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胶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拆胶带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胶带是由基材和胶黏剂两部分组成,通过粘接使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其表面上涂有一层粘着剂,最早的粘着剂来自动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纪,橡胶是粘着剂的主要成份;而现代则广泛应用各种聚合物。粘着剂可以粘住东西,是由于本身的分子和欲连接物品的分子间形成键结,这种键结可以把分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现有的封胶带采用的粘合剂层与包装用的箱包虽能紧紧粘合牢固,但在高温或高湿度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易脱粘且不留痕迹的问题,致使包装的物品在运输流转过程中,被不轨行为者将其拆封,偷换包装箱中的物品,再将箱封闭好而使他人很难发现,直到货主收到拆封开包才发现包装箱中物品缺失或以次充好被偷换走。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当胶带非法从封箱上撕下的时候能够使得工作人员或者货主发现的胶带。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当胶带非法从封箱上撕下的时候货主难发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拆胶带及其制备工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拆胶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拆胶带,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油墨层以及第二粘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基膜层上设置第一粘胶层,使得油墨层能够粘结在基膜层上,然后再在油墨层远离第一粘胶层的一侧设置第二粘胶层,使用时,使用者将防拆胶带粘贴的纸箱后,通过按压,当有人从纸箱上撕去防拆胶带的时候,油墨层在由于第二粘胶层的作用而粘贴在纸箱上。通过设置油墨层,从而使得防拆胶带之间的油墨层上的符号形状不同,从而使得当有人将防拆胶带从纸箱上撕下来后,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停留在纸箱上;再次将防拆胶带粘贴在纸箱后,由于前后两次粘贴的防拆胶带的油墨层的内容不同,从而能够使得收货人容易识别出纸箱已经被拆过。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墨层由在所述第一粘胶层设有油墨剂构成,所述油墨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有机溶剂80-120份、色料10-15份、树脂油40-60份、聚乙烯蜡膏5-10份、低聚合亚脒油6-13份以及桐油松香改性单酚醛树脂8-12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树脂油具有高结构、高分子量、溶解度高以及光泽性好的特点,能够溶解更多种类的物质,使得最终制得的油墨剂在第一粘胶层上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使得油墨剂最终干燥后形成膜层,从而能够对色料起到保护作用,使其难以脱落。聚乙烯蜡膏可以改变油墨剂的流动性,降低体系的粘度,提高油墨剂的爽滑性,同时能够使得油墨剂干燥后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并且聚乙烯蜡膏与低聚合亚脒油互相作用,能够加快油墨剂层的固着速度,减少了结块拔毛,提高了油墨剂的印刷性能。桐油松香改性单酚醛树脂作为油墨剂的冲淡剂,能够淡化色料的色彩,增加色相的亮度,使得色彩更加亮艳。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粘胶层由在油墨层设有第二粘胶剂构成,所述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所述第二粘胶层由在油墨层设有第二粘胶剂构成,所述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丁酯20-60份、丙烯酸异辛酯2-20份、乳化剂1-10份、萘酸亚铜0.1-1份、增稠剂0.5-5份、丙烯酸酯类化合物6-10份、氨水1-3份、聚丙烯酸树脂1-5份、缓冲剂1-5份以及水40-6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原料中的水性引发剂替换为萘酸亚铜,从而使得在水乳液聚合中,萘酸亚铜与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脂类化合物以及丙烯酸异辛酯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完全可以溶解在油性单体中,从而使得在发生聚合反应的时候,萘酸亚铜能够在乳液微球内部引发,从而使得树脂的聚合反应较为完全,使得更多的聚合单体参与聚合反应,减少了单体的残留,降低了原料的浪费。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3-5份的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油墨剂的原料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5-9份的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所述第一粘胶层由在基膜层设有第一粘胶剂构成,所述第一粘胶剂内不含有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中添加有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油墨剂的原料中添加有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当第二粘胶剂涂覆或者是喷涂在油墨剂上的时候,油墨剂中的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与第二粘胶剂中的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能够发生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并且第一粘胶层中未添加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从而使得当使用者将防拆胶带粘贴在纸箱上之后,有人非法撕去防拆胶带,由于油墨层与第一粘胶层的粘接力小于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之间的粘结力,从而使得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共同粘贴在纸箱,而第一粘胶层随着基膜层从纸箱上撕下。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3-7份的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油墨剂的原料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1-2份偶氮二异丁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偶氮二异丁腈和萘酸亚铜共同作用,能够引发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三者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得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之间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增强了第二粘胶层与油墨层之间的作用力,使得油墨层在非法撕去防拆胶带的时候与第二粘胶层之间的作用力更强,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留在纸箱上的可能性更大。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色料为高色素炭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色素炭黑的黑度高,具有结构低、粘度低、高流动性,具有良好的黑度,并且分散性好。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色料为酞菁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酞菁蓝具有色光好、分散性强、强度高的特点,能够在使用时方便加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以及乙酸乙酯和甲苯的混合物中的一种。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墨层的面积小于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的面积与油墨层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油墨层设置为面积小于第一粘胶层,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同时粘在纸箱上,同时第一粘胶层对纸箱也能够起到粘贴固定的作用。随着油墨层面积的减少,能够降低油墨剂用量,从而能够降低成本。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拆胶带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拆胶带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s1:初次涂胶;将第一胶粘剂涂覆在基膜上,然后进行烘干,得到初粘胶带;s2:设置油墨层;将初粘胶带涂覆有第一胶粘剂的一面涂覆油墨剂,然后在40-50℃的环境下放置10-15min,得到次粘胶带;s3:二次涂胶;将第二粘胶剂涂覆在油墨剂上,然后进行烘干,得到防拆胶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2设置油墨层时,将初粘胶带上涂覆油墨剂,之后将涂覆有油墨剂的粘胶带放置在40-50℃的环境下放置10-15min,然后再涂覆第二粘胶剂,油墨剂与第二粘胶剂在此环境下,能够使得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三者更快的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得制备得到的防拆胶带中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之间产生的作用力更快,最终提高了防拆胶带的制备速度。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不同种类的油墨层,从而使得防拆胶带之间的油墨层上的内容不同,从而使得当有人将防拆胶带从纸箱上撕下来后,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停留在纸箱上;再次将防拆胶带粘贴在纸箱后,由于前后两次粘贴的防拆胶带的油墨层的内容不同,从而能够使得收货人容易识别出纸箱已经被拆过;2、由于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中添加有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油墨剂的原料中添加有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当第二粘胶剂涂覆或者是喷涂在油墨剂上的时候,油墨剂中的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与第二粘胶剂中的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能够发生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并且第一粘胶层中未添加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从而使得当使用者将防拆胶带粘贴在纸箱上之后,有人非法撕去防拆胶带,由于油墨层与第一粘胶层的粘接力小于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之间的粘结力,从而使得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共同粘贴在纸箱,而第一粘胶层随着基膜层从纸箱上撕下;3、偶氮二异丁腈和萘酸亚铜共同作用,能够引发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三者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得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之间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增强了第二粘胶层与油墨层之间的作用力,使得油墨层在非法撕去防拆胶带的时候与第二粘胶层之间的作用力更强,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留在纸箱上的可能性更大;4、步骤s2设置油墨层时,将初粘胶带上涂覆油墨剂,之后将涂覆有油墨剂的粘胶带放置在40-50℃的环境下放置10-15min,然后再涂覆第二粘胶剂,油墨剂与第二粘胶剂在此环境下,能够使得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三者更快的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得制备得到的防拆胶带中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之间产生的作用力更快,最终提高了防拆胶带的制备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拆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防拆胶带的制备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制备例、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聚乙烯蜡膏采用苏州康硕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聚乙烯蜡膏;低聚合亚脒油采用河南升华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出售的低聚合亚脒油;桐油松香改性单酚醛树脂采用河南佰化利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出售的桐油松香改性单酚醛树脂;树脂油采用东莞市丰盛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树脂油;丙烯酸丁酯采用济南彬琪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均采用湖北万得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丙烯酸异辛酯;萘酸亚铜采用济南彬琪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萘酸亚铜;聚氧乙烯采用河南佰化利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出售的聚氧乙烯;氨水采用济南彬琪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质量分数为15%的氨水;聚丙烯酸树脂采用湖北万得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聚丙烯酸树脂;碳酸氢铵采用济南彬琪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碳酸氢铵;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采用济南彬琪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采用济南彬琪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采用东莞市丰盛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偶氮二异丁腈采用东莞市丰盛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偶氮二异丁腈;异辛醇磷酸酯采用东莞市丰盛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异辛醇磷酸酯;酞菁蓝采用上海锐意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酞菁蓝;高色素炭黑采用上海锐意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高色素炭黑;乙酸乙酯和甲苯均采用济南卡松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乙酸乙酯和甲苯;丙烯酸羟乙酯采用济南卡松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采用济南卡松化工有限公司出售的丙烯酸;以下物质的添加量均以重量份添加。制备例1:下述用的水均为去离子水。第一粘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20份的水加入到乳化釜中,并且启动搅拌,然后加入4份的乳化剂,乳化剂选用异辛醇磷酸酯,然后持续搅拌至乳化釜内的物料溶解后,加入0.5份萘酸亚铜、40份的丙烯酸丁酯、8份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及11份丙烯酸异辛酯,持续搅拌至物料呈乳白色,得到乳化液,备用。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包括丙烯酸羟乙酯以及丙烯酸,二者的重量比为1:1。步骤2:在第二反应容器内加入30份水,第二反应容器为反应釜,并且在去离子水加入之前,先将去离子水的温度升高至85℃,然后启动搅拌。然后加入1份乳化剂和3份缓冲剂,乳化剂为异辛醇磷酸酯,缓冲剂为碳酸氢铵,持续搅拌至反应釜内的物料全部溶解。向第二反应容器内滴加s1制得的乳化液,反应温度控制在80℃,滴加完毕后保温1.2h。步骤3:经过s2处理后,将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55℃,然后滴加2份的氨水和2.7份的聚丙烯酸树脂,持续搅拌38min后将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室温,得到第一粘胶剂。油墨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下列组分按质量份计算,有机溶剂100份、树脂油50份、聚乙烯蜡膏8份、桐油松香改性单酚醛树脂10份,加入到高速搅拌机,700r/min搅拌5min。其中,有机溶剂选用乙酸乙酯。步骤(2):向步骤(1)中加入色料12份和低聚合亚脒油9份,700r/min继续搅拌35min,得到油墨剂;其中色料选用酞菁蓝。第二粘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20份的水加入到乳化釜中,并且启动搅拌,然后加入4份的乳化剂,乳化剂选用异辛醇磷酸酯,然后持续搅拌至乳化釜内的物料溶解后,加入0.5份萘酸亚铜、40份的丙烯酸丁酯、8份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及11份丙烯酸异辛酯,持续搅拌至物料呈乳白色,得到乳化液,备用。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包括丙烯酸羟乙酯以及丙烯酸,二者的重量比为1:1。步骤2:在第二反应容器内加入30份水,第二反应容器为反应釜,并且在去离子水加入之前,先将去离子水的温度升高至85℃,然后启动搅拌。然后加入1份乳化剂、2.7份的增稠剂以及3份缓冲剂,乳化剂为异辛醇磷酸酯,增稠剂选用聚氧乙烯,缓冲剂为碳酸氢铵,持续搅拌至反应釜内的物料全部溶解。向第二反应容器内滴加s1制得的乳化液,反应温度控制在80℃,滴加完毕后保温1.2h。步骤3:经过s2处理后,将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55℃,然后滴加2份的氨水和2.7份的聚丙烯酸树脂,持续搅拌38min后将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室温,得到第二粘胶剂。制备例2: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本制备例中油墨剂和第二粘胶剂的制备方法有所不同。油墨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下列组分按质量份计算,有机溶剂100份、树脂油50份、聚乙烯蜡膏8份、桐油松香改性单酚醛树脂10份以及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7份,加入到高速搅拌机,700r/min搅拌5min。步骤(2):向步骤(1)中加入色料12份和低聚合亚脒油9份,700r/min继续搅拌35min,得到油墨剂,其中,色料选用高色素炭黑;有机溶剂选用甲苯。第二粘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20份的水加入到乳化釜中,并且启动搅拌,然后加入4份的乳化剂,乳化剂选用异辛醇磷酸酯,然后持续搅拌至乳化釜内的物料溶解后,加入0.5份萘酸亚铜、40份的丙烯酸丁酯、8份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及11份丙烯酸异辛酯,持续搅拌至物料呈乳白色,得到乳化液,备用。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包括丙烯酸羟乙酯以及丙烯酸,二者的重量比为1:1。步骤2:在第二反应容器内加入30份水,第二反应容器为反应釜,并且在去离子水加入之前,先将去离子水的温度升高至85℃,然后启动搅拌。然后加入1份乳化剂、2.7份的增稠剂、3份缓冲剂以及4份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乳化剂为异辛醇磷酸酯,增稠剂选用聚氧乙烯,缓冲剂为碳酸氢铵,持续搅拌至反应釜内的物料全部溶解。向第二反应容器内滴加s1制得的乳化液,反应温度控制在80℃,滴加完毕后保温1.2h。步骤3:经过s2处理后,将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55℃,然后滴加2份的氨水和2.7份的聚丙烯酸树脂,持续搅拌38min后将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室温,得到第二粘胶剂。制备例3: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本制备例中油墨剂和第二粘胶剂的制备方法有所不同。油墨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下列组分按质量份计算,有机溶剂100份、树脂油50份、聚乙烯蜡膏8份、桐油松香改性单酚醛树脂10份以及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7份,加入到高速搅拌机,700r/min搅拌5min。其中,有机溶剂选用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且二者的质量比为1:1。步骤(2):向步骤(1)中加入色料12份、偶氮二异丁腈1.5份以及低聚合亚脒油9份,700r/min继续搅拌35min,得到油墨剂,其中色料选用酞菁蓝。第二粘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20份的水加入到乳化釜中,并且启动搅拌,然后加入4份的乳化剂,乳化剂选用异辛醇磷酸酯,然后持续搅拌至乳化釜内的物料溶解后,加入0.5份萘酸亚铜、40份的丙烯酸丁酯、8份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及11份丙烯酸异辛酯,持续搅拌至物料呈乳白色,得到乳化液,备用。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包括丙烯酸羟乙酯以及丙烯酸,二者的重量比为1:1。步骤2:在第二反应容器内加入30份水,第二反应容器为反应釜,并且在去离子水加入之前,先将去离子水的温度升高至85℃,然后启动搅拌。然后加入1份乳化剂、2.7份的增稠剂、3份缓冲剂、5份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4份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乳化剂为异辛醇磷酸酯,增稠剂选用聚氧乙烯,缓冲剂为碳酸氢铵,持续搅拌至反应釜内的物料全部溶解。向第二反应容器内滴加s1制得的乳化液,反应温度控制在80℃,滴加完毕后保温1.2h。步骤3:经过s2处理后,将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55℃,然后滴加2份的氨水和2.7份的聚丙烯酸树脂,持续搅拌38min后将反应釜内的物料降温至室温,得到第二粘胶剂。制备例4-7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油墨剂的原料的重量比如表1所示:单位:份;表1制备例8-11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第二粘胶剂的原料的重量比如表2所示:单位:份;表2实施例1:(支撑权1)参照图1,一种防拆胶带,包括基膜,基膜上设置有第一粘胶层。第第一粘胶层远离基膜的侧壁设置有油墨层,油墨层远离第一粘胶层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粘胶层。参照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拆胶带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进行:s1:初次涂胶。将无锡市亿峰塑化有限公司买到yf803水性压敏胶作为第一胶粘剂使用涂布机涂覆在基膜上;接着将涂覆有第一胶粘剂的基膜输送至烘箱内,并且将烘箱内的烘干温度设置为95℃,烘干时间为30min,从而得到第一粘胶层;得到初粘胶带。其中,基膜选用bopp薄膜。s2:设置油墨层。将步骤s1制备得到的初粘胶带涂覆有第一胶粘剂的一面使用喷涂机喷涂制郑州宜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买到的轮转uv胶印油墨,然后在45℃的环境下放置12min,从而形成油墨层;得到次粘胶带。s3:二次涂胶。将无锡市亿峰塑化有限公司买到yf803水性压敏胶作为第二胶粘剂使用涂布机涂覆在油墨层上,然后将涂覆有第二粘胶剂的次粘胶带输送至烘箱内,并且将烘箱内的烘干温度设置为120℃进行烘干,持续烘干50min,从而形成第二粘胶层;得到防拆胶带。实施例2:(支撑权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防拆胶带的制备工艺内,步骤s2设置油墨层中使用到的油墨选用制备例1中得到的油墨剂。实施例3:(支撑权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防拆胶带的制备工艺内,步骤s2设置油墨层中使用的油墨选用制备例1中得到的油墨剂;步骤s3二次涂胶中使用的第二粘胶剂选用制备例1中得到的第二粘胶剂。其中,第一粘胶层、油墨层以及第二粘胶层三者的面积相等。实施例4-1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s1-s3所用到的第一胶粘剂、油墨剂以及第二胶粘剂分别为制备例2-11得到的第一胶粘剂、油墨剂以及第二胶粘剂。实施例14-17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步骤s2中喷涂机喷涂完油墨剂后,放置环境的温度如表3所示,单位:℃;表3实施例实施例14实施例15实施例16实施例17温度40504348实施例18-21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步骤s2中喷涂机喷涂完油墨剂后,放置时间如表4所示,单位:min;表4实施例实施例18实施例19实施例20实施例21时间10151113实施例22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粘胶层的面积大于油墨层的面积,油墨层的面积与第二粘胶层的面积大小相等。制备例12: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油墨剂的原料中无聚乙烯蜡膏。制备例13: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油墨剂的原料中无低聚合亚脒油。制备例14: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中无萘酸亚铜。制备例15: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油墨剂的原料中无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制备例16: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中无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备例17: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油墨剂的原料中无偶氮二异丁腈。制备例18: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中无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实施例23-2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备防拆胶带时所用到的油墨剂以及第二胶粘剂为制备例12-18得到的油墨剂以及第二胶粘剂。性能检测:试验一:对制备例1-11、制备例14、制备例16以及制备例18得到的第二胶粘剂之后的反应釜内的残留单体进行测量,并且将测量结果记录至表5。反应釜内的残留单体的测量方法:1、试剂和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碘化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摩尔分数为0.05mol/l;c(0.5br2)0.05mol/l溴水溶液;在1000ml蒸馏水中加入20g分析纯溴化钾与1.5ml分析纯溴,溶解并摇匀,移入棕色瓶内置阴暗处保存。2、测定方法在150ml碘量瓶中称取1g反应釜内物质的试样(精确至0.001g),然后加入25ml蒸馏水,用10ml移液管吸取10.0ml溴水溶液,移入碘量瓶中,立即盖上瓶塞,用蒸馏水封口,在暗处放置30min,再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盖上瓶塞,再在暗处放置10min,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滴至黄色消失为终点。同时不加粘合剂做空白试验。3、计算式中,v0为空白试验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ml;v1为试样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ml;c(na2s2o3)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mol/l;m为单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根据聚合反应各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所占比例计算),g/mol;m为称取的单体试样质量,g试验二:在(25±10)℃、湿度(50±15)%的环境下测量制备例1-13、制备例15以及制备例17得到的油墨剂干燥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将油墨剂的干燥时间记录至表5中。其中郑州宜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买到的轮转uv胶印油墨其干燥时间为324s。表5残留单体含量(%)干燥时间(s)制备例10.05183制备例20.05188制备例30.05187制备例40.05189制备例50.06188制备例60.06190制备例70.06184制备例80.05189制备例90.06196制备例100.05182制备例110.06182制备例12-258制备例13-265制备例140.08-制备例15-184制备例160.06-制备例17-183制备例180.06-试验三:将实施例1-29得到的防拆胶带粘贴在苏州市永津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同一批黄板箱物流箱,然后将防拆胶带从黄板箱物流箱撕下,观察黄板箱物流箱上油墨层停留面积,计算出黄板箱物流箱上油墨层的面积所占制备时防拆胶带上的油墨层的总面积百分比,并且记录至表6中。表6通过表5中的制备例3和制备例14的数据对比能够得出,通过选用本申请记载的第二粘胶剂,能够使得树脂的聚合反应较为完全,使得更多的聚合单体参与聚合反应,减少了单体的残留,降低了原料的浪费。通过表6中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5的数据对比能够得出,通过选用本申请记载的第二粘胶剂和油墨剂,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留在纸箱上的可能性更大。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防拆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油墨层以及第二粘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拆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由在所述第一粘胶层设有油墨剂构成,所述油墨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有机溶剂80-120份、色料10-15份、树脂油40-60份、聚乙烯蜡膏5-10份、低聚合亚脒油6-13份以及桐油松香改性单酚醛树脂8-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拆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胶层由在油墨层设有第二粘胶剂构成,所述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丙烯酸丁酯20-60份、丙烯酸异辛酯2-20份、乳化剂1-10份、萘酸亚铜0.1-1份、增稠剂0.5-5份、丙烯酸酯类化合物6-10份、氨水1-3份、聚丙烯酸树脂1-5份、缓冲剂1-5份以及水40-6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拆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3-5份的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油墨剂的原料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5-9份的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所述第一粘胶层由在基膜层设有第一粘胶剂构成,所述第一粘胶剂内不含有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拆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胶剂的原料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3-7份的双聚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油墨剂的原料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1-2份偶氮二异丁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拆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料为高色素炭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拆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料为酞菁蓝。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拆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以及乙酸乙酯和甲苯的混合物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拆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面积小于第一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的面积与油墨层相等。
10.一种防拆胶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s1:初次涂胶;将第一胶粘剂涂覆在基膜上,然后进行烘干,得到初粘胶带;
s2:设置油墨层;将初粘胶带涂覆有第一胶粘剂的一面涂覆油墨剂,然后在40-50℃的环境下放置10-15min,得到次粘胶带;
s3:二次涂胶;将第二粘胶剂涂覆在油墨剂上,然后进行烘干,得到防拆胶带。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胶带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拆胶带,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粘胶层、油墨层以及第二粘胶层。其制备工艺为:S1:初次涂胶;S2:设置油墨层;将初粘胶带涂覆有第一胶粘剂的一面涂覆油墨剂,然后在40‑50℃的环境下放置10‑15min,得到次粘胶带;S3:二次涂胶;将第二粘胶剂涂覆在油墨剂上,然后进行烘干,得到防拆胶带。通过设置不同种类的油墨层,从而使得防拆胶带之间的油墨层上的内容不同,从而使得当有人将防拆胶带从纸箱上撕下来后,油墨层与第二粘胶层停留在纸箱上;再次将防拆胶带粘贴在纸箱后,由于前后两次粘贴的防拆胶带的油墨层的内容不同,从而能够使得收货人容易识别出纸箱已经被拆过。
技术研发人员:童文来;章鹏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金科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9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