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结构设计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35


    本发明涉及光学和信号处理领域,主要是一种对单银纳米线结构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性环境中,对映构体通常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尤其在与手性化合物相互作用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特性,因此,对于手性传感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手性分子的识别,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圆二色性法等,这些方法不仅响应消耗的时间长,并且成本高昂,极大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将纳米技术应用到手性分子的识别上,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将结合银物质的纳米技术应用到手性传感器中,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手性分子广泛存在于医疗、化工、物理以及生活生产实践的各个方面,正因为手性分子在各个性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探索一种正确、简单、快捷以及灵敏的结构以及方法对手性分子进行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手性分子与银纳米线的色散、以及传播距离的变化,对合理恰当的应用光纤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现有的光纤技术,通信容量大、耗损率低,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能力和安全性能好,建立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进一步加强光纤的优点,扩大光纤的应用范围。因此,要对光纤信息的传输进行优化,保证传输质量,延长传输过程的传播长度,必须要设计一种高效、准确、灵敏的结构,有效的减少识别时间,提高手性分子识别准确率,提升手性分子识别的灵敏度,为光纤传感技术的众多应用领域提供实时、准确的手性分子识别,对行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存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结构设计方法,其主要的模型图如图1所示。

    技术方案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手性tdbc的介电常数εtdbc:

    式中,i指的是左或者右,为背景的索引,wi是手性tdbc的共振频率,γi是手性tdbc的阻尼系数,fi是振荡器强度,受到手性tdbc摩尔浓度的影响,w是入射光的频率。

    (2)确定单银纳米线的spp模式:

    对于单银纳米线的无限手性tdbc涂层,即手性tdbc的厚度趋近无穷的情况下:

    式中,hm为对本征矩求解边界积分,jm为对本征矩求解雅克比变换,h'm为对hm进行求导运算,j'm为对jm进行求导运算,kz是spp模式的本征矩,其数量为m,是ag圆柱体内部的横向动量,是ag圆柱体外部的横向动量,是银的介电常数,是ag圆柱体内部的总动量,是ag圆柱体外部的总动量,c是光速,r是银纳米线的半径。

    (3)确定判断结构的有效指标neff:

    neff=n' in'=kz/k0

    式中,k0=w/c,n'包含为左tdbcn'alm和右tdbcn'arm,n'是alm和arm之间有效索引间的实部最大差。

    (4)确定传播长度l:

    (5)确定最大δn'/n'和δl/l|:

    在不同的半径的模式下,根据不同的半径,确定最大化的δn'/n'和δl/l|:

    δn'/n'=max{n'p-n'q}/n'

    |δl/l|=(lp-lq)|/l

    式中,p和q表示实验的次数,lp和lq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模式下,相对应的传播长度。

    本发明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考虑了被左tdbc和右tdbc覆盖的两根银纳米线的系统,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模态分析,证明本结构在色散和传播长度上具有出色的表现。

    (2)本发明在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系统中,采用两种模式进行分析,提高系统分析预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在手性分子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结构设计方法的模型图展示;

    图2是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结构设计方法的银纳米线的neff实验结果图;

    图3是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结构设计方法的两种模式实验结果图;

    图4是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结构设计方法的不同半径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验中,通过改变银纳米线的半径,分析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的两种不同的模式,分别考虑仅被左tdbc和右tdbc包覆的两种银纳米线系统,改变银纳米线半径为10nm,50nm,100nm进行实验,研究手性分子在色散关系和传播长度上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结构设计方法的模型图如图1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确定手性tdbc的介电常数εtdbc:

    其中,γl=γr=8.195×1013[rad/s],wl=3.228×1015[rad/s],wr=3.203×1015[rad/s],fl=fr=0.01,nbg=1.33,

    式中,i指的是左或者右,nbg为背景的索引,wi是手性tdbc的共振频率,γi是手性tdbc的阻尼系数,fi是振荡器强度,受到手性tdbc摩尔浓度的影响,w是入射光的频率。

    (2)确定单银纳米线的spp模式:

    对于单银纳米线的无限手性tdbc涂层,即手性tdbc的厚度趋近无穷的情况下:

    式中,h为求解边界积分,j为雅克比变换,kz是spp模式的本征矩,其数量为m,是ag圆柱体内部的横向动量,是ag圆柱体外部的横向动量,是银的介电常数,是ag圆柱体内部的总动量,是ag圆柱体外部的总动量,c是光速,r是银纳米线的半径,在本发明中采用10nm,50nm,100nm进行测试。

    (3)确定判断结构的有效指标neff:

    neff=n' iδn'=kz/k0

    式中,k0=w/c,n'包含为左tdbcn'alm和右tdbcn'arm,δn'是alm和arm之间有效索引间的实部最大差。

    (4)确定传播长度l:

    (5)确定最大δn'/n'和|δl/l|:

    在不同的半径的模式下,根据不同的半径,确定最大化的δn'/n'和|δl/l|:

    δn'/n'=max{n'p-n'q}/n'

    |δl/l|=|(lp-lq)|/l

    式中,p和q表示实验的次数,lp和lq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模式下,相对应的传播长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结构设计方法,特征在于:(1)确定手性tdbc的介电常数;(2)确定单银纳米线的spp模式;(3)确定判断结构的有效指标;(4)确定传播长度;(5)确定最大δn'/n'和|δl/l|;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手性tdbc的介电常数εtdbc:

    式中,i指的是左或者右,nbg为背景的索引,wi是手性tdbc的共振频率,γi是手性tdbc的阻尼系数,fi是振荡器强度,受到手性tdbc摩尔浓度的影响,w是入射光的频率;

    步骤二:确定单银纳米线的spp模式:

    对于单银纳米线的无限手性tdbc涂层,即手性tdbc的厚度趋近无穷的情况下:

    式中,hm为对本征矩求解边界积分,jm为对本征矩求解雅克比变换,h'm为对hm进行求导运算,j'm为对jm进行求导运算,kz是spp模式的本征矩,其数量为m,是ag圆柱体内部的横向动量,是ag圆柱体外部的横向动量,εag是银的介电常数,是ag圆柱体内部的总动量,是ag圆柱体外部的总动量,c是光速,r是银纳米线的半径;

    步骤三:确定判断结构的有效指标neff:

    neff=n' iδn'=kz/k0;

    式中,k0=w/c,n'包含为左tdbcn'alm和右tdbcn'arm,δn'是alm和arm之间有效索引间的实部最大差;

    步骤四:确定传播长度l:

    步骤五:确定最大δn'/n'和|δl/l|:

    在不同的半径的模式下,根据不同的半径,确定最大化的δn'/n'和|δl/l|:

    δn'/n'=max{n'p-n'q}/n';

    |δl/l|=(lp-lq)|/l;

    式中,p和q表示实验的次数,lp和lq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模式下,相对应的传播长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单银纳米线结构设计方法,是一种对单银纳米线结构的设计,属于光学和信号处理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1)确定手性TDBC的介电常数;(2)确定单银纳米线的SPP模式;(3)确定判断结构的有效指标;(4)确定传播长度;(5)确定最大Δn'/n'和|ΔL/L|。本发明考虑了被左TDBC和右TDBC覆盖的两根银纳米线的系统,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模态分析,证明本结构在色散和传播长度上具有出色的表现,其次,采用两种模式进行分析,使得手性分子在色散关系和传播长度方面都非常出色,提高系统分析预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在手性分子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胡燕祝;王松;宋钢;康慧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邮电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1.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04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