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48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密封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对工件进行加热,保温,进行各项处理(如特定温度保持,渗碳,氮化及其他)后冷却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这些可以在一个设备内进行实施。加热 渗碳和冷却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加热 渗碳需要2-3个小时,冷却需要20-30分钟。因此,加热 渗碳需要4-6台设备,冷却工程设备可以用一台即可。在这一点上可以实现设备的最大利用率。但是,在加热 渗碳处理中,将高温状态的处理品在大气中交给冷却工序设备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氧化、脱碳等等),因此,出现了通过保温室接收并直接交付给冷却工序设备的技术方案。

    经实用新型人调研发现,现有的保温室进行转运时,相邻炉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差,同样容易造成工件与外部大气接触,造成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密封转运设备,其能够保证相邻炉体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工件与外部大气接触,同时适用性好,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转运设备,包括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所述第一炉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具有第一接合面,所述第二炉体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合面相对接的第二接合面,所述第一接合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每个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抵持在所述第二接合面上,以使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密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的所述第一接合面上开设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一真空通道,所述第一真空通道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的空气抽走,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圈吸附在所述第二接合面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合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密封环槽,多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密封环槽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固定筒、活动筒和驱动件,所述固定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活动筒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筒上并与所述固定筒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活动筒远离所述第一炉体的端面构成所述第一接合面,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炉体上并与所述活动筒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活动筒沿所述固定筒运动,以使所述活动筒选择性地抵持在所述第二接合面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筒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每个所述第二密封圈抵持在所述活动筒的内周面,以使所述活动筒与所述固定筒之间密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的所述固定筒上设置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真空通道,所述第二真空通道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空气抽走,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圈吸附在所述活动筒的内周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筒的外周面设置有固定环块,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固定环块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筒两侧的水平移动托滚轮,所述第一开口两侧的所述第一炉体上设置有托滚轮承载座,所述水平移动托滚轮滚动设置在所述托滚轮承载座上,以使所述活动筒沿所述托滚轮承载座水平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承载环板,所述承载环板环设在所述第二开口上,并与所述第二炉体密封连接,所述承载环板远离所述第二炉体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二接合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口边缘的所述第二炉体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圈,所述承载环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抵持在所述弹性密封圈上,所述承载环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有多个调节螺栓,多个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第二炉体可拆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承载环板与所述第二炉体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转运设备,通过在第一开口上设置第一密封结构,在第二开口上设置第二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具有第一接合面,第二密封结构具有第二接合面,并且在第一接合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与第二密封结构之间的密封连接,从而使得工件在从第一开口转运到第二开口时能够通过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保持密封状态,避免与外部大气接触,并且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密封圈,使得当其中一个密封圈破损失效时,其余密封圈能够继续保证密封效果,从而提高了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转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密封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2中ⅲ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密封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二密封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二密封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密封转运设备;130-第一炉体;131-第一开口;133-搬运装置;135-第一真空密封门;150-第二炉体;151-第二开口;153-第二真空密封门;155-弹性密封圈;160-第一接合面;161-第一密封圈;161a-第一真空通道;163-密封环槽;170-第一密封结构;171-固定筒;173-活动筒;174-托滚轮承载座;175-驱动件;176-水平移动托滚轮;177-驱动板;178-固定环块;179-第二密封圈;179a-第二真空通道;180-第二接合面;190-第二密封结构;191-承载环板;193-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转运设备100,其能够保证工件在转运过程中保持与外部大气相隔绝,保持密封状态,避免与外部大气相接触,同时其密封效果好,可靠性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转运设备100,包括第一炉体130和第二炉体150,第一炉体130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31,第一开口13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170,第一密封结构170具有第一接合面160,第二炉体150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51,第二开口151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190,第二密封结构190具有用于与第一接合面160相对接的第二接合面180,第一接合面16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161,每个第一密封圈161环绕第一开口131设置,且每个第一密封圈161用于抵持在第二接合面180上,以使第一密封结构170和第二密封结构190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密封圈161实现与第二密封结构190之间的密封连接,从而使得工件在从第一开口131转运到第二开口151时能够通过第一密封结构170和第二密封结构190保持密封状态,避免与外部大气接触,并且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密封圈161,使得当其中一个密封圈破损失效时,其余密封圈能够继续保证密封效果,从而提高了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炉体130和第二炉体150分别为转运炉体和接收炉体,具体地,例如第一炉体130可以是保温炉体,保温炉体具有保温室,第二炉体150可以是加热炉,即可以将工件从保温室转运至加热炉进行热处理。关于转运原理,具体可参见现有的热处理系统。当然,此处第一炉体130和第二炉体15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热处理炉体,例如淬火炉、渗氮炉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61为两个,两个第一密封圈161均环绕第一开口131设置,且两个第一密封圈161均设置在第一接合面160上,第一密封圈161采用o型圈,并由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51均呈矩形开口状,从而使得第一密封结构170和第二密封结构190整体也呈矩形开口状。当然,此处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5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梯形、椭圆形或者圆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炉体130内还设置有搬运装置133,搬运装置133能够将工件从第一开口131转运至第二开口151,即将工件从保温室中搬运至加热炉中,其基本结构和搬运原理可参见现有的搬运装置13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1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一真空密封门135,第二开口151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真空密封门153,在第一密封结构170和第二密封结构190达成密封后,第一真空密封门135和第二真空密封门153才打开,使得工件能够从第一开孔转运至第二开口151。在转运完成后,先关闭第一真空密封门135和第二真空密封门153,再解除第一密封结构170和第二密封结构190之间的密封。

    第一密封结构170包括固定筒171、活动筒173和驱动件175,固定筒171固定设置在第一开口131上,活动筒173可活动地套设在固定筒171上并与固定筒171之间密封连接,活动筒173远离第一炉体130的端面构成第一接合面160,驱动件175设置在第一炉体130上并与活动筒173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活动筒173沿固定筒171运动,以使活动筒173选择性地抵持在第二接合面180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筒171密封焊接在第一炉体130的外侧壁上,活动筒173套设在密封筒外,并在驱动件175的驱动下沿固定筒171运动,从而实现伸缩,并选择性地抵持在第二接合面180上,实现转运通道的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75为空压汽缸,在密封时,通过气缸的驱动作用,始终确保第一接合面160和第二接合面180相接合,第一密封圈161抵持在第二接合面180上,通过第一密封圈161实现密封。空压汽缸通过使用压缩气体使空气成为压缩性流体。即使间隙大小也能很好地保持压力的平衡。当然也包括利用油压汽缸、动力汽缸、齿轮/马达/螺杆轴承等的连接元件滑动部的移动手段。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筒173的四周设置有多个驱动板177,驱动件175也为多个,多个驱动件175分别与多个驱动板177传动连接,通过驱动板177带动活动筒173运动。具体地,驱动板177为四个,四个驱动板177分别设置在活动筒173的四个顶角处,并呈对称设置,驱动件175也为四个,四个驱动件175分别与四个驱动板177传动连接,并通过四个驱动板177带动活动筒173运动,其中四个驱动件175对称设置,可以在面整体上用相同的压力按压,使得活动筒173各处受力均衡,第一密封圈161能够均压在第一接合面160与第二接合面18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筒171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179,每个第二密封圈179抵持在活动筒173的内周面,以使活动筒173与固定筒171之间密封连接。具体地,第二密封圈179为两个,且均为o型密封圈,通过设置两个o型密封圈,能够使得活动筒173与固定筒171之间密封连接,避免出现泄露的情况,进一步保证了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活动筒173需要相对固定筒171运动,故在实际处理时需要在两个第二密封圈179上涂抹密封润滑油,避免活动筒173在运动过程中快速磨损第二密封圈179,同时密封润滑油也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密封圈161之间的第一接合面160上开设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一真空通道161a,第一真空通道161a用于将两个第一密封圈161之间的空气抽走,以使第一密封圈161吸附在第二接合面180上。具体地,第一真空通道161a外接抽真空管道,并通过真空泵抽取空气,在实际密封时,活动筒173在驱动件175的驱动下抵持在第二接合面180上,第一接合面160上的第一密封圈161抵持在第二接合面180上,而通过真空泵和第一真空通道161a能够将两个第一密封圈161之间的间隙内的空气抽出,从而形成局部负压,在压差作用下第一密封圈161能够紧紧吸附在第二接合面180上,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避免在工件转运过程中微小振动造成密封失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面16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密封环槽163,多个第一密封圈16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密封环槽163内。具体地,密封环槽163也为两个,两个第一密封圈161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密封环槽163内,每个密封环槽163的深度均小于第一密封圈161的直径,使得第一密封圈161仅仅是局部容置在两个密封环槽163中,并向外凸起,从而使得在活动筒173抵持在第二接合面180上时第一密封圈161能够抵持在第二接合面180上并被挤压,实现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密封圈结构,并通过在两个第一密封圈161之间设置第一真空通道161a,无需担心泄漏风险,即便两个第一密封圈161之间有一个或两个产生局部微小破损,由于中间部分会有真空排气,同样不会将大气带入到容器中与工件接触,进一步防止了工件与大气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密封圈179之间的固定筒171上设置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真空通道179a,第二真空通道179a用于将两个第二密封圈179之间的空气抽走,以使第二密封圈179吸附在活动筒173的内周面。具体地,第二真空通道179a外接有抽真空管道,并通过真空泵抽取空气,在实际密封时,活动筒173在驱动件175的驱动下抵持在第二接合面180上后,活动筒173位置保持相对固定,此时通过真空泵和第二真空管道能够将两个第二密封圈179之间的间隙内的空气抽出,从而形成局部负压,在压差作用下第二密封圈179能够紧紧吸附在活动筒173的内周面,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密封圈179相互平行设置,且均设置在固定筒171的外周面。两个第二密封圈179之间间隙较小,使得活动筒173在运动过程中两个第二密封圈179始终抵持在活动筒173的内周面。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筒171的外周面设置有固定环块178,第二密封圈179嵌设在固定环块178中。具体地,固定环块178上开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环槽,两个第二密封圈179分别部分容置在两条环槽中并向外凸起,且两个第二密封圈179的凸起部分均抵持在活动筒173的内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密封圈结构,并通过两个第二密封圈179之间设置的第二真空通道179a进行抽真空,无需担心泄漏风险,即便是两个第二密封圈179之间有一个或两个产生局部微小破损,由于中间部分会有真空排气,同样不会将大气带入到容器中与工件接触,进一步防止了工件与大气接触。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真空通道161a和第二真空通道179a可以与同一抽真空管道连接,并通过同一真空泵同时进行抽真空操作。在密封时,还可以额外设置报警装置,在抽真空过程中,在预定时间内第一真空通道161a或第二真空通道179a内未达到预定的真空度时,则可通过报警装置发出破损报警。通过抽真空时间来间接了解密封材料的破损状况。具体地,报警装置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真空通道161a或第二真空通道179a的压力计,可实时监测压力值来检测破损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61和第二密封圈179均采用o型橡胶圈,成本较低,且互换性好。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结构170还包括设置在活动筒173两侧的水平移动托滚轮176,第一开口131两侧的第一炉体130上设置有托滚轮承载座174,水平移动托滚轮176滚动设置在托滚轮承载座174上,以使活动筒173沿托滚轮承载座174水平移动。具体地,托滚轮承载座174具有一水平导轨,水平移动托滚轮176滚动容置在水平导轨上,并在驱动件175带动下沿水平导轨滚动,实现对活动筒173的运动方向的限定,同时也实现了对活动筒173的承载,减小甚至避免了应用在驱动件175上的剪切力,使得驱动件175仅仅需要对活动筒173施加水平方向上的驱动力,保证驱动的稳定性。

    参见图5和图6,第二密封结构190包括承载环板191,承载环板191环设在第二开口151上,并与第二炉体150密封连接,承载环板191远离第二炉体150的一侧具有第二接合面180。在实际密封时,活动筒173在驱动件175的带动下沿固定筒171运动,并抵持在承载环板191上,活动筒173端部的第一密封圈161抵持在承载环板191上,实现活动筒173与承载环板191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51边缘的第二炉体150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圈155,承载环板191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抵持在弹性密封圈155上,承载环板191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有多个调节螺栓193,多个调节螺栓193与第二炉体150可拆卸连接,用于调节承载环板191与第二炉体150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此处承载环板191呈矩形框状,并环设在第二开口151周围,调节螺栓193为四个,四个调节螺栓193分别设置在承载环板191的四个顶角处,通过分别调节四个调节螺栓193的预紧力,能够实现承载环板191的安装角度的微调,从而能够依据密封情况对承载环板191进行微调,使得第一密封圈161能够挤压抵持在承载环板191上,保证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承载环板191的宽度方向,指的是承载环板191的几何中心位置向外发散的方向,即承载环板191的窄边方向,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调节螺栓193,将内侧抵持在弹性密封圈155上,能够使得在调节预紧力时,能够改变承载环板191与弹性密封圈155之间的挤压应力,从而实现承载环板191的微调。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转运设备100,转运过程如下:在实际密封时,首先通过驱动件175驱动活动筒173运动,并将其触压到承载环板191的第二接合面180上,再通过真空泵对第一真空通道161a和第二真空通道179a抽真空,从而对第一密封圈161之间的间隙进行真空排气,同时对第二密封圈179之间的间隙进行真空排气,使得第一密封圈161吸附在第二结合面上,第二密封圈179吸附在活动筒173的内周面上,确认在预定时间内真空度达标后,打开第一真空密封门135和第二真空密封门153,然后通过搬运装置133将工件从第一开口131处搬运至第二开口151处,搬入完成后,输送装置返回到保温室,然后关闭第一真空密封门135和第二真空密封门153,再停止真空泵工作,然后大气开放,最后将活动筒173在驱动件175的带动下拉回到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转运设备100,通过在第一接合面160和第二接合面180使用两个第一密封圈161实现双重密封结构,固定筒171和活动筒173之间使用两个第二密封圈179实现双重密封结构,无需担心泄漏,同时通过设置真空通道进行抽真空动作,即便转运过程中密封材料有破损,由于真空排气作用,也不会将大气带入到容器内与工件发生反应。同时通过真空排气时间确认泄漏情况,能够尽早地发现密封材料的破损,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并且现行安装难度非常高。搬送侧和接收侧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装置之间的间隙量要求严格。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调整螺栓,难度大幅度降低。因此间隙量只要在连接元件滑动部的可动范围内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所述第一炉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具有第一接合面,所述第二炉体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合面相对接的第二接合面,所述第一接合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每个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抵持在所述第二接合面上,以使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的所述第一接合面上开设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一真空通道,所述第一真空通道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的空气抽走,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圈吸附在所述第二接合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密封环槽,多个所述第一密封圈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密封环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固定筒、活动筒和驱动件,所述固定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活动筒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筒上并与所述固定筒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活动筒远离所述第一炉体的端面构成所述第一接合面,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炉体上并与所述活动筒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活动筒沿所述固定筒运动,以使所述活动筒选择性地抵持在所述第二接合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每个所述第二密封圈抵持在所述活动筒的内周面,以使所述活动筒与所述固定筒之间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的所述固定筒上设置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真空通道,所述第二真空通道用于将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的空气抽走,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圈吸附在所述活动筒的内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的外周面设置有固定环块,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设在所述固定环块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筒两侧的水平移动托滚轮,所述第一开口两侧的所述第一炉体上设置有托滚轮承载座,所述水平移动托滚轮滚动设置在所述托滚轮承载座上,以使所述活动筒沿所述托滚轮承载座水平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承载环板,所述承载环板环设在所述第二开口上,并与所述第二炉体密封连接,所述承载环板远离所述第二炉体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二接合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边缘的所述第二炉体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圈,所述承载环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抵持在所述弹性密封圈上,所述承载环板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有多个调节螺栓,多个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第二炉体可拆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承载环板与所述第二炉体之间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转运设备,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该密封转运设备包括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具有第一接合面,第二炉体上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第二密封结构具有用于与第一接合面相对接的第二接合面,第一接合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每个第一密封圈环绕第一开口设置,且每个第一密封圈用于抵持在第二接合面上,以使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密封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密封转运设备,其能够保证相邻炉体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工件与外部大气接触,同时适用性好,可靠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胜俣和彦;缪明清;韩伯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丰东热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9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9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