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道路施工信息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由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迅速转变为bt、bot、ppp等多种项目管理模式。
面对行业现状,在这个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公路工程行业精细化管理、提高沟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益的有效途径。
通过在建项目施工单位的分部分项数据反向生成bim模型,使用数字化模型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路基、路面、桥梁和隧道进行直观的还原和展示,建立与实际情况一致的虚拟工程三维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信息化处理方法,能够通过数字化模型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路基、路面、桥梁和隧道进行直观的还原和展示,建立与实际情况一致的虚拟工程三维模型。
一种道路施工信息化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步、建立数字化仿真基础模型,并形成模型库;
第二步、将工程根据施工需要分成多个分部,针对每个分部从模型库中找到对应的基础模型组建形成分部仿真模型,每个分部仿真模型均根据工程实际设置标准参数、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对应的可视化设计,将多个分部仿真模型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工程仿真模型;
第三步、在缺省进度参数和质量参数的条件下,输入标准参数形成工程预期的仿真模型;
第四步、采集各分部的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并按照类别录入在采集表格内;
第五步、将各分部的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并输送给各分部仿真模型,对仿真模型的具体尺寸进行可视化调整,生成与工程实际相匹配的可视化模型;
第六步、输出可视化模型。
第一步中所述仿真基础模型包括桥梁、隧道、路基工程和其他可细化分类的模型。
第二步中设置标准参数、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对应的可视化设计,包括设置相应的进度条、用不同颜色显示标准参数和进度参数。
第六步中输出可视化模型,可以是通过pc端、浏览器端、移动端等。
第二步中,每个分部仿真模型还包括施工周期、施工材料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建项目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分部分项数据反向生成bim模型,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进度、施工质量不直观,施工细节难以把控等系列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现在将参考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创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施工信息化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步、建立数字化仿真基础模型,并形成模型库;模型库中的仿真基础模型可以包括桥梁的各种基础构件、不同类型的隧道模型、不同路基情况等;
第二步、将工程根据施工需要分成多个分部,通常可以针对不同的标段进行划分,每个标段赋予不同的标号,并写入相关的信息(如施工单位、施工要求、施工顺序及施工进度控制等),针对每个分部从模型库中找到对应的基础模型组建形成分部仿真模型,每个分部仿真模型均根据工程实际设置标准参数(即设计要求所要达到的目标参数)、进度参数(施工完成的情况,例如设计用时、已完成的数量、预计完成需要耗时)、质量参数(对施工质量的评价体系)对应的可视化设计,将多个分部仿真模型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工程仿真模型;
第三步、在缺省进度参数和质量参数的条件下,输入标准参数形成工程预期的仿真模型;即:默认进度参数和质量参数均为0的情况下,输入工程设计需要达到的仿真模型;
第四步、采集各分部的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并按照类别录入在采集表格内;这一步骤通常由施工一线人员将相应信息录入或上报即可;
第五步、将各分部的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并输送给各分部仿真模型,对仿真模型的具体尺寸进行可视化调整,生成与工程实际相匹配的可视化模型;
第六步、输出可视化模型,从而使用户能够通过pc、移动端等能够查看可视化模型。
第一步中所述仿真基础模型包括桥梁、隧道、路基工程和其他可细化分类的模型。
第二步中设置标准参数、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对应的可视化设计,包括设置相应的进度条、用不同颜色显示标准参数和进度参数。
第六步中输出可视化模型,可以是通过pc端、浏览器端、移动端等。
第二步中,每个分部仿真模型还包括施工周期、施工材料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建项目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分部分项数据反向生成bim模型,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进度、施工质量不直观,施工细节难以把控等系列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1.一种道路施工信息化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步、建立数字化仿真基础模型,并形成模型库;
第二步、将工程根据施工需要分成多个分部,针对每个分部从模型库中找到对应的基础模型组建形成分部仿真模型,每个分部仿真模型均根据工程实际设置标准参数、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对应的可视化设计,将多个分部仿真模型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工程仿真模型;
第三步、在缺省进度参数和质量参数的条件下,输入标准参数形成工程预期的仿真模型;
第四步、采集各分部的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并按照类别录入在采集表格内;
第五步、将各分部的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并输送给各分部仿真模型,对仿真模型的具体尺寸进行可视化调整,生成与工程实际相匹配的可视化模型;
第六步、输出可视化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信息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中所述仿真基础模型包括桥梁、隧道、路基工程和其他可细化分类的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信息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步中设置标准参数、进度参数、质量参数对应的可视化设计,包括设置相应的进度条、用不同颜色显示标准参数和进度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信息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六步中输出可视化模型,可以是通过pc端、浏览器端、移动端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信息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步中,每个分部仿真模型还包括施工周期、施工材料等。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