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253


    本发明涉及塑料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饮料店、酒店等发展,一次性塑料杯作为液体制品的容器使用越来越多。塑料杯、纸杯均是饮料制品的盛放容器,纸杯为达到不漏液的目的,需要在纸杯的内壁上覆盖塑料膜或者在内壁上喷覆涂层,导致生产工艺繁琐,相较而言,塑料杯在原料配比完成后,采用压塑、吹塑等方式即可实现生产,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的优点,因此,塑料杯的使用更为广泛。

    一次性塑料杯虽然在生产、使用中具有多种优点,但是,由一次性塑料杯形成的白色污染也在逐渐增多,因此,对一次性塑料杯的研究逐渐向可降解材料塑料杯方向发展。现有的塑料杯主要成分有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这些材料在自然界中难以被微生物利用,也难以在光照等自然条件下分解,导致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受限;另外,现有的一次性塑料杯的杯体较软,即使是安装在杯托上使用,与杯托配合时仍会产生倾斜等现象,产生溶液倾洒等问题,尤其在盛放热饮时,容易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及其生产工艺,该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中,通过选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使该一次性塑料杯在使用完毕后可在自然界中通过微生物作用进行降解,避免产生白色污染;该生产工艺中,采用挤压工艺生产一次性塑料杯,通过模具选择,使一次性塑料杯的杯体放在杯托中时更加稳固,提高一次性塑料杯使用时的安全性。该一次性塑料杯具有可降解、使用安全的优点,该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实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包括杯体,在杯体的敞口边缘上有向外凸出的挂耳;所述塑料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丙烯5-7份、透明质酸35-45份、秸秆粉10-20份、大豆蛋白30-40份、毛竹粉5-10份、改性淀粉20-30份、增塑剂3-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7-10份。

    优选的,上述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丙烯6份、透明质酸40份、秸秆粉15份、大豆蛋白37份、毛竹粉5.5份、改性淀粉27份、增塑剂6.4份、羧甲基纤维素钠7.5份。

    优选的,所述改性淀粉为使用抗坏血酸对玉米淀粉改性后获得的改性淀粉,其中,玉米淀粉与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1:1.2-1.5。

    优选的,所述增塑剂为甘油、山梨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物。

    优选的,上述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1)备料:按照需求,对各原料称重,待用;

    (2)一次混料:将秸秆粉、毛竹粉与透明质酸放入搅拌机中,控制搅拌温度为40-50℃,搅拌速度为1000r/min,搅拌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增塑剂,增塑剂的加入量为增塑剂总重量的15%,继续搅拌至均匀,获得一次混合料;

    (3)二次混料:将一次混合料输送至混合机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大豆蛋白、改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控制混料温度为90-100℃,转速为300r/min,混匀,获得二次混合料;

    (4)三次混料:将聚丙烯、剩余的增塑剂加入步骤(3)的混合机中,在200r/min的速度下混匀,控制混料温度为100-120℃,混匀,获得三次混合料;

    (5)将三次混合料通过螺杆输送机输送至塑练机内,经处理后,通过螺杆输送机输送至压延机中,得到片状材料,然后将片状材料输送至制杯机中,生产一次性塑料杯。

    优选的,上述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的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生产系统包括搅拌机、混合机、塑练机、螺杆输送机、压延机和制杯机;

    其中,搅拌机的出口与混合机的入口连接、混合机的出口和塑练机的出口分别与螺杆输送机的入口连接,螺杆输送机的出口分别与塑练机的入口和压延机的入口连接。

    优选的,为降低劳动成本,在压延机和制杯机之间还设有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将压延机生产的片材输送至制杯机中,通过制杯机中的模具,完成一次性纸杯生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塑料杯,挂耳的设置,使该塑料杯在与杯托配合使用时,避免塑料杯自杯托中滑落,提高使用安全,避免了现有塑料杯杯体过软而产生的使用安全性问题;另外,挂耳本身可以作为塑料杯的杯把,避免液体过热而无法直接手持塑料杯。

    2、本发明中降低了聚丙烯的添加量,聚丙烯约占所有原料总重量的4.2%;本发明中添加了秸秆粉,有效的对秸秆进行利用,变废为宝;在原料中,通过添加增塑剂,提高原料的可塑性,便于使用制杯机生产;通过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使原料中的组分形成稳定的结构,利于一次性塑料杯生产;本发明中的原料组合,使该一次性塑料杯具有可降解的优点。

    3、本发明提供的生产工艺,具有工艺过程简单、设备利用率高、易于操作、适于广泛推广应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塑料杯与杯托配合使用时结构图。

    图3为杯体结构图。

    图中,1-搅拌机,2-混合机,3-塑练机,4-螺杆输送机,5-压延机,6-制杯机,7-皮带输送机,8-杯体,9-挂耳,10-杯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的生产工艺中的生产系统,包括搅拌机1、混合机2、塑练机3、螺杆输送机4、压延机5和制杯机6;

    其中,搅拌机1的出口与混合机2的入口连接、混合机2的出口和塑练机3的出口分别与螺杆输送机4的入口连接,螺杆输送机4的出口分别与塑练机3的入口和压延机5的入口连接;为降低劳动成本,在压延机5和制杯机6之间还设有皮带输送机7,皮带输送机7将压延机5生产的片材输送至制杯机6中,通过制杯机6中的模具,完成一次性纸杯生产;本发明中,为减少工作环境的粉尘污染,搅拌机1、混合机2、塑练机3、螺杆输送机4、压延机5之间的连接均采用密封连接。

    实施例2

    一种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包括杯体8,在杯体8的敞口边缘上有向外凸出的挂耳9,挂耳9为中间开叉结构,见图3;将塑料杯置于杯托10中时,挂耳9横跨在杯托10的把手两侧,使塑料杯使用时不会滑动,见图2;所述塑料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丙烯6份、透明质酸40份、秸秆粉15份、大豆蛋白37份、毛竹粉5.5份、改性淀粉27份、增塑剂6.4份、羧甲基纤维素钠7.5份。

    其中,改性淀粉为使用抗坏血酸对玉米淀粉改性后获得的改性淀粉,玉米淀粉与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1:1.4;增塑剂为甘油和山梨醇的混合物,甘油和山梨醇的质量比为5:2.2。

    上述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1)备料:按照上述比例,对各原料称重,待用;

    (2)一次混料:将秸秆粉、毛竹粉与透明质酸放入搅拌机1中,控制搅拌温度为45℃,搅拌速度为1000r/min,搅拌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增塑剂,增塑剂的加入量为增塑剂总重量的15%,继续搅拌至均匀,获得一次混合料;

    (3)二次混料:将一次混合料输送至混合机2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大豆蛋白、改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控制混料温度为90-100℃,转速为300r/min,混匀,获得二次混合料;

    (4)三次混料:将聚丙烯、剩余的增塑剂加入步骤(3)的混合机2中,在200r/min的速度下混匀,控制混料温度为110℃,混匀,获得三次混合料;

    (5)将三次混合料通过螺杆输送机4输送至塑练机3内,经处理后,通过螺杆输送机4输送至压延机5中,得到片状材料,然后将片状材料输送至制杯机6中,生产一次性塑料杯。

    实施例3

    一种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包括杯体8,在杯体8的敞口边缘上有向外凸出的挂耳9;所述塑料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丙烯5份、透明质酸35份、秸秆粉10份、大豆蛋白30份、毛竹粉5份、改性淀粉20份、增塑剂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7份;

    其中,改性淀粉为使用抗坏血酸对玉米淀粉改性后获得的改性淀粉,玉米淀粉与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1:1.2;增塑剂为甘油。

    上述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1)备料:按照需求,对各原料称重,待用;

    (2)一次混料:将秸秆粉、毛竹粉与透明质酸放入搅拌机1中,控制搅拌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1000r/min,搅拌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增塑剂,增塑剂的加入量为增塑剂总重量的15%,继续搅拌至均匀,获得一次混合料;

    (3)二次混料:将一次混合料输送至混合机2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大豆蛋白、改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控制混料温度为90℃,转速为300r/min,混匀,获得二次混合料;

    (4)三次混料:将聚丙烯、剩余的增塑剂加入步骤(3)的混合机2中,在200r/min的速度下混匀,控制混料温度为100℃,混匀,获得三次混合料;

    (5)将三次混合料通过螺杆输送机4输送至塑练机3内,经处理后,通过螺杆输送机4输送至压延机5中,得到片状材料,然后将片状材料输送至制杯机6中,生产一次性塑料杯。

    实施例4

    一种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包括杯体8,在杯体8的敞口边缘上有向外凸出的挂耳9;所述塑料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丙烯7份、透明质酸45份、秸秆粉20份、大豆蛋白40份、毛竹粉10份、改性淀粉30份、增塑剂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份;

    其中,改性淀粉为使用抗坏血酸对玉米淀粉改性后获得的改性淀粉,玉米淀粉与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1:1.5;增塑剂为山梨醇。

    上述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1)备料:按照需求,对各原料称重,待用;

    (2)一次混料:将秸秆粉、毛竹粉与透明质酸放入搅拌机1中,控制搅拌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1000r/min,搅拌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增塑剂,增塑剂的加入量为增塑剂总重量的15%,继续搅拌至均匀,获得一次混合料;

    (3)二次混料:将一次混合料输送至混合机2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大豆蛋白、改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控制混料温度为100℃,转速为300r/min,混匀,获得二次混合料;

    (4)三次混料:将聚丙烯、剩余的增塑剂加入步骤(3)的混合机2中,在200r/min的速度下混匀,控制混料温度为120℃,混匀,获得三次混合料;

    (5)将三次混合料通过螺杆输送机4输送至塑练机3内,经处理后,通过螺杆输送机4输送至压延机5中,得到片状材料,然后将片状材料输送至制杯机6中,生产一次性塑料杯。

    尽管通过参考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在杯体的敞口边缘上有向外凸出的挂耳;所述塑料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丙烯5-7份、透明质酸35-45份、秸秆粉10-20份、大豆蛋白30-40份、毛竹粉5-10份、改性淀粉20-30份、增塑剂3-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7-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丙烯6份、透明质酸40份、秸秆粉15份、大豆蛋白37份、毛竹粉5.5份、改性淀粉27份、增塑剂6.4份、羧甲基纤维素钠7.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为使用抗坏血酸对玉米淀粉改性后获得的改性淀粉,其中,玉米淀粉与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1:1.2-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甘油、山梨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物。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备料:按照需求,对各原料称重,待用;

    (2)一次混料:将秸秆粉、毛竹粉与透明质酸放入搅拌机中,控制搅拌温度为40-50℃,搅拌速度为1000r/min,搅拌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增塑剂,增塑剂的加入量为增塑剂总重量的15%,继续搅拌至均匀,获得一次混合料;

    (3)二次混料:将一次混合料输送至混合机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大豆蛋白、改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控制混料温度为90-100℃,转速为300r/min,混匀,获得二次混合料;

    (4)三次混料:将聚丙烯、剩余的增塑剂加入步骤(3)的混合机中,在200r/min的速度下混匀,控制混料温度为100-120℃,混匀,获得三次混合料;

    (5)将三次混合料通过螺杆输送机输送至塑练机内,经处理后,通过螺杆输送机输送至压延机中,得到片状材料,然后将片状材料输送至制杯机中,生产一次性塑料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该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生产系统包括搅拌机、混合机、塑练机、螺杆输送机、压延机和制杯机;

    其中,搅拌机的出口与混合机的入口连接、混合机的出口和塑练机的出口分别与螺杆输送机的入口连接,螺杆输送机的出口分别与塑练机的入口和压延机的入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压延机和制杯机之间还设有皮带输送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一次性可降解塑料杯及其生产工艺,该塑料杯包括杯体,在杯体的敞口边缘上有向外凸出的挂耳;塑料杯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5‑7份、透明质酸35‑45份、秸秆粉10‑20份、大豆蛋白30‑40份、毛竹粉5‑10份、改性淀粉20‑30份、增塑剂3‑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7‑10份。生产工艺包括备料、一次混料、二次混料、三次混料及将三次混合料通过螺杆输送机输送至塑练机内,经处理后,通过螺杆输送机输送至压延机中,得到片状材料,然后将片状材料输送至制杯机中,生产一次性塑料杯。该一次性塑料杯具有可降解、使用安全的优点,该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实施。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荣;徐小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义乌市纸老虎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97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