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红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27

    本发明涉及陶瓷釉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祭红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祭红是中国传统陶瓷产品中的佼佼者,是高温颜色釉中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祭红是最难烧造的品种之一。据文献记载:明代造鲜红不成是事实。明朝初期虽然已试制成功祭红,宣德祭红也不错,但是到了正德、嘉靖、隆庆三代封建王朝祭红频于失传,无法烧出。陶书曾载:“鲜红土未详出何地,烧炼做红器,正嘉间断绝,故嘉靖26年(公元1571年),诏造里外鲜红瓷器,都御史徐栈请转查改矾红例。”所以古代宫廷命造高温铜红不得成功只得改烧造低温铁红应命也是常事,由此也可以看出祭红为什么如此名贵。而且古人配制祭红可谓不惜工本,象珊瑚、玛瑙、寒水石、珠子、烧料……有的配方甚至真的掺入黄金,可是烧成率仍然很低,按民间的说法,叫“千窑一宝”,也就是上百炉的窑火中,才能得到一、两件祭红。即使是科技发展的今天,祭红釉仍有不少课题待人们去研究解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祭红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供一种祭红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熔块16份,冰晶石8~12份,孔雀石0.3~0.8份,黄腊石2~5份,铜花1.2~1.6份,半坡土13~19份,红泥5~9份,白云石6~10份,蛇纹石3~7份,其中,所述熔块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叶蜡石10~15份,流纹岩9~13份,方铅矿0.1~0.4份,石英8~13份,二氧化锰0.5~0.7份。优选地,所述祭红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熔块16份,冰晶石10份,孔雀石0.5份,黄腊石3份,铜花1.4份,半坡土17份,红泥7份,白云石8份,蛇纹石6份,其中,所述熔块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叶蜡石12份,流纹岩11份,方铅矿0.3份,石英10份,二氧化锰0.6份。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祭红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熔块配方称取,混合均匀,在1380~1450℃的温度下熔融,水淬成熔块备用;s2.按祭红釉配方称取,以料:球:水=1:2:0.7入球磨研磨3h,出磨后300目筛筛余0.1%,得到釉浆;s3.在坯体上分两次施釉,第一次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浸釉后自然晾干,第二次以喷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1mm,然后入隧道窑烧制,得到祭红釉。进一步地,s3所述的烧制过程如下:由室温逐渐升至800℃,用时2小时,转氧化气氛保温20分钟;再转还原气氛并逐渐升温至1300℃,用时5小时,保温1小时;逐渐降温至400℃,用时3小时,保温3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祭红釉,用其制备出来的产品,其釉面呈祭红色,颜色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沉稳,釉面无裂纹、浮光、流淌现象,高雅大气;且烧成率达8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祭红釉,制备步骤如下:s1.按熔块配方称取:叶蜡石12份,流纹岩11份,方铅矿0.3份,石英10份,二氧化锰0.6份,混合均匀,在1400℃的温度下熔融,水淬成熔块备用;s2.按祭红釉配方称取:熔块16份,冰晶石10份,孔雀石0.5份,黄腊石3份,铜花1.4份,半坡土17份,红泥7份,白云石8份,蛇纹石6份,以料:球:水=1:2:0.7入球磨研磨3h,出磨后300目筛筛余0.1%,得到釉浆;s3.在坯体上分两次施釉,第一次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浸釉后自然晾干,第二次以喷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1mm,然后入隧道窑烧制:s3所述的烧制过程如下:由室温逐渐升至800℃,用时2小时,转氧化气氛保温20分钟;再转还原气氛并逐渐升温至1300℃,用时5小时,保温1小时;逐渐降温至400℃,用时3小时,保温3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祭红釉。成品率85.2%。实施例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祭红釉,制备步骤如下:s1.按熔块配方称取:叶蜡石10份,流纹岩10份,方铅矿0.2份,石英12份,二氧化锰0.5份,混合均匀,在1380℃的温度下熔融,水淬成熔块备用;s2.按祭红釉配方称取:熔块16份,冰晶石8份,孔雀石0.3份,黄腊石5份,铜花1.2份,半坡土19份,红泥5份,白云石10份,蛇纹石5份,以料:球:水=1:2:0.7入球磨研磨3h,出磨后300目筛筛余0.1%,得到釉浆;s3.在坯体上分两次施釉,第一次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浸釉后自然晾干,第二次以喷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1mm,然后入隧道窑烧制:s3所述的烧制过程如下:由室温逐渐升至800℃,用时2小时,转氧化气氛保温20分钟;再转还原气氛并逐渐升温至1300℃,用时5小时,保温1小时;逐渐降温至400℃,用时3小时,保温3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祭红釉。成品率82.6%。实施例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祭红釉,制备步骤如下:s1.按熔块配方称取:叶蜡石15份,流纹岩13份,方铅矿0.4份,石英9份,二氧化锰0.7份,混合均匀,在1450℃的温度下熔融,水淬成熔块备用;s2.按祭红釉配方称取:熔块16份,冰晶石12份,孔雀石0.6份,黄腊石4份,铜花1.5份,半坡土16份,红泥8份,白云石9份,蛇纹石5份,以料:球:水=1:2:0.7入球磨研磨3h,出磨后300目筛筛余0.1%,得到釉浆;s3.在坯体上分两次施釉,第一次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浸釉后自然晾干,第二次以喷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1mm,然后入隧道窑烧制:s3所述的烧制过程如下:由室温逐渐升至800℃,用时2小时,转氧化气氛保温20分钟;再转还原气氛并逐渐升温至1300℃,用时5小时,保温1小时;逐渐降温至400℃,用时3小时,保温3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祭红釉。成品率82.8%。对比例1调整原材料配方,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一致,步骤如下:s1.按熔块配方称取:叶蜡石18份,流纹岩8份,方铅矿0.5份,石英5份,二氧化锰0.1份,混合均匀,在1400℃的温度下熔融,水淬成熔块备用;s2.按祭红釉配方称取:熔块16份,冰晶石6份,孔雀石0.3份,黄腊石10份,铜花1份,半坡土22份,红泥12份,白云石12份,蛇纹石2份,以料:球:水=1:2:0.7入球磨研磨3h,出磨后300目筛筛余0.1%,得到釉浆;s3.在坯体上分两次施釉,第一次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浸釉后自然晾干,第二次以喷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1mm,然后入隧道窑烧制:s3所述的烧制过程如下:由室温逐渐升至800℃,用时2小时,转氧化气氛保温20分钟;再转还原气氛并逐渐升温至1300℃,用时5小时,保温1小时;逐渐降温至400℃,用时3小时,保温3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对比例2调整原材料配方与制备工艺,步骤如下:s1.按熔块配方称取:叶蜡石10份,流纹岩9份,石英14份,二氧化锰0.7份,混合均匀,在1200℃的温度下熔融,水淬成熔块备用;s2.按祭红釉配方称取:熔块16份,冰晶石15份,黄腊石2份,铜花1.5份,半坡土18份,红泥10份,白云石6份,蛇纹石4份,以料:球:水=1:2:0.65入球磨研磨3h,出磨后250目筛筛余0.2%,得到釉浆;s3.在坯体上分两次施釉,第一次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浸釉后自然晾干,第二次以喷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1mm,然后入隧道窑烧制:s3所述的烧制过程如下:由室温逐渐升至600℃,用时3小时,保温20分钟;转还原气氛并逐渐升温至1300℃,用时5小时;逐渐降温至400℃,用时3小时,保温3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对比例3调整原材料配方与制备工艺,步骤如下:s1.按熔块配方称取:叶蜡石10份,流纹岩15份,方铅矿0.1份,石英14份,混合均匀,在1480℃的温度下熔融,水淬成熔块备用;s2.按祭红釉配方称取:熔块16份,冰晶石16份,孔雀石1份,黄腊石4份,铜花0.8份,半坡土12份,红泥5份,白云石12份,蛇纹石6份,以料:球:水=1:2:0.8入球磨研磨3h,出磨后300目筛筛余0.08%,得到釉浆;s3.在坯体上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3mm,然后入隧道窑烧制:s3所述的烧制过程如下:由室温逐渐升至800℃,用时2小时,转氧化气氛逐渐升温至1200℃,用时5小时,保温1小时;逐渐降温至300℃,用时6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效果测评:实施例1~3、对比例1~3分别制备得到的釉面效果如表1所示:表1釉层表面状况釉面呈色效果实施例1无裂纹、浮光、流淌现象呈深沉祭红色,红中透紫实施例2无裂纹、浮光、流淌现象部分成品较实施例1颜色稍暗实施例3无裂纹、浮光、流淌现象部分成品较实施例1颜色稍亮对比例1无裂纹、浮光、流淌现象呈浑浊暗红色对比例2有少许轻微裂纹呈艳紫色且带有杂质对比例3有流釉现象呈青绿色且带有杂质实验表明,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及烧成工艺等对釉面效果影响极大,实施例1所制备出来的釉面效果最好,颜色最为纯正,成品率最高,为最佳实施例。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祭红釉,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熔块16份,冰晶石8~12份,孔雀石0.3~0.8份,黄腊石2~5份,铜花1.2~1.6份,半坡土13~19份,红泥5~9份,白云石6~10份,蛇纹石3~7份,其中,所述熔块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各组分组成:叶蜡石10~15份,流纹岩9~13份,方铅矿0.1~0.4份,石英8~13份,二氧化锰0.5~0.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祭红釉,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熔块16份,冰晶石10份,孔雀石0.5份,黄腊石3份,铜花1.4份,半坡土17份,红泥7份,白云石8份,蛇纹石6份,其中,所述熔块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各组分组成:叶蜡石12份,流纹岩11份,方铅矿0.3份,石英10份,二氧化锰0.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祭红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熔块配方称取,混合均匀,在1380~1450℃的温度下熔融,水淬成熔块备用;

    s2.按祭红釉配方称取,以料:球:水=1:2:0.7入球磨研磨3h,出磨后300目筛筛余0.1%,得到釉浆;

    s3.在坯体上分两次施釉,第一次以浸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2mm,浸釉后自然晾干,第二次以喷釉方式施釉,施釉厚度0.1mm,然后入隧道窑烧制,得到祭红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祭红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的烧制过程如下:由室温逐渐升至800℃,用时2小时,转氧化气氛保温20分钟;再转还原气氛并逐渐升温至1300℃,用时5小时,保温1小时;逐渐降温至400℃,用时3小时,保温3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祭红釉,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各组分组成:熔块16份,冰晶石8~12份,孔雀石0.3~0.8份,黄腊石2~5份,铜花1.2~1.6份,半坡土13~19份,红泥5~9份,白云石6~10份,蛇纹石3~7份,其中,所述熔块由以下重量分数的各组分组成:叶蜡石10~15份,流纹岩9~13份,方铅矿0.1~0.4份,石英8~13份,二氧化锰0.5~0.7份。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祭红釉的制备方法,用其制备出来的产品,其釉面呈祭红色,颜色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沉稳,釉面无裂纹、浮光、流淌现象,高雅大气;且烧成率达82%。

    技术研发人员:邹伯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海程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20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