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
背景技术: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其优越的气候条件使种植的茶叶质量较高,经生产加工后的绿茶品质高,但是高原茶叶叶嫩而厚重;目前现有的绿茶加工模式难以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同时蒸汽杀青时间过长,使冲泡的茶叶会有水闷味和苦涩味,影响绿茶的口感,而且泡出的汤色也会变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有效解决了现有绿茶加工模式难以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同时蒸汽杀青时间过长,使冲泡的茶叶会有水闷味和苦涩味,影响绿茶的口感,而且泡出的汤色也会变色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原料进行去杂精选,在温水中侵泡洗净后移至通风透光的自然条件下摊凉6-8h,摊凉厚度为15-20cm,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后备用;
2)将步骤1)中摊凉后的茶鲜叶原料送入杀青机中采用蒸汽装置进行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15-235℃,杀青时间20-35s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00-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90-120s;
3)将步骤2)中脱水后的茶叶原料立即摊开散热至叶面温度30-45℃后,放入叶打机中进行叶打,叶打温度控制在115-125℃,叶打时间8-12min,得到预制条状茶叶;
4)将步骤3)中预制条状茶叶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初揉捻20-3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90-100℃进行初烘,烘干时间2-3min,抖散备用;
所述初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打叶后的预制条状茶叶进行第一次轻度揉捻,第一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95-10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6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一次轻度揉捻时间10-15min;第一次轻度揉捻后时隔60-9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一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5-9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6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一次重度揉捻时间10-20min;
5)将步骤4)中初揉捻抖散的预制条状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复揉捻35-50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70-80℃进行再烘,烘干时间3-5min,制得条状茶叶;
所述复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初揉捻后制得的条状茶叶进行第二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85-9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45-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二次轻度揉捻时间10-15min;第二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9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二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45-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二次重度揉捻时间10-20min;第三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90s,将茶叶进行轻度揉捻,第三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8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45-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三次轻度揉捻时间10-20min;
6)将步骤5)中复揉捻制得的条状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以烘干温度100-125℃进行复烘,摊叶厚度5-7cm,烘干时间6-8min后,取出茶条摊凉至叶面温度30-45℃,然后放入炒锅中,在75-90℃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00-115℃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制得成品茶。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高温蒸汽杀青后,杀青机中产生的液化水珠滴落至杀青机下端自带的收集槽中,供蒸汽装置回收利用。
进一步,所述蒸汽装置包括外置蒸汽装置和内置蒸汽装置,所述内置蒸汽装置设于杀青机底部,所述杀青机内侧壳壁上的多个等间距蒸汽喷嘴,所述蒸汽喷嘴通过管道与内置蒸汽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初揉捻后的茶叶成条率为75-85%。
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复揉捻后的茶叶成条率为95%以上。
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炒制温度为80-85℃。
进一步,所述烘干机内设有多层不锈钢筛网。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杀青机蒸汽装置包括外置蒸汽装置和内置蒸汽装置,提高杀青效率以及杀青质量,且内置蒸汽装置并通过管道与杀青机内侧壳壁上的多个等间距蒸汽喷嘴连接,提高对杀青机内茶叶的高温蒸汽效果,使机内茶叶均匀受热进行高温青蒸,高温蒸汽杀青后,杀青机中产生的液化水珠滴落至杀青机下端自带的收集槽中,供内置蒸汽装置回收利用,再以20-35s的杀青时间进行快速杀青,从而钝化多酚类氧化酶,同时散发部分青气,保留了较多的叶绿素不被破坏,提高青蒸品质;通过杀青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00-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90-120s,提高青蒸后青草气的散发效率;通过烘干机内设有多层不锈钢筛网,增大烘干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初揉捻的轻-重交替原则并结合复揉捻的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揉捻,揉捻中采用间隔揉捻使茶叶适当的冷却,从而使茶叶揉捻得更均匀,破坏茶叶组织的同时使制得的茶条质感品相较好,通过初烘-再烘-复烘,有效降低茶叶的含水量,保持茶叶的外形色泽;通过放入炒锅中,在75-90℃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00-115℃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提高炒制后茶叶的色泽度以及口感,使其具有高香持久的特点,有效解决了现有绿茶加工模式难以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同时蒸汽杀青时间过长,使冲泡的茶叶会有水闷味和苦涩味,影响绿茶的口感,而且泡出的汤色也会变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杀青机,2外置蒸汽装置,3-内置蒸汽装置,4-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原料进行去杂精选,在温水中侵泡洗净后移至通风透光的自然条件下摊凉7h,摊凉厚度为18cm,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后备用;
2)将步骤1)中摊凉后的茶鲜叶原料送入杀青机1中采用蒸汽装置进行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25℃,杀青时间25s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120s;
3)将步骤2)中脱水后的茶叶原料立即摊开散热至叶面温度35℃后,放入叶打机中进行叶打,叶打温度控制在120℃,叶打时间10min,得到预制条状茶叶;
4)将步骤3)中预制条状茶叶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初揉捻3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95℃进行初烘,烘干时间2.5min,抖散备用;
所述初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打叶后的预制条状茶叶进行第一次轻度揉捻,第一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10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一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一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重度揉捻时间10min;
5)将步骤4)中初揉捻抖散的预制条状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复揉捻4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75℃进行次烘,烘干时间4min,制得条状茶叶;
所述复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初揉捻后制得的条状茶叶进行第二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轻度揉捻时间12min;第二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二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重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三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轻度揉捻,第三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三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
6)将步骤5)中复揉捻制得的条状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以烘干温度110℃进行再烘,摊叶厚度6cm,烘干时间7min后,取出茶条摊凉至叶面温度40℃,然后放入炒锅中,在85℃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10℃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制得成品茶。
实施例2,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原料进行去杂精选,在温水中侵泡洗净后移至通风透光的自然条件下摊凉7h,摊凉厚度为16cm,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后备用;
2)将步骤1)中摊凉后的茶鲜叶原料送入杀青机1中采用蒸汽装置进行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25℃,杀青时间25s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120s;
3)将步骤2)中脱水后的茶叶原料立即摊开散热至叶面温度35℃后,放入叶打机中进行叶打,叶打温度控制在120℃,叶打时间10min,得到预制条状茶叶;
4)将步骤3)中预制条状茶叶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初揉捻3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95℃进行初烘,烘干时间2.5min,抖散备用;
所述初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打叶后的预制条状茶叶进行第一次轻度揉捻,第一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10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一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一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重度揉捻时间10min;
5)将步骤4)中初揉捻抖散的预制条状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复揉捻4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75℃进行次烘,烘干时间4min,制得条状茶叶;
所述复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初揉捻后制得的条状茶叶进行第二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轻度揉捻时间12min;第二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二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重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三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轻度揉捻,第三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三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
6)将步骤5)中复揉捻制得的条状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以烘干温度110℃进行再烘,摊叶厚度6cm,烘干时间7min后,取出茶条摊凉至叶面温度40℃,然后放入炒锅中,在85℃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10℃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制得成品茶。
实施例3,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原料进行去杂精选,在温水中侵泡洗净后移至通风透光的自然条件下摊凉7h,摊凉厚度为20cm,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后备用;
2)将步骤1)中摊凉后的茶鲜叶原料送入杀青机1中采用蒸汽装置进行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25℃,杀青时间25s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120s;
3)将步骤2)中脱水后的茶叶原料立即摊开散热至叶面温度35℃后,放入叶打机中进行叶打,叶打温度控制在120℃,叶打时间10min,得到预制条状茶叶;
4)将步骤3)中预制条状茶叶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初揉捻3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95℃进行初烘,烘干时间2.5min,抖散备用;
所述初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打叶后的预制条状茶叶进行第一次轻度揉捻,第一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10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一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一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重度揉捻时间10min;
5)将步骤4)中初揉捻抖散的预制条状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复揉捻4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75℃进行次烘,烘干时间4min,制得条状茶叶;
所述复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初揉捻后制得的条状茶叶进行第二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轻度揉捻时间12min;第二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二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重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三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轻度揉捻,第三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三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
6)将步骤5)中复揉捻制得的条状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以烘干温度110℃进行再烘,摊叶厚度6cm,烘干时间7min后,取出茶条摊凉至叶面温度40℃,然后放入炒锅中,在85℃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10℃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制得成品茶。
实施例4,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原料进行去杂精选,在温水中侵泡洗净后移至通风透光的自然条件下摊凉7h,摊凉厚度为18cm,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后备用;
2)将步骤1)中摊凉后的茶鲜叶原料送入杀青机1中采用蒸汽装置进行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25℃,杀青时间35s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120s;
3)将步骤2)中脱水后的茶叶原料立即摊开散热至叶面温度35℃后,放入叶打机中进行叶打,叶打温度控制在120℃,叶打时间10min,得到预制条状茶叶;
4)将步骤3)中预制条状茶叶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初揉捻3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95℃进行初烘,烘干时间2.5min,抖散备用;
所述初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打叶后的预制条状茶叶进行第一次轻度揉捻,第一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10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一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一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重度揉捻时间10min;
5)将步骤4)中初揉捻抖散的预制条状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复揉捻4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75℃进行次烘,烘干时间4min,制得条状茶叶;
所述复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初揉捻后制得的条状茶叶进行第二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轻度揉捻时间12min;第二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二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重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三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轻度揉捻,第三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三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
6)将步骤5)中复揉捻制得的条状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以烘干温度110℃进行再烘,摊叶厚度6cm,烘干时间7min后,取出茶条摊凉至叶面温度40℃,然后放入炒锅中,在85℃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10℃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制得成品茶。
实施例5,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原料进行去杂精选,在温水中侵泡洗净后移至通风透光的自然条件下摊凉7h,摊凉厚度为18cm,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后备用;
2)将步骤1)中摊凉后的茶鲜叶原料送入杀青机1中采用蒸汽装置进行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25℃,杀青时间20s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120s;
3)将步骤2)中脱水后的茶叶原料立即摊开散热至叶面温度35℃后,放入叶打机中进行叶打,叶打温度控制在120℃,叶打时间10min,得到预制条状茶叶;
4)将步骤3)中预制条状茶叶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初揉捻3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95℃进行初烘,烘干时间2.5min,抖散备用;
所述初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打叶后的预制条状茶叶进行第一次轻度揉捻,第一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10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一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一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重度揉捻时间10min;
5)将步骤4)中初揉捻抖散的预制条状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复揉捻4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75℃进行次烘,烘干时间4min,制得条状茶叶;
所述复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初揉捻后制得的条状茶叶进行第二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轻度揉捻时间12min;第二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二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重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三次轻度揉捻后时隔80s,将茶叶进行轻度揉捻,第三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三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
6)将步骤5)中复揉捻制得的条状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以烘干温度110℃进行再烘,摊叶厚度6cm,烘干时间7min后,取出茶条摊凉至叶面温度40℃,然后放入炒锅中,在85℃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10℃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制得成品茶。
实施例6,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原料进行去杂精选,在温水中侵泡洗净后移至通风透光的自然条件下摊凉7h,摊凉厚度为18cm,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后备用;
2)将步骤1)中摊凉后的茶鲜叶原料送入杀青机1中采用蒸汽装置进行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25℃,杀青时间25s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120s;
3)将步骤2)中脱水后的茶叶原料立即摊开散热至叶面温度35℃后,放入叶打机中进行叶打,叶打温度控制在120℃,叶打时间10min,得到预制条状茶叶;
4)将步骤3)中预制条状茶叶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初揉捻3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95℃进行初烘,烘干时间2.5min,抖散备用;
所述初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打叶后的预制条状茶叶进行第一次轻度揉捻,第一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10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一次轻度揉捻后时隔6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一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重度揉捻时间10min;
5)将步骤4)中初揉捻抖散的预制条状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复揉捻4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75℃进行次烘,烘干时间4min,制得条状茶叶;
所述复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初揉捻后制得的条状茶叶进行第二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轻度揉捻时间12min;第二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二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重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三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s,将茶叶进行轻度揉捻,第三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三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
6)将步骤5)中复揉捻制得的条状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以烘干温度110℃进行再烘,摊叶厚度6cm,烘干时间7min后,取出茶条摊凉至叶面温度40℃,然后放入炒锅中,在85℃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10℃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制得成品茶。
实施例7,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原料进行去杂精选,在温水中侵泡洗净后移至通风透光的自然条件下摊凉7h,摊凉厚度为18cm,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后备用;
2)将步骤1)中摊凉后的茶鲜叶原料送入杀青机1中采用蒸汽装置进行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25℃,杀青时间25s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120s;
3)将步骤2)中脱水后的茶叶原料立即摊开散热至叶面温度35℃后,放入叶打机中进行叶打,叶打温度控制在120℃,叶打时间10min,得到预制条状茶叶;
4)将步骤3)中预制条状茶叶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初揉捻3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95℃进行初烘,烘干时间2.5min,抖散备用;
所述初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打叶后的预制条状茶叶进行第一次轻度揉捻,第一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10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一次轻度揉捻后时隔9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一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5℃,第一次重度揉捻时间10min;
5)将步骤4)中初揉捻抖散的预制条状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复揉捻4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75℃进行次烘,烘干时间4min,制得条状茶叶;
所述复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初揉捻后制得的条状茶叶进行第二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轻度揉捻时间12min;第二次轻度揉捻后时隔9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二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二次重度揉捻时间15min;第三次轻度揉捻后时隔90s,将茶叶进行轻度揉捻,第三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40℃,第三次轻度揉捻时间15min;
6)将步骤5)中复揉捻制得的条状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以烘干温度110℃进行再烘,摊叶厚度6cm,烘干时间7min后,取出茶条摊凉至叶面温度40℃,然后放入炒锅中,在85℃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10℃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制得成品茶。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制备的绿茶检测方法均符合绿茶国家标准《gb/t14456.1-2008》,本发明操作人员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以每组10份量的茶鲜叶原料进行青蒸同现有技术中的蒸青绿茶工艺、炒青绿茶工艺和烘青绿茶工艺制备出的绿茶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所述蒸青绿茶工艺、炒青绿茶工艺和烘青绿茶工艺制备出的绿茶分别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对照组3,本发明选取品茶人士120人以每组30人对实施例青蒸的茶叶和对照组制备的茶叶进行观察茶叶浸泡完整度,同时以浸泡3min、侵泡10min和浸泡15min后的香气、汤色以及口感上进行评比,按照5个心型为最优,一个心型为最差评级,参照表1所示:
表1
通过上述对比可得,本发明提供的绿茶制备工艺制备出的绿茶在汤色、香气、口感以及浸泡后茶叶完整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则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制得的绿茶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叶底青绿,其香气醇厚鲜爽,口感上回味甘甜。
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制备出的茶叶同现有技术中的蒸青绿茶工艺、炒青绿茶工艺和烘青绿茶工艺制备出的绿茶送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各项指标见表2所示:
表2
通过上述对比可得,本发明提供的绿茶制备工艺制备出的绿茶各项指标与现有技术中的蒸青绿茶工艺、炒青绿茶工艺和烘青绿茶工艺制备出的绿茶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可以避免香气较闷、带青草气;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绿茶加工模式难以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同时蒸汽杀青时间过长,使冲泡的茶叶会有水闷味和苦涩味,影响绿茶的口感,而且泡出的汤色也会变色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原料进行去杂精选,在温水中侵泡洗净后移至通风透光的自然条件下摊凉6-8h,摊凉厚度为15-20cm,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后备用;
2)将步骤1)中摊凉后的茶鲜叶原料送入杀青机(1)中采用蒸汽装置进行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15-235℃,杀青时间20-35s后,送入干燥箱中采用100-120℃的干燥热风对蒸汽杀青的茶叶原料进行脱水90-120s;
3)将步骤2)中脱水后的茶叶原料立即摊开散热至叶面温度30-45℃后,放入叶打机中进行叶打,叶打温度控制在115-125℃,叶打时间8-12min,得到预制条状茶叶;
4)将步骤3)中预制条状茶叶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初揉捻20-35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90-100℃进行初烘,烘干时间2-3min,抖散备用;
所述初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打叶后的预制条状茶叶进行第一次轻度揉捻,第一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95-10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6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一次轻度揉捻时间10-15min;第一次轻度揉捻后时隔60-9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一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5-9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50-60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一次重度揉捻时间10-20min;
5)将步骤4)中初揉捻抖散的预制条状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中以轻-重-轻交替原则进行复揉捻35-50min,取出至烘干机中以热风温度70-80℃进行再烘,烘干时间3-5min,制得条状茶叶;
所述复揉捻的工艺如下:
将初揉捻后制得的条状茶叶进行第二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为85-9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45-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二次轻度揉捻时间10-15min;第二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90s,将茶叶进行重点揉捻,第二次重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90℃,揉捻机筒体转速为45-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二次重度揉捻时间10-20min;第三次轻度揉捻后时隔75-90s,将茶叶进行轻度揉捻,第三次轻度揉捻时,热风温度80-85℃,揉捻机筒体转速为45-55r/min,茶叶温度控制在30-45℃,第三次轻度揉捻时间10-20min;
6)将步骤5)中复揉捻制得的条状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以烘干温度100-125℃进行复烘,摊叶厚度5-7cm,烘干时间6-8min后,取出茶条摊凉至叶面温度30-45℃,然后放入炒锅中,在75-90℃炒制温度下炒制条状茶叶转为浅绿色,然后升温至100-115℃进行快速翻炒至有茶香味即可出锅,制得成品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高温蒸汽杀青后,杀青机(1)中产生的液化水珠滴落至杀青机(1)下端自带的收集槽(4)中,供蒸汽装置回收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装置包括外置蒸汽装置(2)和内置蒸汽装置(3),所述内置蒸汽装置(3)设于杀青机(1)底部,所述杀青机(1)内侧壳壁上的多个等间距蒸汽喷嘴,所述蒸汽喷嘴通过管道与内置蒸汽装置(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初揉捻后的茶叶成条率为75-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复揉捻后的茶叶成条率为95%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炒制温度为80-8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蒸绿茶的标准化体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内设有多层不锈钢筛网。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