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15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1、各向异性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以改善聚合物的摩擦性能和耐磨性能,属于聚合物表面改性领域。



    背景技术:

    聚合物,成为工程机械部件轻量化的首选材料,其功能化和服役寿命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尤其是在摩擦学和耐磨寿命方面,有时候同时要求其具有高阻力和低阻力,如使用聚酰亚胺或聚四氟乙烯作为轴套材料,就要求在运动方向向低阻力,但是在非运动方向上是高阻力,以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表面织构是实现摩擦学各项异性的有效手段。zl201610579008.7公开了一种微织构化三层复合润滑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单晶硅表面刻蚀获得具有规则正六边形阵列形貌的微观粗糙结构,然后通过分子自组装、聚合物和离子液体技术,在微织构硅片表面依次获得(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基底固定薄膜层、聚多巴胺(pda)中间连接薄膜层和羧基咪唑类离子液体(il-cooh)固定/流动两相润滑薄膜层,形成微织构化三层复合润滑薄膜。该发明所制备的微织构化三层复合润滑薄膜合理地将表面织构、自组装分子膜、聚合物薄膜和离子液体薄膜结合起来,有效改善了单晶硅表面的摩擦学性能。zl201911233637.4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织构的超声电机用增摩结构,包括摩擦材料基底,所述摩擦材料基底的材质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设置在超声电机的转子外端面,摩擦材料基底的表面设置有表面织构,表面织构的结构为微凸体或微凹坑的一种或两种,微凸体包括正六边形微凸体、方形微凸体、圆形微凸体,微凹坑包括正六边形微凹坑、方形微凹坑、圆形微凹坑。本发明在超声电机的摩擦材料进行表面织构,在干摩擦的条件下,表面织构的存在会增大摩擦系数,从而增大超声电机的输出力矩;表面织构形成的空隙能有效的捕获并容纳磨屑,减少了磨粒磨损和犁沟,提高了超声电机的使用寿命。zl201810892248.1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摩擦学表现的聚合物仿生织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美人蕉、鸢尾等植物叶片为模板,选用磺化的聚醚醚酮为基体材料,获得具有优异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的聚醚醚酮仿生织构薄膜。该聚合物薄膜表面成功复制了植物叶片表面的微观纳米结构,增强了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但是,如何在制备摩擦学各向异性的聚合物表面成为一项技术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各向异性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以获得特殊性能的聚合物表面,使聚合物具有各向异性、低摩擦、高耐磨性能。

    一、各向异性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改性聚合物表面

    本发明利用纳米压印技术对聚合物(聚酰亚胺或聚四氟乙烯)表面进行织构处理,再进一步采用mevva-v·ru真空电弧离子源离子,在聚合物注入单金属或双金属离子,进而获得的改性聚合物。

    本发明各向异性的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具体方法如下:

    (1)将聚合物(聚酰亚胺或聚四氟乙烯)在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5~10min,重复2~4次,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2)利用纳米压印技术对清洗后的聚合物表面进行织构处理,获得表面条状织构;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5~10min,重复2~4次,

    (3)将压印织构处理后的聚合物放入真空腔,真空腔真空抽至1×10-7pa;真空腔中预先安置了mg靶、ta靶材作为离子注入材料;

    (4)将织构处理后聚合物表面非刻蚀部分用不锈钢掩模版遮盖,打开电弧电源,调节电流18~38a,占空比为62%,产生束电流密度为0.25~0.38a/100cm2·s;控制加速电压-22kv,采用真空电弧离子源离子,对聚合物表面刻蚀部分注入mg;或无需对织构处理后的聚合物表面进行遮盖,同时注入mg和ta;离子注入时间180~420s,待真空腔腔体冷却后取出,即得改性聚合物表面。

    上述真空电弧离子源采用mevva-v.ru真空电弧离子源。电弧电源采用直流脉冲弧电源。

    通过上述表面条状织构化及单金属(mg)或双金属离子(mg和ta)注入,获得的改性聚合物具有各向异性、低摩擦、高耐磨性能。

    本发明对聚合物表面进行了改性处理,单金属注入时,mg离子的注入改变聚合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能,使得摩擦系数降低,聚合物表面形成如图1所示成分不同的条状区域,横向纵向摩擦时分别呈现除不同的摩擦系数。同理,对聚合物表面的条状织构化处理为其带来摩擦各向异性,双金属离子mg、ta的注入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损性能。

    二、各向异性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的摩擦性能

    测试方法:在往复摩擦试验机上检测表面改性聚合物的摩擦系数。选择直径为ø6mm的gcr15钢球作为对偶球。具体参数如下:摩擦载荷为5n,频率为5hz,振幅为5mm,湿度28%,测试时间为50min。

    测试结果:聚合物摩擦系数从0.64降低至0.2~0.5之间,摩擦后聚合物表面几乎无磨损痕迹。

    综上所述,本发明先利同纳米压印技术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条状织构化处理,再在聚合物表面注入金属离子mg或/和ta,获得具有各向异性的聚合物表面,在降低聚合物摩擦系数的同时提高了其耐磨性,可用于航空、航天、轴承、垫圈等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3中制备的改性聚合物的微观形貌,其中1为条状刻蚀织构区域,2为聚合物表面条状刻蚀织构区外区域。

    图2为实施例2、4中制备的改性聚合物的微观形貌,其中1为条状刻蚀织构区域,2为聚合物表面条状织构刻蚀区外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各向异性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及摩擦性能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将聚酰亚胺在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8min,重复3次,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2)对清洗后的聚酰亚胺采用纳米压印技术进行条状织构化处理,获得表面条状织构;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5min,重复3次;

    (3)将处理后的聚酰亚胺放入真空腔,对表面非刻蚀部分用不锈钢掩模版进行遮盖,并将真空腔真空抽至1×10-4pa;真空腔中预先安置了mg靶材作为离子注入材料;

    (4)打开电弧电源,调节mg靶电流为18a,占空比为62%,产生束电流密度为0.25a/100cm2·s,控制加速电压-22kv,采用真空电弧离子源注入mg,注入时间420s,待腔体冷却后取出,即得改性聚酰亚胺,其结构如图1所示;

    (5)在往复摩擦试验机上检测改性聚酰亚胺的摩擦性能。选择直径为ø6mm的gcr15钢球作为对偶球。具体参数如下:摩擦载荷为5n,频率为5hz,振幅为5mm,湿度28%,测试时间为50min。横向摩擦系数为:0.36,纵向摩擦系数为:0.43,具有摩擦系数各向异性,几乎看不到磨损痕迹,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

    实施例2

    (1)将聚酰亚胺在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8min,重复3次,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2)对清洗后的聚酰亚胺采用纳米压印技术进行条状织构化处理,获得表面条状织构;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5min,重复3次;

    (3)将处理后的聚酰亚胺放入真空腔,并将真空腔真空抽至1×10-4pa;真空腔中预先安置了mg靶、ta靶作为离子注入材料;

    (4)打开电弧电源,调节mg和ta的靶电流均为31a,占空比为62%,产生束电流密度为0.31a/100cm2·s,控制加速电压-22kv,采用真空电弧离子源同时注入mg和ta,注入时间330s。待腔体冷却后取出,即得改性聚酰亚胺,其结构如图2所示;

    (5)在往复摩擦试验机上检测表面改性处理后的聚合物,选择直径为ø6mm的gcr15钢球作为对偶球。具体参数如下:摩擦载荷为5n,频率为5hz,振幅为5mm,湿度28%,测试时间为50min。横向摩擦系数为:0.26,纵向摩擦系数为:0.36,具有摩擦系数各向异性,几乎看不到磨损痕迹,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

    实施例3

    (1)将聚四氟乙烯在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8min,重复3次,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2)对清洗后的聚四氟乙烯采用纳米压印技术进行条状织构化处理,获得表面条状织构;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5min,重复3次;

    (3)将处理后的聚四氟乙烯放入真空腔,对表面非刻蚀部分用不锈钢掩模版进行遮盖,并将真空腔真空抽至1×10-4pa;真空腔中预先安置了mg靶作为离子注入材料;

    (4)打开电弧电源,调节mg靶电流为38a,占空比为62%,产生束电流密度为0.38a/100cm2·s,控制加速电压-22kv,离子注入处理180s,待腔体冷却后取出,即得改性聚四氟乙烯,其结构如图1所示;

    (5)在往复摩擦试验机上检测表面改性聚四氟乙烯的摩擦性能。选择直径为ø6mm的gcr15钢球作为对偶球。具体参数如下:摩擦载荷为5n,频率为5hz,振幅为5mm,湿度28%,测试时间为50min。横向摩擦系数为:0.32,纵向摩擦系数为:0.40,具有摩擦系数各向异性,几乎看不到磨损痕迹,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

    实施例4

    (1)将聚四氟乙烯在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8min,重复3次,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2)对清洗后的聚四氟乙烯采用纳米压印技术进行条状织构化处理,获得表面条状织构;再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5min,重复3次;

    (3)将处理后的聚四氟乙烯放入真空腔,并将真空腔真空抽至1×10-4pa;真空腔中预先安置了mg靶、ta靶作为离子注入材料;

    (4)打开电弧电源,调节mg和ta的靶电流为26a,占空比为62%,产生束电流密度为0.29a/100cm2·s,控制加速电压-22kv,离子注入处理280s,待腔体冷却后取出,即得改性聚四氟乙烯,其结构如图2所示;

    (5)在往复摩擦试验机上检测改性聚四氟乙烯的摩擦性能。选择直径为ø6mm的gcr15钢球作为对偶球。具体参数如下:摩擦载荷为5n,频率为5hz,振幅为5mm,湿度28%,测试时间为50min。横向摩擦系数为:0.21,纵向摩擦系数为:0.32,具有摩擦系数各向异性,几乎看不到磨损痕迹,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各向异性的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合物(聚酰亚胺或聚四氟乙烯)在去离子水中分别超声清洗5~10min,重复2~4次,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2)利用纳米压印技术对清洗后的聚合物表面进行织构处理,获得表面条状织构;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5~10min,重复2~4次,

    (3)将压印织构处理后的聚合物放入真空腔,真空腔真空抽至1×10-7pa;真空腔中预先安置了mg靶、ta靶材作为离子注入材料;

    (4)将织构处理后聚合物表面非刻蚀部分用不锈钢掩模版遮盖,打开电弧电源,调节电流18~38a,占空比为62%,产生束电流密度为0.25~0.38a/100cm2·s;控制加速电压-22kv,采用真空电弧离子源离子,对聚合物表面刻蚀部分注入mg;或无需对织构处理后的聚合物表面进行遮盖,同时注入mg和ta;离子注入时间180~420s,待真空腔腔体冷却后取出,即得改性聚合物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各向异性的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为聚酰亚胺或聚四氟乙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各向异性的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表面织构形成条状图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各向异性的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真空电弧离子源采用mevva-v·ru真空电弧离子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各向异性的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弧电源采用直流脉冲弧电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表面织构/金属离子改性聚合物表面的方法,是利用纳米压印技术对聚合物(聚酰亚胺或聚四氟乙烯)表面进行织构处理,再进一步采用Mevva‑V•Ru真空电弧离子源离子,在聚合物注入金属离子Mg或/和Ta,获得具有各向异性的聚合物表面,在降低聚合物摩擦系数(降低至0.2~0.5之间)的同时提高了其耐磨性,可用于航空、航天、轴承、垫圈等部件。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彦;贾倩;张斌;杨生荣;高凯雄;强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98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