘不良而短路时,发生短路的第二绝缘体63上的支承板61成为接地电位。另一方面,其他的支承单元60的支承板61与发生了绝缘不良的第二绝缘体63上的支承板61电绝缘,因此维持比接地电位高的电位。因此,通过将多个支承单元60的各支承板61的电位进行比较,能够检测到哪个支承单元60发生了异常。为了确定支承板61的电位,例如,测定相对于接地电位(支承结构物40的电位)的支承板61的电压。而且,作为电位的确定,也可以测定相对于上部结构物30的电位的支承板61的电压、或者相对于支承板61的电位的上部结构物30的电压。此外,也可以取代电位的确定而测定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支承板61与支承结构物40之间的电阻值),来确定第二绝缘体63的绝缘特性。
反之,当多个支承单元60中的任一个支承单元60的第一绝缘体62因绝缘不良而短路时,发生了短路的第一绝缘体62下方的支承板61成为上部结构物30的电位。另一方面,其他的支承单元60的支承板61与发生了绝缘不良的第一绝缘体62下方的支承板61电绝缘,因此维持与接地电位和上部结构物30的电位不同的电位。为了确定支承板61的电位而测定相对于上部结构物30的电位的支承板61的电压、或者相对于支承板61的电位的上部结构物30的电压。发生了绝缘不良的第一绝缘体62下方的支承板61显示上部结构物30的电位。因此,能够检测到哪个支承单元60发生了异常。当然,即使测定相对于接地电位(支承结构物40的电位)的支承板61的电压也可以检测异常。此外,也可以取代电压的测定而测定第一绝缘体62的电阻值(上部结构物30与支承板61之间的电阻值)。
第二绝缘体63的异常未必非要达到短路,即使仅是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变化,支承板61的电位也会变化。因此,即使是支承单元60的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变化的程度的异常,也能够检测哪个支承单元60发生了异常。关于第一绝缘体62的异常也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第一绝缘体62的电阻值与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为互不相同的电阻值。因此,即使由于玻璃原料的附着、堆积物蓄积、湿气起因等而绝缘劣化在层叠的多个绝缘体中同时进展,也能够在电阻值高的绝缘体达到绝缘不良之前检测到电阻值低的绝缘体的绝缘不良。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使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比第一绝缘体62的电阻值大,因此在第二绝缘体63达到绝缘不良之前能够检测第一绝缘体62。通过使第二绝缘体63的电阻值比第一绝缘体62的电阻值大而第一绝缘体62及第二绝缘体63不会同时达到绝缘不良,因此能够抑制向上部结构物30流动的电流或火花放电。
“第二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玻璃熔化炉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3进行说明。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a的上部结构物及支承结构物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上部结构物30a具备从熔化槽20的侧壁部22向上方立起的横壁构件31a和配置在横壁构件31a的上方的顶棚构件32a。如图3所示,在与x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横壁构件31a上下延伸,顶棚构件32a具有拱形形状。横壁构件31a在下端具备颚部31aa,在上端具备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31ab。
如图3所示,在延伸部31ab的上部设置高电阻耐火物33,将横壁构件31a与顶棚构件32a之间的空间填埋。作为高电阻耐火物33,可列举致密锆砖、锆质砖或莫来石质砖。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承结构物40具备支柱部41、从支柱部41朝向上部结构物30a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臂部42、及形成在臂部42的上方并从支柱部41朝向上部结构物30a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臂部43。
臂部42具有支柱部41侧的基端部42a和上部结构物30a侧的前端部42b。同样,臂部43具有支柱部41侧的基端部43a和上部结构物30a侧的前端部43b。
在前端部42b的上部固定支承单元60,在前端部43b的上部固定支承单元70。
在臂部42的前端部42b的上部经由支承单元60载置横壁构件31a的颚部31aa,在臂部43的前端部43b的上部经由支承单元70载置顶棚构件32a的颚部32aa,由此,支承结构物40支承上部结构物30a的顶棚构件32a及横壁构件31a。如图3所示,支承单元70在与x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l字形状,维持载置的顶棚构件32a的拱形形状。
支承单元60具备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支承板61、隔着支承板61而层叠配置的第一绝缘体62及第二绝缘体63。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单元60也成为从上方起依次具有第一绝缘体62、支承板61及第二绝缘体63的三层的层叠配置。支承单元70也具备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支承板71、隔着支承板71而层叠配置的第三绝缘体72及第四绝缘体73。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单元70成为从上方起依次具有第三绝缘体72、支承板71及第四绝缘体73的三层的层叠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壁构件31a支承于支承单元60,顶棚构件32a支承于支承单元70,因此能够支承重量更重的上部结构物30a。此外,能够检测在哪个支承单元60及70发生了异常。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承结构物40也在熔化槽20及上部结构物30a的周围形成多个。
“第三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玻璃熔化炉的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4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b的通电电极的结构及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多个通电电极51设置于熔化槽20的侧壁部22。通电电极51具有:具有平面的平面部51a;及以贯通侧壁部22的方式配置的贯通部51b。平面部51a具有与贯通部51b贯通的方向交叉的平面。平面部51a及贯通部51b由导电体构成,并相互电连接。各通电电极51的平面部51a以插入于熔融玻璃g的方式配置在熔化槽20内。各通电电极51的贯通部51b与侧壁部22电绝缘,另一方面,各通电电极51的平面部51a与熔融玻璃g导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侧壁部22配置通电电极51,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熔化槽20侧部的空间。
如图4所示,沿y轴方向将一对通电电极51的平面部51a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而且,本实施方式也具备多对通电电极51,多对通电电极51沿x轴方向配置。
“第四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玻璃熔化炉的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5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c的通电电极的结构及配置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如图5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通电电极的结构及配置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的通电电极的结构及配置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得到如下效果: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支承重量更重的上部结构物30a并能够检测哪个支承单元60及70发生了异常的效果;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有效利用熔化槽20侧部的空间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玻璃熔化炉的第五实施方式,参照图6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d的通电电极的结构及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多个通电电极53设置于熔化槽20的侧壁部22。各通电电极53以贯通侧壁部22的方式配置。各通电电极53的前端部以插入于熔融玻璃g的方式向熔化槽20内延伸。各通电电极53构成为与侧壁部22电绝缘而与熔融玻璃g导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侧壁部22配置通电电极53,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熔化槽20侧部的空间。
如图6所示,沿y轴方向将一对通电电极53相互相对地配置。而且,本实施方式也具备多对通电电极53,多对通电电极53沿x轴方向配置。
“第六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玻璃熔化炉的第六实施方式,参照图7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e的通电电极的结构及配置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如图7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通电电极的结构及配置与第五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d的通电电极的结构及配置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得到如下效果: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支承重量更重的上部结构物30a并能够检测哪个支承单元60及70发生了异常的效果;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有效利用熔化槽20侧部的空间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熔化炉10通过燃烧器加热及电加热进行玻璃原料的熔化,但也可以单独通过电加热进行玻璃原料的熔化。
本实施方式的熔化槽20及上部结构物30具有向水平面内的一轴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形状,但只要能够将玻璃熔化,就可以为任意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支承单元60固定于臂部42的前端部42b的上部,但也可以固定于上部结构物30。而且,也可以将支承单元60既不固定于臂部42的前端部42b也不固定于上部结构物30而是载置于臂部42的前端部42b。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结构物40在熔化槽20及上部结构物30的周围(至少沿x轴方向)形成多个,但只要通过单一的支承结构物40能够支承上部结构物30,就可以不用设置多个。此外,支承结构物40并不局限于具备臂部42及支柱部41的结构,只要是能够支承上部结构物30的结构,就可以是具有任意结构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相邻的支柱部41上固定的各支承单元60彼此而确保电绝缘空间,但是也可以通过在各支承单元60之间设置绝缘体来确保电绝缘。同样,也可以在固定于相邻的支柱部41上的各支承单元70之间设置绝缘体。
也可以利用高电阻耐火物23将熔化槽20及熔化槽20内的熔融玻璃g与上部结构物30电绝缘。如果将熔化槽20及熔化槽20内的熔融玻璃g与上部结构物30电绝缘,则能够减少从熔化槽20及熔化槽20内的熔融玻璃g向上部结构物30的电流的流动。如果使用具有熔融玻璃g的比电阻的10倍以上的比电阻的高电阻耐火物23,则能够将熔化槽20及熔化槽20内的熔融玻璃g与上部结构物30充分绝缘,因此优选。关于高电阻耐火物33也同样可以将横壁构件31a与顶棚构件32a电绝缘。
高电阻耐火物23也可以是将熔化槽20与上部结构物30的间隙气密地填埋的结构。如果使熔化槽20与上部结构物30的间隙气密,则熔化槽20及上部结构物30内部的气体难以向外部泄漏。关于高电阻耐火物33也同样可以是将横壁构件31a与顶棚构件32a的间隙气密地填埋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h型钢作为支柱部41的钢材,但是只要能够支承上部结构物30即可,也可以为i型钢、l型钢或方钢。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两个绝缘体及一个导电性材料层叠配置,但也可以将三个以上的绝缘体及两个以上的导电性材料层叠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及第六实施方式中使用不同的通电电极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将各通电电极组合的方式。只要能够有效利用熔化槽下部或侧部的空间,就可以为任意的组合。
本实施方式使用的玻璃原料的组成没有特别制约,可以为钠钙玻璃、无碱玻璃、混合碱系玻璃、硼硅酸玻璃、或其他的玻璃中的任一个。而且,制造的玻璃制品的用途可列举建筑用、车辆用、平板显示器用或其他的各种用途。
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9月1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65681,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1.一种玻璃熔化炉,具备:
熔化槽,玻璃原料被供给到该熔化槽的内部;
电极,设置在所述熔化槽的内部;
支承结构物,设置在所述熔化槽的外部;
支承单元,具有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及设置在所述多个绝缘体之间的支承板,将层叠方向的一侧的所述绝缘体固定于所述支承结构物;及
上部结构物,由具有导电性的砖形成,经由所述层叠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绝缘体支承于所述支承单元而将所述熔化槽的上方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熔化炉,其中,
所述上部结构物包含电铸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熔化炉,其中,
所述玻璃熔化炉具备设置在所述熔化槽与所述上部结构物之间的高电阻耐火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熔化炉,其中,
所述上部结构物具备从所述熔化槽的侧壁向上方立起的横壁构件和配置在该横壁构件的上方的顶棚构件,
所述支承单元设置有多个,
所述横壁构件与所述顶棚构件由互不相同的所述支承单元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熔化炉,其中,
所述多个绝缘体的电阻值各不相同。
6.一种玻璃制造方法,使用了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熔化炉,其中,
所述玻璃制造方法包括:
熔化工序,向所述熔化槽供给所述玻璃原料,通过向所述电极施加电压而使所述玻璃原料熔化,并得到熔融玻璃;
成形工序,利用设置在所述熔化槽的下游的成形炉对所述熔融玻璃进行成形;及
缓冷工序,利用设置在所述成形炉的下游的缓冷炉对成形后的玻璃进行缓冷。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