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
背景技术:
在对茶叶进行揉搓时,揉搓结束之后往往揉搓盘上会粘有茶叶,不便于清理,因此,我们需要一种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解决了茶叶粘在揉搓盘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固接有揉搓盘,所述揉搓盘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外圈固接有沿其中心轴线阵列分布的弧形结构的揉搓板,所述固定套环的内圈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圈固定刮板,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下方设置有u型结构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底部固定有与固定套环底部固定杆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与底板顶部固定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地输出端固定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的顶部与出料盘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杆的底部固定。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靠近收集箱的一侧固定有揉搓机,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顶板,顶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与顶板底部固定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推杆,第二推杆的底部固定有压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部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上方的揉搓板固定,第一固定杆的下方设置有与收集箱内壁固定的出料盘,且出料盘与第一推杆的外圈活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环上开设有通孔,且刮板位于通孔内,刮板远离固定套环的一端与揉搓盘靠近其边缘的内壁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揉搓板与揉搓机对茶叶进行揉搓,然后通过揉搓板、刮板、固定套环与转轴将揉搓玩的茶叶送出,方便出料,且揉搓盘上不会粘有茶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揉搓盘与揉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转轴与揉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第一固定杆与揉搓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转轴与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收集箱;3、揉搓盘;4、固定套环;5、揉搓板;6、转轴;7、刮板;8、螺杆;9、第一固定杆;10、第一驱动机构;11、出料盘;12、第二固定杆;13、支撑板;14、揉搓机;15、顶板;16、第二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收集箱2,收集箱2的顶部固接有揉搓盘3,揉搓盘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固定套环4,固定套环4的外圈固接有沿其中心轴线阵列分布的弧形结构的揉搓板5,固定套环4的内圈设置有转轴6,转轴6的外圈固定刮板7,转轴6的底部固定有螺杆8,螺杆8的下方设置有u型结构的第一固定杆9,第一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有与固定套环4底部固定杆的第二固定杆12,第一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驱动机构10;在对茶叶进行揉搓时,首先将茶叶放在揉搓机14的料筒中,然后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推动第二推杆向下移动,第二推杆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对料筒中的茶叶进行挤压,使得茶叶能够与揉搓盘3接触,然后启动揉搓机14,对茶叶进行揉搓,揉搓结束之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推杆向下移动,第一推杆带动第一固定杆9向下移动,第一固定杆9带动第二固定杆12与揉搓板5一同向下移动,使得揉搓板5与揉搓盘3分离,揉搓板5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固定套环4一同向下移动,固定套环4移动至与螺杆8接触时,固定套环4使得螺杆8转动,螺杆8带动刮板7转动,刮板7将揉搓盘3上的茶叶从揉搓盘4推至出料盘11上,避免揉搓盘3上粘有茶叶,清理简单,出料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机构10包括与底板1顶部固定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地输出端固定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的顶部与出料盘11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推杆上下移动,第一推杆带动第一固定杆9上下移动。
尤其是,底板1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靠近收集箱2的一侧固定有揉搓机14,支撑板13的顶部固定有顶板15,顶板15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驱动机构16;对揉搓机14进行支撑固定。
值得说明的,第二驱动机构16包括与顶板15底部固定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推杆,第二推杆的底部固定有压板;使得压板能够对茶叶进行加压,从而使得茶叶与揉搓盘3接触,能够对茶叶进行揉搓。
此外,第一固定杆9的顶部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上方的揉搓板5固定,第一固定杆9的下方设置有与收集箱2内壁固定的出料盘11,且出料盘11与第一推杆的外圈活动套接;方便将茶叶送到出料盘11上。
固定套环4上开设有通孔,且刮板7位于通孔内,刮板7远离固定套环4的一端与揉搓盘3靠近其边缘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通孔使得刮板7不会对固定套环4上下移动造成干涉,使得固定套环4能够带着揉搓板5与揉搓盘3分离,方便处料。
工作原理:在对茶叶进行揉搓时,首先将茶叶放在揉搓机14的料筒中,然后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推动第二推杆向下移动,第二推杆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对料筒中的茶叶进行挤压,使得茶叶能够与揉搓盘3接触,然后启动揉搓机14,对茶叶进行揉搓,揉搓结束之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推杆向下移动,第一推杆带动第一固定杆9向下移动,第一固定杆9带动第二固定杆12与揉搓板5一同向下移动,使得揉搓板5与揉搓盘3分离,揉搓板5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固定套环4一同向下移动,固定套环4移动至与螺杆8接触时,固定套环4使得螺杆8转动,螺杆8带动刮板7转动,刮板7将揉搓盘3上的茶叶从揉搓盘4推至出料盘11上,避免揉搓盘3上粘有茶叶,清理简单,出料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收集箱(2),所述收集箱(2)的顶部固接有揉搓盘(3),所述揉搓盘(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固定套环(4),所述固定套环(4)的外圈固接有沿其中心轴线阵列分布的弧形结构的揉搓板(5),所述固定套环(4)的内圈设置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外圈固定刮板(7),所述转轴(6)的底部固定有螺杆(8),所述螺杆(8)的下方设置有u型结构的第一固定杆(9),所述第一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有与固定套环(4)底部固定杆的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一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驱动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0)包括与底板(1)顶部固定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地输出端固定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的顶部与出料盘(11)的顶部与第一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靠近收集箱(2)的一侧固定有揉搓机(14),支撑板(13)的顶部固定有顶板(15),顶板(15)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驱动机构(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6)包括与顶板(15)底部固定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推杆,第二推杆的底部固定有压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9)的顶部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上方的揉搓板(5)固定,第一固定杆(9)的下方设置有与收集箱(2)内壁固定的出料盘(11),且出料盘(11)与第一推杆的外圈活动套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篮茶生产用揉捻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环(4)上开设有通孔,且刮板(7)位于通孔内,刮板(7)远离固定套环(4)的一端与揉搓盘(3)靠近其边缘的内壁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