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90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炭基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质炭的生产技术可以分为传统生产技术与现代热解生产技术。传统生产技术是将生物质炭通过土窑、砖窑或者钢制窑生产物质炭,特点是制备所需的周期比较长,但生物质炭产率较高,如制备木炭、竹炭等。现代热解技术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中将生物质材料热解为生物质炭、混合气体和生物油的技术,其特点为处理时间较短、设备单位时间内处理量大、生物质炭的产率相对传统技术较低。生物质炭施入土壤中,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较低的容重,可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作用主要表现其对土壤持水量、土壤团聚体等的影响。

    利用生物质炭为载体,将生物质炭与化学肥料进行混合或复合,也是制备新型缓释肥料方法之一。由于生物质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复杂的空隙结构,能够有效地吸附化学肥料,添加其制备的缓释肥料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物质炭作为缓释肥料的基质己经成为制备缓释肥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把秸秆粉碎成8~12cm,并使秸秆含水量小于20%,制成秸秆生物炭;

    s2:在太阳能温室内,将新鲜羊粪与碳化后的秸秆炭混合搅拌,然后加入微生物菌剂与除臭剂,进行翻推,保证微生物菌剂均匀拌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通风,发酵期一般为7-14天,腐熟干燥时间为11-14天,出料为小块状混合羊粪;

    s3:将17~18重量份磷酸铵、8.2~8.8重量份尿素、8.3~8.5重量份硫酸钾、1~2重量份硫酸锌、1~2重量份硼酸、8.2~8.7重量份硝基腐植酸、33~36重量份秸秆生物炭、25~40重量份羊粪和8~10重量份的粘结剂混合到一起并搅拌均匀,获得肥料混合物;

    s4:对所述肥料混合物首先用转鼓造粒机进行初步造粒,然后用圆盘造粒机进行整型造粒,获得肥料颗粒;

    s5:对肥料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

    优选的,s2中所述微生物菌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和木霉,其制作方法为:在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使用吸附剂吸附,然后与其余微生物混合制成所述微生物菌剂。

    优选的,s1中所述秸秆生物炭制作方法为:

    a1:向油酸稀土中加入其重量8-12倍重的水,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油酸稀土质量1-3%的分散剂,高速搅拌后,制得秸秆改性液;

    a2:后将秸秆洗净后剪成长度为8-12cm的小段,放入秸秆改性液中浸泡处理40-60min,取出后,在480-500℃的热解装置中,进行热解,制得秸秆生物质炭。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tegodispers656或tegodispers670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s3中所述的粘结剂由以下成分组成:8~10重量份石膏和8~10重量份膨润土。

    优选的,s5中的干燥处理方法为:

    (1)将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颗粒通过天然气泵产生的热风瞬间干燥;

    (2)用100~120目筛网进行初筛,再经流化床冷却至室温,用80~90目筛网进行细筛;

    (3)将步骤(2)细筛后的肥料颗粒滚筒混合至均匀,3~5分钟后振动筛分出颗粒肥料成品。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制得的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颗粒稳定性好,肥料中的有效成分不易快速析出,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同时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力学性能优异,不会在存储的过程中出现粉碎的现象。本发明制得的秸秆改性液,能有效的提升秸秆的烧结效果,既能增大生物质炭孔隙的孔径,又能提升生物质炭的尺寸稳定性,进而有效的提升了肥料与生物质炭的结合强度,提升了其缓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粘结剂,对生物质炭和肥料均具有优良的粘结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肥料的缓释效果,同时粘结剂中还能一定程度上的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提升土壤的肥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把秸秆粉碎成8~12cm,并使秸秆含水量小于20%,制成秸秆生物炭;

    秸秆生物炭制作方法为:

    a1:向油酸稀土中加入其重量8-12倍重的水,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油酸稀土质量1-3%的分散剂,高速搅拌后,制得秸秆改性液,所述分散剂为tegodispers656或tegodispers670中的任意一种;

    a2:后将秸秆洗净后剪成长度为8-12cm的小段,放入秸秆改性液中浸泡处理40-60min,取出后,在480-500℃的热解装置中,进行热解,制得秸秆生物质炭;

    s2:在太阳能温室内,将新鲜羊粪与碳化后的秸秆炭混合搅拌,然后加入微生物菌剂与除臭剂,进行翻推,保证微生物菌剂均匀拌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通风,发酵期一般为7-14天,腐熟干燥时间为11-14天,出料为小块状混合羊粪;

    所述微生物菌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和木霉,其制作方法为:在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使用吸附剂吸附,然后与其余微生物混合制成所述微生物菌剂;

    s3:将17重量份磷酸铵、8.2重量份尿素、8.3重量份硫酸钾、1重量份硫酸锌、1重量份硼酸、8.2重量份硝基腐植酸、33重量份秸秆生物炭、25重量份羊粪和8重量份的粘结剂混合到一起并搅拌均匀,获得肥料混合物,粘结剂由以下成分组成:8重量份石膏和8重量份膨润土;

    s4:对所述肥料混合物首先用转鼓造粒机进行初步造粒,然后用圆盘造粒机进行整型造粒,获得肥料颗粒;

    s5:对肥料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干燥处理方法为:

    (1)将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颗粒通过天然气泵产生的热风瞬间干燥;

    (2)用100目筛网进行初筛,再经流化床冷却至室温,用80目筛网进行细筛;

    (3)将步骤(2)细筛后的肥料颗粒滚筒混合至均匀,3~5分钟后振动筛分出颗粒肥料成品。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把秸秆粉碎成8~12cm,并使秸秆含水量小于20%,制成秸秆生物炭;

    秸秆生物炭制作方法为:

    a1:向油酸稀土中加入其重量8-12倍重的水,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油酸稀土质量1-3%的分散剂,高速搅拌后,制得秸秆改性液,所述分散剂为tegodispers656或tegodispers670中的任意一种;

    a2:后将秸秆洗净后剪成长度为8-12cm的小段,放入秸秆改性液中浸泡处理40-60min,取出后,在480-500℃的热解装置中,进行热解,制得秸秆生物质炭;

    s2:在太阳能温室内,将新鲜羊粪与碳化后的秸秆炭混合搅拌,然后加入微生物菌剂与除臭剂,进行翻推,保证微生物菌剂均匀拌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通风,发酵期一般为7-14天,腐熟干燥时间为11-14天,出料为小块状混合羊粪;

    所述微生物菌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和木霉,其制作方法为:在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使用吸附剂吸附,然后与其余微生物混合制成所述微生物菌剂;

    s3:将17.5重量份磷酸铵、8.5重量份尿素、8.4重量份硫酸钾、1.5重量份硫酸锌、1.5重量份硼酸、8.4重量份硝基腐植酸、35重量份秸秆生物炭、32重量份羊粪和9重量份的粘结剂混合到一起并搅拌均匀,获得肥料混合物,粘结剂由以下成分组成:9重量份石膏和9重量份膨润土;

    s4:对所述肥料混合物首先用转鼓造粒机进行初步造粒,然后用圆盘造粒机进行整型造粒,获得肥料颗粒;

    s5:对肥料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干燥处理方法为:

    (1)将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颗粒通过天然气泵产生的热风瞬间干燥;

    (2)用110目筛网进行初筛,再经流化床冷却至室温,用80目筛网进行细筛;

    (3)将步骤(2)细筛后的肥料颗粒滚筒混合至均匀,3~5分钟后振动筛分出颗粒肥料成品。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把秸秆粉碎成8~12cm,并使秸秆含水量小于20%,制成秸秆生物炭;

    秸秆生物炭制作方法为:

    a1:向油酸稀土中加入其重量8-12倍重的水,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油酸稀土质量1-3%的分散剂,高速搅拌后,制得秸秆改性液,所述分散剂为tegodispers656或tegodispers670中的任意一种;

    a2:后将秸秆洗净后剪成长度为8-12cm的小段,放入秸秆改性液中浸泡处理40-60min,取出后,在480-500℃的热解装置中,进行热解,制得秸秆生物质炭;

    s2:在太阳能温室内,将新鲜羊粪与碳化后的秸秆炭混合搅拌,然后加入微生物菌剂与除臭剂,进行翻推,保证微生物菌剂均匀拌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通风,发酵期一般为7-14天,腐熟干燥时间为11-14天,出料为小块状混合羊粪;

    所述微生物菌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和木霉,其制作方法为:在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使用吸附剂吸附,然后与其余微生物混合制成所述微生物菌剂;

    s3:将18重量份磷酸铵、8.8重量份尿素、8.5重量份硫酸钾、2重量份硫酸锌、2重量份硼酸、8.7重量份硝基腐植酸、36重量份秸秆生物炭、40重量份羊粪和10重量份的粘结剂混合到一起并搅拌均匀,获得肥料混合物,粘结剂由以下成分组成:10重量份石膏和10重量份膨润土;

    s4:对所述肥料混合物首先用转鼓造粒机进行初步造粒,然后用圆盘造粒机进行整型造粒,获得肥料颗粒;

    s5:对肥料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干燥处理方法为:

    (1)将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颗粒通过天然气泵产生的热风瞬间干燥;

    (2)用120目筛网进行初筛,再经流化床冷却至室温,用90目筛网进行细筛;

    (3)将步骤(2)细筛后的肥料颗粒滚筒混合至均匀,3~5分钟后振动筛分出颗粒肥料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把秸秆粉碎成8~12cm,并使秸秆含水量小于20%,制成秸秆生物炭;

    s2:在太阳能温室内,将新鲜羊粪与碳化后的秸秆炭混合搅拌,然后加入微生物菌剂与除臭剂,进行翻推,保证微生物菌剂均匀拌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通风,发酵期一般为7-14天,腐熟干燥时间为11-14天,出料为小块状混合羊粪;

    s3:将17~18重量份磷酸铵、8.2~8.8重量份尿素、8.3~8.5重量份硫酸钾、1~2重量份硫酸锌、1~2重量份硼酸、8.2~8.7重量份硝基腐植酸、33~36重量份秸秆生物炭、25~40重量份羊粪和8~10重量份的粘结剂混合到一起并搅拌均匀,获得肥料混合物;

    s4:对所述肥料混合物首先用转鼓造粒机进行初步造粒,然后用圆盘造粒机进行整型造粒,获得肥料颗粒;

    s5:对肥料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微生物菌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和木霉,其制作方法为:在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使用吸附剂吸附,然后与其余微生物混合制成所述微生物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秸秆生物炭制作方法为:

    a1:向油酸稀土中加入其重量8-12倍重的水,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油酸稀土质量1-3%的分散剂,高速搅拌后,制得秸秆改性液;

    a2:后将秸秆洗净后剪成长度为8-12cm的小段,放入秸秆改性液中浸泡处理40-60min,取出后,在480-500℃的热解装置中,进行热解,制得秸秆生物质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tegodispers656、tegodispers670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的粘结剂由以下成分组成:8~10重量份石膏和8~10重量份膨润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的干燥处理方法为:

    (1)将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颗粒通过天然气泵产生的热风瞬间干燥;

    (2)用100~120目筛网进行初筛,再经流化床冷却至室温,用80~90目筛网进行细筛;

    (3)将步骤(2)细筛后的肥料颗粒滚筒混合至均匀,3~5分钟后振动筛分出颗粒肥料成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把秸秆粉碎成8~12cm,并使秸秆含水量小于20%,制成秸秆生物炭;S2:在太阳能温室内,将新鲜羊粪与碳化后的秸秆炭混合搅拌,然后加入微生物菌剂与除臭剂,进行翻推;S3:将17~18重量份磷酸铵、8.2~8.8重量份尿素、8.3~8.5重量份硫酸钾、1~2重量份硫酸锌、1~2重量份硼酸、8.2~8.7重量份硝基腐植酸、33~36重量份秸秆生物炭、25~40重量份羊粪和8~10重量份的粘结剂混合到一起并搅拌均匀,获得肥料混合物;S4:对所述肥料混合物首先用转鼓造粒机进行初步造粒;S5:对肥料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粒状生物质炭基肥料。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邱佳;高杰;严义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光谷蓝焰(房县)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15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