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养殖饲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龟足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有柄目、指茗荷科、龟足属,又名石蜐、佛手贝、笔架、狗爪螺等,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中国仅有龟足一种,主要分布于长江入海口以南沿海。龟足生活在海浪剧烈冲击的中高潮区岩石缝隙中,密集成簇状生长。龟足长相奇特,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又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的优质食品,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高档海鲜的需求不断提升,使得龟足这种长相奇特、味道鲜美的海鲜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但目前市场上的龟足均来源于野生采集,由于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的人工采集,龟足的野生资源量逐年锐减。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龟足资源,进行人工增养殖研究已显得十分必要。在规模化人工养殖过程中,人工提供饵料一般是天然饵料,但天然饵料因受到设备条件、培养技术、自然资源波动的影响与限制,生产中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天然饵料也由于养分流失多、浪费大和易污染水质等弊端,不易大量使用。另外,一旦饵料带有病原微生物或在营养上不全价,将引起苗种大量死亡或生长畸形,并给养殖环境带来巨大污染。因此提供一种适合龟足生长的人工饵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龟足养殖专用饵料,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卤虫粉3%-9%,沙蚕粉5%-11%,鱼粉7%-14%,纤维素7%-15%,淀粉3%-8%,植物油粕30%-58%,植物油3%-5%,预混料0.9%-1.1%,麸皮15%-29%,骨条藻浓缩液1%-4%。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卤虫粉6%-7%,沙蚕粉8%-10%,鱼粉11%-13%,纤维素7%-9%,淀粉3%-4%,植物油粕32%-33%,植物油3%-5%,预混料0.9%-1.1%,麸皮20%-22%,骨条藻浓缩液2%-3%。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植物油粕选自豆粕、花生粕、棉粕、菜籽粕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植物油粕是经100-110℃蒸煮后,按照1/5000比例接种活性酵母发酵20-26小时后得到。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植物油选自豆油。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每克所述预混料含有维生素a800-2000iu,维生素b2>1mg,维生素b6>9mg,维生素b12>2μg,维生素d100-300iu,维生素e3-5mg,维生素k30.3-1mg,烟酸>2μg,维生素c>20mg,铁10-30mg,铜0.3-1mg,锌10-15mg,碘0.1-0.15mg,硒0.5-1mg。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麸皮选自米糠。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骨条藻浓缩液的浓度为300-500万细胞/ml。
一种上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的制备方法,按比例配料后,经纤维素包膜工艺处理得悬浮性纤维素包膜微颗粒即得龟足养殖专用饵料。
一种上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在制备促进龟足成活率的饲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中卤虫粉、沙蚕粉、鱼粉为饵料的基础配料之一,主要提供龟足生长所需的动物源蛋白质、脂肪及部分维生素;植物油粕、植物油、麸皮为饵料的基础配料之一,主要提供植物源蛋白、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等,同时补充其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硅、钙、无机盐等,提高龟足的生长发育、消化吸收等新陈代谢能力,并提高其摄食活力,有效提高龟足的成活率、日增长率及日增重率等。
本发明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的原料纤维素、淀粉、植物油粕、植物油、预混料、麸皮等都来源丰富,不易受到设备条件、培养技术、自然资源波动的影响与限制,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求。
本发明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的原料卤虫粉、沙蚕粉、鱼粉、纤维素、淀粉、植物油粕、植物油、预混料、麸皮、骨条藻等均可事先灭菌消毒,避免携带病原微生物而引起苗种大量死亡或生长畸形,减少对养殖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首次制备了适合龟足生长的人工饵料,填补了技术空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不同规格的龟足苗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龟足养殖专用饵料,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卤虫粉3%-9%,沙蚕粉5%-11%,鱼粉7%-14%,纤维素7%-15%,淀粉3%-8%,植物油粕30%-58%,植物油3%-5%,预混料0.9%-1.1%,麸皮15%-29%,骨条藻浓缩液1%-4%。卤虫粉、沙蚕粉、鱼粉主要提供龟足生长所需的动物源蛋白质、脂肪及部分维生素;植物油粕、植物油、麸皮为饵料主要提供植物源蛋白、脂肪、糖类;通过植物源蛋白与动物源蛋白的合理配比,为龟足幼体前期的生长提供优质合理的蛋白质,优化后配方更适合龟足苗种前期(龟足幼体峰吻径:1mm≦rc≦10mm)成长,同时补充其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硅、钙、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提高龟足的生长发育、消化吸收等新陈代谢能力,并提高其摄食活力。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卤虫粉6%-7%,沙蚕粉8%-10%,鱼粉11%-13%,纤维素7%-9%,淀粉3%-4%,植物油粕32%-33%,植物油3%-5%,预混料0.9%-1.1%,麸皮20%-22%,骨条藻浓缩液2%-3%。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植物油粕选自豆粕、花生粕、棉粕、菜籽粕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植物油粕是经100-110℃蒸煮后,按照1/5000比例接种活性酵母发酵20-26小时后得到。蒸煮一方面可以灭菌,另一方面对油粕进行软化,使其适合酵母发酵。油粕经活性酵母发酵后可以去除其中的不利于龟足生长的抗营养因子,而且可以将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短肽、氨基酸等,利于吸收,进一步增加其营养性,利于龟足生长。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植物油选自豆油。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每克所述预混料含有维生素a800-2000iu,维生素b2>1mg,维生素b6>9mg,维生素b12>2μg,维生素d100-300iu,维生素e3-5mg,维生素k30.3-1mg,烟酸>2μg,维生素c>20mg,铁10-30mg,铜0.3-1mg,锌10-15mg,碘0.1-0.15mg,硒0.5-1mg。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麸皮选自米糠。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骨条藻浓缩液的浓度为300-500万细胞/ml。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的制备方法,按比例配料后,经纤维素包膜工艺处理得悬浮性纤维素包膜微颗粒即得龟足养殖专用饵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在制备促进龟足成活率的饲料中的应用。
实施例1
按以下质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卤虫粉6%,沙蚕粉9%,鱼粉12%,纤维素8%,淀粉3%,豆粕32%,豆油4%,预混料1%,麸皮20%,骨条藻浓缩液3%。
所述预混料每克含有维生素a800-2000iu,维生素b2>1mg,维生素b6>9mg,维生素b12>2μg,维生素d100-300iu,维生素e3-5mg,维生素k30.3-1mg,烟酸>2μg,维生素c>20mg,铁10-30mg,铜0.3-1mg,锌10-15mg,碘0.1-0.15mg,硒0.5-1mg。
所述豆粕为105℃蒸煮后,按照1/5000比例接种活性酵母发酵24小时。
所述骨条藻浓缩液的浓度为300-500万细胞/ml。
经常规纤维素包膜工艺处理得悬浮性纤维素包膜微颗粒即得龟足养殖专用饵料。
实施例2
按以下质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卤虫粉7%,沙蚕粉9%,鱼粉12%,纤维素8%,淀粉3%,花生粕32%,豆油4%,预混料1%,麸皮20%,骨条藻浓缩液2%。
所述预混料每克含有维生素a800-2000iu,维生素b2>1mg,维生素b6>9mg,维生素b12>2μg,维生素d100-300iu,维生素e3-5mg,维生素k30.3-1mg,烟酸>2μg,维生素c>20mg,铁10-30mg,铜0.3-1mg,锌10-15mg,碘0.1-0.15mg,硒0.5-1mg。
所述花生粕为105℃蒸煮后,按照1/5000比例接种活性酵母发酵24小时。
所述骨条藻浓缩液的浓度为300-500万细胞/ml。
经常规纤维素包膜工艺处理得悬浮性纤维素包膜微颗粒即得龟足养殖专用饵料。
实施例3
按以下质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卤虫粉6%,沙蚕粉9%,鱼粉12%,纤维素8%,淀粉3%,棉粕32%,豆油4%,预混料1%,麸皮20%,骨条藻浓缩液5%。
所述预混料每克含有维生素a800-2000iu,维生素b2>1mg,维生素b6>9mg,维生素b12>2μg,维生素d100-300iu,维生素e3-5mg,维生素k30.3-1mg,烟酸>2μg,维生素c>20mg,铁10-30mg,铜0.3-1mg,锌10-15mg,碘0.1-0.15mg,硒0.5-1mg。
所述棉粕为105℃蒸煮后,按照1/5000比例接种活性酵母发酵24小时。
所述骨条藻浓缩液的浓度为300-500万细胞/ml。
经常规纤维素包膜工艺处理得悬浮性纤维素包膜微颗粒即得龟足养殖专用饵料。
经测定,实施例1-3制备的饵料的营养成分见下表。
表1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营养成分表(wt%)
实施例4
实验设置a组(常规养殖组),b组(混合养殖组)和c组(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养殖组)。a组每日投喂两次天然饵料活卤虫,平均每日500g;b组每日投喂一次实施例1制备的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和一次天然饵料活卤虫,平均每日333.33g,两种饵料各半;c组每日投喂两次实施例1制备的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平均每日166.7g。每组加入已完成附着的龟足苗种(2mm≦峰吻径rc≦3mm)5000只。每组设置3个平行,均独立置于100l玻璃钢养殖桶中,各加入70l过滤海水,其中水温为25℃,盐度为29.3,ph7.7-7.9,溶氧大于5mg/l,培育过程中每天吸污两次,日换水率50%,连续通气。
实验过程中每15天测量一次龟足幼苗数量及峰吻径(rc)大小,经60天养殖后,统计三种养殖方式成活率、日增长率(峰吻径增长率)、日增重率及饵料系数(统计数据均为平均值,下同)。整个实验在某海洋研究院养殖房进行。
表2第一次龟足幼苗培育试验数据对比
实施例5
实验设置a组(常规养殖组),b组(混合养殖组)和c组(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养殖组)。a组每日投喂两次天然饵料活卤虫,平均每日600g;b组每日投喂一次实施例2制备的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和一次天然饵料活卤虫,平均每日383.3g,两种饵料各半;c组每日投喂两次实施例2制备的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平均每日166.7g。每组加入已完成附着的龟足苗种(4mm≦rc≦5mm)5000只。每组设置3个平行,均独立置于300l玻璃钢养殖桶中,各加入200l过滤海水,其中水温为24.5℃,盐度为29.8,ph7.8-7.9,溶氧大于5mg/l,培育过程中每天吸污两次,日换水率50%,连续通气。
实验过程中每15天测量一次龟足幼苗数量及峰吻径(rc)大小,经60天养殖后,统计三种养殖方式成活率、日增长率(峰吻径增长率)、日增重率及饵料系数。整个实验在某海洋研究院养殖房进行。
表3第二次龟足幼苗培育试验数据对比
实施例6
实验设置a组(常规养殖组),b组(混合养殖组)和c组(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养殖组)。a组每日投喂两次天然饵料活卤虫,每日平均833.3g;b组每日投喂一次实施例3制备的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和一次天然饵料活卤虫,每日平均566.67g,两种饵料各半;c组每日投喂两次实施例3制备的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每日平均300g。每组加入已完成附着的龟足苗种(8mm≦rc≦9mm)5000只。每组设置3个平行,均独立置于500l水泥养殖池中,各加入300l过滤海水,其中水温为25.3℃,盐度为30.2,ph7.9-8.0,溶氧大于5mg/l,日换水率50%,连续通气。
实验过程中每15天测量一次龟足幼苗数量及峰吻径(rc)大小,经60天养殖后,统计两种养殖方式成活率、日增长率(峰吻径增长率)、日增重率及饵料系数。整个实验在某海洋研究院养殖房进行。
表4第三次龟足幼苗培育试验数据对比
在实施例4-6中,每次试验分组的投喂方式平行组均无显著差异,3种饵料的饲喂结果在龟足幼苗成活率方面,均以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每组试验成活率都在70%以上,说明试验过程正常。c组和a组成活率在实施例4中差距最大,相差22.5%,,另外两组也高达12.7%和9.8%,b组成活率与a组相差较小,与c组在三次实验中分别相差12.6%、7.1%和6.5;试验中观察发现,c组投喂包膜微粒饵料,试验水体基本保持透明清澈,a组投喂活卤虫,水体稍微有点浑浊,水面漂浮一层油膜,而b组投喂包膜微粒饵料和卤虫,水体在投喂饵料1h后,便明显浑浊,分析认为饵料对水体的污染引起龟足养殖水质环境不同,是3组试验成活率差别的主要原因。
在增长率和增重率方面均以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说明纤维素包膜微粒饵料的增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养殖方式,饲养的龟足粗壮、活力强;在日增长方面,3组相差不是很明显,c组仍明显高于b组和a组,相差0.13%~0.43%,说明纤维素包膜微粒饵料对龟足苗种的增长效果也好于传统养殖方式;分析认为,包膜微粒饵料营养平衡都好于由卤虫、轮虫和鱼糜组成的天然饵料,天然饵料入水后可溶性营养物质流失严重,而包膜微粒饵料营养成分在龟足养殖摄食前溶失少,可以充分体现营养平衡的优势。
三次实验中,在饵料转换效率方面c组饵料最高,饵料系数仅为1.37-1.68,b组次之,a组最高。分析认为,天然饵料系数高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平衡,其成分含量中80%左右的为水分,其次是因为有部分营养溶失,引起水面出现油膜;而且天然饵料极易引起水质浑浊,恶化水质环境,增加龟足养殖生长代谢负担,阻碍生长,同样引起饵料效率下降。纤维素包膜微粒饵料由于增加了饵料的水中稳定性,使龟足养殖水质环境稳定、优良,有利于龟足养殖正常生长,同时稳定的饵料性状,保持了饵料的营养平衡,使得配合饵料的优越性得以体现,因此表现较低的饵料系数。
实施例7纤维素包膜微颗粒人工饵料两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
实验因素定位对龟足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的卤虫粉和骨条藻浓缩液,其中卤虫粉设置3%、6%、9%三个水平,骨条藻浓缩液设置1.5%、2.5%、3.5%三个水平,饵料配方中其他组分为沙蚕粉9%,鱼粉12%,纤维素8%,淀粉3%,豆粕32%,豆油4%,预混料1%,麸皮20%,各组均保持不变,制备成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
实验共设9组,各组每日投喂两次相应配方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平均每日33.33g。每组加入已完成附着的龟足苗种(2mm≦rc≦3mm)1000只,均独立置于50l塑料养殖桶中,各加入30l过滤海水,其中水温为22.3℃,盐度为29.6,ph7.8-7.9,溶氧大于5mg/l,培育过程中每天吸污两次,日换水率50%,连续通气。
实验过程中每15天测量一次龟足幼苗数量及峰吻径大小,经30天养殖后,根据龟足育苗存活率、日增长率及日增重率计算各组饵料评分,其计算方法如下:评分=日增重率*100。
表5龟足幼苗纤维素包膜微颗粒饵料配方正交实验数据
注:表中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
根据龟足幼苗纤维素包膜微颗粒人工饵料正交实验统计数据,每组试验龟足幼苗成活率都在80%以上,说明试验过程正常。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在卤虫粉比例为3%或骨条藻浓缩液比例为1.5%时各组(1、2、3、4、7)间数据均无显著差异;卤虫粉比例高于3%且骨条藻浓缩液高于1.5%各组(5、6、8、9组)间数据也无显著差异;但卤虫粉比例为3%或骨条藻浓缩液比例为1.5%时各组(1、2、3、4、7)间数据与卤虫粉比例高于3%且骨条藻浓缩液高于1.5%各组(5、6、8、9组)间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卤虫粉与骨条藻浓缩液均为龟足幼虫生长限制因子,且二者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均对龟足幼苗生长有重要意义;但过多添加卤虫粉或骨条藻浓缩液并不会与龟足幼苗生长促进存在正相关。因此从配料成本角度考虑,第5组(卤虫粉比例6%且骨条藻浓缩液比例2.5%)为最佳比例配方。
本发明根据龟足苗种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特点,以龟足的营养需要为依据,通过原料选择、前处理和加工工艺筛选优化,配制出物理性状良好、诱食性强、营养均衡、易消化吸收的人工微颗粒饵料,不仅可以缩短龟足成体育成时间和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育成率和成体质量,还可改善养殖环境,为龟足规模化养殖和龟足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卤虫粉3%-9%,沙蚕粉5%-11%,鱼粉7%-14%,纤维素7%-15%,淀粉3%-8%,植物油粕30%-58%,植物油3%-5%,预混料0.9%-1.1%,麸皮15%-29%,骨条藻浓缩液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卤虫粉6%-7%,沙蚕粉8%-10%,鱼粉11%-13%,纤维素7%-9%,淀粉3%-4%,植物油粕32%-33%,植物油3%-5%,预混料0.9%-1.1%,麸皮20%-22%,骨条藻浓缩液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粕选自豆粕、花生粕、棉粕、菜籽粕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粕是经100-110℃蒸煮后,按照1/5000比例接种活性酵母发酵20-26小时后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其特征在于,植物油选自豆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其特征在于,每克所述预混料含有维生素a800-2000iu,维生素b2>1mg,维生素b6>9mg,维生素b12>2μg,维生素d100-300iu,维生素e3-5mg,维生素k30.3-1mg,烟酸>2μg,维生素c>20mg,铁10-30mg,铜0.3-1mg,锌10-15mg,碘0.1-0.15mg,硒0.5-1m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麸皮选自米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条藻浓缩液的浓度为300-500万细胞/ml。
9.一种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配料后,经纤维素包膜工艺处理得悬浮性纤维素包膜微颗粒即得龟足养殖专用饵料。
10.一种权利要求9所述的龟足养殖专用饵料在制备促进龟足成活率的饲料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