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菌冲调粉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272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菌冲调粉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食用菌的特点为高蛋白、无胆固醇、无淀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纤维、多氨基酸、多维生素、多矿物质,食用菌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被称为长寿食品,遂对于多种食用菌进行组合,使食用菌功效集一处,是目前多数菌类食品厂家最为关注的领域。现有的多菌冲调粉在冲调过程中,极易出现粉剂遇水抱团现象,进而引发粉剂粘结成团状物,致使粉剂冲调溶解速度慢,等待时间长,降低食用者冲调体验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菌冲调粉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菌冲调粉,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制成:10-15份灵芝米、12-19份灵芝青稞、4-9份虎奶菇米、3-7份富硒茯苓菌丝粉,6-12份茯苓菌丝粉、23-34份玉米粉、36-46份燕麦、12-19份菊粉和2-5份低聚果糖。优选的,由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制成:11-14份灵芝米、13-16份灵芝青稞、5-7份虎奶菇米、4-6份富硒茯苓菌丝粉,8-10份茯苓菌丝粉、27-29份玉米粉、41-43份燕麦、15-17份菊粉和3-5份低聚果糖。更优选的,由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制成:13份灵芝米、14份灵芝青稞、5份虎奶菇米、5份富硒茯苓菌丝粉,9份茯苓菌丝粉、28份玉米粉、42份燕麦、16份菊粉和4份低聚果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菌冲调粉的生产工艺。一种多菌冲调粉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灵芝米、灵芝青稞、虎奶菇米、富硒茯苓菌丝粉,茯苓菌丝粉、玉米粉、燕麦、菊粉和低聚果糖共同混合;(2)基于搅拌器材,对步骤(1)中混合物进行均匀搅拌处理。优选的,步骤(1)中灵芝米、虎奶菇米、富硒茯苓菌丝粉和茯苓菌丝粉的生产步骤如下:(1)用不锈钢篓子装好大米,放入发热槽中用冷水清洗,洗去泥沙,提出篓子并排净脏水;(2)将发热槽装至适宜位置的水,十分钟内加热发热槽中的水至90摄氏度,将篓子装好大米放入槽中,进行泡发,边泡边搅拌,至米芯半熟状态,迅速提出篓子,放入发酵箱中;(3)将发酵箱封好后推入灭菌箱127摄氏度灭菌2h;(4)将灭菌好的大米发酵箱推入强冷室,进行快速降温冷却至30摄氏度左右备用;(5)在装有紫外灯的洁净室内,将发酵罐内的灵芝种子液、虎奶菇种子液、富硒茯苓种子液以及茯苓种子液,分别均匀淋洒至对应的发酵箱内大米上,随后搅拌混匀,包埋好已灭菌的温度传感器后,将发酵箱推入30摄氏度的发温室三天以上培养;(6)将发温培养好的发酵箱推入恒温的育菇房,监测发酵箱内的温度,维持发酵箱内温度25摄氏度左右,通过观察镜观察发酵箱内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继续发酵培养10天以上;(7)将培育好的菌丝粉进行采挖,烘干,粉碎。优选的,步骤(1)中灵芝青稞的生产步骤如下:(1)用不锈钢篓子装好青稞,放入发热槽中用冷水清洗,洗去泥沙,提出篓子并排净脏水;(2)将发热槽装至适宜位置的水,十分钟内加热发热槽中的水至90摄氏度,将篓子装好青稞放入槽中,进行泡发,边泡边搅拌,至米芯半熟状态,迅速提出篓子,放入发酵箱中;(3)将发酵箱封好后推入灭菌箱127摄氏度灭菌2h;(4)将灭菌好的青稞发酵箱推入强冷室,进行快速降温冷却至30摄氏度左右备用;(5)在装有紫外灯的洁净室内,将发酵罐内的灵芝种子液淋洒至发酵箱内青稞上,随后搅拌混匀,包埋好已灭菌的温度传感器后,将发酵箱推入30摄氏度的发温室三天以上培养;(6)将发温培养好的发酵箱推入恒温的育菇房,监测发酵箱内的温度,维持发酵箱内温度25摄氏度左右,通过观察镜观察发酵箱内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继续发酵培养10天以上;(7)将培育好的菌丝粉进行采挖,烘干,粉碎。一种多菌冲调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灵芝米、灵芝青稞、虎奶菇米、富硒茯苓菌丝粉、茯苓菌丝粉、玉米粉、燕麦、菊粉和低聚果糖等基础料,来生产多菌冲调粉,该冲调粉基于13份灵芝米、14份灵芝青稞、5份虎奶菇米、5份富硒茯苓菌丝粉,9份茯苓菌丝粉、28份玉米粉、42份燕麦、16份菊粉和4份低聚果糖重量份中,使得多菌冲调粉具有优良的溶解效率,可有效避免多菌粉在冲泡中因抱团现象,所导致的溶解率差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多菌冲调粉,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实施例2一种多菌冲调粉,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实施例3一种多菌冲调粉,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实施例4一种多菌冲调粉,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由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不同重量份物质,所带来的溶解效果如下表1所示:多菌粉冲泡溶解率(%)实施例176.80实施例282.50实施例396.05实施例484.08表1综上所述,实施例3所配置的多菌粉在冲泡过程中,自然溶解率较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4,溶解速率最佳。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菌冲调粉,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10-15份灵芝米、12-19份灵芝青稞、4-9份虎奶菇米、3-7份富硒茯苓菌丝粉,6-12份茯苓菌丝粉、23-34份玉米粉、36-46份燕麦、12-19份菊粉和2-5份低聚果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菌冲调粉,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11-14份灵芝米、13-16份灵芝青稞、5-7份虎奶菇米、4-6份富硒茯苓菌丝粉,8-10份茯苓菌丝粉、27-29份玉米粉、41-43份燕麦、15-17份菊粉和3-5份低聚果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菌冲调粉,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13份灵芝米、14份灵芝青稞、5份虎奶菇米、5份富硒茯苓菌丝粉,9份茯苓菌丝粉、28份玉米粉、42份燕麦、16份菊粉和4份低聚果糖。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菌冲调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灵芝米、灵芝青稞、虎奶菇米、富硒茯苓菌丝粉,茯苓菌丝粉、玉米粉、燕麦、菊粉和低聚果糖共同混合;

    (2)基于搅拌器材,对步骤(1)中混合物进行均匀搅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菌冲调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灵芝米、虎奶菇米、富硒茯苓菌丝粉和茯苓菌丝粉的生产步骤如下:

    (1)用不锈钢篓子装好大米,放入发热槽中用冷水清洗,洗去泥沙,提出篓子并排净脏水;

    (2)将发热槽装至适宜位置的水,十分钟内加热发热槽中的水至90摄氏度,将篓子装好大米放入槽中,进行泡发,边泡边搅拌,至米芯半熟状态,迅速提出篓子,放入发酵箱中;

    (3)将发酵箱封好后推入灭菌箱127摄氏度灭菌2h;

    (4)将灭菌好的大米发酵箱推入强冷室,进行快速降温冷却至30摄氏度左右备用;

    (5)在装有紫外灯的洁净室内,将发酵罐内的灵芝种子液、虎奶菇种子液、富硒茯苓种子液以及茯苓种子液,分别均匀淋洒至对应的发酵箱内大米上,随后搅拌混匀,包埋好已灭菌的温度传感器后,将发酵箱推入30摄氏度的发温室三天以上培养;

    (6)将发温培养好的发酵箱推入恒温的育菇房,监测发酵箱内的温度,维持发酵箱内温度25摄氏度左右,通过观察镜观察发酵箱内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继续发酵培养10天以上;

    (7)将培育好的菌丝粉进行采挖,烘干,粉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菌冲调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灵芝青稞的生产步骤如下:

    (1)用不锈钢篓子装好青稞,放入发热槽中用冷水清洗,洗去泥沙,提出篓子并排净脏水;

    (2)将发热槽装至适宜位置的水,十分钟内加热发热槽中的水至90摄氏度,将篓子装好青稞放入槽中,进行泡发,边泡边搅拌,至米芯半熟状态,迅速提出篓子,放入发酵箱中;

    (3)将发酵箱封好后推入灭菌箱127摄氏度灭菌2h;

    (4)将灭菌好的青稞发酵箱推入强冷室,进行快速降温冷却至30摄氏度左右备用;

    (5)在装有紫外灯的洁净室内,将发酵罐内的灵芝种子液淋洒至发酵箱内青稞上,随后搅拌混匀,包埋好已灭菌的温度传感器后,将发酵箱推入30摄氏度的发温室三天以上培养;

    (6)将发温培养好的发酵箱推入恒温的育菇房,监测发酵箱内的温度,维持发酵箱内温度25摄氏度左右,通过观察镜观察发酵箱内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继续发酵培养10天以上;

    (7)将培育好的菌丝粉进行采挖,烘干,粉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菌冲调粉及其生产工艺,涉及食用菌生产领域,由如下物质制成:灵芝米、灵芝青稞、虎奶菇米、富硒茯苓菌丝粉,茯苓菌丝粉、玉米粉、燕麦、菊粉和低聚果糖,本发明基于13份灵芝米、14份灵芝青稞、5份虎奶菇米、5份富硒茯苓菌丝粉,9份茯苓菌丝粉、28份玉米粉、42份燕麦、16份菊粉和4份低聚果糖重量份中,使得多菌冲调粉具有优良的溶解效率,可有效避免多菌粉在冲泡中因抱团现象,所导致的溶解率差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洪益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忠食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1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