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家用炉或灶相关领域,尤其是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家用灶台作为生活中每天做饭的位置,在我们长时间的使用后,表面会沉积一层难以清洁的油污层,不仅难以清理,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又会产生新的一层油污,以往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清洁,不仅十分累,一些死角还无法清洁干净,,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上述机体顶部向上开口的第一清洁腔,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下侧的第一传动腔,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后侧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内,所述输出轴前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一锥齿轮,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以及所述第一清洁腔至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的炉架清洁装置,所述炉架清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和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的带轮腔,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和所述第一清洁腔之间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带轮腔和所述第二传动腔延伸至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内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转盘,所述转盘外表面阵列设置有向所述转盘内延伸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部滑动设置有可滑动至所述转盘外的离心块,所述所述通过弹簧于所述转盘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离心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滑出所述转盘内,所述第二传动腔底壁阵列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位于所述转盘的外侧,所述第一滑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弹簧块,所述弹簧块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一清洁腔连通出密封起来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使得所述第一滑杆在滑动时保证所述第一滑杆周围保持密封状态,防止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洗涤剂流进所述第二传动腔内,所述第一滑杆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第一清洁块,所述离心块在滑出所述弹簧槽内后会与所述离心块接触并带动所述第一滑杆往外滑动,所述转盘在转动时,所述离心块不间断的带动不同的所述第一滑杆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清洁块在所述第一清洁腔内不断地滑动;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且向下开口的第二清洁腔,所述第二清洁腔内部设置有灶台清洁装置,所述灶台清洁装置用于清洁灶台;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清洁腔左右两侧的供液排污装置,所述供液排污装置为所述炉架清洁装置和所述灶台清洁装置输送洗涤剂并排出污渍;所述机体底壁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清洁腔外侧左右对称的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可带动所述机体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炉架清洁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顶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转台,所述转台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块内侧的第二清洁块,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外侧环形的第三传动腔,所述所述第三传动腔与所述第一清洁腔之间有通孔,该通孔上搭载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延伸至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环形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块外侧的第三清洁块,所述转动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腔顶壁左右对称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带轮腔内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齿轮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内通过皮带与所述第一带轮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
进一步地,所述灶台清洁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腔底壁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清洁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外表面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清洁腔内的悬臂,左侧的所述悬臂底壁固定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底壁转动设置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悬臂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支架下侧的涂抹块,所述第三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悬臂上侧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清洁腔内表面的固定齿轮啮合,右侧的所述悬臂底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部设置有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悬臂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凸轮,所述第四传动腔前后侧壁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左右滑动,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凸轮的端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凸轮的端壁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滑块内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凸轮的端壁固定设置有延伸至另一个所述第二滑块内所述滑槽内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滑槽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凸轮外表面接触,所述凸轮转动时将所述第二滑杆间断地向左右两侧推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滑块间断地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滑块底壁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固定台下侧外部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台下侧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底壁阵列固定设置有清洁刷,所述灶台清洁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右侧的所述悬臂前端壁的支架,所述支架延伸至所述清洁刷前侧,所述支架底端固定设置有吸污口,所述第二转轴在工作状态下为逆时针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供液排污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的泵腔,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泵腔下侧的储液腔,所述泵腔底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储液腔内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管道,所述储液腔左端壁设有开口用于向所述储液腔内加入洗涤剂,所述储液腔右端壁底部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涂抹块的海绵导管,所述海绵导管可不断地向所述涂抹块输送洗涤剂使得所述涂抹块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所述第一清洁腔内壁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清洁块上侧地喷射口,所述泵腔顶壁设置有连通所述喷射口的第一通道,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且向右开口的扇轮腔,所述扇轮腔左端壁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污口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清洁腔底壁设置有连通所述扇轮腔的漏孔,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废水通过所述漏孔流入所述扇轮腔内并通过右侧开口排出设备外,所述扇轮腔左端壁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传动腔延伸至所述泵腔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左端带动设置在所述泵腔内的齿轮泵转动,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右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扇轮腔内的扇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能够实现对灶台以及灶台上方炉架进行彻底的除污作业,将燃气出气孔以及灶台表面堆积的油污清理干净,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减少做饭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保证周围环境的卫生,该设备省时省力,适合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d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e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结合附图1-6所述的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包括机体10以及设置在上述机体10顶部向上开口的第一清洁腔13,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13下侧的第一传动腔39,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39后侧的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64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39内,所述输出轴64前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39内的第一锥齿轮38,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13以及所述第一清洁腔13至所述第一传动腔39之间的炉架清洁装置81,所述炉架清洁装置81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10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13和所述第一传动腔39之间的带轮腔32,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32和所述第一清洁腔13之间的第二传动腔24,所述第一传动腔39顶壁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带轮腔32和所述第二传动腔24延伸至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的第一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19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39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8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6,所述第一转轴19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32内的第一带轮35,所述第一转轴19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24内的转盘20,所述转盘20外表面阵列设置有向所述转盘20内延伸的弹簧槽21,所述弹簧槽21内部滑动设置有可滑动至所述转盘20外的离心块22,所述所述通过弹簧于所述转盘20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9转动带动所述转盘20转动时,所述离心块2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滑出所述转盘20内,所述第二传动腔24底壁阵列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的第一滑杆15,所述第一滑杆15位于所述转盘20的外侧,所述第一滑杆15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24内的弹簧块23,所述弹簧块23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传动腔24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杆15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传动腔24与所述第一清洁腔13连通出密封起来的密封圈16,所述密封圈16使得所述第一滑杆15在滑动时保证所述第一滑杆15周围保持密封状态,防止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的洗涤剂流进所述第二传动腔24内,所述第一滑杆15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的第一清洁块14,所述离心块22在滑出所述弹簧槽21内后会与所述离心块22接触并带动所述第一滑杆15往外滑动,所述转盘20在转动时,所述离心块22不间断的带动不同的所述第一滑杆15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清洁块14在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不断地滑动;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39下侧且向下开口的第二清洁腔51,所述第二清洁腔51内部设置有灶台清洁装置82,所述灶台清洁装置82用于清洁灶台;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清洁腔51左右两侧的供液排污装置83,所述供液排污装置83为所述炉架清洁装置81和所述灶台清洁装置82输送洗涤剂并排出污渍;所述机体10底壁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清洁腔51外侧左右对称的升降底座63,所述升降底座63可带动所述机体10上下移动。
有益地,所述炉架清洁装置81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19顶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的转台18,所述转台18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块14内侧的第二清洁块17,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13外侧环形的第三传动腔27,所述所述第三传动腔27与所述第一清洁腔13之间有通孔,该通孔上搭载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27内延伸至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环形的转动环26,所述转动环26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块14外侧的第三清洁块25,所述转动环26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27内的第一齿轮28,所述第三传动腔27顶壁左右对称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带轮腔32内的齿轮轴29,所述齿轮轴29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27内与所述第一齿轮28啮合的第二齿轮30,所述齿轮轴29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32内通过皮带33与所述第一带轮35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34。
有益地,所述灶台清洁装置82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腔39底壁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清洁腔51内的第二转轴53,所述第二转轴53顶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8啮合的第三锥齿轮47,所述第三锥齿轮47外表面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清洁腔51内的悬臂58,左侧的所述悬臂58底壁固定设置有固定支架55,所述固定支架55底壁转动设置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悬臂58的第三转轴56,所述第三转轴56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支架55下侧的涂抹块57,所述第三转轴56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悬臂58上侧的第三齿轮54,所述第三齿轮54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清洁腔51内表面的固定齿轮52啮合,右侧的所述悬臂58底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台59,所述固定台59内部设置有第四传动腔68,所述第四传动腔68顶壁转动设置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悬臂58的第四转轴60,所述第四转轴60顶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轮52啮合的第四齿轮61,所述第四转轴60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68内的凸轮70,所述第四传动腔68前后侧壁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一滑块67,所述第一滑块67可左右滑动,所述第一滑块67靠近所述凸轮70的端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滑块69,所述第二滑块69靠近所述凸轮70的端壁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滑块69内延伸的滑槽73,所述第二滑块69靠近所述凸轮70的端壁固定设置有延伸至另一个所述第二滑块69内所述滑槽73内的第二滑杆74,所述第二滑杆74与所述滑槽73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滑杆74与所述凸轮70外表面接触,所述凸轮70转动时将所述第二滑杆74间断地向左右两侧推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滑块69间断地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滑块69底壁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固定台59下侧外部的滑动杆66,所述滑动杆66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台59下侧的滑动板65,所述滑动板65底壁阵列固定设置有清洁刷62,所述灶台清洁装置82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右侧的所述悬臂58前端壁的支架71,所述支架71延伸至所述清洁刷62前侧,所述支架71底端固定设置有吸污口72,所述第二转轴53在工作状态下为逆时针转动。
有益地,所述供液排污装置83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10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39左侧的泵腔42,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泵腔42下侧的储液腔43,所述泵腔42底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储液腔43内与所述储液腔43连通的管道44,所述储液腔43左端壁设有开口用于向所述储液腔43内加入洗涤剂,所述储液腔43右端壁底部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涂抹块57的海绵导管45,所述海绵导管45可不断地向所述涂抹块57输送洗涤剂使得所述涂抹块57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壁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清洁块25上侧地喷射口12,所述泵腔42顶壁设置有连通所述喷射口12的第一通道40,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39右侧且向右开口的扇轮腔48,所述扇轮腔48左端壁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污口72的第二通道50,所述第一清洁腔13底壁设置有连通所述扇轮腔48的漏孔31,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的废水通过所述漏孔31流入所述扇轮腔48内并通过右侧开口排出设备外,所述扇轮腔48左端壁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传动腔39延伸至所述泵腔42内的第五转轴37,所述第五转轴37左端带动设置在所述泵腔42内的齿轮泵41转动,所述第五转轴37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39内与所述第二锥齿轮36和所述第三锥齿轮47啮合的第四锥齿轮46,所述第五转轴37右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扇轮腔48内的扇轮49。
本实施例所述固定连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固定、焊接等方法。
整个装置的机械动作的顺序:
初始状态时,所述离心块22处于所述弹簧槽21内未滑出。
当本发明的设备工作时,将灶台上的炉架取下放入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使得炉架底壁贴合所述第一清洁腔13底壁,将设备放置灶台上,使得所述第二清洁腔51对准需要清洁的位置,控制所述第四齿轮61使得所述机体10下降,从而使得所述涂抹块57和所述清洁刷62能够贴合灶台,启动所述电机11,从而带动所述输出轴6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3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36和所述第三锥齿轮47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9和所述第二转轴53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36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五转轴37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齿轮泵41转动,从而将上述储液腔43内的洗涤剂通过上述管道44抽至上述泵腔42内再通过所述第一通道40输送至所述喷射口12出喷至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所述第一转轴19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带轮35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带轮3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齿轮轴2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3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清洁块25转动,所述第一转轴19转动时还带动所述转盘20转动,所述离心块2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出所述弹簧槽21内并不间断的带动不同的所述第一滑杆15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清洁块14在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不断地滑动,所述第一转轴19转动还带动所述转台1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清洁块17转动,在所述第二清洁块17和所述第一清洁块14以及所述第三清洁块25的共同运动下,伴随洗涤剂将炉架上的油污清洁干净,所述第一清洁腔13内伴有污渍的洗涤剂通过漏孔31流进所述扇轮腔48内并排出所述机体10外;所述第二转轴53转动时带动所述悬臂5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齿轮54和所述第四齿轮6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轴56和所述第四转轴6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涂抹块57转动将洗涤剂涂抹在灶台上,所述第四转轴60转动时带动所述凸轮70转动,所述凸轮70转动时将所述第二滑杆74间断地向左右两侧推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滑块69间断地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清洁刷62左右交替移动,伴随洗涤剂将灶台清洁干净,所述第二转轴53为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五转轴37转动时带动所述扇轮49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二通道50从所述吸污口72处将经过所述清洁刷62搓洗后的污渍抽至所述扇轮腔48内排出,所述炉架清洁装置81和所述灶台清洁装置82配合将整个灶台清洁干净。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上述机体顶部向上开口的第一清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下侧的第一传动腔,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后侧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内,所述输出轴前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一锥齿轮,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以及所述第一清洁腔至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的炉架清洁装置,所述炉架清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和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的带轮腔,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和所述第一清洁腔之间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带轮腔和所述第二传动腔延伸至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内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转盘,所述转盘外表面阵列设置有向所述转盘内延伸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部滑动设置有可滑动至所述转盘外的离心块,所述所述通过弹簧于所述转盘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时,所述离心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滑出所述转盘内,所述第二传动腔底壁阵列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位于所述转盘的外侧,所述第一滑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弹簧块,所述弹簧块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一清洁腔连通出密封起来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使得所述第一滑杆在滑动时保证所述第一滑杆周围保持密封状态,防止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洗涤剂流进所述第二传动腔内,所述第一滑杆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第一清洁块,所述离心块在滑出所述弹簧槽内后会与所述离心块接触并带动所述第一滑杆往外滑动,所述转盘在转动时,所述离心块不间断的带动不同的所述第一滑杆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清洁块在所述第一清洁腔内不断地滑动;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且向下开口的第二清洁腔,所述第二清洁腔内部设置有灶台清洁装置,所述灶台清洁装置用于清洁灶台;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清洁腔左右两侧的供液排污装置,所述供液排污装置为所述炉架清洁装置和所述灶台清洁装置输送洗涤剂并排出污渍;所述机体底壁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清洁腔外侧左右对称的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可带动所述机体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清洁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顶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转台,所述转台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块内侧的第二清洁块,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腔外侧环形的第三传动腔,所述所述第三传动腔与所述第一清洁腔之间有通孔,该通孔上搭载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延伸至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环形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清洁块外侧的第三清洁块,所述转动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腔顶壁左右对称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带轮腔内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齿轮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内通过皮带与所述第一带轮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清洁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腔底壁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清洁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外表面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清洁腔内的悬臂,左侧的所述悬臂底壁固定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底壁转动设置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悬臂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支架下侧的涂抹块,所述第三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悬臂上侧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清洁腔内表面的固定齿轮啮合,右侧的所述悬臂底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部设置有第四传动腔,所述第四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向上延伸贯穿所述悬臂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凸轮,所述第四传动腔前后侧壁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左右滑动,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凸轮的端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凸轮的端壁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滑块内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凸轮的端壁固定设置有延伸至另一个所述第二滑块内所述滑槽内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滑槽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凸轮外表面接触,所述凸轮转动时将所述第二滑杆间断地向左右两侧推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滑块间断地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滑块底壁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固定台下侧外部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台下侧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底壁阵列固定设置有清洁刷,所述灶台清洁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右侧的所述悬臂前端壁的支架,所述支架延伸至所述清洁刷前侧,所述支架底端固定设置有吸污口,所述第二转轴在工作状态下为逆时针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家用灶台的除污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排污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的泵腔,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泵腔下侧的储液腔,所述泵腔底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储液腔内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管道,所述储液腔左端壁设有开口用于向所述储液腔内加入洗涤剂,所述储液腔右端壁底部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涂抹块的海绵导管,所述海绵导管可不断地向所述涂抹块输送洗涤剂使得所述涂抹块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所述第一清洁腔内壁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清洁块上侧地喷射口,所述泵腔顶壁设置有连通所述喷射口的第一通道,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且向右开口的扇轮腔,所述扇轮腔左端壁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污口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清洁腔底壁设置有连通所述扇轮腔的漏孔,所述第一清洁腔内的废水通过所述漏孔流入所述扇轮腔内并通过右侧开口排出设备外,所述扇轮腔左端壁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传动腔延伸至所述泵腔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左端带动设置在所述泵腔内的齿轮泵转动,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右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扇轮腔内的扇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