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04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尤其是一种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区间平均值指的是在设定的周期内,每秒对瞬时值进行累加,到达周期点后将累加值除以累加次数得到的平均值。还可衍生出该周期内的最大最小值,用于相关电网事件判断。

    上一区间平均值以及最大最小值始终在周期点刷新,当前区间的平均值和最大最小值每秒刷新。周期到时,将当前最大最小值赋值给上一最大最小值。当前最大最小值刷新为当前瞬时值。

    当表计停电后上电将平均值清零重新计算,如上电几秒后即为周期点,就会将这几秒的累加值除以累加次数作为整个周期的平均值。此时平均值体现不出整个周期的实际情况,相关电网质量事件也无法正常判断。

    当表计正常运行时发生校时,校时后将平均值清零重新计算,已经累加的值丢失,平均值不连续。

    当表计正常运行时改变周期,不管怎样都将平均值清零重新开始计算,已经累加的值丢失,平均值不连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案合理,使得区间平均值可以体现实际电网质量,用于电网质量事件判断,避免误判漏判。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所述区间平均值包括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其特征在于:当发生下述情况时,相应地计算区间平均值的方法分别为:

    1)如果发生电能表停电,则在电能表停上电后,根据停电的时间段分为下述三种情况进行区间平均值的计算:

    1.1)未跨周期;1.2)跨周期;1.3)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2)如果发生电能表校时,则在校时后,根据校时发生时间段分为下述两种情况进行区间平均值的计算:

    2.1)未跨周期;2.2)跨周期;

    3)如果发生电能表参数改变时,则在参数改变后,根据新设置的周期参数分为下述三种情况进行区间平均值的计算:

    3.1)新周期>老周期;3.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3.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

    进一步地,在电能表停上电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未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在停电之前的上一平均值保持,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当前累加值 (掉电的秒数*第一默认值)的基础上继续累加,到周期点时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其中第一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在停电之前的上一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保持,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当前累加值的基础上继续累加,到周期点时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2)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上一平均值根据掉电前的(累加值 (当前周期内掉电的秒数*第一默认值))除以整个周期进行计算得到,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累加值=(当前周期内掉电的秒数*第一默认值)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累加,到下一个周期点后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其中第一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上一平均值根据掉电前的累加值除以整个周期进行计算得到,然后将当前累加值清零,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开始累加,到下一个周期点后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3)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上一平均值为第一默认值,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累加值=(掉电秒数%周期)*第一默认值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累加,到周期点后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其中第一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上一平均值清零,然后将当前累加值清零,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开始累加,到周期点后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进一步地,在电能表停上电后计算最大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未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上电后的上一最大值保持,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与当前最大值进行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的上一最大值保持,掉电期间的当前最大值也保持;

    1.2)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与当前最大值进行比较,较大者赋值给上一最大值,当前最大值刷新为第一默认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其他对象:上一最大值为掉电前的当前最大值,上电时刻,当前最大值刷新为当前瞬时值,接着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1.3)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则上一最大值为第二默认值,上电时刻的当前最大值为第二默认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第二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一最大值为0,上电时刻,当前最大值刷新为当前瞬时值,接着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进一步地,在电能表停上电后计算最小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未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上一最小值保持,掉电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不为0,掉电期间与当前最小值进行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与当前最小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上一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清零。

    1.2)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由于掉电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与当前最小值进行比较,较小者赋值给上一最小值,当前最小值刷新为第二默认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小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

    其他对象:上一最小值清零,当前最小值清零;

    1.3)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则上一最小值为第三默认值,上电时刻,当前最小值刷新为第三默认值,接着根据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和当前最小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第三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一最小值清零,上电后的当前最小值清零。

    进一步地,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校时时,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1.1)未跨周期:上一平均值保持,当前累计值保持,校时后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周期点后当前累加值除以实际累加的秒数得到校时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2)跨周期:上一平均值由校时前的累加值除以校时前走过的秒数计算得到,校时后累加值清零,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开始累加,到周期点除以实际累加的秒数得到校时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进一步地,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校时时,计算最大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1.1)未跨周期:上一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保持,校时后根据电能表采集的数据继续比较;

    1.2)跨周期:上一最大值等于校时前的当前最大值,校时后的当前最大值默认为当前瞬时值。

    进一步地,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校时时,计算最小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1.1)未跨周期:上一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保持,校时后根据电能表采集的数据继续比较。

    1.2)跨周期:上一最小值等于校时前的当前最小值,校时后的当前最小值默认为当前瞬时值。

    进一步地,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参数改变时,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新周期>老周期:上一周期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新周期点后累加值除以新周期得到改变参数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新周期点后累加值除以新周期得到改变参数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清零,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新周期点后累加值除以实际累加次数得到改变参数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进一步地,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参数改变时,计算最大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新周期>老周期:上一周期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1.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1.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为当前瞬时值,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进一步地,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参数改变时,计算最小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新周期>老周期:上一周期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1.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最小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1.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最小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表计发生异常情况使得平均值计算不连续时,将区间平均值的计算分为不同的情况进行,由此给出了相对较合理的计算方案,使得区间平均值可以体现实际电网质量,用于电网质量事件判断,避免误判漏判。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表1,本发明的电能表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是在电能表发生上电、校时以及改变参数时计算区间平均值,

    该计算方法所支持的区间平均值对象,每个对象包括平均值和最大最小值。

    表1支持的区间平均值对象

    区间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共用区间周期,周期设置时以秒为单位,周期允许的值为xmin,x能被60整除,否则拒绝设置。异常值默认10min。

    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针对以下三种情况(为便于描述,下文中的保持,是指与停电、校时或改变参数之前相同):

    (一)停上电

    停电后瞬时量为0(除了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因为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掉电为0,平均值计算可能会小于事件阈值导致低功率,低频率事件产生,但掉电不应该算入低功率和低频率,不应记录事件。故停电的时候,正向功率因数默认为y,反向功率因数默认为0,电网频率默认为z。

    在停上电后计算平均值,具体根据停电的时间段分如下几种情况:

    1、停电时间未跨周期:

    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在停电之前的上一平均值保持,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当前累加值 (掉电的秒数*第一默认值)的基础上继续累加,到周期点时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其中第一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在停电之前的上一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保持,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当前累加值的基础上继续累加,到周期点时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2、停电时间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上一平均值根据掉电前的(累加值 (当前周期内掉电的秒数*第一默认值))除以整个周期进行计算得到,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累加值=(当前周期内掉电的秒数*第一默认值)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累加,到下一个周期点后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其中第一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上一平均值根据掉电前的累加值除以整个周期进行计算得到,然后将当前累加值清零,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开始累加,到下一个周期点后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3、停电时间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计算方法相同):上电后上一平均值为第一默认值,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累加值=(掉电秒数%周期)*第一默认值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累加,到周期点后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其中第一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上一平均值清零,然后将当前累加值清零,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开始累加,到周期点后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同样的,在停上电后计算最大值,具体分如下几种情况:

    1、停电时间未跨周期:

    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计算方法相同):上电后的上一最大值保持,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掉电期间与当前最大值进行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的上一最大值保持,掉电期间当前最大值保持,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2、停电时间跨周期:

    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计算方法相同):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与当前最大值进行比较,较大者赋值给上一最大值,当前最大值刷新为第一默认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其他对象(计算方法相同):上一最大值为掉电前的当前最大值,上电时刻,当前最大值刷新为当前瞬时值,接着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3、停电时间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计算方法相同):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则上一最大值为第二默认值,上电时刻的当前最大值为默认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第二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计算方法相同):上一最大值为0,上电时刻,当前最大值刷新为当前瞬时值,接着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同样的,在停上电后计算最小值,具体分如下几种情况:

    1、停电时间未跨周期:

    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计算方法相同):上电后上一最小值保持,掉电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不为0,掉电期间与当前最小值进行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与当前最小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

    其他对象(计算方法相同):上电后上一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清零。

    2、停电时间跨周期:

    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计算方法相同):由于掉电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与当前最小值进行比较,较小者赋值给上一最小值,当前最小值刷新为第二默认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小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

    其他对象(计算方法相同):上一最小值清零,当前最小值清零。

    3、停电时间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计算方法相同):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则上一最小值为第三默认值,上电时刻,当前最小值刷新为默认值,接着根据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和当前最小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第三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计算方法相同):上一最小值清零,上电后的当前最小值清零。

    (二)校时

    当电能表运行时发生校时,以如下方式计算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同样的,校时后计算平均值,具体根据校时发生时间段分如下几种情况:

    1、校时未跨周期:

    上一平均值保持,当前累计值保持,校时后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周期点后当前累加值除以实际累加的秒数得到校时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2、校时跨周期:

    上一平均值由校时前的累加值除以校时前走过的秒数计算得到,校时后累加值清零,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开始累加,到周期点除以实际累加的秒数得到校时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同样的,校时后计算最大值,具体分如下几种情况:

    1、校时未跨周期:

    上一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保持,校时后继续比较。

    2、校时跨周期:

    上一最大值等于校时前的当前最大值,校时后的当前最大值默认当前瞬时值。

    同样的,校时后计算最小值,具体分如下几种情况:

    1、校时未跨周期:

    上一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保持,校时后继续比较。

    2、校时跨周期:

    上一最小值等于校时前的当前最小值,校时后的当前最小值默认当前瞬时值。

    (三)改变参数

    在改变参数后,计算平均值,具体根据新设置的周期参数分如下几种情况:

    1、新周期>老周期:

    上一周期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新周期点后累加值除以新周期得到改变参数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

    上一周期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新周期点后累加值除以新周期得到改变参数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

    上一周期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清零,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新周期点后累加值除以实际累加次数得到改变参数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同样的,改变参数后,计算最大值,具体根据新设置的周期参数分如下几种情况:

    1、新周期>老周期:

    上一周期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

    上一周期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

    上一周期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为当前瞬时值,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同样的,改变参数后,计算最小值,具体根据新设置的周期参数分如下几种情况:

    1、新周期>老周期:

    上一周期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

    上一周期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

    上一周期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为当前瞬时值,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所述区间平均值包括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其特征在于:当发生下述情况时,相应地计算区间平均值的方法分别为:

    1)如果发生电能表停电,则在电能表停上电后,根据停电的时间段分为下述三种情况进行区间平均值的计算:

    1.1)未跨周期;1.2)跨周期;1.3)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2)如果发生电能表校时,则在校时后,根据校时发生时间段分为下述两种情况进行区间平均值的计算:

    2.1)未跨周期;2.2)跨周期;

    3)如果发生电能表参数改变时,则在参数改变后,根据新设置的周期参数分为下述三种情况进行区间平均值的计算:

    3.1)新周期>老周期;3.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3.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表停上电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未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在停电之前的上一平均值保持,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当前累加值 (掉电的秒数*第一默认值)的基础上继续累加,到周期点时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其中第一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在停电之前的上一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保持,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当前累加值的基础上继续累加,到周期点时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2)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上一平均值根据掉电前的(累加值 (当前周期内掉电的秒数*第一默认值))除以整个周期进行计算得到,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累加值=(当前周期内掉电的秒数*第一默认值)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累加,到下一个周期点后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其中第一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上一平均值根据掉电前的累加值除以整个周期进行计算得到,然后将当前累加值清零,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开始累加,到下一个周期点后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3)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上一平均值为第一默认值,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在累加值=(掉电秒数%周期)*第一默认值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累加,到周期点后当前累加值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其中第一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上一平均值清零,然后将当前累加值清零,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开始累加,到周期点后除以一个完整周期得到上电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表停上电后计算最大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未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上电后的上一最大值保持,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掉电期间与当前最大值进行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的上一最大值保持,掉电期间当前最大值保持,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1.2)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与当前最大值进行比较,较大者赋值给上一最大值,当前最大值刷新为默认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其他对象:上一最大值为掉电前的当前最大值,上电时刻,当前最大值刷新为当前瞬时值,接着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1.3)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则上一最大值为第二默认值,上电时刻的当前最大值为第二默认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第二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一最大值为0,上电时刻,当前最大值刷新为当前瞬时值,接着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大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表停上电后计算最小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未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上电后上一最小值保持,掉电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不为0,掉电期间与当前最小值进行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与当前最小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

    其他对象:上电后上一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清零。

    1.2)跨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由于掉电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与当前最小值进行比较,较小者赋值给上一最小值,当前最小值刷新为默认值,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与当前最小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

    其他对象:上一最小值清零,当前最小值清零;

    1.3)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

    所述对象为正向功率因数和电网频率时:由于掉电期间功率因数和频率不为0,则上一最小值为第三默认值,上电时刻,当前最小值刷新为默认值,接着根据上电后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和当前最小值比较刷新当前最小值;第三默认值为预设的值;

    其他对象:上一最小值清零,上电后的当前最小值清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校时时,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1.1)未跨周期:上一平均值保持,当前累计值保持,校时后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周期点后当前累加值除以实际累加的秒数得到校时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2)跨周期:上一平均值由校时前的累加值除以校时前走过的秒数计算得到,校时后累加值清零,电能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重新开始累加,到周期点除以实际累加的秒数得到校时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校时时,计算最大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1.1)未跨周期:上一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保持,校时后根据电能表采集的数据继续比较;

    1.2)跨周期:上一最大值等于校时前的当前最大值,校时后的当前最大值默认为当前瞬时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校时时,计算最小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1.1)未跨周期:上一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保持,校时后根据电能表采集的数据继续比较。

    1.2)跨周期:上一最小值等于校时前的当前最小值,校时后的当前最小值默认为当前瞬时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参数改变时,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新周期>老周期:上一周期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新周期点后累加值除以新周期得到改变参数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新周期点后累加值除以新周期得到改变参数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1.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平均值保持,当前累加值清零,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累加,到新周期点后累加值除以实际累加次数得到改变参数后的平均值,将上一平均值刷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参数改变时,计算最大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新周期>老周期:上一周期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1.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1.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最大值保持,当前最大值为当前瞬时值,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能表运行时发生参数改变时,计算最小值的方法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1)新周期>老周期:上一周期最小值保持,当前最小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1.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最小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1.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上一周期最小值保持,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电能表采集到的数据继续比较。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表采集对象的区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所述区间平均值包括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发生下述情况时,相应地计算区间平均值的方法分别为:1)如果发生电能表停电,则在电能表停上电后,根据停电的时间段分为下述三种情况进行区间平均值的计算:1.1)未跨周期;1.2)跨周期;1.3)跨一个完整以上周期;2)如果发生电能表校时,则在校时后,根据校时发生时间段分为下述两种情况进行区间平均值的计算:2.1)未跨周期;2.2)跨周期;3)如果发生电能表参数改变时,则在参数改变后,根据新设置的周期参数分为下述三种情况进行区间平均值的计算:3.1)新周期>老周期;3.2)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3.3)新周期<老周期且设置时刻>新周期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茹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11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