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91


    本申请涉及骑行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



    背景技术:

    骑行运动装备已经被当作如今高科技的运动装备之一,被越来越多的运动人员以及骑行爱好者们所青睐,骑行运动裤在维持人体的运动机能、减少骑行运动带来的损伤、提高骑行者的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骑行裤在裆部缝制有骑行裤垫,能够保护人体臀部和大腿内侧,以免在骑行时人体臀部和大腿内侧与自行车坐垫之间不断摩擦造成擦伤。

    目前,针对市场没有车缝骑行裤垫专用的车缝设备。但骑行裤垫的缝制位置只能靠人工目测定位,而且骑行裤属于紧身版型,面料弹力大,缝制过程中骑行裤垫的位置不容易固定,导致骑行裤垫位置偏斜,左右不对称,也很难将骑行裤垫做出中间凸起的符合人体工学的立体效果,不能与人体完美贴服,导致穿着不舒适,而且进一步导致了骑行裤生产效率低、返修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骑行裤垫的缝制质量和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骑行裤垫沿中心线对折,使其对称的两侧重叠,且正面在外;

    s2、在靠近骑行裤垫中心线的位置缝制一道辅助线;

    s3、在骑行裤的前后裤片画出骑行裤垫的缝制位置;

    s4、将对折的骑行裤垫展开,并且正面朝上,其中间被辅助线缝合处向上隆起,使骑行裤垫的中心与前后裤片上画出的缝制位置的中心对齐,然后将骑行裤垫的四周展平,沿骑行裤垫边缘缝制一周;

    s4、将骑行裤垫上的辅助线拆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骑行裤垫对折后缝制辅助线,能够确保辅助线位于骑行裤垫中间,辅助线能够帮助定位骑行裤垫的中心位置,从而便于将骑行裤垫中心和前后裤片上画出的缝制位置的中心对齐,使得骑行裤垫位置准确,左右对称,提高骑行裤垫的缝制质量和效率,另外,辅助线将骑行裤垫的中间部分固定,然后沿骑行裤垫边缘缝制一周,拆除辅助线后骑行裤垫能够形成中间向上凸起的立体效果,形成贴合人体曲线的完美裤型,穿着更加舒适。

    可选的,所述骑行裤垫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连接处的两侧向内凹进形成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骑行裤垫的前部和后部的连接部分形成内凹的弧形槽,能够适应人体大腿内侧的线条,减少与大腿内侧的摩擦,提高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辅助线缝制成曲线,且适应所述骑行裤垫一侧边缘的曲线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骑行裤垫的形状能够适应人体曲线,将辅助线设置为适应骑行裤垫边缘的曲线,能够使骑行裤垫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立体裤型,骑行裤垫的中心位于骑行裤垫前部和后部的连接处,辅助线在骑行裤垫的中间部向内凹进,便于定位骑行裤垫的中间位置,使得骑行裤垫固定位置准确。

    可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骑行裤垫边缘缝制一圈锁边线。

    可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锁边线从距离所述骑行裤垫边缘0.05cm-1.5cm处进行缝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距离骑行裤垫边缘0.05cm-1.5cm处采用锁边针法缝制骑行裤垫边缘,能够使骑行裤垫边缘缝制平整,并且有效避免余料露出,穿着更加舒适。

    可选的,在所述骑行裤垫的正面加工多个凸起的软垫,多个所述软垫对称分布在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软垫具有缓冲减震作用,减小骑行过程中的颠簸对臀部造成的冲击,从而对身体进行保护,另外,多个凸起的软垫之间形成空隙,有利于透气散热,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性。

    可选的,在所述骑行裤垫上开设多个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孔有利于透气散热,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骑行裤垫由上表面层、海绵层和下表面层依次压合形成,所述上表面层为纳米银抗菌面料层,所述下表面层为耐磨面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骑行裤垫的上表面层采用纳米银抗菌面料层能够减少病菌滋生,下表面层采用耐磨面料能够提高骑行裤垫的耐磨性,中间的海绵层能够使骑行裤垫柔软舒适。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辅助线能够帮助定位骑行裤垫的缝制位置,提高骑行裤垫的缝制质量和效率,辅助线还能够使骑行裤垫形成贴合人体曲线的立体效果,穿着更加舒适;

    2.骑行裤垫上的软垫缓冲骑行过程中的颠簸,对身体进行保护,而且多个凸起的软垫之间形成空隙,有利于透气散热,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骑行裤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骑行裤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骑行裤垫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骑行裤垫对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骑行裤垫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骑行裤;2、骑行裤垫;21、前部;22、后部;23、弧形槽;24、上表面层;25、海绵层;251、软垫;252、透气孔;26、下表面层;3、辅助线;4、锁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参照图1和图2,骑行裤垫2缝制在骑行裤1裆部的内侧,定义骑行裤垫2的背离骑行裤1裆部的一侧为正面,贴合骑行裤1裆部的一侧为背面。骑行裤垫2包括前部21和后部22,前部21位于骑行裤1的前侧,后部22位于骑行裤1的后侧。

    参照图3,前部21尺寸大于后部22尺寸,且两者的连接部分的两侧形成向内进的弧形槽23,骑行裤垫2整体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葫芦形结构,能够适应人体大腿内侧的线条,减少与大腿内侧的摩擦,提高舒适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骑行裤垫2沿中心线对折,使其对称的两侧重叠,如图4所示,且骑行裤垫2的正面在外,背面对折在内。

    步骤二、在靠近骑行裤垫2中心线的位置缝制一道辅助线3,如图4所示,辅助线3将骑行裤垫2重叠的两侧固定在一起,辅助线3的两端分别从骑行裤垫2的前后两端延伸出去,且不做打结处理;辅助线3为曲线,且适应骑行裤垫2一侧边缘的曲线形状,辅助线3在骑行裤垫2的前部21和后部22向远离中心线弯曲,在前部21和后部22的连接处向靠近中心线弯曲。

    步骤三、在骑行裤1的前后裤片的裆部画出骑行裤垫2的缝制位置。

    步骤四、将对折的骑行裤垫2展开,并且正面朝上,其中间被辅助线3缝合的部分向上隆起,在中间隆起的部分找到骑行裤垫2的中心,并且使骑行裤垫2的中心与前后裤片上画出的缝制位置的中心对齐,然后将骑行裤垫2的四周展平;从距离骑行裤垫2边缘0.05cm-1.5cm处采用锁边针法,沿骑行裤垫2边缘缝制一圈锁边线4,将骑行裤垫2固定在骑行裤1上,本申请中,锁边线4从距离骑行裤垫2边缘0.1cm处进行缝制。

    步骤五、将骑行裤垫2的辅助线3拆除,拆除时直接拉住辅助线3的一端并用力抽出。

    上述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中,将骑行裤垫2沿中心线对折后缝制辅助线3,能够确保辅助线3固定的部分为骑行裤垫2的中间部分,辅助线3为曲线,其中间的部分向靠近中心线的方向弯曲,能够帮助缝制工人定位骑行裤垫2的中心位置,从而便于将骑行裤垫2中心与骑行裤1上画出的缝制位置的中心对齐,使得骑行裤垫2位置准确,左右对称,从而提高骑行裤垫2缝制质量,降低返修率,并且提高缝制效率。此外,辅助线3拆除后,骑行裤垫2具有中间向上凸起的立体效果,形成贴合人体曲线的完美裤型,穿着舒适。骑行裤垫2中间向上隆起的部分能够与骑行裤1裆部的面料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空气流通的空间,有利于透气散热,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性。

    参照图5,骑行裤垫2由三层结构压合成型,包括依次设置的上表面层24辅助线3、海绵层25以及下表面层26,上表面层24辅助线3位于骑行裤垫2的正面,与人体皮肤接触,采用纳米抗菌面料层制作,能够减少病菌滋生。下表面层26位于骑行裤1的背面,与车座接触,采用耐磨面料制作,能够提高骑行裤垫2的耐磨性。

    参照图3,在中间的海绵层25上加工有多个向上表面层24辅助线3凸起的软垫251,多个软垫251对称分布在海绵层25的两侧,且相邻软垫251之间均有间隔空隙。此外,海绵层25上还均布的开设多个透气孔252。多个软垫251能够缓冲骑行过程中的颠簸对臀部造成的冲击,从而对身体进行保护。多个凸起的软垫251之间的空隙以及海绵层25上的多个透气孔252均有利于空气流通,能够进一步的透气散热,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骑行裤垫(2)沿中心线对折,使其对称的两侧重叠,且正面在外;

    s2、在靠近骑行裤垫(2)中心线的位置缝制一道辅助线(3);

    s3、在骑行裤(1)的前后裤片画出骑行裤垫(2)的缝制位置;

    s4、将对折的骑行裤垫(2)展开,并且正面朝上,其中间被辅助线(3)缝合处向上隆起,使骑行裤垫(2)的中心与前后裤片上画出的缝制位置的中心对齐,然后将骑行裤垫(2)的四周展平,沿骑行裤垫(2)边缘缝制一周;

    s4、将骑行裤垫(2)上的辅助线(3)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骑行裤垫(2)包括前部(21)和后部(22),所述前部(21)和所述后部(22)连接处的两侧向内凹进形成弧形槽(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3)缝制成曲线,且适应所述骑行裤垫(2)一侧边缘的曲线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骑行裤垫(2)边缘缝制一圈锁边线(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锁边线(4)从距离所述骑行裤垫(2)边缘0.05cm-1.5cm处进行缝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骑行裤垫(2)的正面加工多个凸起的软垫(251),多个所述软垫(251)对称分布在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骑行裤垫(2)上开设多个透气孔(25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骑行裤垫(2)由上表面层(24)、海绵层(25)和下表面层(26)依次压合形成,所述上表面层(24)为纳米银抗菌面料层,所述下表面层(26)为耐磨面料。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骑行裤垫的缝制方法,涉及骑行裤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骑行裤垫沿中心线对折,使其对称的两侧重叠,且正面在外;S2、在靠近骑行裤垫中心线的位置缝制一道辅助线;S3、在骑行裤的前后裤片画出骑行裤垫的缝制位置;S4、将对折的骑行裤垫展开,并且正面朝上,其中间被辅助线缝合处向上隆起,使骑行裤垫的中心与前后裤片上画出的缝制位置的中心对齐,然后将骑行裤垫的四周展平,沿骑行裤垫边缘缝制一周;S4、将骑行裤片的辅助线拆除。本申请具有提高骑行裤垫的缝制质量和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铜牛科英针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00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