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44


    本发明涉及一种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属于烟叶烘烤领域。



    背景技术:

    晒烟,是烟叶利用阳光调制,主要有晒红烟与晒黄烟。一般晒黄烟外观特征和所含化学成分与烤烟相近,而晒红烟则同烤烟差别较大。晒红烟的叶片一般较少,叶肉较厚,分次采收或一次采收,晒制后多呈深褐色或此褐色,以上部叶片质量最好。烟叶一般含糖量较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烟味浓,劲头大。

    烤烟,亦称火管烤烟。烤烟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分布较疏而均匀。一般株高120-150cm,单株着叶20-30片,叶片厚薄适中,中部的质量最佳。栽培上不宜施用过多的氮素肥料。叶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采收,目前是在烤房内调制,烤后呈金黄色。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是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烟碱含量中等。

    晒烤杂交后代,是一种新型烟草组合,兼有晒烟和烤烟的特点。田间烟叶落黄较慢,耐熟性好,易烤性和耐烤性均较差,对于烤烟晒烤组合后代选育来说,烘烤问题始终是一大难题,因为现有的烤烟密集烘烤技术是针对烤烟烟叶进行烟叶烘烤的技术,若用于烘烤晒烤组合后代烟叶,大多烤出青烟和褐色烟,达不到烟叶烘烤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以解决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不适用于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烘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包括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其中,

    所述变黄阶段包括:

    变黄初期,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4℃-35℃,烘烤至烟叶发软、开始变黄,烘烤时间10-15小时;

    主要变黄阶段,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8℃-40℃,湿球温度控制为36℃-37℃,烘烤至烟叶变黄达九成黄,烘烤时间30-35小时;

    变黄后期,控制湿球温度35℃-36℃,以每2.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41℃-43℃,烘烤至烟叶全黄、叶片凋萎,烘烤时间15-25小时;

    所述定色阶段包括:

    定色初期,控制湿球温度35℃-36℃,以每2.5-3.0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6℃-48℃,提高湿球温度至37-38℃,在46℃-48℃期间烘烤15-20小时,烘烤至主脉变白、叶片收张、叶尖干燥;

    定色后期,控制湿球温度37℃-38℃,以每2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0℃-52℃,烘烤时间20-25小时,烘烤至叶片干燥卷筒;

    所述干筋阶段包括:

    干筋初期:控制湿球温度39℃-40℃,以每1-1.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7℃-60℃,烘烤时间15小时-20小时;

    干筋后期:控制湿球温度40℃-41℃,以每1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5℃-68℃,烘烤至烟叶全部干燥。

    可选的,在所述变黄初期,正常含水量烟叶保温烘烤,湿球温度34℃-35℃,含水量大的烟叶干湿差1℃,湿球温度33℃-34℃。

    可选的,在所述变黄初期,下部烟叶10-12小时,中上部烟叶12-15小时。

    可选的,在所述主要变黄阶段,下部烟叶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8℃-39℃,中部烟叶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9℃-40℃。

    可选的,在所述变黄后期,下部烟叶以每2.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41℃-42℃,中上部烟叶以每2.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42℃-4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的改进,尤其是:(1)主要变黄阶段采用较高温湿度烘烤,烤软、烤黄、防烤青;(2)变黄后期适当高温低湿,提前少量排湿,可避免硬变黄后烤黑;(3)定色初期慢升温适当低湿,可减少褐片;(4)定色中后期适当提高湿度(提高2℃),可实现烤橘;(5)适当降低定色后期和干筋阶段温度(降低2℃),可减少香气损失。本发明针对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烤烟特点,通过前述改进的配合设计出适配的烘烤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烤烟品质,可有效解决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不适用于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烘烤的技术问题,尤其解决了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用于烘烤晒烟烤烟杂交后代时存在的易烤出青烟和褐色烟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烘烤工艺特别适合用于现有晒烟烤烟杂交品种,例如y28,y28为马耳烟和毕纳1号的杂种f1,具有较明显的晒烟特征气息,香气有特色,烤烟和晒烟的气息结合得较好。贵州中烟认为y28具有独特的烟气风格特征,是其“梦寐以求”的烟香,可作为新型卷烟原料使用。y28烟叶成熟特点为下部烟叶,成熟较慢,耐熟性好,中上部烟叶,成熟正常,耐熟性好。烘烤特点为烟叶变黄慢,烟筋变黄慢,耐烤性一般。2013-2015年课题组成员经过3年的尝试,均未烤出烟叶,很多烤出的是青烟,未取得烟叶样品。2016年以后,经过调制人员的大量烘烤试验,晒烤杂交后代的烘烤实现了突破,总结出了本发明烘烤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参考图1,本发明一种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按烤烟常规挂杆装烟密度及要求将烟叶装入烤房后,依次按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烘烤。

    变黄阶段包括:

    变黄初期,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4℃-35℃,正常含水量烟叶保湿烘烤,湿球温度34℃-35℃,含水量大的烟叶干湿差1℃,湿球温度33℃-34℃,烘烤至烟叶发软、开始变黄,烘烤时间10小时-15小时,其中下部烟叶10小时-12小时,中上部烟叶12小时-15小时。

    主要变黄阶段,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8℃-40℃(下部烟叶38℃-39℃,中上部烟叶39℃-40℃),湿球温度控制为36℃-37℃,烘烤至烟叶变黄达九成黄,烘烤时间30小时-35小时;

    变黄后期,控制湿球温度35℃-36℃,以每2.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41℃-43℃(下部烟叶41℃-42℃,中上部烟叶42℃-43℃),烘烤至烟叶全黄、叶片凋萎,烘烤时间15-25小时;

    定色阶段包括:

    定色初期,控制湿球温度35℃-36℃,以每2.5-3.0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6℃-48℃,提高湿球温度至37-38℃,在46℃-48℃期间烘烤15-小20时,烘烤至主脉变白、叶片收张、叶尖干燥;

    定色后期,控制湿球温度37℃-38℃,以每2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0℃-52℃,烘烤时间20-25小时,烘烤至叶片干燥卷筒;

    干筋阶段包括:

    干筋初期:控制湿球温度39℃-40℃,以每1-1.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7℃-60℃,烘烤时间15小时-20小时;

    干筋后期:控制湿球温度40℃-41℃,以每1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5℃-68℃,烘烤至烟叶全部干燥。

    实施例1

    用以上烘烤方法,2016年在惠水烤出了y28烟叶,烤后烟叶质量如下:

    外观质量:y28下部烟叶颜色以正黄-金黄为主,成熟度好,油分稍有-,身份薄,叶片结构尚疏松,色度表现中-强;中部烟叶颜色以金黄-正黄为主,成熟度好,油分稍有,身份适中-稍薄,叶片结构疏松-尚疏,色度表现强-中;上部烟叶颜色以桔黄-金黄为主,成熟度好,油分有,身份适中,叶片结构疏松,色度表现强-中。

    主要化学成分:y28下部烟叶烟碱含量为1.2%,总糖含量39.6%,还原糖含量27.1%,总氮含量为1.3%,钾含量为2.36%,氯含量为0.08%;中部烟叶烟碱含量为1.3%,总糖含量36.65%,还原糖含量27.89%,总氮含量为1.29%,钾含量为2.42%,氯含量为0.14%;上部烟叶烟碱含量为1.85%,总糖含量33.6%,还原糖含量28.12%,总氮含量1.61%,钾含量为2.14%,氯含量为0.07%。

    吸食品质:y28下部烟叶香气质感较好,香气量和烟气浓度稍欠,劲头和刺激性较小,杂气轻,晾晒烟香气风格较显;中部烟叶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杂气轻,余味舒适干净;上部烟叶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杂气轻,烟气透发性好,有甜感,口腔较干净。

    对比例

    用中温中湿烘烤工艺(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烘烤同样的y28烟叶,烤出的烟叶大多是青烟和褐色烟。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分为变黄期、凋萎期、定色期和干筋期,主要特点是变黄期在装烟后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升温至38℃,湿球温度36-37℃,变黄至底层烟叶基本全黄;凋萎期是将干球温度升至40℃,烘烤至整房烟叶全黄,主脉充分发软;定色期是将干球温度以每1-2小时升温1℃升温至55℃,湿度38-40℃,直到全房烟叶完全干燥;干筋期是将干球温度以每小时升温1℃升至68℃,湿度41-42,℃,直至全房烟叶主脉干燥。

    经申请人对比分析,发现现有该烘烤工艺主要问题是变黄前期升温较快,对变黄较慢、易烤性较差的y28来说,容易烤出青烟,而定色期升温快、跨度大,对耐烤性较差的y28来说,容易烤出褐色烟。本发明针对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烤烟特点,通过对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的改进,尤其是:(1)主要变黄阶段采用较高温湿度烘烤,烤软、烤黄、防烤青;(2)变黄后期适当高温低湿,提前少量排湿,可避免硬变黄后烤黑;(3)定色初期慢升温适当低湿,可减少褐片;(4)定色中后期适当提高湿度(提高2℃),可实现烤橘;(5)适当降低定色后期和干筋阶段温度(降低2℃),可减少香气损失。进而设计出适合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烤烟品质,可有效解决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不适用于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烘烤的技术问题,尤其解决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用于烘烤晒烟烤烟杂交后代时存在的易烤出青烟和褐色烟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包括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黄阶段包括:

    变黄初期,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4℃-35℃,烘烤至烟叶发软、开始变黄,烘烤时间10小时-15小时;

    主要变黄阶段,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8℃-40℃,湿球温度控制为36℃-37℃,烘烤至烟叶变黄达九成黄,烘烤时间30小时-35小时;

    变黄后期,控制湿球温度35℃-36℃,以每2.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41℃-43℃,烘烤至烟叶全黄、叶片凋萎,烘烤时间15-25小时;

    所述定色阶段包括:

    定色初期,控制湿球温度35℃-36℃,以每2.5-3.0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46℃-48℃,提高湿球温度至37-38℃,在46℃-48℃期间烘烤15-20小时,烘烤至主脉变白、叶片收张、叶尖干燥;

    定色后期,控制湿球温度37℃-38℃,以每2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0℃-52℃,烘烤时间20-25小时,烘烤至叶片干燥卷筒;

    所述干筋阶段包括:

    干筋初期:控制湿球温度39℃-40℃,以每1-1.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57℃-60℃,烘烤时间15-20小时;

    干筋后期:控制湿球温度40℃-41℃,以每1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至65℃-68℃,烘烤至烟叶全部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黄初期,正常含水量烟叶保湿烘烤,湿球温度34℃-35℃,含水量大的烟叶干湿差1℃,湿球温度33℃-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黄初期,下部烟叶10-12小时,中上部烟叶12-15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要变黄阶段,下部烟叶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8℃-39℃,中部烟叶以每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39℃-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黄后期,下部烟叶以每2.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41℃-42℃,中上部烟叶以每2.5小时升温1度的速度升温至42℃-43℃。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通过对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的改进,尤其是:(1)主要变黄阶段采用较高温湿度烘烤,烤软、烤黄、防烤青;(2)变黄后期适当高温低湿,提前少量排湿,可避免硬变黄后烤黑;(3)定色初期慢升温适当低湿,可减少褐片;(4)定色中后期适当提高湿度(提高2℃),可实现烤橘;(5)适当降低定色后期和干筋阶段温度,可减少香气损失。本发明针对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烤烟特点,通过前述改进的配合设计出适配的烘烤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烤烟品质,可有效解决现有烤烟密集烘烤技术不适用于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烘烤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卢贤仁;杨全柳;陈伟;姜超英;夏海乾;孔德钧;薛小平;叶定勇;王轶;陈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03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