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红茶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红茶的加工过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与提香等工序,其中,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色的关键性工序。
现有技术中,红茶发酵箱内托盘架上的发酵叶一般堆放静置不动,这样会使得表面茶叶得不到充分发酵,会影响红茶发酵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包括发酵箱,所述发酵箱包括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方形结构的箱壳,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箱壳内供温和供湿的电热蒸汽发生装置,所述箱壳一侧壁设置有横向开合的箱门,所述箱门一侧与所述箱壳铰接,另一侧与所述箱壳通过卡栓连接,所述箱壳顶壁嵌设有循环风机以及排湿管,所述箱壳内设置有可在发酵过程中对红茶进行旋转翻动的置茶架。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内嵌于所述底座内的壳体,所述壳体内上部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下方布设有电热丝,所述水槽通过若干个贯穿所述底座的蒸汽出孔与所述箱壳内部连通,所述水槽一侧壁上部设置有注水斜管。
进一步地,所述置茶架包括若干个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和竖杆通过首尾纵横连接构建成一个方形镂空框架体,该框架体两个相对侧面的竖杆上分别平行对称安装有多个支撑板,两两水平相对的所述支撑板之间等间距可转动地架设有多个置茶笼,所述置茶笼通过其端部的驱动机构实现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置茶笼包括一中空筒状的网笼,所述网笼上沿其弧面设置有纵向开合的网盖门,所述网盖门一侧与所述网笼铰接,另一侧与所述网笼卡扣连接,所述网笼两侧的端面分别通过一端盖对接封闭,每个所述端盖的中部垂直连接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板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转轴端部的齿轮,所述齿轮通过底面带齿槽的拉杆横向拉伸转动,所述拉杆水平贯穿所述箱门两侧的所述箱壳侧壁,所述拉杆一端部连接有限位把手,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部螺接有限位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上两侧分别套设一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端面与所述箱壳外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置茶架底面四角处的所述横杆上各安装一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箱门一侧的所述底座侧壁对接一斜坡块,且所述斜坡块的顶面与所述底座顶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蒸汽发生装置通过外部的控制机构调节运行,所述控制机构内置有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的信号端交互连接有hmi人机界面,所述plc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调控所述电热丝发热的信号收发器以及所述循环风机分别无线交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壳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所述箱壳内的温度数据实时传递给所述信号收发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将所述箱壳内的湿度数据实时传递给所述信号收发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发酵箱内设置可在发酵过程中对红茶进行旋转翻动的置茶架,以使得茶叶得到充分发酵,提高红茶发酵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中置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中置茶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中控制机构的结构框图。
图中所示:1、发酵箱;11、底座;12、箱壳;13、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1、壳体;132、电热丝;133、水槽;134、蒸汽出孔;135、注水斜管;136、信号收发器;14、箱门;141、卡栓;15、控制机构;151、湿度传感器;152、温度传感器;16、循环风机;17、排湿管;18、斜坡块;2、置茶架;21、横杆;22、竖杆;23、支撑板;24、置茶笼;241、网笼;242、端盖;243、转轴;244、网盖门;25、驱动机构;251、齿轮;252、拉杆;253、齿槽;254、限位挡块;255、限位把手;256、橡胶套;2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包括发酵箱1,所述发酵箱1包括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安装有方形结构的箱壳12,所述底座11内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箱壳12内供温和供湿的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所述箱壳12一侧壁设置有横向开合的箱门14,所述箱门14一侧与所述箱壳12铰接,另一侧与所述箱壳12通过卡栓141连接,所述箱壳12顶壁嵌设有循环风机16以及排湿管17,所述箱壳12内设置有可在发酵过程中对红茶进行旋转翻动的置茶架2;通过这一技术方案,在发酵箱1内设置可在发酵过程中对红茶进行旋转翻动的置茶架2,以使得茶叶得到充分发酵,提高红茶发酵的均匀性。
如图1所示,所述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包括内嵌于所述底座11内的壳体131,所述壳体131内上部设置有水槽133,所述水槽133下方布设有电热丝132,所述水槽133通过若干个贯穿所述底座11的蒸汽出孔134与所述箱壳12内部连通,所述水槽133一侧壁上部设置有注水斜管135;通过这一技术方案,将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置于底座11内,符合热蒸汽自下而上蒸腾的原理,可以较好地供热、供湿。
如图2所示,所述置茶架2包括若干个横杆21和竖杆22,所述横杆21和竖杆22通过首尾纵横连接构建成一个方形镂空框架体,该框架体两个相对侧面的竖杆22上分别平行对称安装有多个支撑板23,两两水平相对的所述支撑板23之间等间距可转动地架设有多个置茶笼24,所述置茶笼24通过其端部的驱动机构25实现旋转;通过这一技术方案,方形镂空框架体的置茶架2便于热蒸汽浸润茶叶发酵,驱动机构25带动置茶笼24旋转,可对置茶笼24内的茶叶进行翻动,有利于充分发酵。
如图3所示,所述置茶笼24包括一中空筒状的网笼241,所述网笼241上沿其弧面设置有纵向开合的网盖门244,所述网盖门244一侧与所述网笼241铰接,另一侧与所述网笼241卡扣连接,所述网笼241两侧的端面分别通过一端盖242对接封闭,每个所述端盖242的中部垂直连接一转轴243,所述转轴243与所述支撑板23可转动地连接;通过这一技术方案,网笼241便于热蒸汽浸润茶叶发酵,在网笼241上设置网盖门244,便于装卸茶叶。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25包括安装在所述转轴243端部的齿轮251,所述齿轮251通过底面带齿槽253的拉杆252横向拉伸转动,所述拉杆252水平贯穿所述箱门14两侧的所述箱壳12侧壁,所述拉杆252一端部连接有限位把手255,所述拉杆252的另一端部螺接有限位挡块254;通过这一技术方案,驱动机构25采用非动力设计,不耗费能源,节能环保,只需人工在发酵箱1外部拉动拉杆252即可实现多个置茶笼24同时转动;设置的限位把手255既方便人手抓握拉杆252,又可以防止拉杆252意外脱手插入箱壳12内,同样,限位挡块254也可以防止拉杆252意外脱手插入箱壳12内,限位挡块254与拉杆252螺接,可以进行拆卸分离,方便拉杆横贯插入箱壳12侧壁内。
如图5所示,所述拉杆252上两侧分别套设一橡胶套256,所述橡胶套256的端面与所述箱壳12外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这一技术方案,橡胶套256可以缓冲限位挡块254和限位把手255对箱壳12的冲击,防止用力过猛,导致箱壳12变形;在拉杆252不拉动时,可以在橡胶套256内塞入布条堵住缝隙,减少箱壳12内温度散失。
如图2所示,所述置茶架2底面四角处的所述横杆21上各安装一滚轮26;通过这一技术方案,加装滚轮26可以方便置茶架2移动。
如图5所示,所述箱门14一侧的所述底座11侧壁对接一斜坡块18,且所述斜坡块18的顶面与所述底座11顶面齐平;通过这一技术方案,加装斜坡块18可以方便置茶架2通过滚轮26进出发酵箱1。
如图1所示,所述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通过外部的控制机构15调节运行,所述控制机构15内置有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的信号端交互连接有hmi人机界面,所述plc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调控所述电热丝132发热的信号收发器136以及所述循环风机16分别无线交互连接;通过这一技术方案,可以给用户以更好的操作体验,指令更准确、快捷的传递到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保证电热丝132及时完成控温指令。
如图1所示,所述箱壳1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2和湿度传感器151,所述温度传感器152用于将所述箱壳12内的温度数据实时传递给所述信号收发器136,所述湿度传感器151用于将所述箱壳12内的湿度数据实时传递给所述信号收发器13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各个网笼241上的网盖门244,将待发酵的红茶放入其中,并关闭网盖门244,然后,将置茶架2通过滚轮26推入发酵箱1内,并通过卡栓141关闭箱门14,然后,从箱壳12侧壁依次插入置茶架2上每层置茶笼24对应的拉杆252,并旋接好每个拉杆252的限位挡块254,接着,开启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的电热丝132,对水槽133内的水实行加热蒸腾,以便向发酵箱1内部进行供热和供湿,发酵过程中,人工在发酵箱1外部横向拉动拉杆252,拉杆252底面的齿槽253便可带动齿轮251转动,齿轮251随之通过转轴243带动置茶笼24旋转,从而对置茶笼24内的发酵叶进行翻动,促进红茶的均匀发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箱(1),所述发酵箱(1)包括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安装有方形结构的箱壳(12),所述底座(11)内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箱壳(12)内供温和供湿的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所述箱壳(12)一侧壁设置有横向开合的箱门(14),所述箱门(14)一侧与所述箱壳(12)铰接,另一侧与所述箱壳(12)通过卡栓(141)连接,所述箱壳(12)顶壁嵌设有循环风机(16)以及排湿管(17),所述箱壳(12)内设置有可在发酵过程中对红茶进行旋转翻动的置茶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包括内嵌于所述底座(11)内的壳体(131),所述壳体(131)内上部设置有水槽(133),所述水槽(133)下方布设有电热丝(132),所述水槽(133)通过若干个贯穿所述底座(11)的蒸汽出孔(134)与所述箱壳(12)内部连通,所述水槽(133)一侧壁上部设置有注水斜管(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茶架(2)包括若干个横杆(21)和竖杆(22),所述横杆(21)和竖杆(22)通过首尾纵横连接构建成一个方形镂空框架体,该框架体两个相对侧面的竖杆(22)上分别平行对称安装有多个支撑板(23),两两水平相对的所述支撑板(23)之间等间距可转动地架设有多个置茶笼(24),所述置茶笼(24)通过其端部的驱动机构(25)实现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茶笼(24)包括一中空筒状的网笼(241),所述网笼(241)上沿其弧面设置有纵向开合的网盖门(244),所述网盖门(244)一侧与所述网笼(241)铰接,另一侧与所述网笼(241)卡扣连接,所述网笼(241)两侧的端面分别通过一端盖(242)对接封闭,每个所述端盖(242)的中部垂直连接一转轴(243),所述转轴(243)与所述支撑板(23)可转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5)包括安装在所述转轴(243)端部的齿轮(251),所述齿轮(251)通过底面带齿槽(253)的拉杆(252)横向拉伸转动,所述拉杆(252)水平贯穿所述箱门(14)两侧的所述箱壳(12)侧壁,所述拉杆(252)一端部连接有限位把手(255),所述拉杆(252)的另一端部螺接有限位挡块(25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52)上两侧分别套设一橡胶套(256),所述橡胶套(256)的端面与所述箱壳(12)外侧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茶架(2)底面四角处的所述横杆(21)上各安装一滚轮(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14)一侧的所述底座(11)侧壁对接一斜坡块(18),且所述斜坡块(18)的顶面与所述底座(11)顶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蒸汽发生装置(13)通过外部的控制机构(15)调节运行,所述控制机构(15)内置有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的信号端交互连接有hmi人机界面,所述plc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调控所述电热丝(132)发热的信号收发器(136)以及所述循环风机(16)分别无线交互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红茶发酵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1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2)和湿度传感器(151),所述温度传感器(152)用于将所述箱壳(12)内的温度数据实时传递给所述信号收发器(136),所述湿度传感器(151)用于将所述箱壳(12)内的湿度数据实时传递给所述信号收发器(13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