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节坐底寄存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13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管节寄存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管节坐底寄存方法。



    背景技术:

    水底隧道通过在海峡、海湾和河口等处的海底之下建造交通管道实现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并且由于其不妨碍水上船舶航行、不受大风大雾等气象条件的影响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沉管法是预制管节沉放法的简称,是水底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做法是,在船台上或干坞中预制隧道管节(用钢板和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并在制作完成的管节两端用临时封墙密封后分别浮运到海面(河面)现场,一个接一个地沉放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以此实现对水底隧道的修建。而管节在预制完成后并不能够被及时的运到沉放地进行沉放,需要转运至存放地点进行暂存,等满足沉放条件时再转运至沉放地点。在暂存时,将管节转运至沉放区域附近的选定海域,利用锚索进行悬停固定,或者是转运至干坞旁设置的存放地进行地面停放。

    通过锚索悬停暂存在沉放区域附近的选定海域,管节的稳定性低、抗台风能力弱、对于气象要求较高。而通过在存放地进行地面停放的方式,对于管节的转运工作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节坐底寄存方法,以实现在指定海域对管节进行沉放坐底寄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包括:

    根据初始寄存方案在目标港池铺设碎石基床,所述初始寄存方案包括寄存海域的深度和碎石基床的铺设厚度和铺设率;

    获取目标港池的环境参数和管节的尺寸参数;

    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获取管节在所述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根据所述最大环境作用力和所述尺寸参数确定所述管节的压载量;

    根据所述压载量将所述管节压载沉放至所述碎石基床上。

    可选的,所述寄存海域的深度与所述铺设厚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管节移动所需水深。

    可选的,所述获取目标港池的环境参数和管节的尺寸参数,包括:

    获取目标港池的历史水位参数;

    获取目标港池的历史波高参数;

    获取待坐底寄存的管节的尺寸参数。

    可选的,所述历史波高参数包括波浪的波向和历史极端波高、波周期。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获取管节在所述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等比例建立模拟模型;

    采集所述模拟模型中模拟管节的受力,获取所述模拟管节受到的波浪力极值;

    将所述波浪力极值按照等比例缩放,作为管节在所述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获取管节在所述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计算获得所述管节的水动力参数;

    根据所述水动力参数计算所述管节的运动响应;

    根据所述运动响应获取所述管节受到的作用力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最大环境作用力和所述尺寸参数确定所述管节的压载量,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环境作用力计算所述管节受到的水平作用力和作用方向;

    根据所述水平作用力和所述作用方向确定所述管节与所述作用方向相对的侧面的压强;

    根据所述压强和所述尺寸参数计算所述管节的压载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压载量将所述管节压载沉放至所述碎石基床上,包括:

    通过拖轮将所述管节拖运至所述碎石基床上方;

    利用绞车将所述管节移动至坐底寄存位置;

    根据所述压载量向所述管节内注入压载水,使所述管节沉至所述碎石基床上。

    可选的,所述碎石基床的铺设率大于或等于75%。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压载量将所述管节压载沉放至所述碎石基床上之后,还包括:

    间隔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对所述寄存海域进行吸淤泥处理。

    在本发明对于管节在半开阔海域的坐底寄存,通过在目标港池的底部铺设碎石基床,可为管节的坐底寄存提供稳定的支撑平面和支撑力,基于目标港池内的环境参数和管节的尺寸参数,计算获得管节在目标港池内进行坐底寄存时可能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并根据最大环境作用力和管节的尺寸参数计算确定管节的压载量,最终将管节压载沉放至碎石基床上,通过对管节坐底寄存所受到的最大环境力的计算和压载量的确定,最终实现管节的坐底寄存,避免出现由于压载量不够或最大环境力过大而带来的管节偏移,保证管节坐底寄存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对转运资源和锚定资源的使用,降低管节转移寄存的工作量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半开阔海域对管节进行坐底寄放,以实现管节的稳定寄放的情况。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根据初始寄存方案在目标港池铺设碎石基床,所述初始寄存方案包括寄存海域的深度和碎石基床的铺设厚度和铺设率。

    其中,初始寄存方案包括寄存海域的深度和碎石基床的铺设厚度和铺设率。

    初始寄存方案中对于寄存海域的深度的选择,主要依据的是需要坐底寄存的管节的厚度以及转运用的驳船下潜深度或拖轮的吃水深度总和。在实际坐底寄存前根据管节的厚度加上转运用的驳船的下潜深度或拖轮的吃水深度,确定初始寄存方案中的寄存海域的深度,该深度在确定需要进行寄存操作的管节时即可得出。

    对于碎石基床的铺设厚度,在初始寄存方案中可以根据经验值进行确定,例如将铺设厚度设定为1m。此处铺设厚度的设定主要是在寄存海域为坐底寄存的管节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避免寄存海域的基地不平整以及硬度不足带来的支撑不稳,因此对于碎石基床要求并不高。

    对于碎石基床的铺设率,指的是目标港池内碎石基床的铺设面积占目标港池用于坐底的面积的比例。也可以是管节坐底时与管节对应的碎石基床的面积与管节的底面面积的比值。

    步骤120、获取目标港池的环境参数和管节的尺寸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港池为选定用于坐底寄存管节的半开放海域。

    进一步的,对于半开放海域还可以在半开放海域设置突堤码头和护堤码头对其进行划分,以使被选用的半开放海域内的寄存海域的风浪更小,使得管节在目标港池坐底寄存时受到风浪影响更小。

    而对于目标港池的环境参数的获取,可通过直接对目标港池进行采集获取或者是调取历史环境参数。对于管节的尺寸参数主要可通过设计图纸获取。

    步骤130、根据环境参数、尺寸参数和深度获取管节在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在本实施例中,管节被坐底寄存在目标港池内,其不断受到目标港池内的风浪作用在上,使得目标港池内坐底寄存的管节受到来自风浪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的作用力。当管节自身的负浮力和与目标港池底部铺设的碎石基床之间的静摩擦力的总和小于该作用力时,管节的位置将发生偏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避免该情况的发生,方能够保证管节在目标港池坐底寄存时的稳定性。

    对于目标港池内的风浪作用在管节上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不断变化的状态。而需要保持管节的稳定只需要管节在坐底寄存时能够克服风浪对其的最大作用力即可,即本步骤中所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其中,在不同的作用方向上的环境作用力大小并不能够相互比较,此处可将各个方向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均考虑进来。

    其中,负浮力指的是管节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与自身重力的总和,其方向与浮力的方向相反,即管节自身重力应大于其所受到的浮力。

    步骤140、根据最大环境作用力和尺寸参数确定管节的压载量。

    在本实施例中,管节被坐底寄存在目标港池的水底时,管节的表面首先受到目标港池内的水的挤压,其次,在目标港池内坐底寄存时会受到风浪带来的环境作用力,特别是在管节与环境作用力方向相对的一侧上受到的水的挤压和环境作用力的总和最大。出于增加管节的整体重量,使管节的重力能够克服管节在目标港池内所受到的浮力作用,需要向管节的内部注入压载水调整管节的整体重量,而注入在管节内部的压载水将在管节的内部对管节的壁面形成压强,其方向指向管节的外部,并且与环境作用力相对。在本步骤中通过最大环境作用力计算管节的压载量可以理解为,首先在保证管节整体重量的前提下调整管节内部的压载量,使得管节内外所受到的压强相近,使得管节的整体受到的作用力下降,避免过大的环境作用力作用在管节的表面造成管节表面压强过大使管节变形的情况出现。

    步骤150、根据压载量将管节压载沉放至碎石基床上。

    对于管节的坐底寄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要通过向管节的内部注入压载水增加管节的整体重量,以克服管节受到的浮力作用,以及使管节在目标港池底部的碎石基床上具有一定相互作用力,使得管节与碎石基床可产生的静摩擦力能够抵消环境作用力的作用,保持管节的坐底寄存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管节在半开阔海域的坐底寄存,通过在目标港池的底部铺设碎石基床,可为管节的坐底寄存提供稳定的支撑平面和支撑力,基于目标港池内的环境参数和管节的尺寸参数,计算获得管节在目标港池内进行坐底寄存时可能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并根据最大环境作用力和管节的尺寸参数计算确定管节的压载量,最终将管节压载沉放至碎石基床上,通过对管节坐底寄存所受到的最大环境力的计算和压载量的确定,最终实现管节的坐底寄存,避免出现由于压载量不够或最大环境力过大而带来的管节偏移,保证管节坐底寄存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对转运资源和锚定资源的使用,降低管节转移寄存的工作量和成本。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管节坐底寄存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以前述实施例为基础的进一步细化。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初始寄存方案在目标港池铺设碎石基床。

    其中,初始寄存方案包括寄存海域的深度和碎石基床的铺设厚度和铺设率。

    在本实施例中,寄存海域的深度与铺设厚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管节移动所需水深。即,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寄存海域的深度要求应大于或等于管节移动所需的水深加上碎石基床的铺设厚度。

    在具体实现中,受半开阔海域(目标港池)的底部的淤泥影响,实际深度小于所需的寄存海域的深度,此时需要对目标港池的底部的淤泥进行清除,保证目标港池的深度符合要求,避免目标港池的深度不足,使得管节不能够被顺利的转运至目标港池内进行坐底寄存。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碎石基床的铺设率要求大于或等于75%。即,需保证在管节坐底寄存时,管节被支撑的面积应大于或等于75%。

    优选的,将碎石基床的铺设率设置为100%,即将需要用到进行管节坐底寄存的区域均铺设碎石基床,并需保证碎石基床的表面的平整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步骤201中在目标港池铺设碎石基床与方法实施例一的应用基本相似,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一的部分说明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加以详述。

    步骤202、获取目标港池的历史水位参数。

    步骤203、获取目标港池的历史波高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历史水位参数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目标港池的水位变化数据,其表征目标港池内的水位变化规律。历史波高参数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目标港池的波浪变化数据,其表征目标港池内的波浪变化规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历史水位参数应包含目标港池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历史波高参数应包含在目标港池内可能出现的波浪的最大峰值和最大谷值。

    具体的,对于目标港池的历史水位参数和历史波高参数可通过查阅目标港池的气象数据获得,或者是直接在目标港池现场采集获取。

    在具体的实现中,由于波浪是具有方向的,因此在获取目标港池的历史波高参数时,还应获取与波高对应的波向,以及波浪波动的周期(波周期)。

    步骤204、获取待坐底寄存的管节的尺寸参数。

    对于待坐底寄存的管节的尺寸参数获取可方便直观的通过设计图纸获取,或者是直接对待坐底寄存的管节进行尺寸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管节在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的获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物理模型进行模拟直接测量后得出模拟数据,然后再经过等比例换算最终获得管节在目标港池内进行坐底寄存时可能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另一种则是通过数模分析的方式计算获取管节在目标港池内进行坐底寄存时可能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对于通过物理模型进行模拟目标港池并获取为管节在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205、步骤206和步骤207。

    步骤205、根据环境参数、尺寸参数和深度等比例建立模拟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环境参数和寄存海域的深度建立目标港池的试验水池,并根据管节的尺寸参数建立管节的物理模拟模型。试验为波浪动力作用下的结构物受力物理模型试验,遵照《波浪模型试验规程jtjt234-2001》,采用正态物理试验模型。综合水位、波浪要素、试验设备、测量仪器及试验要求等因素,可选模型几何比尺为1:40(λ=40)。而在物理模型的搭建过程中,对于波浪作用下固定式结构物物理模型试验,一般应满足几何相似、重力相似和阻力相似等条件。

    对于目标港池的模拟需按照几何比尺,将地形制作在试验水池中。并在试验水池设置造波系统,采用的造波系统可为可移动摇板式不规则波造波机。该造波机由造波板、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编码器、服务器、计算机及其他外设组成。按所需波浪对应的参数,由计算机完成造波控制信号的计算,经接口电路将信号传输至伺服驱动器中,伺服驱动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滚珠丝杠将电机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经造波板生成与环境参数一致的波浪。

    步骤206、采集模拟模型中模拟管节的受力,获取模拟管节受到的波浪力极值。

    在步骤205中建立了目标港池和管节的物理模拟模型,通过对管节的受力情况进行采集即可获得模拟管节在模拟港池中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情况的获取可通过在模拟管节上设置传感器,通过传感器采集模拟管节的受力。为得到波浪作用下模拟管节各向的波浪力及力矩,采用如下测量方案:模拟管节通过测力天平固接于水池底,模拟管节底面连接三分力传感器,三分力传感器下接微调水平台,而微调水平台通过螺栓固定在模拟港池底面上。通过微调水平台实现测力天平高度及倾角的微调,从而实现模拟管节底面距基床面高程的控制及各测力天平调平和模拟管节整体的调平,进而通过传感器采集模拟管节的受力情况。

    步骤207、将波浪力极值按照等比例缩放,作为管节在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模拟管节和模拟港池是按照固定的几何比尺进行缩放模拟的,因此可通过同样的几何比尺将模拟管节的受力等比例放大,从而获得管节在目标港池内的受力情况,并通过对受力情况的分析,最终获得本实施例中所需的管节在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以及最大环境作用力的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通过数模分析对管节在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进行计算获取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205'、步骤206'和步骤207'。

    步骤205'、根据环境参数、尺寸参数和深度计算获得管节的水动力参数。

    对于管节的水动力参数的计算,可选的,可根据环境参数、尺寸参数建立管节的浮体湿表面和质量模型,并划分要求计算弯矩的截面,然后通过波浪水动力分析频域软件进行计算,获得管节的水动力参数,包括不同浪向、不同波浪频率下幅值响应算子rao、附加质量、阻尼系数、波浪力传递函数、以及给定截面的弯矩等等。其中,波浪水动力分析频域软件可选用挪威船级社的波浪水动力分析频域软件hydrod/wadam。

    在本实施例中,管节的湿表面模型根据设计方提供的浮船以及隧道,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例如genie)中进行几何形状建立,然后划分有限元计算网格,并做一定的网格精度、形状测试。管节的结构、质量模型可通过获取的管节的尺寸参数进行建立。

    在水动力参数过程中,对于管节在波浪中的运动的计算,可采用三维势流理论分析。在数值模拟中包含三种坐标系,分别为:全局(地固)坐标系,xg;局部(船体固定)坐标系,xb;相关坐标系,xr。所有坐标系均为右手笛卡尔坐标系,以逆时针旋转为正方向。全局坐标系固定在流场水平面上,xy平面与静水面重合,z轴垂直向上。局部坐标系固定在结构物上,与物体一起运动(平动和转动),原点位于结构物重心。相关坐标系的坐标轴始终与全局坐标系的坐标轴平行,但原点固定在结构物重心,一般用来描述结构物的转动。

    其次,在进行计算前需确定管节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在边界层理论指出,物体中除了紧靠物面附近很薄的边界层内以外,到处都是势流。在波浪问题中,粘性影响不大。在均匀、不可压缩、无旋理想流体的假设下,存在不定常速度势φ(x,y,z,t),满足与速度矢量u(x,y,z,t)的关系:

    由连续性方程可得到流体域内的控制方程,即laplace方程:

    对于浮式结构物而言,上述方程的定解边界条件主要包含:

    结构物壁面上的运动学边界条件,s为物面:

    自由表面上的边界条件(微波幅假定,一阶摄动近似):

    海底条件(h为水深):

    采用格林函数法(奇点分布法、边界元法),把控制微分方程变换成边界上积分方程来进行数值求解。

    步骤206'、根据水动力参数计算管节的运动响应。

    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用orcaflex进行时域计算获取管节的运动响应。输入上述频域计算得到的水动力系数,建立模型,另外增加系泊缆模型,生成所要求入射波浪谱的波浪时例,并计算得到响应时例,包括浮体的运动,系泊缆上受力等。

    步骤207'、根据运动响应获取管节受到的作用力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在前述步骤205'、206'中根据目标港池的环境参数和管节的尺寸参数对待坐底寄存的管节的运动响应进行计算,从而获得管节在目标港池内坐底寄存时、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所受到的环境作用力,在本步骤即可根据前述步骤中求得的运动响应判断管节在坐底寄存过程中所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及其方向。

    步骤208、根据最大环境作用力计算管节受到的水平作用力和作用方向。

    步骤209、根据水平作用力和作用方向确定管节与作用方向相对的侧面的压强。

    在具体实现中,最大环境作用力是带方向的,其为管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作用力与竖直方向上受到的作用力的合力。在本步骤中将该合力重新分为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作用力和竖直方向上受到的作用力,即可获得管节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最大的作用力。

    对于管节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作用力主要包括自身重力与压载的重力、水作用在其上的浮力、以及波浪作用在管节上的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受到波浪作用在管节上的作用力,以及管节在受到波浪作用在管节上的作用力作用时,目标港池底部的碎石基床作用于其上的静摩擦力。当管节受到的竖向上的浮力、以及波浪作用在管节上的作用力的总和小于自身重力与压载的重力,以及受到的水平方向的环境作用力大小小于管节的最大静摩擦力时,管节能够被稳定坐底寄存在目标港池内。

    对于管节,其与环境作用力相对的侧面将直接受到环境作用力的作用,其表面受到的环境作用力的压强也最大。对于管节受到的压强的计算可通过计算其单位面积上锁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确定。

    步骤210、根据压强和尺寸参数计算管节的压载量。

    当作用在管节的外部的环境作用力大到一定程度时,管节在外部作用力的作用下将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管节的压载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管节在单位面积上所能够承受到最大作用力,通过调整管节内部的压载水作用在管节的内部的避免上的作用力平衡其外部的环境作用力,使得管节能够受力平衡,避免由于受到过大的环境作用力而使得管节变形。

    此外,管节需要稳定的坐底寄存在目标港池的底部,其最大静摩擦力应大于或等于其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环境作用力,而管节的最大静摩擦力可通过管节与目标港池的底部的碎石基床的静摩擦系数和管节的重力、压载水重力、管节受到的浮力、环境作用力在竖向上的作用力计算获得。具体的,通过计算管节的重力加上压载水重力减去管节受到的浮力以及环境作用力在竖直向上方向的作用力,然后与静摩擦系数相乘获得管节在碎石基床上可获得的最大静摩擦力。

    此外,对于压载量的计算应考虑管节表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管节受到环境作用力以及浮力作用,保证管节能够稳定的坐底寄存在目标港池的底部。

    步骤211、通过拖轮将管节拖运至碎石基床上方。

    在具体实现中,管节可由拖轮浮运至目标港池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的能够实现将管节移动到用于坐底寄存管节的碎石基床上方的移动方式。例如使用半潜驳将管节运至目标港池,然后半潜驳下潜使管节起浮脱离半潜驳。

    步骤212、利用绞车将管节移动至坐底寄存位置。

    在管节被转运到目标港池内部后,可通过在目标港池的周部设置绞车使用锚索对管节进行系缆,通过多个方向上的绞车同时收放锚索实现对管节的细微位置的调整,使得管节被移动到需要坐底寄存的位置上,并被固定在该位置,以便于后续步骤中将管节沉放到目标港池的碎石基床上。

    步骤213、根据压载量向管节内注入压载水,使管节沉至碎石基床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步骤中计算了管节的需要的压载量,在本步骤中通过向管节的内部注入压载水,使其自重增大,进而克服浮力和环境作用力被稳定的沉放至碎石基床上,并且继续往管节的内部注入一定量的压载水,以保证管节的稳定坐底寄存。

    步骤214、间隔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对寄存海域进行吸淤泥处理。

    在具体实现中,在管节坐底寄存放,需要定时的对坐底寄存的管节的周部进行吸淤泥处理,以避免在管节的周部大量沉积淤泥,避免在重新起浮转运时淤泥的大量堆积造成对管节的吸附作用所带来的额外环境作用力,以保证管节被顺利的起浮。其次,还可避免淤泥大量在管节的周部沉积,进而作用在管节的表面,使得管节的表面受到的作用力大增,有效的保证管节被稳定可靠的坐底寄存在目标港池的底部。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初始寄存方案在目标港池铺设碎石基床,所述初始寄存方案包括寄存海域的深度和碎石基床的铺设厚度和铺设率;

    获取目标港池的环境参数和管节的尺寸参数;

    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获取管节在所述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根据所述最大环境作用力和所述尺寸参数确定所述管节的压载量;

    根据所述压载量将所述管节压载沉放至所述碎石基床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寄存海域的深度与所述铺设厚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管节移动所需水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港池的环境参数和管节的尺寸参数,包括:

    获取目标港池的历史水位参数;

    获取目标港池的历史波高参数;

    获取待坐底寄存的管节的尺寸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波高参数包括波浪的波向和历史极端波高、波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获取管节在所述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等比例建立模拟模型;

    采集所述模拟模型中模拟管节的受力,获取所述模拟管节受到的波浪力极值;

    将所述波浪力极值按照等比例缩放,作为管节在所述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获取管节在所述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尺寸参数和所述深度计算获得所述管节的水动力参数;

    根据所述水动力参数计算所述管节的运动响应;

    根据所述运动响应获取所述管节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环境作用力和所述尺寸参数确定所述管节的压载量,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环境作用力计算所述管节受到的水平作用力和作用方向;

    根据所述水平作用力和所述作用方向确定所述管节与所述作用方向相对的侧面的压强;

    根据所述压强和所述尺寸参数计算所述管节的压载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压载量将所述管节压载沉放至所述碎石基床上,包括:

    通过拖轮将所述管节拖运至所述碎石基床上方;

    利用绞车将所述管节移动至坐底寄存位置;

    根据所述压载量向所述管节内注入压载水,使所述管节沉至所述碎石基床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基床的铺设率大于或等于75%。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压载量将所述管节压载沉放至所述碎石基床上之后,还包括:

    间隔预设的第一时间段对所述寄存海域进行吸淤泥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节坐底寄存方法,包括:根据初始寄存方案在目标港池铺设碎石基床,初始寄存方案包括寄存海域的深度和碎石基床的铺设厚度和铺设率;获取目标港池的环境参数和管节的尺寸参数;根据环境参数、尺寸参数和深度获取管节在目标港池内受到的最大环境作用力;根据最大环境作用力和尺寸参数确定管节的压载量;根据压载量将管节压载沉放至碎石基床上。通过对管节坐底寄存所受到的最大环境力的计算和压载量的确定,最终实现管节的坐底寄存,避免出现由于压载量不够或最大环境力过大而带来的管节偏移,保证管节坐底寄存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对转运资源和锚定资源的使用,降低管节转移寄存的工作量和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汪讳;席俊杰;孔维达;马家杰;李冠欢;陈育忠;钟汉滨;赵坤;池明华;郭鸿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
    技术研发日:2020.11.2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07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