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及造景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80


    本发明涉及园林绿化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及造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对景观园林审美要求的提高,传统园林的固定式造景的景观效果好,但不能改变的特性不适应某些特定情境的景观变化的需求,如活动的临时景观,季节变化引起的的景观变化或者疫情隔离期间长时间使用缺乏新鲜感的私家花园。

    现有花箱和模块化景观设计对这些需求有一定的回应,但并不完善。例如申请号为cn201920476677.0的一种移动方便的园林种植箱、申请号为cn201620299460.3的一种屋面装配式可移动种植装置及申请号为cn201620889372.9的一种屋顶花园模块。这些现有花箱或模块化设计,只考虑地面之上的移动安装和使用,没有考虑模块在地平面以下的安装和长期使用所需要的材质防腐,植物根系养护,水电设备安装等需要。以及现有模块化设计没有考虑多样化的移动方式和非专业人士移动组合行为的误差纠正,因此不利于个人以小型器材快速搬运模块组合成新造景,多数需要专业人员使用大型器械进行移动组合。现有花箱及模块化造景设计只作为现代风格设计元素使用,没有考虑以低可视度伪装结构的模块,重构成传统园林景观效果的思维方向。没有针对花箱和模块的结构进行视觉欺骗的隐藏式设计,能被使用者观察到模块花箱的外露结构。其人工感,廉价感和突兀感的可见结构对传统自然景观空间氛围的塑造有一定影响,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景观效果要求。因此不能组成如同传统园林和自然式植物群落的景观,或者融入现有传统园林景观。

    现有花箱及模块设计多数只考虑单一种植,少数可更换硬质景观及室外家具,但不能结合照明灌溉等景观设备。其造景使用受限制,在设计领域上属于对整体造景的区域部分的补充造景,多作为独立的点块状的设计元素存在。其需要使用者附加周边造景,水电设备或室外家具等园林使用维护的补充,而不能组成完善可长期维护使用的可自持的整体景观的系统。

    传统造景手法或模块化设计,只考虑三维空间的静态景观造型,却少考虑时间维度上的景观元素状态变化引起的动态新景观的可能性,设计者只能在短期最佳效果和长期可接受的效果之间权衡舍弃。例如植物随时间季节变化会有花期落叶等时间状态,但现有传统园林及模块化设计难以快速调整或更换区域内部的最佳观赏状态的植物至最佳观赏位置,因此其多选用常绿植物,或抛弃原有并购买种植新的应季花卉,以避免影响景观效果,由此造成良好景观状态和购买植物的浪费。同时在园林方案设计过程中使用者只能在设计效果图了解特定场景的三维空间效果,不能直观看到时间坐标的变化时,不同季节园林景观的时间状态变化,且施工组合完成后,难以在实际园林中随时间变化而便捷地组合改变整体的园林效果。

    现有的传统造景手法,模块化或者花箱设计,都缺乏与景观场景模拟信息系统的紧密结合应用。其缺乏将花箱模块和场地的状态反映到虚拟空间模型和能反映时间引起状态变化的场景数据模拟系统。非专业使用者难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不同的空间形态和时间状态调整尝试多种的园林方案组合,并预知其景观效果,也难以在没有空间方位数据指示的前提下找到或获取合适的造景模块,和使用单人机械,如微型手动液压叉车,以实现使用者的个人可实施的低成本快捷地多次组合移动的造景尝试。现有的花箱模块化设计的方案和施工都需要请设计施工者使用专业的软件和机械进行。造景的门槛被限制在专业领域,非专业的使用者参与度低,且只能被动接受组合方案和造景效果。园林施工安装完成后,方案再调整更改的程序繁琐,模块再组合的代价高昂,个人不能多次随意尝试。

    现有花箱模块化设计缺少与信息交流管理系统的结合,没有其相应的信息组件。使用者难以预先查询其他所有者的模块的数据影像状态,以对比评判模块送达后的现状的变化。景观元素尤其是植物是非人工标准化制品,非专业人士难以把控其模块品质损坏的改变,造成景观效果把控度差。且模块或花箱的更换被专业景观公司限定在其产品的范围内,可选择模块少且需要购买。景观元素调整不灵活,且被更换的植物难以再利用,造成浪费。现有的模块设计及花箱缺乏模块评判数据标准,快速更换的产品设计和花箱模块信息的展示交流系统。因此难以与其他的个人拥有者大量交换共享花箱模块。只能进行少量点状景观元素的更改,不能进行整体完全的园林的交换。限制了使用者在同一场地更换共享多样化的不同景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及造景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个人造景效果不良,不能随时间变化预估调整共享组合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述硬件系统包括若干个可在地平面下及围挡内进行组合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上均设有信息组件;所述种植模块包括第一主体框架,第一主体框架上设有隐藏式承载框架,第一主体框架内设有带透气孔和蓄水槽的种植仓容器;所述硬质景观模块包括第二主体框架,第二主体框架上设有园林铺装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体框架和第二主体框架上均设有起吊机构,所述第一主体框架为由竖向柱和连接柱组成的多边形框架,竖向柱上端设有起吊机构,连接柱与地面之间留有搬运空间。

    进一步,所述隐藏式承载框架为与第一主体框架相配合的柔性框,柔性框相对第一主体框架向外伸出对第一主体框架进行遮挡,柔性框的底面上设有与起吊机构相对应的安装孔;隐藏式承载框架上设有与种植仓容器内的承载物相匹配的伪装层,隐藏式承载框架顶部的厚度小于10mm。优选地,所述柔性框为再生橡胶框,再生橡胶框为上大下小的阶梯框,再生橡胶框上部内壁为倾斜面且厚度向上逐渐减小,再生橡胶框顶部的厚度优选为2mm。

    进一步,所述园林铺装结构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在第二主体框架上部的承重层、固定层和观景层,第二主体框架与地面之间留有搬运空间,承重层与第二主体框架固定连接,观景层通过固定层与观景层相连接,承重层、固定层和观景层均相对第二主体框架向外伸出;承重层和固定层上设有与起吊机构相配合的吊装孔。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框架内设有辅助支撑架,辅助支撑架的下端固定在第二主体框架上,辅助支撑架的上端与承重层相连接,观景层为园林铺装、室外家具或景观元素。

    进一步,所述起吊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主体框架和第二主体框架上的定位盒体,定位盒体的开口端与设置在第一主体框架和第二主体框架上部的吊口相对应,定位盒体上铰接有盖板,盖板上均设有与观景层及种植仓容器内的承载物相匹配的伪装层。

    进一步,所述信息组件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盖板上的载物信息读取区ⅰ,安装板与第一主体框架和第二主体框架可拆卸连接,安装板上设有载物信息读取区ⅱ和载物信息显示区,载物信息读取区ⅰ和载物信息读取区ⅱ上均设置有数据码。优选地,所述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通过底部固定件组合拼装;所述底部固定件包括底座,底座内设有至少两个与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相匹配的固定腔,固定腔上部为倾斜面。

    一种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的造景方法,步骤如下:

    s1:对实际造景场地进行分块,分块用于放置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然后对分块进行阵列编号,然后根据实际造景场地、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在软件系统内进行建模,生成带有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造景场地虚拟模型、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

    s2:使用者利用软件系统根据需求和季节时间选用相应的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在造景场地虚拟模型内根据不同时间坐标下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的造型特点和季节状态特点进行位置调整,更换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的空间组合方式和造景空间效果,完成初步模拟造景;

    s3:使用者根据初步模拟造景,选用现有或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为实际造景做准备;

    s4:采用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时,使用者通过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设备,利用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的信息组件,获取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预定状态下的造景信息和影像,并与定制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当前状态下的造景信息和影像进行对比,确认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的可使用状态;

    s5:依据初步模拟造景的空间坐标指导移动放置在实际造景场地上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组成最终实际造景;

    s6:软件系统生成并保存最终实际造景场景中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的状态数据,软件系统根据时间坐标设定维持时间和养护管理时间;

    s7:到达设定维持时间和养护管理时间,软件系统根据时间坐标进行种植模块状态的预告建议,使用者可进行新的景观的调整更换;或者在软件系统内更新并展示现有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的数据影像,便于与其他使用者进行交换。

    本发明通过多功能可组合的种植模块,硬质景观模块和信息元件等硬件部分及软件系统部分组成的造景系统,能够组合成具有植物,铺装,室外家具,景观元素和水电设备等完整可自持的园林体系。底部固定件纠正多种移动方式的模块之间的安放组合误差,且其结构和附加水电设备被其承载物遮挡隐藏。可选择长期安放使用在地下空间或地上,以低可视度的隐藏伪装消除组合模块外露结构的人工突兀感和廉价感,重构达到传统园林和自然式景观的高品质景观感受。其信息化的模块设计,数据信息管理与场景模拟功能的系统软件和降低门槛的造景方法,打破了专业垄断加强了非专业使用者的参与,并将时间维度引入传统空间三维的静态造景领域。其允许使用者在软件内调整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并直观的感受时间维度上模块承载物的空间形态和季节状态的动态景观变化,并以此尝试不同的组合方案模拟和预知效果,其利于多样化移动组合的造型设计和信息化管理的模块数据系统,也允许使用者借助小型工具进行个人可实施的低成本便捷更换共享,在实际园林中随时间变化而便捷地管理组合改变整体的动态景观,减少更换植物和景观效果的浪费。借助模块的信息组件,人机交互系统的模块状态的对比评判和模块的展示交换等功能方法,允许使用者之间进行模块的售卖交换,从而实现单个模块乃至整体园林景观的交换共享。此种引入时间维度动态景观的新型造景系统和造景方法,以突破性的地下安放的模块体系,隐藏式设计以及信息化模块模拟共享系统等新造景手法,个人即可实现低门槛省耗费的多样尝试组合共享,伪装成随时间维度上变化而自由改变形态的传统自然式应季景观,兼顾便捷共享组合和自然景观效果,甚至可达到每天拥有一种不同造型的四时不谢之花的新花园。为传统静态的三维地上园林造景领域打开动态共享的数字化科技创新方向的可能性,有着良好的前景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局部拼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种植模块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种植模块爆炸图。

    图4为种植模块上起吊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5为隐藏式承载框架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硬质景观模块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硬质景观模块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一种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通过软件系统对硬件系统进行提前虚拟调整、组合。软件系统通过通信网络和网络服务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人机交互平台,所述本软件系统内设置造景所用的种植模块,硬景模块和现实场景场景的数据影像的获取管理,及其虚拟模型的制作和空间时间参数的调整组合与管理,并具有交流和商业行为的功能。硬件系统包括若干个可组合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的数量规格根据实际造景场地的数据进行选择。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上均设有信息组件3,手机或其他人机交互设备进行扫码可获得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上载物信息;也可通过直接显示的方式进行载物信息的显示,具体情况可就造景情况而定。其中,种植模块1包括第一主体框架101,第一主体框架101为防腐处理的框架,第一主体框架101上设有隐藏式承载框架102,第一主体框架101内设有带透气孔和蓄水槽的种植仓容器103,种植仓容器位于隐藏式承载框架下部,用于种植景观植物。在组合时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之间留出了框架之间的空间,利于搬运移动的误差,并且留出管线在侧面安装的空间。同时透气孔的设置利于长期种植的景观植物的积水排出和增加空气对植物根茎的限制。所述硬质景观模块2包括第二主体框架201,第二主体框架201上设有园林铺装结构。第二主体框架201与第一主体框架101结构相类似,且两者的上部均设有便于吊运的起吊机构104,起吊机构用于与吊运设备的配合,实现快速安全移动。

    进一步,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主体框架101为由竖向柱101-1和连接柱101-2组成的多边形框架,多边形框架可为三边形或四边形或六边形,优选地为四边形。竖向柱101-1和连接柱101-2可采用防腐处理的金属方钢。连接柱101-2对竖向柱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柱与地面之间留有搬运空间105,水电数据管线可设置在搬运空间内,通过便于搬运叉车从底部对种植模块进行搬运。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隐藏式承载框架102为与第一主体框架101相配合的柔性框,柔性框的横截面为阶梯型,柔性框的底面上设有与起吊机构104相对应的安装孔1021。隐藏式承载框架102上设有与种植仓容器103内的承载物相匹配的低可见度的颜色图案或承载物的伪装层,以伪装成传统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观。隐藏式承载框架102顶部的厚度小于10mm。所述柔性框为再生橡胶框,再生橡胶框为上大下小的阶梯框也可以横截面为l型框或者弧形,再生橡胶框上部相对第一主体框架101向外伸出。再生橡胶框上部内壁为倾斜面且厚度向上逐渐减小,再生橡胶框顶部的厚度优选为2mm,以减小模块结构的可见性和利于承载物遮挡其外露结构。优选地,再生橡胶框上部相对第一主体框架101向外伸出2cm。再生橡胶框为上下开口且附接在第一主体框架上的环形框体,其上部的边缘较之第一主体框架向外伸出2cm。自动滴灌系统的水管从单元底部的预留空间延长上伸并安装在第一主体框架的侧面的空间内。再生橡胶框的厚度为从下向上逐渐减小且至顶端厚度为2mm,且再生橡胶框为种植土的深灰色,其承载的种植土和植物尽量靠近承载框架的上端以掩盖遮挡框架内的结构,下部开口对第一主体框架应种植容器的上部开口。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主体框架与第一主体框架结构类似,可进行任意组合。园林铺装结构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在第二主体框架201上部的承重层202、固定层203和观景层204,承重层202和固定层203上设有与起吊机构104相配合的吊孔205。观景层(最上层)为塑木室外地板或地砖(园林铺装)配合种植模块形成平面景观。或根据需要安装的园林草坪灯或室外家具或雕塑等景观元素。第二主体框架201与地面之间留有搬运空间105,便于叉车移动时能顺利插入搬运空间进行安全搬运。承重层202与第二主体框架201固定连接,观景层204通过固定层203与观景层204相连接,承重层202、固定层203和观景层204均相对第二主体框架201向外伸出;即优选地,园林铺装结构外轮廓较第二主体框架向外伸出2cm。承重层202和固定层203上设有与起吊机构104相配合的吊装孔,便于吊运设备的快速吊运。硬质景观模块移动时,也可通过搬运设备叉车插入搬运空间进行快速搬运。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框架201内设有辅助支撑架206,辅助支撑架206的下端固定在第二主体框架201上,辅助支撑架206的上端与承重层202相连接,当观景层设置室外家具或雕塑等景观元素时,提供稳定支撑。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起吊机构104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主体框架101和第二主体框架201上的定位盒体104-1,定位盒体通过镶嵌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相应竖向柱及连结柱上,定位盒体104-1的开口端与设置在第一主体框架101和第二主体框架201上的吊口104-2相对应,便于吊钩的顺利插入。且定位盒体104-1上铰接有盖板104-4,避免承载物落入堵塞吊孔,且其上有与承载物相应的伪装层,避免不使用时被使用者察觉。

    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一种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所述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通过底部固定件4组合拼装;所述底部固定件4包括底座401,底座401内设有至少两个与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相匹配的固定腔402,固定腔402上部内壁为锥形面,便于第二主体框架和第一主体框架的竖向柱快速插入,进行固定连接。底座内可设置两个或三个或四个腔,移动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时,其柱脚因重量在固定组件的倾斜面上滑入其中间的固定腔,并被符合柱脚尺寸的组件固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信息组件3包括所述信息组件3包括安装板301和设置在盖板104-4上的载物信息读取区ⅰ104-3,安装板301与第一主体框架101和第二主体框架201可拆卸连接,安装板301上设有载物信息读取区ⅱ和载物信息显示区,载物信息读取区ⅰ和载物信息读取区ⅱ上均设置有数据码。数据码为二维码或条形码,使用者或观赏者通过手机或其他人机交互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快速获得载物信息(种植容器内种植的景观植物的基本信息、种植时间、原始坐标数据等或者是硬质景观模块的材质、注意事项等)。使用者在手机上扫描信息组件的信息展示组件的二维码,查阅此单元的承载物信息,并对比影像有无变化损坏,并根据两个单元模型的空间大小效果和时间变化效果(例如植物开花时间),在系统中交流和调整模型中的单元位置。之后根据系统生成的模型的位置关系,使用搬运或者吊运交换模块单元的位置,营造出新的园林景观。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如实施例2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的造景方法,步骤如下:

    s1:对实际造景场地进行基础设施施工,例如底部透水管透水平面的安装,周边挡土墙和围挡结构的设置,然后对实际造景场地进行分块,分块用于放置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然后对分块进行阵列编号,然后根据实际造景场地、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进行类似3dmax或sketchup的三维建模,生成带有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造景场地分块的虚拟场地模型、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例如,选择新增花园地点在北京,相关长宽等数据输入,软件系统生成相应数据的分块造景场地三维模型,或者选择调出带有相关模块数据模型库的现有花园造景场地模型。

    s2:使用者利用软件系统根据需求和季节时间选用相应的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在造景场地虚拟模型内根据不同时间坐标下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的造型特点和季节状态特点进行位置调整,更换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的空间组合方式和造景空间效果,完成初步模拟造景。例如,使用者确定需要北京春天的花园景观,就可调整到春天的时间坐标,使用者将所需要模块的数据模型放入造景场地模型中,软件的数据库反馈并在模型中呈现,相应种植模块的植物在当地开花及颜色等季节状态发生的变化。使用者可以参考模块的大小高低等空间造型和开花落叶等时间状态,进行多次组合尝试以达到想要的景观方案。如把自己春天开花的低矮植物的模块放在靠近路边,不开花的或者高大的植物的模块放在远处,并可在夏天来临植物状态改变后再次调整其位置,以此在时间维度下组合营造出不同应季景观。并且可以查阅相关数据里模块的原始记录影像,以把控预测植物等实际安放后的景观效果。最后保存场景方案模型,并以此进行其他步骤。

    s3:使用者根据初步模拟造景,选用现有或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为实际造景做准备。例如使用者想要花园里有玫瑰花的种植模块,可在软件系统内的植物列表选择相应玫瑰的模型组成一个新的种植模块的数据模型,并以未用有的状态保存至软件系统内,并可以在软件系统的场地模型中调用尝试组合,确认其空间内和各个时间阶段的景观效果。当确认需要即可在系统软件里求购交换。若本身已经拥有玫瑰模块,则可在其软件系统记录的空间位置上找到并使用。

    s4:采用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时,使用者通过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设备,利用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的信息组件,获取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预定状态下的造景信息和影像,并与定制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当前状态下的造景信息和影像进行对比,确认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的可使用状态。例如玫瑰单元被找到或送达后,使用者扫描二维码,系统调阅苗圃或之前拥有者记录的数据照片,对比评判品种和照片跟所需的一样没有损坏,随后确认拥有可使用。

    s5:依据初步模拟造景的空间坐标指导移动放置在实际造景场地上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组成最终实际造景。例如,使用者根据场地方案模型的分块标号空间数据,个人利用微型液压助力叉车,小型吊车或其他移动工具将玫瑰模块安放在对应位置。并在模块的侧面预留空间内安装灌溉水管或灯具设备,安装组成具有水电管网设备等景观系统,且没有人工突兀感的模块结构影响自然式景观效果的完整园林体系。

    s6:软件系统生成并保存最终实际造景场景中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的状态数据,软件系统根据时间坐标设定维持时间和养护管理时间。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进行随时调整和相应管理。例如在安装组合完成后,场景模型被保存。在软件系统能查询和管理场景内相应玫瑰花模块的预估状态和数据,软件可根据时间尺度下玫瑰的花期等的预估状态变化设定维持时间,并对玫瑰花进行灌溉照明修剪等提醒和管理。

    s7:到达设定维持时间和养护管理时间,软件系统根据时间坐标进行种植模块1状态的预告建议,使用者可进行新的景观的调整更换;或者在软件系统内更新并展示现有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的数据影像,便于与其他使用者进行交换。例如,花园到秋天之后,软件系统提醒玫瑰花期已过,使用者可拍摄更新玫瑰的现在状态影像,将之导入软件系统的模块数据展示区域,以供之后使用或者想要玫瑰种植模块的其他使用者查询交换。使用者在场景模型中再组合尝试后,确认需要并搜寻新的菊花的种植模块。购买或者在软件系统的模块数据展示区域寻找到其他使用者拥有的菊花模块,使用者可对话交流并申请购买交换。随后开始收到模块后的对比评判状态和安装使用。由此通过共享交换手段得到不同时间的不同植物形态的花园景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述硬件系统包括若干个可在地平面下及围挡内进行组合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上均设有信息组件(3);所述种植模块(1)包括第一主体框架(101),第一主体框架(101)上设有隐藏式承载框架(102),第一主体框架(101)内设有带透气孔和蓄水槽的种植仓容器(103);所述硬质景观模块(2)包括第二主体框架(201),第二主体框架(201)上设有园林铺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框架(101)和第二主体框架(201)上均设有起吊机构(104),所述第一主体框架(101)为由竖向柱(101-1)和连接柱(101-2)组成的多边形框架,竖向柱(101-1)上端设有起吊机构(104),连接柱与地面之间留有搬运空间(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式承载框架(102)为与第一主体框架(101)相配合的柔性框,柔性框相对第一主体框架(101)向外伸出对第一主体框架(101)进行遮挡,柔性框的底面上设有与起吊机构(104)相对应的安装孔(1021);隐藏式承载框架(102)上设有与种植仓容器(103)内的承载物相匹配的伪装层;隐藏式承载框架(102)顶部的厚度小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框为再生橡胶框,再生橡胶框为上大下小的阶梯框,再生橡胶框上部内壁为倾斜面且厚度向上逐渐减小,再生橡胶框顶部的厚度优选为2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铺装结构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在第二主体框架(201)上部的承重层(202)、固定层(203)和观景层(204),第二主体框架(201)与地面之间留有搬运空间(105),承重层(202)与第二主体框架(201)固定连接,观景层(204)通过固定层(203)与观景层(204)相连接,承重层(202)、固定层(203)和观景层(204)均相对第二主体框架(201)向外伸出;承重层(202)和固定层(203)上设有与起吊机构(104)相配合的吊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框架(201)内设有辅助支撑架(206),辅助支撑架(206)的下端固定在第二主体框架(201)上,辅助支撑架(206)的上端与承重层(202)相连接,观景层(204)为园林铺装、室外家具或景观元素。

    7.根据权利要求1~4、6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机构(104)包括设置在第一主体框架(101)和第二主体框架(201)上的定位盒体(104-1),定位盒体(104-1)的开口端与设置在第一主体框架(101)和第二主体框架(201)上部的吊口(104-2)相对应,定位盒体(104-1)上铰接有盖板(104-4),盖板(104-4)上均设有与观景层(204)及种植仓容器(103)内的承载物相匹配的伪装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组件(3)包括安装板(301)和设置在盖板(104-4)上的载物信息读取区ⅰ(104-3),安装板(301)与第一主体框架(101)和第二主体框架(201)可拆卸连接,安装板(301)上设有载物信息读取区ⅱ和载物信息显示区,载物信息读取区ⅰ和载物信息读取区ⅱ上均设置有数据码。

    9.根据权利要求1~4、6、8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通过底部固定件(4)组合拼装;所述底部固定件(4)包括底座(401),底座(401)内设有至少两个与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相匹配的固定腔(402),固定腔(402)上部为倾斜面。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的造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对实际造景场地进行分块,分块用于放置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然后对分块进行阵列编号,然后根据实际造景场地、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在软件系统的内进行建模,生成带有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造景场地虚拟模型、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

    s2:使用者利用软件系统根据需求和季节时间选用相应的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在造景场地虚拟模型内根据不同时间坐标下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的造型特点和季节状态特点进行位置调整,更换种植模块虚拟模型和硬质景观模块虚拟模型的空间组合方式和造景空间效果,完成初步模拟造景;

    s3:使用者根据初步模拟造景,选用现有或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为实际造景做准备;

    s4:采用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时,使用者通过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设备,利用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的信息组件,获取定制或交换得到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预定状态下的造景信息和影像,并与定制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当前状态下的造景信息和影像进行对比,确认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的可使用状态;

    s5:依据初步模拟造景的空间坐标指导移动放置在实际造景场地上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组成最终实际造景;

    s6:软件系统生成并保存最终实际造景场景中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的状态数据,软件系统根据时间坐标设定维持时间和养护管理时间;

    s7:到达设定维持时间和养护管理时间后,软件系统根据时间坐标进行种植模块(1)状态的预告建议,使用者可进行新的景观的调整更换;或者在软件系统内更新并展示现有的种植模块(1)和硬质景观模块(2)的数据影像,便于与其他使用者进行交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可共享组合的造景系统及造景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个人造景效果不良,不能随时间变化预估调整共享组合的问题。本发明造景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若干个可在地平面下及围挡内进行组合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模块上均设有信息组件;所述种植模块包括第一主体框架,其上设有隐藏式承载框架和种植容器;硬质景观模块包括第二主体框架,其上设有园林铺装结构。本发明通过软件信息控制及模拟系统,可无缝安放组合且其结构被承载物遮挡隐藏的种植模块和硬质景观模块形成多功能的造景系统,个人可在软件系统根据时间状态模拟及便捷实施模块的交换共享和管理组合,以伪装组成新的高品质传统的景观造型。

    技术研发人员:郭逍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逍与
    技术研发日:2021.01.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07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