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06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饲料原料资源短缺。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饲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但优质蛋白质资源如鱼粉、豆粕等对外进口依存度高,大部分饲料原料价格受海外市场波动影响大,为缓解“人畜争粮”的供需矛盾、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源于植物蛋白源来制作的的新型饲料已成为研究我国饲料资源问题的重点和关键之一。当前,我国的饲料市场前景广阔,新型饲料不仅可以很好地开发利用副产物的价值,同时也为工农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助益。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肉类、蛋类等畜牧制品的口感、蛋白质种类、氨基酸种类和脂肪比例等健康营养相关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采用传统高脂肪、高糖催肥促生的传统饲料圈养方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健康畜牧制品摄入的需求,而采用以植物、谷物饲料为主要饲料,放养的饲养方法产出的肉质紧实、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畜牧制品越来越迎合市场的需要。

    牛大力,又称甜牛大力、大力牛、扒山虎、金钟根、倒吊金锤等,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的干燥根,作为一种传统食用植物,在广为分布的两广、福建以及海南等地区常用以赤小豆、土茯苓、猪骨等与牛大力一起煲汤或粥用于保健养生,其具有补虚润肺,强筋通络的功效,现代药理学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牛大力中含有的黄酮类、生物碱和多糖等药效活性成分具有抗疲劳、提升免疫力、抗应激和抗炎镇痛的作用。然而,针对牛大力根、茎叶等各个药用部位的各项研究尚处于基础层面,有待更多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牛大力茎叶具有速生、适应性强、轮伐期短的特点,为保证牛大力根的快速生长和膨大需要经常对茎叶进行修剪、造成大量的无用枝叶废弃堆放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基于中药药效成分的同源性学说,牛大力茎叶中同样含有药用部位根中所含有的药效活性成分,将其深入开发利用可以发挥提升饲喂动物免疫力、抗应激、抗疲劳和抗炎镇痛能力,并提升动物代谢机能。因此,利用牛大力枝叶进行发酵饲料研究,对增加栽培副产品再利用和提升饲喂动物品质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暂未有任何记载牛大力叶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的应用,传统中药提取方法需要经过高温煎煮、浓缩等步骤才能将植物原料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利用,步骤繁琐且需要巨大的设备以及能耗投入,显然不适用于功能性动物饲料的制备。本发明采用自有植物分解酶系制备方法联合复合微生物降解技术将牛大力叶中不易被动物消化利用的细胞结构进行降解,一来提升牛大力叶的适口性,二来可以发挥牛大力中提升动物代谢机能的作用,提升饲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将牛大力药材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剪除的枝叶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发酵将牛大力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抗营养因子降解,经过发酵后的发酵牛大力叶混合玉米粉、麦麸、豆粕、食盐、小苏打、复合氨基酸、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可以改善以牛大力叶为原料的饲料适口性和利于消化吸收,可以将大量的牛大力叶作为原料用于喂鸡,增加饲料的原料来源和降低原料成本,并满足喂食植物、谷物饲料以提高鸡肉质品质的要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

    发酵牛大力叶60份、玉米粉40-60份、麦麸20-30份、豆粕10-20份、食盐3-5份、小苏打2-6份、复合氨基酸0.1-0.3份、复合维生素0.1-0.3份和微量元素0.2-0.3份。

    优选的是,发酵牛大力叶包括如下步骤得到:

    a1、将牛大力叶清洗、晾干、粉碎后得到原料粉;

    a2、将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搅拌均匀,得到发酵粉;

    a3、将原料粉和发酵粉搅拌均匀,向其中加水至含水量为15-25wt%,保持发酵温度为30-36℃,厌氧发酵5-7天,即得到所述发酵牛大力叶;其中,牛大力叶、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0:90-100:50-60:1-4:1-3:1。

    优选的是,复合酶包括: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其中,所述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5-7:2:1。

    优选的是,纤维素酶为纤维素酶粉末,其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s1、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40-70份、稻壳10-15份、玉米浆5-15份、豆粕10-20份、十二烷基磺酸钠0.5-1.5份、氯化钙0.5-1.5份、磷酸氢二钾0.1-0.5份、硫酸铁0.05-0.1份和硫酸锰0.05-0.08份混匀得到混合物;

    s2、将步骤s1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2-5:1混合,在120-130℃湿热灭菌2-3h,冷却至室温,得种子固体培养基;

    s3、将重量份原料为绿色木霉30-50份、里氏木霉15-35份和酿酒酵母20-35份混匀得到菌种,将所述菌种与所述种子固体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0:100接种于种子固体培养基中,25-35℃,75-80%湿度环境中培养5-6天,制备成混合菌群种子;

    s4、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份2-5份、玉米秸秆粉3-8份、蛋白胨2-4份、亮氨酸0.5-1份和谷氨酸0.1-0.6份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1:70-100混匀,在120-130℃湿热灭菌2-3h,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发酵培养基;

    s5、将所述混合菌群种子与所述发酵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5:100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0-35℃,(100r/min条件下)搅拌发酵5-8天,取上清液为纤维素酶酶液;

    s6、取所述纤维素酶酶液在2-5℃,真空度-0.075~-0.085mpa的环境中,真空干燥8-9h,粉碎,过60-150目筛,制备成纤维素酶粉末。

    优选的是,步骤s5中搅拌发酵的搅拌速度为100r/min,步骤s6中真空度为-0.075mpa。

    优选的是,复合益生菌包括:嗜热链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双歧乳杆菌、米曲霉和酿酒酵母菌,其中,嗜热链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双歧乳杆菌:米曲霉:酿酒酵母菌的质量比为4-5:3-4:1-2:0.5-1:0.5。

    优选的是,添加剂包括无水葡萄糖、无水硫酸镁、碳酸钙和磷酸氢钙,其中,无水葡萄糖:无水硫酸镁:碳酸钙:磷酸氢钙的质量比为2-3:1-2:1:1。

    优选的是,复合氨基酸按重量份包括:赖氨酸1-4份、色氨酸1-2份、蛋氨酸2-5份和苏氨酸1-3份。

    优选的是,复合维生素是由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和尼克酸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微量元素是由氯化钠、乳酸锌、乳酸亚铁和蛋氨酸铜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优选的是,包括如下步骤:将发酵牛大力叶进行搅拌,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向其中加入玉米粉、麦麸、豆粕、食盐、小苏打、复合氨基酸、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搅匀,制粒,干燥后得到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牛大力药材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剪除的枝叶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发酵将牛大力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抗营养因子降解,经过发酵后的发酵牛大力叶与玉米粉、麦麸、豆粕、食盐、小苏打、复合氨基酸、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混合,可以改善适口性和利于消化吸收,实现将大量的牛大力叶作为原料用于喂鸡,增加饲料的原料来源和降低原料成本,并满足喂食植物、谷物饲料以提高鸡肉质品质的要求。

    2、本发明的发酵牛大力叶通过将晾干的粉碎牛大力叶与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混合发酵,有利于将牛大力叶的纤维素降解为单糖、有机酸、小分子多糖,木质素降解为小分子芳香类化合物,植物蛋白降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短肽及氨基酸,既改善适口性,又利于被动物吸收利用。其中,玉米粉一方面作为廉价易得的有机氮源,在固体发酵过程中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迅速吸收利用,快速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活菌数,形成有利菌群,从而拮抗性降低有害菌自身造成发酵饲料酸败污染,甚至产生动物毒性;玉米粉另一方面富含的粗蛋白可以经过复合微生物和酶降解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氨基酸,提升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降低料重比。麦麸富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淀粉等多糖类化合物,在复合酶和复合益生菌共同作用下,降解为鸡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糖作为主要能源物质,促进鸡的新陈代谢。同时麦麸中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可以通过营养结构诱导微生物菌群的代谢方向,提升对牛大力叶纤维素的降解和利用能力,最终改善鸡对植物饲料中营养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日增重。麦麸本身的蓬松结构对于固体发酵中湿度、水分的均匀性和散热性能具有稳定作用,同时构造的空隙有助于微生物菌丝的快速生长,避免局部湿度不均匀、温度过高造成污染。

    3、本发明利用嗜热链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双歧乳杆菌、米曲霉和酿酒酵母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以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系,实现牛大力在发酵的过程中,先通过麦麸中的淀粉、玉米粉中蛋白质类成分对益生菌实现快速扩繁,实现活菌数增加后,发酵物中的营养成分结构也从可以快速利用的糖和蛋白质逐渐转化为以纤维素和粗蛋白为主要营养来源,诱导微生物中利用粗纤维的复合酶系大量表达以适应环境变化,同时经过多代的繁殖,微生物也实现了自然淘汰,到发酵终点时,其对纤维、粗蛋白等植物营养成分的降解利用能力大大增强,提升对牛大力叶纤维素的降解和利用能力,进一步有助于鸡对植物饲料中营养的消化吸收,改善日增重。

    4、本发明的复合酶系中的纤维素酶通过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和酿酒酵母在低糖、高纤维素的培养基营养结构和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和能源物质,并可以在不断的繁殖过程中增强针对不同碳链长度纤维素酶的表达,实现纤维素酶活力在不断发酵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获得活力高、降解能力强的纤维素酶。使得本发明采用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和酿酒酵母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在高纤维素环境下进行深度发酵培养的复合纤维素酶,促进益生菌降解体系对不同植物来源、分子量和不同碳链特征的纤维素进行降解,破坏植物组织的细胞壁,从而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等胞内营养物质的渗出,提升饲料的营养程度,增加饲料转化率。

    5、本发明最终实现饲料组分简单,生产工艺简洁方便,通过将一系列复合酶及复合有益菌与牛大力叶有机协同发酵,使牛大力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抗营养因子降解,提升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本发明制作的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可广泛应用于鸡的饲喂,可显著节粮、降低成本,同时本发明饲料可显著改善鸡产品风味,提升鸡产品品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一种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制得:

    发酵牛大力叶60份、玉米粉40份、麦麸20份、豆粕10份、食盐3份、小苏打2份、复合氨基酸0.1份、复合维生素0.1份和微量元素0.2份混匀得到。其中,复合氨基酸由质量比为赖氨酸1:色氨酸1:蛋氨酸2:苏氨酸1组成,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和尼克酸按质量比1:1:1:1:1:1:1组成;微量元素是由氯化钠、乳酸锌、乳酸亚铁和蛋氨酸铜按质量比1:1:1:1组成。发酵牛大力叶采用常规发酵技术发酵,即采用重量份原料em菌剂3份、纤维素酶3份、果胶酶2份、食盐10份、尿素15份、柠檬酸10份、糖蜜15份、丙酸5份与粉碎的牛大力叶1000份混合发酵7天,发酵温度为30℃。

    <实施例2>

    一种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

    发酵牛大力叶60份、玉米粉60份、麦麸30份、豆粕20份、食盐5份、小苏打6份、复合氨基酸0.3份、复合维生素0.3份和微量元素0.3份混合得到。其中,复合氨基酸由质量比为赖氨酸1:色氨酸1:蛋氨酸2:苏氨酸1组成,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和尼克酸按质量比1:1:1:1:1:1:1组成;微量元素是由氯化钠、乳酸锌、乳酸亚铁和蛋氨酸铜按质量比1:1:1:1组成。其中,发酵牛大力叶采用常规发酵技术发酵,即采用重量份原料em菌剂3份、纤维素酶3份、果胶酶2份、食盐10份、尿素15份、柠檬酸10份、糖蜜15份、丙酸5份与粉碎的牛大力叶1000份

    混合发酵7天,发酵温度为30℃。

    <实施例3>

    一种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制得:发酵牛大力叶60份、玉米粉40份、麦麸20份、豆粕10份、食盐3份、小苏打2份、复合氨基酸0.1份、复合维生素0.1份和微量元素0.2份混合得到。

    其中,复合氨基酸由质量比为赖氨酸1:色氨酸1:蛋氨酸2:苏氨酸1组成,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和尼克酸按质量比1:1:1:1:1:1:1组成;微量元素是由氯化钠、乳酸锌、乳酸亚铁和蛋氨酸铜按质量比1:1:1:1组成。

    其中,发酵牛大力叶包括如下步骤得到:

    a1、将牛大力叶清洗、晾干、粉碎后得到原料粉;

    a2、将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搅拌均匀,得到发酵粉;其中,添加剂由质量比为无水葡萄糖3:无水硫酸镁2:碳酸钙2:磷酸氢钙2组成,复合酶由质量比为纤维素酶7:果胶酶2:半纤维素酶1组成,复合益生菌由质量比为嗜热链球菌5:地衣芽孢杆菌4:双歧乳杆菌2:米曲霉0.5:酿酒酵母菌0.5组成;

    a3、将原料粉和发酵粉搅拌均匀,向其中加水至含水量为25wt%,保持发酵温度为36℃,厌氧发酵7天,即得到所述发酵牛大力叶;其中,牛大力叶、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0:100:60:4:3:1。

    <实施例4>

    一种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得:发酵牛大力叶60份、玉米粉40份、麦麸20份、豆粕10份、食盐3份、小苏打2份、复合氨基酸0.1份、复合维生素0.1份和微量元素0.2份混合得到。混合步骤为:将发酵牛大力叶进行搅拌,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向其中加入玉米粉、麦麸、豆粕、食盐、小苏打、复合氨基酸、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搅匀,制粒,干燥后得到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

    其中,复合氨基酸由质量比为赖氨酸1:色氨酸1:蛋氨酸2:苏氨酸1组成,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和尼克酸按质量比1:1:1:1:1:1:1组成;微量元素是由氯化钠、乳酸锌、乳酸亚铁和蛋氨酸铜按质量比1:1:1:1组成。

    其中,发酵牛大力叶包括如下步骤得到:

    a1、将牛大力叶清洗、晾干、粉碎后得到原料粉;

    a2、将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搅拌均匀,得到发酵粉;其中,添加剂由质量比为无水葡萄糖3:无水硫酸镁2:碳酸钙2:磷酸氢钙2组成,复合酶由质量比为纤维素酶7:果胶酶2:半纤维素酶1组成,复合益生菌由质量比为嗜热链球菌5:地衣芽孢杆菌4:双歧乳杆菌2:米曲霉0.5:酿酒酵母菌0.5组成;

    a3、将原料粉和发酵粉搅拌均匀,向其中加水至含水量为25wt%,保持发酵温度为36℃,厌氧发酵7天,即得到所述发酵牛大力叶;其中,牛大力叶、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0:100:60:4:3:1。

    其中,纤维素酶为纤维素酶粉末,其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s1、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40份、稻壳10份、玉米浆5份、豆粕10份、十二烷基磺酸钠0.5份、氯化钙0.5份、磷酸氢二钾0.1份、硫酸铁0.05份和硫酸锰0.05份混匀得到混合物;

    s2、将步骤s1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2:1混合,在120℃湿热灭菌2h,然后冷却至室温,得种子固体培养基;

    s3、将重量份原料为绿色木霉30份、里氏木霉15份和酿酒酵母20份混匀得到菌种,将所述菌种与所述种子固体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00接种于种子固体培养基中,25℃,75%湿度环境中培养6天,制备成混合菌群种子;

    s4、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份2份、玉米秸秆粉3份、蛋白胨2份、亮氨酸0.5份和谷氨酸0.1份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1:70混匀,在120℃湿热灭菌2h,然后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发酵培养基;

    s5、将所述混合菌群种子与所述发酵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00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0℃,100r/min转速搅拌发酵5天,取上清液为纤维素酶酶液;

    s6、取所述纤维素酶酶液在2℃,真空度-0.075mpa的环境中,真空干燥8h,粉碎,过100目筛,制备成纤维素酶粉末。

    <实施例5>

    一种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得:发酵牛大力叶60份、玉米粉60份、麦麸30份、豆粕20份、食盐5份、小苏打6份、复合氨基酸0.3份、复合维生素0.3份和微量元素0.3份混合得到。混合步骤为:将发酵牛大力叶进行搅拌,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向其中加入玉米粉、麦麸、豆粕、食盐、小苏打、复合氨基酸、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搅匀,制粒,干燥后得到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

    其中,复合氨基酸由质量比为赖氨酸1:色氨酸1:蛋氨酸2:苏氨酸1组成,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和尼克酸按质量比1:1:1:1:1:1:1组成;微量元素是由氯化钠、乳酸锌、乳酸亚铁和蛋氨酸铜按质量比1:1:1:1组成。

    其中,发酵牛大力叶包括如下步骤得到:

    a1、将牛大力叶清洗、晾干、粉碎后得到原料粉;

    a2、将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搅拌均匀,得到发酵粉;其中,添加剂由质量比为无水葡萄糖3:无水硫酸镁2:碳酸钙2:磷酸氢钙2组成,复合酶由质量比为纤维素酶7:果胶酶2:半纤维素酶1组成,复合益生菌由质量比为嗜热链球菌5:地衣芽孢杆菌4:双歧乳杆菌2:米曲霉0.5:酿酒酵母菌0.5组成;

    a3、将原料粉和发酵粉搅拌均匀,向其中加水至含水量为25wt%,保持发酵温度为36℃,厌氧发酵7天,即得到所述发酵牛大力叶;其中,牛大力叶、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0:100:60:4:3:1。

    其中,纤维素酶为纤维素酶粉末,其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s1、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40份、稻壳10份、玉米浆5份、豆粕10份、十二烷基磺酸钠0.5份、氯化钙0.5份、磷酸氢二钾0.1份、硫酸铁0.05份和硫酸锰0.05份混匀得到混合物;

    s2、将步骤s1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2:1混合,在120℃湿热灭菌2h,然后冷却至室温,得种子固体培养基;

    s3、将重量份原料为绿色木霉30份、里氏木霉15份和酿酒酵母20份混匀得到菌种,将所述菌种与所述种子固体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00接种于种子固体培养基中,25℃,75%湿度环境中培养6天,制备成混合菌群种子;

    s4、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份2份、玉米秸秆粉3份、蛋白胨2份、亮氨酸0.5份和谷氨酸0.1份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1:70混匀,在120℃湿热灭菌2h,然后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发酵培养基;

    s5、将所述混合菌群种子与所述发酵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00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0℃,100r/min转速搅拌发酵5天,取上清液为纤维素酶酶液;

    s6、取所述纤维素酶酶液在2℃,真空度-0.075mpa的环境中,真空干燥8h,粉碎,过100目筛,制备成纤维素酶粉末。

    按照《t/cswsl002-2018发酵饲料技术通则》标准将实施例1-5的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粗蛋白质含量≥35%,小肽含量(占粗蛋白质)≥8.2%,产品乳酸含量(以总酸计)为1.2-1.5%,消化能(de)3650-3720kcal/kg,粗灰分(ca)为2.4-2.8%,粗纤维(cf)为5.2-6.4%,粗脂肪(ee)为4.8-5.5%,钙(ca)为0.4-0.5%,总磷(tp)为0.51-0.56%,盐分(nacl)为0.32-0.45%,总含硫氨基酸(tsaa)0.8-0.92%,总赖氨酸(lys)1.05-1.18%,总苏氨酸(thr)0.7-0.75%,总色氨酸(trp)0.31-0.39%。

    <对比例1>

    一种鸡饲料,其与实施例1唯一不同的是不加入发酵牛大力叶,除此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玉米粉40份、麦麸20份、豆粕10份、食盐3份、小苏打2份、复合氨基酸0.1份、复合维生素0.1份和微量元素0.2份混匀得到。其中,复合氨基酸由质量比为赖氨酸1:色氨酸1:蛋氨酸2:苏氨酸1组成,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和尼克酸按质量比1:1:1:1:1:1:1组成;微量元素是由氯化钠、乳酸锌、乳酸亚铁和蛋氨酸铜按质量比1:1:1:1组成。

    <对比例2>

    一种鸡饲料,其与实施例1唯一不同的是采用不经发酵的牛大力叶,除此之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为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制得:牛大力叶超微粉60份、玉米粉40份、麦麸20份、豆粕10份、食盐3份、小苏打2份、复合氨基酸0.1份、复合维生素0.1份和微量元素0.2份混匀得到。其中,复合氨基酸由质量比为赖氨酸1:色氨酸1:蛋氨酸2:苏氨酸1组成,复合维生素由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和尼克酸按质量比1:1:1:1:1:1:1组成;微量元素是由氯化钠、乳酸锌、乳酸亚铁和蛋氨酸铜按质量比1:1:1:1组成。

    <对比例3>

    一种鸡饲料,其与实施例4唯一不同的是纤维素酶采用市售纤维素酶,除此之外,其他与实施例4相同。

    <对比例4>

    一种鸡饲料,其与实施例4唯一不同的是在制备纤维素酶粉末中不进行步骤s1和步骤s2,直接将重量份原料绿色木霉30份、里氏木霉15份和酿酒酵母20份混匀得到的菌种接种,按步骤s4-s6制备得到不经过深度发酵的纤维素酶粉末。除此之外,其他与实施例4相同。具体不同为:对比例4采用的纤维素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b1、将重量份原料为绿色木霉30份、里氏木霉15份和酿酒酵母20份混匀得到混合菌种;

    b2、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份2份、玉米秸秆粉3份、蛋白胨2份、亮氨酸0.5份和谷氨酸0.1份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1:70混匀,在120℃湿热灭菌2h,然后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发酵培养基;

    b3、将所述混合菌种与所述发酵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00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0℃,100r/min转速搅拌发酵5天,取上清液为纤维素酶酶液;

    b4、取所述纤维素酶酶液在2℃,真空度-0.075mpa的环境中,真空干燥8h,粉碎,过100目筛,制备成纤维素酶粉末。

    <对比例5>

    一种鸡饲料,其与实施例4唯一不同的是在制备纤维素酶粉末中不进行步骤s4和步骤s5,通过步骤s1至步骤s3,取发酵后的上清液为纤维素酶酶液,再经步骤s6制备得到不经过深度发酵的纤维素酶粉末。除此之外,其他与实施例4相同。具体不同为:对比例5采用的纤维素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c1、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40份、稻壳10份、玉米浆5份、豆粕10份、十二烷基磺酸钠0.5份、氯化钙0.5份、磷酸氢二钾0.1份、硫酸铁0.05份和硫酸锰0.05份混匀得到混合物;

    c2、将步骤s1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2:1混合,在120℃湿热灭菌2h,然后冷却至室温,得种子固体培养基;

    c3、将重量份原料为绿色木霉30份、里氏木霉15份和酿酒酵母20份混匀得到菌种,将所述菌种与所述种子固体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00接种于种子固体培养基中,25℃,75%湿度环境中培养6天,100r/min转速搅拌半小时,取上清液为纤维素酶酶液;

    c4、取所述纤维素酶酶液在2℃,真空度-0.075mpa的环境中,真空干燥8h,粉碎,过100目筛,制备成纤维素酶粉末。

    <对比实验>

    取300只长势健康,大小相似的幼鸡(已阉割),重量在0.5kg左右,随机分成10组,每组30只,分别记为实施例组1、实施例组2、实施例组3、实施例组4、实施例组5、对比例组1、对比例组2、对比例组3、对比例组4、对比例组5分别对应饲喂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的饲料。实验时间为30天,实验期间,实验鸡自由饮水,每日饲喂2次(8:00-9:00,17:00-18:00),喂量以料槽内略有剩余为宜,鸡舍温度控制在25-32℃,每组的养殖环境和管理方式完全相同,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其中,实验数据说明如下:

    平均日增重:分别在实验起始至实验结束每天早上9点对鸡进行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

    平均日采食量:实验期间准确记录每天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

    平均日粪便中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含量:实验期间收集各组肉鸡粪便,测定粪便中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含量,求平均值。

    料重比:根据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计算料重比,即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g)/平均日增重(g)。

    表1:

    由上述表1的实验结果可知:经过采用自有技术制备的牛大力发酵饲料饲喂,鸡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明显增加,料重比下降,证明了本发明发酵饲料可以促进鸡的胃肠道消化能力的激发,提升单位摄入饲料对肉鸡增重率的作用。本发明针对植物的营养特性诱导微生物中利用粗纤维的降解酶系筛选和繁殖,促进复合益生菌发酵,共同降解牛大力叶,并具有对植物性饲料分解活力强和活菌数多的特点,随着动物采食摄入,可以补充肉鸡胃肠道中的益生菌群,有助于提升鸡的饲料转化率和养殖效率。

    由实施例组4和实施例组5数据与其他组数据对比表明,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纤维素酶制备的发酵饲料,可以降低粪便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含量,同时对料重比降低具有有益的效果,证明了在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和能源物质,并可以在不断的繁殖过程中增强针对不同碳链长度纤维素酶的表达,实现纤维素酶活力在不断发酵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获得活力高、降解能力强的纤维素酶。使得本发明采用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和酿酒酵母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在高纤维素环境下进行深度发酵培养的复合纤维素酶,促进益生菌降解体系对不同植物来源、分子量和不同碳链特征的纤维素进行降解,破坏植物组织的细胞壁,从而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等胞内营养物质的渗出,提升饲料的营养程度,增加饲料转化率。

    由实施例组1-5(饲喂本发明饲料组)与对比例组2(牛大力叶直接混合饲喂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利用本发明技术生产的牛大力叶发酵饲料,对提高鸡消化吸收牛大力叶中的粗蛋白、粗纤维等营养物质效果好,采用自有技术发酵牛大力叶,不仅使复合纤维素酶系增加了牛大力枝叶中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饲喂吸收率,而且将中药牛大力栽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高效利用,更是综合提升了肉鸡对植物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料重比,为解决现代肉鸡植物饲料饲养长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料重比高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

    发酵牛大力叶60份、玉米粉40-60份、麦麸20-30份、豆粕10-20份、食盐3-5份、小苏打2-6份、复合氨基酸0.1-0.3份、复合维生素0.1-0.3份和微量元素0.2-0.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牛大力叶包括如下步骤得到:

    a1、将牛大力叶清洗、晾干、粉碎后得到原料粉;

    a2、将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搅拌均匀,得到发酵粉;

    a3、将原料粉和发酵粉搅拌均匀,向其中加水至含水量为15-25wt%,保持发酵温度为30-36℃,厌氧发酵5-7天,即得到所述发酵牛大力叶;其中,牛大力叶、玉米粉、麦麸、复合酶、复合益生菌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0:90-100:50-60:1-4: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酶包括: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其中,所述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5-7: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酶为纤维素酶粉末,其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s1、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40-70份、稻壳10-15份、玉米浆5-15份、豆粕10-20份、十二烷基磺酸钠0.5-1.5份、氯化钙0.5-1.5份、磷酸氢二钾0.1-0.5份、硫酸铁0.05-0.1份和硫酸锰0.05-0.08份混匀得到混合物;

    s2、将步骤s1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2-5:1混合,在120-130℃湿热灭菌2-3h,冷却至室温,得种子固体培养基;

    s3、将重量份原料为绿色木霉30-50份、里氏木霉15-35份和酿酒酵母20-35份混匀得到菌种,将所述菌种与所述种子固体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0:100接种于种子固体培养基中,25-35℃,75-80%湿度环境中培养5-6天,制备成混合菌群种子;

    s4、将重量份原料为麦麸份2-5份、玉米秸秆粉3-8份、蛋白胨2-4份、亮氨酸0.5-1份和谷氨酸0.1-0.6份的混合物与蒸馏水按质量比1:70-100混匀,在120-130℃湿热灭菌2-3h,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发酵培养基;

    s5、将所述混合菌群种子与所述发酵培养基按质量比为5-15:100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0-35℃,(100r/min条件下)搅拌发酵5-8天,取上清液为纤维素酶酶液;

    s6、取所述纤维素酶酶液在2-5℃,真空度-0.075~-0.085mpa的环境中,真空干燥8-9h,粉碎,过60-150目筛,制备成纤维素酶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搅拌发酵的搅拌速度为100r/min,步骤s6中真空度为-0.075mp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益生菌包括:嗜热链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双歧乳杆菌、米曲霉和酿酒酵母菌,其中,嗜热链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双歧乳杆菌:米曲霉:酿酒酵母菌的质量比为4-5:3-4:1-2:0.5-1:0.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无水葡萄糖、无水硫酸镁、碳酸钙和磷酸氢钙,其中,无水葡萄糖:无水硫酸镁:碳酸钙:磷酸氢钙的质量比为2-3:1-2:1: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氨基酸按重量份包括:赖氨酸1-4份、色氨酸1-2份、蛋氨酸2-5份和苏氨酸1-3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维生素是由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3、叶酸和尼克酸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微量元素是由氯化钠、乳酸锌、乳酸亚铁和蛋氨酸铜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发酵牛大力叶进行搅拌,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向其中加入玉米粉、麦麸、豆粕、食盐、小苏打、复合氨基酸、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搅匀,制粒,干燥后得到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大力叶生物发酵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发酵牛大力叶60份、玉米粉40‑60份、麦麸20‑30份、豆粕10‑20份、食盐3‑5份、小苏打2‑6份、复合氨基酸0.1‑0.3份、复合维生素0.1‑0.3份和微量元素0.2‑0.3份。本发明可以改善以牛大力叶为原料的饲料适口性和利于消化吸收,可以将大量的牛大力叶作为原料用于喂鸡,增加饲料的原料来源和降低原料成本,并满足喂食植物、谷物饲料以提高鸡肉质品质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覃楠;阮俊翔;阮经宙;陆玉英;曾庆烨;吴承芳;李飞;韦园菊;黄建坤;包亚萍;罗玉珍;龙娇月;杨雄娟;韦园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宇花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14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