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85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现有的传统方法在发酵时对于湿度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发酵出的茶叶成色不佳,影响茶叶美观,同时现有的茶叶含硒量较低,起不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0-80%,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使得茶叶走水均匀。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1中,所述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3中,所述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4中,所述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7中,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8中,茶叶摊放厚度为4~6厘米。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中创新性的将茶树种植在富硒土壤中,增加茶叶的含硒量,经对比可知,相比于现有的红茶,含硒量提高十倍以上,硒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起到养生作用,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改善作用;同时采用增湿发酵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固定湿度发酵法,可大大提高茶叶的成色,使茶叶成品色泽均匀;干燥时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采茶时间尽量选在早晨6-9时最佳;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0-75%,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摊放厚度为4~6厘米,使得茶叶走水均匀。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采茶时间尽量选在早晨6-9时最佳;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5-80%,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摊放厚度为4~6厘米,使得茶叶走水均匀。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采茶时间尽量选在早晨6-9时最佳;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80-85%,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摊放厚度为4~6厘米,使得茶叶走水均匀。类别含硒量(单片)茶叶成色汤色滋味实施例10.145%色泽均匀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实施例20.156%色泽均匀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实施例30.149%色泽有偏差红艳明亮滋味醇厚传统红茶0.011%色泽偏差较大混沌暗淡滋味较清淡综上所述:实施例1-3的区别仅在于发酵池湿度湿度不同,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采用增湿发酵法其发酵池湿度控制在70-80%最佳,可保证茶叶成色色泽均匀,同时本发明中创新性的将茶树种植在富硒土壤中,增加茶叶的含硒量,经对比可知,相比于现有的红茶,含硒量提高十倍以上,硒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改善作用;同时采用增湿发酵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固定湿度发酵法,可大大提高茶叶的成色,使茶叶成品色泽均匀;干燥时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茶树选取:选取种植在高山山坡上松树旁的红茶茶树,种植土壤为弱酸性富锶土壤;

    步骤2、茶叶摘取:摘取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前1-2周的红茶鲜叶;

    步骤3、鲜叶预处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自然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晒青力求均匀一致,晒青时间可根据当天阳光照射强弱程度而定,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控制好失水程度,摇青2-3次,每次10-15min;

    步骤4、鲜叶萎凋:将预处理的鲜叶均匀的浅薄摊晾在密闭无菌的萎凋室内,同时向萎凋室内通入冷气将温度保持在零下15℃-零下10℃之间,直至鲜叶条柔软,握茶成团不松散;

    步骤5、揉捻:一次揉捻至色泽由绿转黄,茶香外透,时间为25-30min,然后放置30分钟后转入二次揉捻,第二次捻揉时间15-20分钟,至茶叶全部紧结成卷条状后进入发酵;

    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0-80%,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

    步骤7、干燥:遵循“毛火高温快速,足火低温长烘”的原则,使发酵良好的加工叶在高温热风条件下充分排湿,得到干燥,迅速终止酶的活性,固定叶内品质成分,发挥香气;

    步骤8、摊凉:将干燥后的茶叶均匀摊开,让茶叶摊开散热0.5~1个小时,使得茶叶走水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高山山坡高度优选1000-120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晒青时间控制在30-4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萎凋时间控制在18-2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第一道毛火使茶叶初步成形,茶叶干燥至8成以上,第二道足火使干茶的含水率保持在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8中,茶叶摊放厚度为4~6厘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养生功能的高山红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茶树选取;步骤2、茶叶摘取;步骤3、鲜叶预处理;步骤4、鲜叶萎凋;步骤5、揉捻;步骤6、发酵:采用增湿发酵法,将茶叶叠层后放入发酵池中,单层茶叶厚度保持在6‑8cm,发酵池湿度70‑80%,发酵池内部湿度逐步增加,每3小时增湿一次,发酵池温度保持在30‑32℃,发酵时间控制在20‑24H;步骤7、干燥;步骤8、摊凉。本发明中创新性的将茶树种植在富硒土壤中,增加茶叶的含硒量,经对比可知,相比于现有的红茶,含硒量提高十倍以上,硒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起到养生作用,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改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陶大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安市野春芽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17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