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茶叶的加工制作过程中,根据工艺的要求,需对鲜叶进行加工,加工时水分的控制尤为关键,例如杀青环节,渥堆发酵环节,紧压茶制作过程中的潮水环节等,目前主要是靠人工经验判断加工程度,并没有出现能够根据来料情况实时反馈调节设备保证加工后水分的均匀稳定性,在茶制作过程中要对茶叶原材料进行加水回湿回潮处理,以便对茶叶进行渥堆发酵等处理,毛茶一般含水量在9%~12%之间,也就是说必须增加茶叶的含水量才能进行发酵,而茶叶的加水量又必须根据茶叶的老嫩、气温、空气湿度、季节、发酵场地等不同情况来适时调整。根据茶叶原材料的不同含水率、不同等级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一般都需要加水,使其含水率达到一定的含量。到目前为止,在普洱茶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均是通过人工加水渥堆发酵,给茶叶原料加水的方法全都由人工用容器泼洒、或用水管喷洒,加水量全凭经验控制,其缺点是加水量不准确,加水的均匀性较差,造成发酵等工艺质量不稳定;另外,由于捂堆发酵的茶叶堆面积较大,为了让整堆茶叶都能够回湿,浇水人员必须在茶叶堆里来回走动进行喷洒,从而影响了卫生安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该设备能够自动的进行上下料,并且能够根据茶叶需要的水分自动进行增加水分或者减少水分的喷洒,提高加工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台、上料输送机、撒料机构、加水机构、拨料机构、导料机构、水箱和下料输送机;
加工台,顶部一端设有下料通口;
上料输送机,设置在加工台上,用于将待加工的茶叶输送至加工台的加工处;
撒料机构,设置在加工台上,用于将上料输送机输送的茶叶进行均匀撒料;
拨料机构,设置在加工台上,用于拨动撒料机构内的茶叶;
导料机构,设置在加工台上,用于将撒料机构均匀抛撒的茶叶进行导向向下进行落料;
加水机构,设有一对,对称并且间隔设置在加工台的下料通口内,用于将导料机构导向向下均匀落下的茶叶进行加水;
下料输送机,架设在加工台的下方,用于将加水机构加水后的茶叶进行下料。
优选地,所述撒料机构包括矩形箱、移动板、限位滑轨、限位滑块和倾斜滑道;
矩形箱,呈水平并且横向设置在加工台上,位于上料输送机的输出端的下方,顶部为敞开结构;
移动板,呈水平位于矩形箱的上方;
限位滑轨,设有一对,呈水平并且对称设置在矩形箱的顶部两侧;
限位滑块,设有一对,对称设置在移动板的底部两侧,用于在每个限位滑轨内部限位滑动;
倾斜滑道,呈倾斜设置在移动板的顶部,倾斜向上的一端与上料输送机的输出端对接,倾斜向下的一端向矩形箱的一侧延伸;
水箱,设置在加工台上,用于向每个加水机构提供水源。
优选地,所述撒料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转盘和拨动销;
驱动电机,呈竖直设置在矩形箱的内部中心处。工作端朝上设置;
转盘,呈水平设置在驱动电机的工作端;
拨动销,呈竖直设置在转盘的顶部边缘处,移动板的底部设有用于供拨动销滑动的椭圆形滑槽。
优选地,所述撒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呈竖直设置在倾斜滑道倾斜向下的内部一端,第一挡板上包括有若干个用于供茶叶穿行的并且沿着第一挡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的撒料穿孔。
优选地,所述拨料机构包括顶部支架、固定支架和拨料杆;
顶部支架,通过支撑腿安装在加工台上,位于倾斜滑道的正上方;
固定支架,呈倾斜设置在顶部支架内部;
拨料杆,设有若干个,分别呈竖直沿着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设置在固定支架的底部,远离固定支架的一端分别向倾斜滑道的内部延伸,延伸端与
优选地,所述导料机构包括固定立架和第二挡板;
固定立架,对称设置在加工台的顶部两侧,位于倾斜滑道倾斜向下的一端两侧,上端分别设有插槽;
第二挡板,呈竖直位于倾斜滑道倾斜向下的一端,与倾斜滑道的输出端设有预定距离,两端分别能够拆卸的插设在每个固定立架额度插槽内。
优选地,每个所述加水机构均包括安装架、圆柱形导水仓、雾化喷头、行程气缸、活塞和进水管;
安装架,呈竖直设置在加工台的下料通口内;
行程气缸,设有若干个,呈竖直沿着安装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安装架上,工作端分别朝上设置;
圆柱形导水仓,设有若干个,分别呈竖直设置在行程气缸的顶部;
雾化喷头,设有若干个,分别呈水平沿着圆柱形导水仓的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在圆柱形导水仓的一侧,一端分别与圆柱形导水仓的内部连通;
进水管,呈竖直设置在圆柱形导水仓的顶端,一端与圆柱形导水仓的内部连通;
活塞,呈竖直并且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圆柱形导水仓的内部,底部设置在行程气缸的工作端。
优选地,所述水箱的一侧设有与水箱连接的水泵,水泵的工作端分别通过水管与每个进水管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圆柱形导水仓均为透明玻璃材质构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作业时,通过上料输送机依序将待加工的茶叶输送至倾斜滑道内,同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拨动销沿着椭圆形滑槽滑动使移动板沿着矩形箱往复运动,进而晃动进入到倾斜滑道内的茶叶,使茶叶更加均匀的进行输送,当倾斜滑道往复运动时,设置的每个拨动杆不动,倾斜滑道内晃动的茶叶与拨料杆接触,将茶叶打散,防止茶叶在输送时堵塞,沿着倾斜滑道移动的茶叶经过第一挡板抵挡,并沿着每个撒料穿孔进行输出,使茶叶在撒料时更加均匀,通过倾斜滑道输送的茶叶经过第二挡板抵挡,并使茶叶呈导向朝下落下,水箱通过水泵将水输入每个圆形导水仓内,根据茶叶的品种,需要添加的水分既不相同,当需要调节时,启动每个行程气缸,通过每个行程气缸的工作端带动每个活塞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当向上移动时,喷射的水分减少,当向下移动时,喷射的水分增加,两个加水机构上的雾化喷头相对设置,通过两个加水机构上的雾化喷头将茶叶进行喷雾,通过雾化式的喷洒到茶叶表面增加水分,提高均匀度,增加水分后的茶叶落入下料输送机的工作端,通过下料输送机依序将茶叶进行导料,待后续进行加工,所有圆柱形导水仓均为透明玻璃材质,能够实时观察每个活塞位于圆柱形导水仓内的位置,该设备能够自动的进行上下料,并且能够根据茶叶需要的水分自动进行增加水分或者减少水分的喷洒,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3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撒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撒料机构局部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的撒料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加水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的加水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为:
1-加工台;2-上料输送机;3-撒料机构;4-加水机构;5-拨料机构;6-导料机构;7-水箱;8-下料输送机;9-下料通口;10-矩形箱;11-移动板;12-限位滑轨;13-限位滑块;14-倾斜滑道;15-驱动电机;16-转盘;17-拨动销;18-椭圆形滑槽;19-第一挡板;20-撒料穿孔;21-顶部支架;22-固定支架;23-拨料杆;24-固定立架;25-第二挡板;26-插槽;27-安装架;28-圆柱形导水仓;29-雾化喷头;30-行程气缸;31-活塞;32-进水管;33-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包括加工台1、上料输送机2、撒料机构3、加水机构4、拨料机构5、导料机构6、水箱7和下料输送机8;
加工台1,顶部一端设有下料通口9;
上料输送机2,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将待加工的茶叶输送至加工台1的加工处;
撒料机构3,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将上料输送机2输送的茶叶进行均匀撒料;
拨料机构5,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拨动撒料机构3内的茶叶;
导料机构6,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将撒料机构3均匀抛撒的茶叶进行导向向下进行落料;
加水机构4,设有一对,对称并且间隔设置在加工台1的下料通口9内,用于将导料机构6导向向下均匀落下的茶叶进行加水;
下料输送机8,架设在加工台1的下方,用于将加水机构4加水后的茶叶进行下料。
撒料机构3包括矩形箱10、移动板11、限位滑轨12、限位滑块13和倾斜滑道14;
矩形箱10,呈水平并且横向设置在加工台1上,位于上料输送机2的输出端的下方,顶部为敞开结构;
移动板11,呈水平位于矩形箱10的上方;
限位滑轨12,设有一对,呈水平并且对称设置在矩形箱10的顶部两侧;
限位滑块13,设有一对,对称设置在移动板11的底部两侧,用于在每个限位滑轨12内部限位滑动;
倾斜滑道14,呈倾斜设置在移动板11的顶部,倾斜向上的一端与上料输送机2的输出端对接,倾斜向下的一端向矩形箱10的一侧延伸;
水箱7,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向每个加水机构4提供水源。
撒料机构3还包括驱动电机15、转盘16和拨动销17;
驱动电机15,呈竖直设置在矩形箱10的内部中心处。工作端朝上设置;
转盘16,呈水平设置在驱动电机15的工作端;
拨动销17,呈竖直设置在转盘16的顶部边缘处,移动板11的底部设有用于供拨动销17滑动的椭圆形滑槽18。
作业时,通过上料输送机2依序将待加工的茶叶输送至倾斜滑道14内,同时启动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带动转盘16转动,转盘16带动拨动销17沿着椭圆形滑槽18滑动使移动板11沿着矩形箱10往复运动,进而晃动进入到倾斜滑道14内的茶叶,使茶叶更加均匀的进行输送。
撒料机构3还包括第一挡板19,第一挡板19呈竖直设置在倾斜滑道14倾斜向下的内部一端,第一挡板19上包括有若干个用于供茶叶穿行的并且沿着第一挡板19长度方向分布设置的撒料穿孔20。
沿着倾斜滑道14移动的茶叶经过第一挡板19抵挡,并沿着每个撒料穿孔20进行输出,使茶叶在撒料时更加均匀。
拨料机构5包括顶部支架21、固定支架22和拨料杆23;
顶部支架21,通过支撑腿安装在加工台1上,位于倾斜滑道14的正上方;
固定支架22,呈倾斜设置在顶部支架21内部;
拨料杆23,设有若干个,分别呈竖直沿着固定支架2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设置在固定支架22的底部,远离固定支架22的一端分别向倾斜滑道14的内部延伸,延伸端与倾斜滑道14的内部表面设有预设距离。
当倾斜滑道14往复运动时,设置的每个拨动杆不动,倾斜滑道14内晃动的茶叶与拨料杆23接触,将茶叶打散,防止茶叶在输送时堵塞。
导料机构6包括固定立架24和第二挡板25;
固定立架24,对称设置在加工台1的顶部两侧,位于倾斜滑道14倾斜向下的一端两侧,上端分别设有插槽26;
第二挡板25,呈竖直位于倾斜滑道14倾斜向下的一端,与倾斜滑道14的输出端设有预定距离,两端分别能够拆卸的插设在每个固定立架24额度插槽26内。
通过倾斜滑道14输送的茶叶经过第二挡板25抵挡,并使茶叶呈导向朝下落下。
每个加水机构4均包括安装架27、圆柱形导水仓28、雾化喷头29、行程气缸30、活塞31和进水管32;
安装架27,呈竖直设置在加工台1的下料通口9内;
行程气缸30,设有若干个,呈竖直沿着安装架27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安装架27上,工作端分别朝上设置;
圆柱形导水仓28,设有若干个,分别呈竖直设置在行程气缸30的顶部;
雾化喷头29,设有若干个,分别呈水平沿着圆柱形导水仓28的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在圆柱形导水仓28的一侧,一端分别与圆柱形导水仓28的内部连通;
进水管32,呈竖直设置在圆柱形导水仓28的顶端,一端与圆柱形导水仓28的内部连通;
活塞31,呈竖直并且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圆柱形导水仓28的内部,底部设置在行程气缸30的工作端。
所述水箱7的一侧设有与水箱7连接的水泵33,水泵33的工作端分别通过水管与每个进水管32连接。
水箱7通过水泵33将水输入每个圆形导水仓内,根据茶叶的品种,需要添加的水分既不相同,当需要调节时,启动每个行程气缸30,通过每个行程气缸30的工作端带动每个活塞31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当向上移动时,喷射的水分减少,当向下移动时,喷射的水分增加,两个加水机构4上的雾化喷头29相对设置,通过两个加水机构4上的雾化喷头29将茶叶进行喷雾,通过雾化式的喷洒到茶叶表面增加水分,提高均匀度,增加水分后的茶叶落入下料输送机8的工作端,通过下料输送机8依序将茶叶进行导料,待后续进行加工。
每个圆柱形导水仓28均为透明玻璃材质构成。
所有圆柱形导水仓28均为透明玻璃材质,能够实时观察每个活塞31位于圆柱形导水仓28内的位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作业时,通过上料输送机2依序将待加工的茶叶输送至倾斜滑道14内,同时启动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带动转盘16转动,转盘16带动拨动销17沿着椭圆形滑槽18滑动使移动板11沿着矩形箱10往复运动,进而晃动进入到倾斜滑道14内的茶叶,使茶叶更加均匀的进行输送,当倾斜滑道14往复运动时,设置的每个拨动杆不动,倾斜滑道14内晃动的茶叶与拨料杆23接触,将茶叶打散,防止茶叶在输送时堵塞,沿着倾斜滑道14移动的茶叶经过第一挡板19抵挡,并沿着每个撒料穿孔20进行输出,使茶叶在撒料时更加均匀,通过倾斜滑道14输送的茶叶经过第二挡板25抵挡,并使茶叶呈导向朝下落下,水箱7通过水泵33将水输入每个圆形导水仓内,根据茶叶的品种,需要添加的水分既不相同,当需要调节时,启动每个行程气缸30,通过每个行程气缸30的工作端带动每个活塞31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当向上移动时,喷射的水分减少,当向下移动时,喷射的水分增加,两个加水机构4上的雾化喷头29相对设置,通过两个加水机构4上的雾化喷头29将茶叶进行喷雾,通过雾化式的喷洒到茶叶表面增加水分,提高均匀度,增加水分后的茶叶落入下料输送机8的工作端,通过下料输送机8依序将茶叶进行导料,待后续进行加工,所有圆柱形导水仓28均为透明玻璃材质,能够实时观察每个活塞31位于圆柱形导水仓28内的位置。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1.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台(1)、上料输送机(2)、撒料机构(3)、加水机构(4)、拨料机构(5)、导料机构(6)、水箱(7)和下料输送机(8);
加工台(1),顶部一端设有下料通口(9);
上料输送机(2),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将待加工的茶叶输送至加工台(1)的加工处;
撒料机构(3),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将上料输送机(2)输送的茶叶进行均匀撒料;
拨料机构(5),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拨动撒料机构(3)内的茶叶;
导料机构(6),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将撒料机构(3)均匀抛撒的茶叶进行导向向下进行落料;
加水机构(4),设有一对,对称并且间隔设置在加工台(1)的下料通口(9)内,用于将导料机构(6)导向向下均匀落下的茶叶进行加水;
下料输送机(8),架设在加工台(1)的下方,用于将加水机构(4)加水后的茶叶进行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撒料机构(3)包括矩形箱(10)、移动板(11)、限位滑轨(12)、限位滑块(13)和倾斜滑道(14);
矩形箱(10),呈水平并且横向设置在加工台(1)上,位于上料输送机(2)的输出端的下方,顶部为敞开结构;
移动板(11),呈水平位于矩形箱(10)的上方;
限位滑轨(12),设有一对,呈水平并且对称设置在矩形箱(10)的顶部两侧;
限位滑块(13),设有一对,对称设置在移动板(11)的底部两侧,用于在每个限位滑轨(12)内部限位滑动;
倾斜滑道(14),呈倾斜设置在移动板(11)的顶部,倾斜向上的一端与上料输送机(2)的输出端对接,倾斜向下的一端向矩形箱(10)的一侧延伸;
水箱(7),设置在加工台(1)上,用于向每个加水机构(4)提供水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撒料机构(3)还包括驱动电机(15)、转盘(16)和拨动销(17);
驱动电机(15),呈竖直设置在矩形箱(10)的内部中心处;
工作端朝上设置;
转盘(16),呈水平设置在驱动电机(15)的工作端;
拨动销(17),呈竖直设置在转盘(16)的顶部边缘处,移动板(11)的底部设有用于供拨动销(17)滑动的椭圆形滑槽(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撒料机构(3)还包括第一挡板(19),第一挡板(19)呈竖直设置在倾斜滑道(14)倾斜向下的内部一端,第一挡板(19)上包括有若干个用于供茶叶穿行的并且沿着第一挡板(19)长度方向分布设置的撒料穿孔(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机构(5)包括顶部支架(21)、固定支架(22)和拨料杆(23);
顶部支架(21),通过支撑腿安装在加工台(1)上,位于倾斜滑道(14)的正上方;
固定支架(22),呈倾斜设置在顶部支架(21)内部;
拨料杆(23),设有若干个,分别呈竖直沿着固定支架(2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设置在固定支架(22)的底部,远离固定支架(22)的一端分别向倾斜滑道(14)的内部延伸,延伸端与倾斜滑道(14)的内部表面设有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机构(6)包括固定立架(24)和第二挡板(25);
固定立架(24),对称设置在加工台(1)的顶部两侧,位于倾斜滑道(14)倾斜向下的一端两侧,上端分别设有插槽(26);
第二挡板(25),呈竖直位于倾斜滑道(14)倾斜向下的一端,与倾斜滑道(14)的输出端设有预定距离,两端分别能够拆卸的插设在每个固定立架(24)额度插槽(2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水机构(4)均包括安装架(27)、圆柱形导水仓(28)、雾化喷头(29)、行程气缸(30)、活塞(31)和进水管(32);
安装架(27),呈竖直设置在加工台(1)的下料通口(9)内;
行程气缸(30),设有若干个,呈竖直沿着安装架(27)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安装架(27)上,工作端分别朝上设置;
圆柱形导水仓(28),设有若干个,分别呈竖直设置在行程气缸(30)的顶部;
雾化喷头(29),设有若干个,分别呈水平沿着圆柱形导水仓(28)的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在圆柱形导水仓(28)的一侧,一端分别与圆柱形导水仓(28)的内部连通;
进水管(32),呈竖直设置在圆柱形导水仓(28)的顶端,一端与圆柱形导水仓(28)的内部连通;
活塞(31),呈竖直并且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圆柱形导水仓(28)的内部,底部设置在行程气缸(30)的工作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7)的一侧设有与水箱(7)连接的水泵(33),水泵(33)的工作端分别通过水管与每个进水管(3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精确水分控制的茶叶智能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圆柱形导水仓(28)均为透明玻璃材质构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