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陶瓷釉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淡粉色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宣德时烧制出了祭红。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演变出各种不同的品种。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而流传下来的淡粉色藏品非常稀少,说明当时极有可能是偶然制作的。对于淡粉色釉来说,其粉红与白色的多寡比例与具体发色,取决于原材料的调配和窑烧时的气氛、温度掌控,因此即便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淡粉色釉的烧造难度依然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淡粉色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淡粉色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矽石7~11份,铝矾土6~9份,粉砂岩5~8份,芙蓉石1.3~1.6份,氧化铬0.2~0.5份,云母11~14份,水滑石8~11份,松脂岩3~7份,银星石2~4份,赤泥4~6份。
优选地,所述淡粉色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矽石8份,铝矾土7份,粉砂岩6份,芙蓉石1.5份,氧化铬0.4份,云母12份,水滑石10份,松脂岩5份,银星石3份,赤泥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淡粉色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原料及配比称取,混合均匀,在1380~1420℃熔成熔块,水淬好的熔块放入球磨机,以总质量为基准,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6~30%的水,湿球磨20~24小时,细度为325目筛筛余≤0.3%,加入0.05%水玻璃,再研磨3小时,过250目筛,放入泥浆池陈腐,备用;
s2.将s1所得釉浆在坯体上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烘干后入窑烧制,烧制条件为:常温加热,以8℃/min的速率升温到480℃,保温30min;转氧化气氛,以5℃/min的速率升温到650℃,保温60min;再转还原气氛,以10℃/min的速率升温到850℃,保温120min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进一步地,s1所述的陈腐时间大于12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粉色釉,用其制备出来的产品,其釉面莹润饱满,色泽如桃花粉嫩活泼,光泽度高,成品率高,适用于制作餐具、茶具,尤其儿童用陶瓷,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淡粉色釉,制备步骤如下:
s1.按原料及配比称取矽石8份,铝矾土7份,粉砂岩6份,芙蓉石1.5份,氧化铬0.4份,云母12份,水滑石10份,松脂岩5份,银星石3份,赤泥5份,混合均匀,在1400℃熔成熔块,水淬好的熔块放入球磨机,以总质量为基准,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8%的水,湿球磨22小时,细度为325目筛筛余0.2%,加入0.05%水玻璃,再研磨3小时,过250目筛,放入泥浆池陈腐18天,备用;
s2.将s1所得釉浆在坯体上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烘干后入窑烧制,烧制条件为:常温加热,以8℃/min的速率升温到480℃,保温30min;转氧化气氛,以5℃/min的速率升温到650℃,保温60min;再转还原气氛,以10℃/min的速率升温到850℃,保温120min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淡粉色釉,制备步骤如下:
s1.按原料及配比称取矽石11份,铝矾土8份,粉砂岩8份,芙蓉石1.6份,氧化铬0.5份,云母13份,水滑石8份,松脂岩4份,银星石2份,赤泥6份,混合均匀,在1420℃熔成熔块,水淬好的熔块放入球磨机,以总质量为基准,加入质量百分比为30%的水,湿球磨24小时,细度为325目筛筛余0.3%,加入0.05%水玻璃,再研磨3小时,过250目筛,放入泥浆池陈腐13天,备用;
s2.将s1所得釉浆在坯体上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烘干后入窑烧制,烧制条件为:常温加热,以8℃/min的速率升温到480℃,保温30min;转氧化气氛,以5℃/min的速率升温到650℃,保温60min;再转还原气氛,以10℃/min的速率升温到850℃,保温120min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淡粉色釉,制备步骤如下:
s1.按原料及配比称取矽石7份,铝矾土6份,粉砂岩5份,芙蓉石1.3份,氧化铬0.2份,云母14份,水滑石11份,松脂岩6份,银星石4份,赤泥4份,混合均匀,在1380℃熔成熔块,水淬好的熔块放入球磨机,以总质量为基准,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9%的水,湿球磨21小时,细度为325目筛筛余0.2%,加入0.05%水玻璃,再研磨3小时,过250目筛,放入泥浆池陈腐15天,备用;
s2.将s1所得釉浆在坯体上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烘干后入窑烧制,烧制条件为:常温加热,以8℃/min的速率升温到480℃,保温30min;转氧化气氛,以5℃/min的速率升温到650℃,保温60min;再转还原气氛,以10℃/min的速率升温到850℃,保温120min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对比例
调整原材料配方与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s1.按原料及配比称取矽石14份,铝矾土12份,粉砂岩6份,芙蓉石2份,氧化铬0.7份,云母8份,水滑石5份,松脂岩9份,银星石1份,赤泥8份,混合均匀,在1400℃熔成熔块,水淬好的熔块放入球磨机,以总质量为基准,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4%的水,湿球磨22小时,细度为325目筛筛余0.2%,加入0.05%水玻璃,再研磨3小时,过250目筛,备用;
s2.将s1所得釉浆在坯体上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烘干后入窑烧制,烧制条件为:常温加热,以8℃/min的速率升温到480℃,保温30min;转氧化气氛,以5℃/min的速率升温到650℃,保温60min;再转还原气氛,以10℃/min的速率升温到850℃,保温120min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效果测评:
实施例1~3、对比例分别制备得到的产品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表明,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及烧成工艺等对釉面效果影响极大,实施例1所制备出来的釉面效果最好,为最佳实施例。
1.一种淡粉色釉,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矽石7~11份,铝矾土6~9份,粉砂岩5~8份,芙蓉石1.3~1.6份,氧化铬0.2~0.5份,云母11~14份,水滑石8~11份,松脂岩3~7份,银星石2~4份,赤泥4~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粉色釉,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矽石8份,铝矾土7份,粉砂岩6份,芙蓉石1.5份,氧化铬0.4份,云母12份,水滑石10份,松脂岩5份,银星石3份,赤泥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淡粉色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原料及配比称取,混合均匀,在1380~1420℃熔成熔块,水淬好的熔块放入球磨机,以总质量为基准,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6~30%的水,湿球磨20~24小时,细度为325目筛筛余≤0.3%,加入0.05%水玻璃,再研磨3小时,过250目筛,放入泥浆池陈腐,备用;
s2.将s1所得釉浆在坯体上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烘干后入窑烧制,烧制条件为:常温加热,以8℃/min的速率升温到480℃,保温30min;转氧化气氛,以5℃/min的速率升温到650℃,保温60min;再转还原气氛,以10℃/min的速率升温到850℃,保温120min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淡粉色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所述的陈腐时间大于12天。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