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无需采集人脸的人脸识别方法及身份识别模块。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在考勤和通行领域:刷脸打卡、刷脸开门让人感觉非常方便。然而,在享受人脸识别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因人脸信息被窃取和滥用所导致的个人隐私和人身财产安全问题。
为防治人脸识别技术滥用,保护公民隐私和人身财产安全,一些地方陆续出台政策和法律法规,禁止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私自采集人脸信息。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给目前正在使用与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包括学校社区医院商业场所等以及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产业链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不允许私自采集人脸了,那么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与人脸识别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很可能都不能用了,怎么办?本发明提出一种无需采集人脸的人脸识别方法及身份识别模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无需采集人脸的人脸识别方法及身份识别模块,其无需预先采集人脸信息,也能进行人脸识别,从而解决了因各地陆续出台法律法规严格禁止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私自采集人脸信息所导致的目前市面上已经大量使用的各种需要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很可能都要停止使用的迫切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无需采集人脸的人脸识别方法及身份识别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网络向合法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发送“公民人脸特征信息”的申请,申请包含一个或多个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s2当申请通过审核后,获得与身份证号码对应的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并建立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以及对应的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形成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
s3接收待识别的人脸照片并从该照片中提取人脸特征信息,该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与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的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一致;
s4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信息与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中的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1:n比对,从而完成人脸识别。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人脸识别方法所包含的公民身份特征信息申请软件、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软件、人脸特征信息1:n比对算法软件、以及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都存储在一个身份识别模块内,身份识别模块能嵌入各类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身份识别模块具有能够被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识别的唯一id,并且,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能根据唯一id对身份识别模块申请获取的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并且,身份识别模块能够根据唯一id对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解密,上述加密和解密机制能确保信息传输、存储的安全性以及使用权属的唯一性,进而确保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不被窃取和滥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身份识别模块具有身份识别接口,并通过该身份识别接口接收来自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提交的身份识别请求,每一条请求包含一张待识别的人脸照片,对于每一条请求回复一个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或者“查无此人”的提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身份识别模块能在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原有的包含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码和人脸照片的数据库的基础上,批量提取人脸特征信息,自动生成加密的人脸特征信息,存储在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于上述的无需采集人脸的人脸识别方法中的身份识别模块,包括:公民人脸特征信息申请模块、公民身份信息存储模块、人脸特征信息提取模块、人脸特征信息比对模块、公民身份信息批量导入模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公民身份信息存储模块能存储的公民身份信息量有明确上限,原则上不超过10万条,每条信息包含: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码、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以确保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的信息存储规模远小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库,“化整为零”,由此确保身份识别模块的人脸识别速度和准确率能满足身份识别模块所嵌入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的实际应用所需。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人脸识别方法无需预先采集和留存人脸照片也能进行人脸识别,解决了在各地出台禁止私自采集公民所有生物特征信息的新政下,各企事业单位原有的人脸识别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很可能必须停止使用的迫切问题。
(2)本发明的身份识别模块能嵌入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中,替代原有的人脸特征提取与比对算法以及原有私自采集留存的人脸特征信息库,使得原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能继续合法使用。
(3)本发明的身份识别模块具有能被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识别的唯一id,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发出的根据唯一id加密的“公民人脸特征信息”只能被该唯一id所对应的身份识别模块解密和使用,由此确保信息传输、存储的安全性以及使用权属的唯一性,进而确保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不被窃取和滥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本发明首选实施方式的身份识别模块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无需采集人脸的人脸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首选实施方式的身份识别模块10能嵌入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中,其包括身份识别接口11、公民人脸特征信息申请模块12、公民身份信息存储模块13、人脸特征信息提取模块14、人脸特征信息比对模块15、公民身份信息批量导入模块16。
身份识别接口11与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连接,用于接收来自该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发出的身份识别请求,每一条请求包含一张待识别的人脸照片,对于每一条请求回复一个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或者“查无此人”的提示。
公民人脸特征信息申请模块12用于向合法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发送“公民人脸特征信息”的申请。
公民身份信息存储模块13用于存储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以及对应的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形成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该公民身份信息存储模块13能存储的公民身份信息量有明确上限,原则上不超过10万条,每条信息包含: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码、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以确保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的信息存储规模远小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库,“化整为零”,由此确保身份识别模块的人脸识别速度和准确率能满足身份识别模块所嵌入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的实际应用所需。
人脸特征信息提取模块14用于从身份识别接口11输入的人脸照片中提取人脸特征信息,该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与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的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一致。
人脸特征信息比对模块15用于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信息与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中的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1:n比对。
公民身份信息批量导入模块16用于从身份识别模块10所嵌入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原有的包含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码和人脸照片的数据库的基础上,批量提取人脸特征信息,自动生成加密的人脸特征信息,存储在所述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中。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无需采集人脸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通过网络向合法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发送“公民人脸特征信息”的申请,该申请包含一个或多个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这里的合法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优选为公安部身份证号码查询中心搭建并运营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
步骤s2:当“公民人脸特征信息”的申请通过审核后,获得与身份证号码对应的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并建立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以及对应的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形成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
具体地,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存储在嵌有身份识别模块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内,从而形成相对于集中统一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库的分布在各个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中的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
身份识别模块具有能被合法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识别的唯一id,并且,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能根据唯一id对身份识别模块申请获取的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并且,身份识别模块能够根据唯一id对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解密,上述加密和解密机制能确保信息传输、存储的安全性以及使用权属的唯一性,进而确保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不被窃取和滥用。
步骤s3:接收待识别的人脸照片并从该照片中提取人脸特征信息,该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与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的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一致。
步骤s4: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信息与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中的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1:n比对,从而完成人脸识别。
当人脸识别成功时,身份识别模块获得与人脸照片对应的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当人脸识别失败时,身份识别模块发出“查无此人”的提示。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1.一种无需采集人脸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通过网络向合法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发送“公民人脸特征信息”的申请,所述申请包含一个或多个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s2当所述申请通过审核后,获得与身份证号码对应的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并建立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以及对应的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形成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
s3接收待识别的人脸照片并从该照片中提取人脸特征信息,该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与所述管控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的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一致;
s4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信息与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中的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1:n比对,从而完成人脸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脸识别方法所包含的公民身份特征信息申请软件、人脸特征信息提取算法软件、人脸特征信息1:n比对算法软件、以及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都存储在一个身份识别模块内,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能嵌入各类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具有能够被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的系统识别的唯一id,并且,所述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能根据所述唯一id对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申请获取的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并且,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能够根据所述唯一id对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进行解密,上述加密和解密机制能确保信息传输、存储的安全性以及使用权属的唯一性,进而确保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不被窃取和滥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具有身份识别接口,并通过该身份识别接口接收来自所述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提交的身份识别请求,每一条请求包含一张待识别的人脸照片,对于每一条请求回复一个公民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或者“查无此人”的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能在所述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原有的包含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码和人脸照片的数据库的基础上,批量提取人脸特征信息,自动生成加密的人脸特征信息,存储在所述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中。
6.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采集人脸的人脸识别方法中的身份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包括:公民人脸特征信息申请模块、公民身份信息存储模块、人脸特征信息提取模块、人脸特征信息比对模块、公民身份信息批量导入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身份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民身份信息存储模块能存储的公民身份信息量有明确上限,原则上不超过10万条,每条信息包含: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码、加密公民人脸特征信息,以确保所述终端公民身份信息库的信息存储规模远小于所述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库,“化整为零”,由此确保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的人脸识别速度和准确率能满足所述身份识别模块所嵌入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的实际应用所需。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