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gis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理信息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偏重于实践应用。该项技术所涉及的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但现有的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功能单一、采集精度低,不能满足用户广泛的需求,特别是在采集城市道路建筑实体信息时,建筑物的画面不能灵活多角度地摄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可靠性高、省时省力的地理信息采集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包括旋转采集盘1、推杆2、旋转控制箱3、控制底板4、地理信息控制板5、固定底盘6;
所述旋转采集盘1下端连接可旋转推杆2,推杆2下端固定在旋转控制箱3上,旋转控制箱3固定在控制底板4上,控制底板4内部设有地理信息控制板5,控制底板4下端四角设置有固定底盘6;所述旋转控制箱3内设有旋转电机、电机驱动器以及电机控制器;所述旋转电机、电机驱动器以及电机控制器依次相连接;旋转电机能够带动推杆2旋转,进而带动旋转采集盘1旋转;所述旋转采集盘1上设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gps模块、摄像头;所述控制底板4内的地理信息控制板5包括lora模块、数据采集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地理信息服务器;所述lora模块包括数据发送和接收模块;控制器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和lora集中器相连,gprs模块通过以太网和远程总服务器相连;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传感器组、调理电路、a/d转换器。
进一步,设备上电硬件初始化,向服务器发送设备识别消息,得到应答后设置定时中断,进入休眠模式;定时唤醒关闭中断。通过at指令查询gprs是否收到服务器的数据;若接收到服务器数据,进入消息处理循环。首先解析服务器数据,是否向终端发送采集指令,若是,则向lora终端发送采集消息,等待并接受终端的反馈消息,将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数据格式转换,通过gprs上传至服务器;相反,则是服务器对终端执行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要求对设备做相应的操作;若没有接收到消息,则返回重新进入中断状态,等待被定时器唤醒。
进一步,所述服务器包括中央处理器、电源、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存储介质、存储器、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给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存储介质、存储器、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提供电力;中央处理器内设置有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存储介质、存储器;中央处理器外置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
进一步,还包括基站,基站内设置有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和发射器;通过can总线连接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和发射器。
进一步,所述地理信息控制板5执行以下过程:
正向编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表-轨道地理信息工程数据表-轨道地理信息二进制文件,基础数据表是勘察设计单位设计测量的整个地理数据表格,工程数据表是按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管辖区域将基础数据进行划分、整理和校核后的若干数据表格,二进制文件是将工程数据表按照规定的数据结构格式存储的二进制数据文件;
数据验证:对正向编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验证,对程数据表自身进行逻辑有效性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对二进制文件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后的工程数据,将其与正向编制过程的工程数据进行核对,确保二者的一致性;再对解析数据与基础数据进行核对,确保解析数据覆盖整个地理信息,及保证二进制文件的完整性;
数据确认:将编制完成的地理信息二进制文件配置到相应设备中,用于现场联调联试仿真确认;
为得到gnss盲点的坐标,通常将全站仪与rtk相结合,即在其附近选择至少两处gnss观测条件较好的位置,用rtk方法测出坐标作为已知点,然后在其中一个与gnss盲点通视的已知点上架设全站仪,瞄准另一个已知点进行定向,最后再利用极坐标法测得gnss盲点的坐标;
设gnss盲点坐标为(x,y,h),其周围有n个辅助点,任一辅助点坐标记为(xi,yi,hi)(i=1,2,3,…,n),激光测距仪到已知点的高度记为
式(1)为三元二次方程,需要已知3个以上辅助点的三维坐标,以及辅助点与gnss盲点之间的斜距求解;当只有3个辅助点时,一般可求解出两组满足要求的坐标,此时可根据gnss盲点的近似高程进行筛选,但近似高程的确定并非易事;利用点号的编排法则也能唯一确定gnss盲点的三维坐标,但其实质是要求知道gnss盲点与3个辅助点构成的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关系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判断。因此可使用多于3个的辅助点来确定gns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计旋转采集盘、远程无线控制和蓄电池,可以防水防雨、防尘晒等,使工作人员在远处即可调整装置,省时省力,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恶劣天气下工作发生危险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框图。
1-旋转采集盘;2-推杆;3-旋转控制箱;4-控制底板;5-地理信息控制板;6-固定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实施做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包括旋转采集盘1、推杆2、旋转控制箱3、控制底板4、地理信息控制板5、固定底盘6;所述旋转采集盘1下端连接可旋转推杆2,推杆2下端固定在旋转控制箱3上,旋转控制箱3固定在控制底板4上,控制底板4内部设有地理信息控制板5,控制底板4下端四角设置有固定底盘6;所述旋转控制箱3内设有旋转电机、电机驱动器以及电机控制器;所述旋转电机、电机驱动器以及电机控制器依次相连接;旋转电机能够带动推杆2旋转,进而带动旋转采集盘1旋转;所述旋转采集盘1上设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gps模块、摄像头;所述控制底板4内的地理信息控制板5包括lora模块、数据采集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地理信息服务器;所述lora模块包括数据发送和接收模块;控制器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和lora集中器相连,gprs模块通过以太网和远程总服务器相连;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传感器组、调理电路、a/d转换器。
设备上电硬件初始化,向服务器发送设备识别消息,得到应答后设置定时中断,进入休眠模式;定时唤醒关闭中断。通过at指令查询gprs是否收到服务器的数据;若接收到服务器数据,进入消息处理循环。首先解析服务器数据,是否向终端发送采集指令,若是,则向lora终端发送采集消息,等待并接受终端的反馈消息,将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数据格式转换,通过gprs上传至服务器;相反,则是服务器对终端执行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要求对设备做相应的操作;若没有接收到消息,则返回重新进入中断状态,等待被定时器唤醒。
所述服务器包括中央处理器、电源、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存储介质、存储器、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给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存储介质、存储器、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提供电力;中央处理器内设置有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存储介质、存储器;中央处理器外置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
还包括基站,基站内设置有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和发射器;通过can总线连接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和发射器。
所述地理信息控制板5执行以下过程:
正向编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表-轨道地理信息工程数据表-轨道地理信息二进制文件,基础数据表是勘察设计单位设计测量的整个地理数据表格,工程数据表是按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管辖区域将基础数据进行划分、整理和校核后的若干数据表格,二进制文件是将工程数据表按照规定的数据结构格式存储的二进制数据文件;
数据验证:对正向编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验证,对程数据表自身进行逻辑有效性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对二进制文件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后的工程数据,将其与正向编制过程的工程数据进行核对,确保二者的一致性;再对解析数据与基础数据进行核对,确保解析数据覆盖整个地理信息,及保证二进制文件的完整性;
数据确认:将编制完成的地理信息二进制文件配置到相应设备中,用于现场联调联试仿真确认;
为得到gnss盲点的坐标,通常将全站仪与rtk相结合,即在其附近选择至少两处gnss观测条件较好的位置,用rtk方法测出坐标作为已知点,然后在其中一个与gnss盲点通视的已知点上架设全站仪,瞄准另一个已知点进行定向,最后再利用极坐标法测得gnss盲点的坐标;
设gnss盲点坐标为(x,y,h),其周围有n个辅助点,任一辅助点坐标记为(xi,yi,hi)(i=1,2,3,…,n),激光测距仪到已知点的高度记为
式(1)为三元二次方程,需要已知3个以上辅助点的三维坐标,以及辅助点与gnss盲点之间的斜距求解;当只有3个辅助点时,一般可求解出两组满足要求的坐标,此时可根据gnss盲点的近似高程进行筛选,但近似高程的确定并非易事;利用点号的编排法则也能唯一确定gnss盲点的三维坐标,但其实质是要求知道gnss盲点与3个辅助点构成的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关系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判断。因此可使用多于3个的辅助点来确定gnss。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采集盘(1)、推杆(2)、旋转控制箱(3)、控制底板(4)、地理信息控制板(5)、固定底盘(6);
所述旋转采集盘(1)下端连接可旋转推杆(2),推杆(2)下端固定在旋转控制箱(3)上,旋转控制箱(3)固定在控制底板(4)上,控制底板(4)内部设有地理信息控制板(5),控制底板(4)下端四角设置有固定底盘(6);所述旋转控制箱(3)内设有旋转电机、电机驱动器以及电机控制器;所述旋转电机、电机驱动器以及电机控制器依次相连接;旋转电机能够带动推杆(2)旋转,进而带动旋转采集盘(1)旋转;所述旋转采集盘(1)上设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gps模块、摄像头;所述控制底板(4)内的地理信息控制板(5)包括lora模块、数据采集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地理信息服务器;所述lora模块包括数据发送和接收模块;控制器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和lora集中器相连,gprs模块通过以太网和远程总服务器相连;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传感器组、调理电路、a/d转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上电硬件初始化,向服务器发送设备识别消息,得到应答后设置定时中断,进入休眠模式;定时唤醒关闭中断。通过at指令查询gprs是否收到服务器的数据;若接收到服务器数据,进入消息处理循环。首先解析服务器数据,是否向终端发送采集指令,若是,则向lora终端发送采集消息,等待并接受终端的反馈消息,将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数据格式转换,通过gprs上传至服务器;相反,则是服务器对终端执行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要求对设备做相应的操作;若没有接收到消息,则返回重新进入中断状态,等待被定时器唤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中央处理器、电源、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存储介质、存储器、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给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存储介质、存储器、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提供电力;中央处理器内设置有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存储介质、存储器;中央处理器外置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站,基站内设置有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和发射器;通过can总线连接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和发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信息控制板(5)执行以下过程:
正向编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表-轨道地理信息工程数据表-轨道地理信息二进制文件,基础数据表是勘察设计单位设计测量的整个地理数据表格,工程数据表是按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管辖区域将基础数据进行划分、整理和校核后的若干数据表格,二进制文件是将工程数据表按照规定的数据结构格式存储的二进制数据文件;
数据验证:对正向编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验证,对程数据表自身进行逻辑有效性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对二进制文件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后的工程数据,将其与正向编制过程的工程数据进行核对,确保二者的一致性;再对解析数据与基础数据进行核对,确保解析数据覆盖整个地理信息,及保证二进制文件的完整性;
数据确认:将编制完成的地理信息二进制文件配置到相应设备中,用于现场联调联试仿真确认;
为得到gnss盲点的坐标,通常将全站仪与rtk相结合,即在其附近选择至少两处gnss观测条件较好的位置,用rtk方法测出坐标作为已知点,然后在其中一个与gnss盲点通视的已知点上架设全站仪,瞄准另一个已知点进行定向,最后再利用极坐标法测得gnss盲点的坐标;
设gnss盲点坐标为(x,y,h),其周围有n个辅助点,任一辅助点坐标记为(xi,yi,hi)(i=1,2,3,…,n),激光测距仪到已知点的高度记为
式(1)为三元二次方程,需要已知3个以上辅助点的三维坐标,以及辅助点与gnss盲点之间的斜距求解;当只有3个辅助点时,一般可求解出两组满足要求的坐标,此时可根据gnss盲点的近似高程进行筛选,但近似高程的确定并非易事;利用点号的编排法则也能唯一确定gnss盲点的三维坐标,但其实质是要求知道gnss盲点与3个辅助点构成的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关系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判断。因此可使用多于3个的辅助点来确定gnss。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