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碾压机器,尤其涉及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
背景技术:
茶叶在采摘烘干后,为了便于装盒,需要对其进行挤压工作,将茶叶挤压成茶饼,目前的做法通常是手动对其进行挤压,将烘干的茶叶放于容器内后,使用挤压棒等器具在容器内对茶叶进行挤压,但人工挤压时掌握不好挤压的力度,用力过大容易对茶叶造成破坏,用力过小使挤压出来的茶饼容易散落,达不到茶饼的要求。
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可自动对茶叶进行挤压,挤压力度一致的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工挤压时掌握不好挤压的力度,用力过大容易对茶叶造成破坏,用力过小使挤压出来的茶饼容易散落,达不到茶饼的要求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自动对茶叶进行挤压,挤压力度一致的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包括有:
底座,底座顶部一侧设有下压机构;
成形上升机构,底座顶部一侧设有成形上升机构。
进一步,下压机构包括有:
l形杆,底座顶部一侧设有l形杆;
气缸,l形杆上设有气缸;
安装板,气缸伸缩杆连接有安装板;
连接杆,安装板底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底部设有模具。
进一步,成形上升机构包括有:
安装块,底座顶部一侧设有安装块;
第一楔形块,安装块两侧均设有第一楔形块;
上升板,安装块内一侧滑动式设有上升板;
第一弹簧,上升板底部与安装块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还包括有:
第一下压杆,安装板两侧均设有第一下压杆;
第一滑轨,第一楔形块顶部均设有第一滑轨;
导向杆,第一滑轨上均对称滑动式设有导向杆;
卡紧块,两侧的导向杆内侧之间均连接有卡紧块;
第二楔形块,卡紧块外侧均设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第一下压杆配合;
第二弹簧,导向杆与第一滑轨外壁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还包括有:
异形杆,第一下压杆外侧均设有异形杆;
轴承座,底座顶部另一侧对称设有轴承座;
转轴,轴承座一侧之间连接有转轴;
棘轮,转轴两端均设有棘轮,棘轮与异形杆的棘条配合;
齿轮,转轴两侧均设有齿轮;
第二滑轨,底座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二滑轨;
齿条推进板,第二滑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齿条推进板,齿条推进板一侧的两侧均与第二滑轨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进一步,还包括有:
第二下压杆,安装板两侧的一侧均设有第二下压杆;
支撑杆,底座顶部中间两侧均对称设有支撑杆;
第三滑轨,一侧支撑杆之间连接有第三滑轨;
异形块,第三滑轨内滑动式设有异形块;
第三弹簧,异形块底部与第三滑轨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茶叶箱,另一侧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茶叶箱,异形块与茶叶箱配合。
进一步,还包括有:
支撑板,安装块一侧对称设有支撑板;
支撑柱,支撑板两侧之间均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底部均与底座相连;
下料板,支撑柱顶部之间连接有下料板;
导向筒,一侧支撑板顶部设有导向筒,导向筒与下料板和一侧支撑板配合。
进一步,模具为实心。
本发明达到了的效果:通过设置的下压机构和成形上升机构之间的配合,可自动的将茶叶挤压成茶饼,无需人工对其进行挤压;通过使卡紧块间歇的向内侧移动相互靠近,以此使在每次进行挤压工作时将茶罐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进行挤压工作;通过使齿条推进板间歇的左右移动,工作人员只需在每次齿条推进板向左移动复位后放入新的茶罐与茶叶在底座上即可;通过设置的导向筒可对茶饼起导向作用,使其更好的落于茶盒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六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七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_底座,2_下压机构,20_l形杆,21_安装板,22_连接杆,23_模具,24_气缸,3_成形上升机构,30_安装块,31_第一楔形块,32_上升板,33_第一弹簧,4_第一下压杆,5_第一滑轨,6_卡紧块,7_第二楔形块,8_导向杆,9_第二弹簧,10_异形杆,11_轴承座,12_转轴,13_棘轮,14_齿轮,15_第二滑轨,16_齿条推进板,17_第二下压杆,1701_支撑杆,1702_茶叶箱,1703_第三滑轨,1704_异形块,1705_第三弹簧,18_支撑板,1801_下料板,1802_支撑柱,1803_导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座1、下压机构2和成形上升机构3,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下压机构2,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成形上升机构3。
如图2所示,下压机构2包括有l形杆20、安装板21、连接杆22、模具23和气缸24,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l形杆20,l形杆20上设有气缸24,气缸24伸缩杆连接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底部设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底部设有模具23。
如图3和图4所示,成形上升机构3包括有安装块30、第一楔形块31、上升板32和第一弹簧33,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安装块30,安装块30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楔形块31,安装块30内上侧滑动式设有上升板32,上升板32底部与安装块30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3。
当需要制造茶饼时,工作人员先将茶罐放于安装块30顶部,随后将茶叶放入茶罐内,随后启动气缸24工作,气缸24伸缩杆伸长带动安装板21向下移动,安装板21向下移动通过连接杆22带动模具23向下移动,模具23向下移动会穿过茶罐与茶叶接触后继续移动,从而通过茶叶带动上升板32向下移动,第一弹簧33被压缩,当第一弹簧33被压缩至极限后,模具23继续向下移动一定距离,从而通过与上升板32的配合将茶叶挤压成茶饼,随后使气缸24伸缩杆缩短复位,从而通过安装板21和连接杆22带动模具23向上移动复位,在第一弹簧33的作用下上升板32向上移动复位,上升板32向上移动带动茶饼向上移动,此时工作人员便可将茶饼从茶罐内取出,再将新的茶叶放于茶罐内,重复上述操作,即可不断的将茶叶制成茶饼,茶叶全部成为茶饼后,停止气缸24工作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5所示,还包括有第一下压杆4、第一滑轨5、卡紧块6、第二楔形块7、导向杆8和第二弹簧9,安装板21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下压杆4,第一楔形块31顶部均设有第一滑轨5,第一滑轨5上均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导向杆8,前后两侧的导向杆8内侧之间均连接有卡紧块6,卡紧块6外侧均设有第二楔形块7,第二楔形块7与第一下压杆4配合,导向杆8与第一滑轨5外壁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9。
安装板21向下移动带动第一下压杆4向下移动,第一下压杆4向下移动至于第二楔形块7接触后继续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楔形块7向内侧移动相互靠近,第二楔形块7向内侧移动带动卡紧块6向内侧移动,卡紧块6向内侧移动带动导向杆8向内侧移动,第二弹簧9被压缩,卡紧块6向内侧移动即可夹紧茶罐,避免在进行挤压工作时茶罐位置发生变化,影响挤压工作进行,随后当安装板21向上移动带动第一下压杆4向上移动不与第二楔形块7接触,从而在第二弹簧9的作用下导向杆8、卡紧块6和第二楔形块7向外侧移动复位,随着安装板21不断的上下移动,以此便可实现在进行挤压工作时将茶罐夹紧,可更好的进行挤压工作。
如图6所示,还包括有异形杆10、轴承座11、转轴12、棘轮13、齿轮14、第二滑轨15和齿条推进板16,第一下压杆4外侧均设有异形杆10,底座1顶部左侧前后对称设有轴承座11,轴承座11上侧之间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前后两端均设有棘轮13,棘轮13与异形杆10的棘条配合,转轴12前后两侧均设有齿轮14,底座1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滑轨15,第二滑轨15之间滑动式连接有齿条推进板16,齿条推进板16右部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二滑轨15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工作人员可将一定量的茶罐均匀的摆放于底座1顶部,将茶叶放进茶罐内,将收集框放于底座1顶部右侧,随后即可使气缸24工作,第一下压杆4向下移动带动异形杆10向下移动,此时不通过棘条带动棘轮13转动,当第一下压杆4向上移动带动异形杆10向上移动时,此时带动棘轮13转动,棘轮13转动通过转轴12带动齿轮14转动,齿轮14转动带动齿条推进板16向右移动,弹性件被压缩,齿条推进板16向右移动即可推动茶罐向右移动,从而使一个茶罐处于模具23下方,里面的茶叶也随之处于上升板32上方,已有挤压好茶饼的茶罐被未挤压好茶饼的茶罐推动向右移动,从而掉落在收集框内,当异形杆10向上移动使棘条不与棘轮13接触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齿条推进板16向左移动复位,随着第一下压杆4不断的上下移动,工作人员只需在每次齿条推进板16向左移动复位后放入新的茶罐与茶叶在底座1上即可,当茶叶已全部制成茶饼后,工作人员即可对收集框内的茶饼与茶罐进行收集放置。
如图7所示,还包括有第二下压杆17、支撑杆1701、茶叶箱1702、第三滑轨1703、异形块1704和第三弹簧1705,安装板21前后两侧的左侧均设有第二下压杆17,底座1顶部中间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支撑杆1701,左侧支撑杆1701之间连接有第三滑轨1703,第三滑轨1703内滑动式设有异形块1704,异形块1704底部与第三滑轨1703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705,右侧支撑杆1701之间连接有茶叶箱1702,异形块1704与茶叶箱1702配合。
工作人员可将茶叶放置在茶叶箱1702内,安装板21向下移动还带动第二下压杆17向下移动,第二下压杆17向下移动至于异形块1704接触后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异形块1704向下移动,第三弹簧1705被压缩,异形块1704向下移动不再挡住茶叶箱1702的出料口,从而部分茶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进茶罐内,随后第二下压杆17向上移动复位,在第三弹簧1705的作用下异形块1704向上移动挡住茶叶箱1702的出料口,从而茶叶停止下料,随着第二下压杆17间歇的上下移动,以此即可实现对茶叶的自动下料,每次下的料数量一致从而制成的茶饼大小一致。
如图8所示,还包括有支撑板18、下料板1801、支撑柱1802和导向筒1803,安装块30右侧上下对称设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左右两侧之间均连接有支撑柱1802,支撑柱1802底部均与底座1相连,支撑柱1802顶部之间连接有下料板1801,上侧支撑板18顶部设有导向筒1803,导向筒1803与下料板1801和上侧支撑板18配合。
工作人员可将茶盒放在下侧的支撑板18上,当茶罐与茶饼移动至下料板1801上时,茶饼通过下料板1801和导向筒1803落在茶盒内,工作人员即可将装有茶饼的茶盒取下,同时放上新的茶盒,同时将下料板1801上的茶罐取下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底座(1),底座(1)顶部一侧设有下压机构(2);
成形上升机构(3),底座(1)顶部一侧设有成形上升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其特征在于,下压机构(2)包括有:
l形杆(20),底座(1)顶部一侧设有l形杆(20);
气缸(24),l形杆(20)上设有气缸(24);
安装板(21),气缸(24)伸缩杆连接有安装板(21);
连接杆(22),安装板(21)底部设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底部设有模具(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其特征在于,成形上升机构(3)包括有:
安装块(30),底座(1)顶部一侧设有安装块(30);
第一楔形块(31),安装块(30)两侧均设有第一楔形块(31);
上升板(32),安装块(30)内一侧滑动式设有上升板(32);
第一弹簧(33),上升板(32)底部与安装块(30)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一下压杆(4),安装板(21)两侧均设有第一下压杆(4);
第一滑轨(5),第一楔形块(31)顶部均设有第一滑轨(5);
导向杆(8),第一滑轨(5)上均对称滑动式设有导向杆(8);
卡紧块(6),两侧的导向杆(8)内侧之间均连接有卡紧块(6);
第二楔形块(7),卡紧块(6)外侧均设有第二楔形块(7),第二楔形块(7)与第一下压杆(4)配合;
第二弹簧(9),导向杆(8)与第一滑轨(5)外壁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异形杆(10),第一下压杆(4)外侧均设有异形杆(10);
轴承座(11),底座(1)顶部另一侧对称设有轴承座(11);
转轴(12),轴承座(11)一侧之间连接有转轴(12);
棘轮(13),转轴(12)两端均设有棘轮(13),棘轮(13)与异形杆(10)的棘条配合;
齿轮(14),转轴(12)两侧均设有齿轮(14);
第二滑轨(15),底座(1)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二滑轨(15);
齿条推进板(16),第二滑轨(15)之间滑动式连接有齿条推进板(16),齿条推进板(16)一侧的两侧均与第二滑轨(15)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二下压杆(17),安装板(21)两侧的一侧均设有第二下压杆(17);
支撑杆(1701),底座(1)顶部中间两侧均对称设有支撑杆(1701);
第三滑轨(1703),一侧支撑杆(1701)之间连接有第三滑轨(1703);
异形块(1704),第三滑轨(1703)内滑动式设有异形块(1704);
第三弹簧(1705),异形块(1704)底部与第三滑轨(1703)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705);
茶叶箱(1702),另一侧支撑杆(1701)之间连接有茶叶箱(1702),异形块(1704)与茶叶箱(1702)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支撑板(18),安装块(30)一侧对称设有支撑板(18);
支撑柱(1802),支撑板(18)两侧之间均连接有支撑柱(1802),支撑柱(1802)底部均与底座(1)相连;
下料板(1801),支撑柱(1802)顶部之间连接有下料板(1801);
导向筒(1803),一侧支撑板(18)顶部设有导向筒(1803),导向筒(1803)与下料板(1801)和一侧支撑板(18)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碾压式茶饼制造机器,其特征在于:模具(23)为实心。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