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翅式换热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法兰组件。
背景技术:
板翅式换热器通常采用隔板、翅片、封条和连接法兰组成,其中,连接法兰的作用是连接外部的管路。外部的管路上通常设置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的安装孔和连接法兰的连接孔相互对应。
板翅式换热器经常设置于比较狭小的空间内,例如汽车的发动机仓、风力发电机的散热仓等。在狭小的空间内,如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的组装方式,两个法兰的厚度比较大,占据了宝贵的安装空间。
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法兰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法兰组件,包括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
所述第二法兰部件设置有法兰板和第一环状部,其中,所述第一环状部具有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所述第一环形端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端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法兰板可覆盖所述容置腔;
所述第一法兰部件可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状部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
所述第一法兰部件上设置有多个螺纹盲孔,其中,所述螺纹盲孔的数量和所述螺纹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的轴心线可与其中一个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重合,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可与其中一个所述螺纹通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法兰部件还包括第二环状部;
所述第二环状部设置于所述法兰板上,其中,所述第二环状部和所述第一环状部分别位于所述法兰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部件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
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相互平行且留有间距,其中,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
所述第一环状部可覆盖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部件的两个端面分别为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所述尾部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焊料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部件呈圆锥台状;
所述头部端面和所述尾部端面分别呈圆环状,其中,所述头部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尾部端面的直径;
所述第二法兰部件呈圆锥筒状;
其中,所述第一环状部呈圆锥环状;
所述第一环形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端面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部件的母线与所述尾部端面的夹角为45°~6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法兰部件的母线与所述第二环形端面的夹角为45°~60°。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盲孔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法兰部件的母线。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法兰部件的母线。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法兰组件,在第一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的厚度相同、且第二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心的安装法兰的厚度相同的条件下,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小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通过第一法兰部件可容纳于第二法兰部件的容置腔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的组合厚度明显减少,从而实际减少了板翅式换热器和管路的连接方式所占据的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法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法兰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法兰组件。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
第二法兰部件2设置有法兰板201和第一环状部202,其中,第一环状部202具有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法兰板201可覆盖容置腔;
第一法兰部件1可设置于容置腔内。
其中,第一法兰部件1实际设置于板翅式换热器上,第二法兰部件2可盖合在第一法兰部件1上;具体的说,第一法兰部件1可通过钎焊的方式,实际焊接于板翅式换热器的口部,而第二法兰部件2的容置腔用于容纳第一法兰部件1。
第二法兰部件2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在实际使用时,管路应当焊接或固定设置于通孔处,也就是说,管路的管腔应当与通孔相通,但管路的管口边缘应当与通孔之间形成密封。
第一法兰部件1的中心处同样设置有通孔,在实际使用时,通孔与前述的板翅式换热器的口部相通,第一法兰部件1与板翅式换热器之间的缝隙应当形成密封状态;如果第一法兰部件1通过钎焊的方式焊接与板翅式换热器的口部处,那么,钎焊的焊料应当为密封前述‘缝隙’的密封结构。
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板翅式换热器上的连接法兰与管路的安装法兰的厚度为: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的厚度之和、或者连接法兰、密封垫片与安装法兰的厚度之和。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板翅式换热器上的第一法兰部件1与第二法兰部件2的厚度为:第二法兰部件2的厚度、或者为第二法兰部件2与一部分第一法兰部件1的厚度之和。
显而易见的,在第一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的厚度相同、且第二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心的安装法兰的厚度相同的条件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法兰组件,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小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法兰组件,通过第一法兰部件可容纳于第二法兰部件的容置腔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的组合厚度明显减少,从而实际减少了板翅式换热器和管路的连接方式所占据的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法兰部件1可容纳于第二法兰部件2的容置腔内,如何在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二者连接的孔型结构,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见图2,第一环状部202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203;
第一法兰部件1上设置有多个螺纹盲孔101,其中,螺纹盲孔101的数量和螺纹通孔203的数量相同,且任一个螺纹盲孔101的轴心线可与其中一个螺纹通孔203的轴心线重合,任一个螺纹盲孔101可与其中一个螺纹通孔203相通。
其中,设置在第一环状部202上的任一个螺纹通孔203分别穿透第一环状部202,螺纹通孔203与第一环状部202形成两个口部,螺纹通孔203内设置有内螺纹。应当理解的是,螺纹通孔203的轴心线应当与第一环状部202的轴心线呈交叉状,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环状部202的轴心线设置在竖直方向上,那么,螺纹通孔203的轴心线应当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状态或垂直状态。这种设置方式下,在使用采用螺丝连接于螺纹通孔203时,螺丝是从第二法兰部件2的侧部方向进行安装的。
以及,与前述螺纹通孔203对应的是,设置在第一法兰部件1上的螺纹盲孔101应当不能够穿透第一法兰,并且,螺纹盲孔101仅与第一法兰形成一个口部,螺纹盲孔101内设置有内螺纹。应当理解的是,螺纹盲孔101的轴心线应当与第一法兰部件1的轴心线呈交叉状,且在实际安装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时,螺纹盲孔101的轴心线应当与前述的螺纹通孔203的轴心线重合,从而使得同一个螺丝可以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一个螺纹通孔203和一个螺纹盲孔101内。
采用将螺纹通孔203的开孔方向设置于第二法兰部件2的侧部、对应的将螺纹盲孔101的开孔方向设置于第一法兰部件1的侧部,显而易见的解决了‘由于第一法兰部件1可容纳于第二法兰部件2的容置腔内,如何在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二者连接的孔型结构’的技术问题。
还有,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应当将螺纹通孔203的开孔方向设置为与第二法兰部件2的轴心线相互平行,对应的,不应当将螺纹盲孔101的开孔方向设置于与第一法兰部件1的轴心线相互平行。这是因为,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的组合厚度比较小,螺纹盲孔101和/或螺纹通孔203内的螺纹数量有限,可能造成在安装螺丝时,螺纹盲孔101和/或螺纹通孔203与螺丝的连接强度不足,容易损伤螺纹盲孔101和/或螺纹通孔203的内螺纹。
此外,由于螺纹通孔203和螺纹盲孔101分别设置在第二法兰部件2和第一法兰部件1的侧部,从而在实际安装螺丝时,螺丝可接触与第二法兰部件2的安装角度增大,有利于提高安装和拆卸螺丝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法兰部件2在实际应用时,其上应当焊接有管路。但是,如何将管路的管口处焊接于第二法兰部件2,且不影响设置于第二法兰部件2上的螺纹通孔203,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参见图1和图2,第二法兰部件2还包括第二环状部204;
第二环状部204设置于法兰板201上,其中,第二环状部204和第一环状部202分别位于法兰板201的两侧。
其中,第二环状部204用于和管路焊接,由于第二环状部204和第一环状部202分别设置于法兰板201的两侧,从而使得管路在实际焊接于第二环状部204上时,管路与位于第一环状部202上的螺纹通孔203的间距增大,且法兰板201本身具有一定的隔离管路和螺纹通孔203功能。从而解决了‘如何将管路的管口处焊接于第二法兰部件2,且不影响设置于第二法兰部件2上的螺纹通孔203’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法兰部件1容纳于第二法兰部件2的容置腔内时,第一法兰部件1的外表面和第二法兰部件2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如何密封该间隙,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见图2,第一法兰部件1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02和第二环形槽103;
第一环形槽102和第二环形槽103相互平行且留有间距,其中,任一个螺纹盲孔101设置于第一环形槽102和第二环形槽103之间;
第一环状部202可覆盖于第一环形槽102和第二环形槽103。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环形槽102内应当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对应的是,第二环形槽103内应当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当第二法兰部件2盖合在第一法兰部件1上时,第一o型密封圈分别能够紧密接触于第一法兰部件1的外表面和第二法兰部件2的内表面;同理,第二o型密封圈分别能够紧密接触于第一法兰部件1的外表面和第二法兰部件2的内表面,从而使得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一o型密封圈和第二o型密封圈形成密封状态。
此外,在第一法兰部件1、第一o型密封圈、第二o型密封圈和第二法兰部件2实际连接之后,流动至容置腔内的流体首先受到了第一o型密封圈的阻挡,从而不能够沿着第一o型密封圈至螺纹盲孔101方向进行流动,仅能够从容置腔内向管路或板翅式换热器方向流动。以及,位于第二法兰部件2外部的介质(如空气或水、油等)流动至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之间的间隙处时,受到了第二o型密封圈的阻挡,从而不能够沿着第二o型密封圈至螺纹盲孔101方向流动至螺纹盲孔101。也就是说,将螺纹盲孔101设置在第一o型密封圈和第二o型密封圈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保护螺纹盲孔101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何将第一法兰部件1焊接于板翅式换热器上,且保持第一法兰部件1和板翅式换热器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成为要解决的问题。
参见图2,第一法兰部件1的两个端面分别为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尾部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焊料槽104。
在实际对第一法兰部件1和板翅式换热器进行焊接之前,应当在环状焊料槽104内填充焊料。从而当第一法兰部件1实际焊接于板翅式换热器上之后,由于焊料受到环状焊料槽104的限制,自然的形成了位于第一法兰部件1和板翅式换热器之间的环状的焊接部,从而环状的焊接部形成了密封‘第一法兰部件1与板翅式换热器之间的间隙’的效果。
为了避免焊料形成焊接部之后出现砂眼等缝隙,最好是设置至少2个同心设置的环状焊料槽104,从而减少出现砂眼的可能性,提高第一法兰部件1与板翅式换热器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02和第二环形槽103的方案内,在实际组装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时,有可能出现第二法兰部件2的内表面与第一法兰部件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比较小,使得第二法兰部件2难以越过‘第一o型密封圈’,最终不能够接触或覆盖‘第二o型密封圈’的情况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
参见图2,第一法兰部件1呈圆锥台状;
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分别呈圆环状,其中,头部端面的直径小于尾部端面的直径;
第二法兰部件2呈圆锥筒状;
其中,第一环状部202呈圆锥环状;
第一环形端面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端面的直径。
其中,将第一法兰部件1设置为圆锥台状,使得第一环形槽102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槽103的直径,也就是说,当第一o型密封圈设置在第一环形槽102、第二o型密封圈设置在第二环形槽103内时,由于第一o型密封圈的直径小于第二o型密封圈的直径,从而可以便于第二法兰部件2越过第一o型密封圈而覆盖在第二o型密封圈上,显而易见的解决了“使得第二法兰部件2难以越过‘第一o型密封圈’,最终不能够接触或覆盖‘第二o型密封圈’”的技术问题。
在此基础上,以下内容分别对于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提出了优选的方案,具体为:
第一法兰部件1的母线与尾部端面的夹角为45°~60°。
第二法兰部件2的母线与第二环形端面的夹角为45°~60°。
螺纹盲孔101的轴心线垂直于第一法兰部件1的母线。
螺纹通孔203的轴心线垂直于第二法兰部件2的母线。
其中,母线一词应当理解为:锥面或锥换面上的任一条直线。
将第一法兰部件1的母线设置为相对于尾部端面的45°~60°的夹角,一方面便于设计和实际加工第一法兰部件1,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法兰盲孔增加深度,从而提高螺丝与法兰通孔的强度。
同理,将第二法兰部件2的母线设置为相对于第二环形端面的45°~60°夹角,其作用和效果与前面的第一法兰部件1的作用和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
所述第二法兰部件设置有法兰板和第一环状部,其中,所述第一环状部具有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所述第一环形端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端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法兰板可覆盖所述容置腔;
所述第一法兰部件可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部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
所述第一法兰部件上设置有多个螺纹盲孔,其中,所述螺纹盲孔的数量和所述螺纹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的轴心线可与其中一个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重合,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可与其中一个所述螺纹通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部件还包括第二环状部;
所述第二环状部设置于所述法兰板上,其中,所述第二环状部和所述第一环状部分别位于所述法兰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部件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
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相互平行且留有间距,其中,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
所述第一环状部可覆盖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部件的两个端面分别为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所述尾部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焊料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部件呈圆锥台状;
所述头部端面和所述尾部端面分别呈圆环状,其中,所述头部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尾部端面的直径;
所述第二法兰部件呈圆锥筒状;
其中,所述第一环状部呈圆锥环状;
所述第一环形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端面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部件的母线与所述尾部端面的夹角为45°~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部件的母线与所述第二环形端面的夹角为45°~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盲孔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法兰部件的母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法兰部件的母线。
技术总结